包靜
摘 要: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幼兒園基本活動,幼兒能從游戲中認識周圍生活,培養(yǎng)獨立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動腦能力。社會性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意愿進行的一種游戲,也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
關鍵詞: 游戲 社會性 小班幼兒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幼兒園基本活動,幼兒能從游戲中認識周圍生活,培養(yǎng)獨立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動腦能力。幼兒教育中所謂社會性指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所需特點、品質。它是和平相處、解決矛盾、和睦相處的技巧和策略及使用或掌握公共資源的能力。社會性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意愿進行的一種游戲,也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
一、問題提示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用幼兒的儀態(tài)和禮貌評價幼兒的社會行為,對小班幼兒來說很少會關注自己的儀態(tài)或外貌問題,如何評判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狀況?幼兒園中我們通過創(chuàng)設社會性游戲評判孩子的發(fā)展水平。教師可以通過社會性游戲,觀察和發(fā)現幼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怎樣與他人交往互動。
娃娃家是幼兒園最常見的社會性游戲,在小班布置讓幼兒感覺溫暖、安全的娃娃家環(huán)境,給予幼兒家庭生活體驗,幼兒通過游戲體驗家庭的溫暖,減輕分離焦慮,同時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完善人際交往。觀察幼兒自主游戲時娃娃家中若干幼兒的游戲情況,評價班級中部分幼兒社會性游戲發(fā)展情況。
二、案例
來園后的自主游戲時間,小G很快選擇了娃娃家區(qū)域,插好卡片后她和清清、軒軒在娃娃家忙開了。小G拿著一個藍色圓柱小玩具撐在娃娃的身旁,側身坐在床邊,把梳妝臺拉近了身側。清清左手用籮筐裝好一個水壺,右手拿著一個杯子,彎腰湊近身體問:“你要吃什么?”小G抬頭“菠蘿菠蘿蜜”,說著眼睛瞟了一下在旁邊玩的其他小朋友。清清轉過身去小灶臺擺弄她的工具,小G嘴里開始念著:“菠蘿菠蘿蜜,菠蘿菠蘿蜜?!辈㈤_始搖頭晃腦地唱起來,雙手拿著積木晃動著身體唱了2遍,看了一下清清,并輕輕瞄了一下老師。接著她停了下來看著旁邊的軒軒左手拿著小碗,右手拿著一把刀和一個小平底鍋繞了過來,一邊敲擊著一邊唱:“嘿喲嘿,嘿呦嘿,燒呀燒飯了?!比缓筠D過身繼續(xù)唱著:“菠蘿菠蘿蜜,菠蘿菠蘿蜜。”軒軒在小灶臺的左側擠開了清清,清清向后退了2步,小G只能往小床的右側挪動了一下。嘴里繼續(xù)咕噥著她的歌,這時聽到有小朋友來的聲音,抬頭側向左邊看了一下門口,又回身向右看了一下清清的灶臺。軒軒已經做好了飯,拿著他的平底鍋和鏟子,右手搶過清清手里的小碗,清清和他拉扯了一下說:你不給我們的廚師。軒軒一用力還是將碗拿走了并回身放到了小床上。清清很委屈地轉身看了老師一眼繼續(xù)回身拿灶臺上的工具。小G坐在床邊把軒軒放餐具邊上的小熊拿起說:“要不它睡覺吧?!闭酒鹕碚f著:“睡吧!”轉身跪在小床上掀開小被子把它并排放在小床最右邊,并蓋好了被子。這時軒軒拿著小碗也擠到了小床邊看了一下娃娃,小G輕輕退下小床說:“你是她的爸爸,我是她的媽媽?!避庈幓厣頊蕚湫碌氖澄?,小G也跟著一起蹲在食物框邊上看著,軒軒用小碗裝了一個香蕉和一條魚,小G拿起框子里的煎雞蛋和雞蛋說著:“我來燒。”將雞蛋拿到灶臺上分別放進2個杯子,左右搖晃著最后倒了出來。軒軒也找到了食物在灶臺上燒著,小G看了一下他說:“這是我們的控制臺,這是我們的控制臺?!弊笫州p輕搭在灶臺上看著軒軒做飯?!鞍职帧毙大叫了一聲,停了一下咕噥了一聲“老—老公”,聲音小了些,軒軒沒有答應,只是從右手邊繞過她將菜端到了小床邊。小G看著軒軒的動作,中間抬頭看了我一眼,走到床邊趴下看軒軒喂娃娃,嘴里說著:“多吃菜營養(yǎng)高!”聲音很高。清清也端了飯菜走了過來,蹲在他們中間一起。小G笑著說:“謝謝清清,謝謝清清!”
