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省陽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 閆希倫 房學勤
淺談如何加強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管理
文 山東省陽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 閆希倫 房學勤
轉變觀念,加大對非機動車、行人的管控力度。教育廣大民警,包括協警轉變觀念,在加強對機動車管理的同時,重視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管理;克服畏難情緒,不能因為受到個別群眾的刁難而畏首畏尾,放松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管理。
雖然機動車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代步工具,但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非機動車和步行仍是一大部分人出行的選擇。由于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差,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因此,非機動車和行人違法現象比較普遍。
非機動車與行人的管理一直是交通管理中的難點。近年來,山東省陽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加強非機動車、行人管理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結合陽谷縣的實踐與探索,談一談在縣級城市如何加強非機動車和行人管理。
城區(qū)道路交通規(guī)劃不合理。以陽谷為例,由于歷史原因,陽谷縣城區(qū)規(guī)劃落后,已不適應現代交通管理的需要。陽谷城區(qū)道路普遍較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被機動車占用,非機動車和行人無道可行。加之城區(qū)道路配套的交通安全基礎設施不完善,致使行人、非機動車占道行駛、橫穿馬路等違法行為眾多。
警力嚴重不足,管控不到位。就陽谷城區(qū)中隊來說,總共3名正式在編民警,其他都是協警,警力嚴重不足。轄區(qū)路口多,民警少,加之非機動車和行人管理難度大,不像對機動車管理有一套很好的管理系統。民警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管理有畏難情緒,便把管理重點放在了機動車上,導致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管理不力、管理不到位。長此以往,導致了非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違法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此外,宣傳的手段不靈活、宣傳教育不夠,民警只著重于對駕駛人進行宣傳教育,忽視了對非機動車及行人的教育,使得他們的安全意識、法制觀念不強。
從交通事故承擔責任分析,縱容了非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fā)生交通事故,一般都是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只是適當減少機動車一方的經濟賠償。非機動車、行人違反交通法規(guī)引發(fā)交通事故往往都是機動車一方進行賠償,這也縱容了非機動車、行人的違法行為。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界限模糊。在陽谷縣城區(qū),存在大量的非機動車。這些所謂的“非機動車”,有些原本就是機動車,完全符合機動車標準,但又不符合機動車掛牌標準。如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不符合非機動車的標準,而符合機動車的標準,但又達不到國家對機動車掛牌的“技術參數”,公安交管部門沒有依據對其掛牌,使得交管部門對非機動車的管理很難管控到位。
針對陽谷縣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狀況,陽谷縣交警大隊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緊緊依靠當地政府、社會力量齊抓共管,積極探索對非機動車、行人的管理之路。
完善交通標志、標線,清理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努力實現各行其道。第一,完善安全設施和交通標志、標線。在人車混行嚴重的路段,積極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通過設置交通護欄、規(guī)劃綠化帶,使行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嚴格分離;沒有隔離條件的道路增加交通標志、標線,使得行人和非機動車靠邊通行,主動避讓機動車輛。第二,清理違法占道。針對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被占用、挪用的現象,首先規(guī)范停車秩序,對違法占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的,聯合有關部門堅決清理,為非機動車和行人各行其道創(chuàng)造通行條件。
對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及電動摩托車是否為機動車進行界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權威部門的答復解釋,將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以及電動摩托車界定為機動車。澄清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界限,就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據。
全力解決警力不足問題。陽谷縣交警大隊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先后招錄三批共50名協勤人員,大大緩解了陽谷城區(qū)警力不足的問題。針對協警不能執(zhí)法問題,學習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協警固定證據的做法,對城區(qū)違法停車需要處罰的,協警先用照相機固定證據,再制作“陽谷交通協管員道路停車記錄告知單”告知當事人及時接受處理。這一做法使城區(qū)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轉變觀念,加大對非機動車、行人的管控力度。教育廣大民警,包括協警轉變觀念,在加強對機動車管理的同時,重視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管理;克服畏難情緒,不能因為受到個別群眾的刁難而畏首畏尾,放松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管理。
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方式,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自覺性。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宣傳教育工作在交通管理工作中“排頭兵”的作用,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抓手,堅持“人本警務”理念,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開展形式多樣、 容豐富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媒體設立曝光臺,曝光一批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為案例,讓廣大群眾認識到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為同樣會受到法律制裁,從而形成全社會關注交通安全、人人維護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大科技投入,在交通信號燈上設置溫馨提示“紅燈請注意”、“綠燈請通行”。對一些屢禁不止、明知故犯、不聽勸阻以及抱著從眾心理、僥幸心理的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違法行為及時處罰,打消其法不責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