三、案例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在3~4歲期間在社會領域中人際交往之目標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戲,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本事件中小G已經能實現此目標。娃娃家是孩子們常玩的一種社會性游戲,做飯、喂娃娃是他們樂此不疲的活動形式。經過觀察可以發(fā)現游戲中軒軒更多的是在同一個區(qū)域進行平行游戲,小G始終在游戲中扮演角色。開始時和清清玩做飯,“喜歡吃什么”,并利用搖頭晃腦的歌唱形式表達了出來。當兩個人的游戲受到干擾時(軒軒搶了小碗),清清表示抗議,小G用更積極的方式解決了這個沖突,她給軒軒安排了一個角色,“我來當媽媽,你來當爸爸”,軒軒也接受了安排,小G成功用她的策略使游戲繼續(xù)了下去。接下來分配做飯的過程中她主動要求做雞蛋,可以看出她扮演做飯角色時已經有所經驗。開始使用“爸爸”這個稱呼大聲叫軒軒,后來停頓轉用小聲的“老公”稱呼表明她對家庭成員中同一人不同稱謂已有所認識,并能適當轉換,不過并沒有得到同伴的回應。在最后的喂娃娃過程中,清清再次加入游戲,小G表示很歡迎,繼續(xù)這個游戲。從始至終小G都能用積極的方式在游戲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四、案例反思
對于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進程。起初,幼兒完全自我中心,源于嬰兒階段本能,進入幼兒園后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個體,要開始學會如何和同伴相處。幼兒在最初的階段往往會出現焦慮、緊張,和其他幼兒發(fā)生沖突如抓人、咬人等不適應癥狀,如何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開始學習如何與同伴相處一直是小班初老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能從游戲中認識周圍生活,培養(yǎng)獨立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動手動腦能力。幼兒從剛入園的擺弄、操作玩具,初步模仿到進入中班漸漸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并進行初步合作,再到大班時在游戲行為中產生假想替代行為,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幼兒社會性游戲發(fā)展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記錄及時了解幼兒社會性游戲發(fā)展水平,并適時給予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與同伴交往。
1.讓幼兒與教師一起觀察和討論
將游戲拍成視頻和幼兒一起觀看并討論。如“你喜歡在娃娃家玩什么游戲”?“你是怎么玩的(具體玩法)”?幫助一些不會玩的幼兒提供借鑒經驗。如果和幼兒觀看視頻時出現攻擊性行為,教師可以和大家討論這種行為會導致什么結果,一般來說大多數幼兒都不會喜歡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同伴的,可以給有這種行為的幼兒一些警醒。
2.教會一些游戲策略
當別人玩的過程中,如果有幼兒想要參與,需要一定的介入策略,如詢問,在旁玩相似的平行游戲,直接“闖入”。不同介入方式往往會影響游戲進程或者中斷游戲。同樣游戲過程中如果出現影響游戲的因素,如何用積極有效的方式解決,可以是協商、妥協,也可以是轉移注意力等。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談話、集體活動或者個別指導中示范或者教授相應積極策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社會性游戲,這就是幼兒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重要過程。
參考文獻:
[1]幸福新童年編寫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
[2][美]Janice Beauty,著.鄭福明,費廣洪,譯.幼兒發(fā)展的觀察與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