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結合肌電生物反饋對恢復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臨床研究

2016-09-03 04:08祝飛虹吳贊楊馬振宇陳蓉蓉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浙江金華321000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6年4期
關鍵詞:肌電生物反饋上肢

祝飛虹,吳贊楊,馬振宇,陳蓉蓉(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康復科,浙江 金華 321000)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結合肌電生物反饋對恢復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臨床研究

祝飛虹,吳贊楊,馬振宇,陳蓉蓉
(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康復科,浙江 金華 321000)

目的觀察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CST)結合肌電生物反饋(EMGBFT)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條件的腦卒中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均行常規(guī)康復治療及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共8周。治療前后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價患者上肢運動功能,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結果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上肢FMA及BI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P<0.05),且觀察組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基礎上,增加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及肌電生物反饋有利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肌電生物反饋;腦卒中;上肢功能

偏側肢體活動障礙是腦卒中患者主要功能障礙,大約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障礙,其中55% ~75%在發(fā)病3~6個月仍有上肢功能障礙[1],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活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生活質量。近年來,不斷有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腦卒中后腦可塑性研究,其中肌電生物反饋電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raining,EMGBFT)結合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所致偏癱有較好的療效[2],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core stability training,CST)在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中亦取得良好效果[3]。本研究在康復科臨床過程中,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基礎上,應用CST訓練結合EMGBFT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觀察其對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及ADL恢復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12月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住院腦卒中偏癱患者60例。所選取病例均符合如下標準:①臨床診斷為首發(fā)腦梗死或腦出血,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②病程≤3個月,病情穩(wěn)定,意識清楚,無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無肩、肘、腕、手嚴重痙攣及疼痛,改良Asworth評分≤Ⅱ級;③能完成交流并配合指令;④單側肢體偏癱,上肢Brunnstrom分級Ⅲ~Ⅴ期;⑤能積極配合完成各項評定及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或伴有意識障礙;②腦出血開顱術后,大面積腦梗塞或大量出血,雙側半球損傷;③合并嚴重心、肺及感染等疾??;④存在嚴重認知及交流障礙者;⑤有精神障礙史、抑郁病史;⑥既往有腦腫瘤、腦外傷及其他神經精神系統(tǒng)病史;⑦合并嚴重骨科疾病,不能完成訓練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在該基礎上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及肌電生物反饋。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CST訓練。

常規(guī)康復治療:①常規(guī)康復訓練:包括床上良肢位擺放、體位轉換、偏癱肢體被動活動、床上活動(雙手叉握上舉運動、翻身、橋式運動)、床邊坐站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訓練、偏癱下肢負重訓練、上下臺階訓練、步行訓練、作業(yè)治療等,45 min/次;②針灸治療:取肩前、肩貞、尺澤、手三里、外關、八邪、合谷、阿是穴,施針得氣后接電針儀,調節(jié)電流輸出大小以患者感覺為度,20 min/次;③空氣波壓力循環(huán)治療,30min/次。以上治療均為1次/d,6d/周,共8周。

肌電生物反饋:患者取坐位或臥位,采用MyoTrac Basic型生物反饋治療儀,首次治療前向患者說明訓練方法和目的,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先用95%的酒精脫脂,然后將規(guī)格40 mm×40 mm電極片分別置于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肌群的肌肉肌腹處,選擇半主動配合模式,手動調節(jié)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囑患者做3~5次最大努力受累肌肉收縮,這時治療儀自動測得該肌肉最大收縮時平均肌電值,然后將所得平均值設置為該患者該次肌電生物反饋的閾值。治療開始后當患者主動收縮受累肌肉達到閾值時治療儀屏幕會顯示達到目標,并發(fā)出“嘀、嘀”反饋聲音給患者,隨后觸發(fā)一次正反饋電刺激,每次刺激時間維持10 s,休息10 s。20 min/次。1次/d,6d/周,共8周。

CST訓練方法:①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雙足平放床面,治療師協(xié)助患者緩慢后傾骨盆并維持5~10 s,隨后協(xié)助患者將骨盆緩慢轉換為前傾位;②患者仰臥位,雙手Bobath握手,在床上練習左右的翻身動作;③仰臥位,屈髖屈膝,雙膝及雙足并攏,做軀干的旋轉運動并維持5~10 s;④患者仰臥屈膝位,平靜呼吸時抬高髖部,背部離開床面,盡量使膝、髖、肩、頸呈一條直線(訓練時提醒患者注意收縮臀部肌肉及腹肌);⑤患者(前橋)俯臥位,雙肘部支撐,雙膝屈曲(如患者不能完成該動作時治療師和家屬可給予協(xié)助)使軀干抬離床面,維持5~10 s,緩慢放松使軀干下降至床面;⑥患者端坐位,雙手叉腰,治療師雙手放于患者兩側髂前上棘,幫助患者骨盆后傾與前傾相互轉變;根據患者偏癱側肢體能力強弱,治療師給予不同程度的輔助,上述各項訓練重復練習5~10次。要求患者在訓練中保持正常呼吸節(jié)律,并逐漸加大訓練強度及訓練難度。45 min/次,1次/d,6 d/周,共8周。

1.3療效評定標準

于治療前、治療8周后由同一位康復醫(yī)師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評定,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xiàn)MA)[4]評價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總分為66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上肢運動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5]評價ADL能力,共有10個評定項目,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受試者獨立能力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資料相關因素的比較,經t檢驗或χ2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前兩組患者FMA評分、BI評分比較,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FMA評分、B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FMA評分比較 (分±s)

注:1)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P值對照組 30 17.10±2.28 31.03±2.931) 25.397 0.000觀察組 30 18.00±2.59 33.70±3.611)2) 33.747 0.000 t值 1.430 3.141 P值 0.158 0.003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值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BI評分比較 (分±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BI評分比較 (分±s)

注:1)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P值對照組 30 36.83±11.85 60.17±10.871) 20.149 0.000觀察組 30 37.67±10.73 68.50±9.111)2) 22.361 0.000 t值 0.286 3.219 P值 0.776 0.002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值

3 討論

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功能障礙之一,由于日常生活活動中很多動作都需要上肢及手來完成,因此,其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ADL能力及生活質量。盡快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目標之一。

目前,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干預方法主要是以功能強化訓練為主的運動療法。功能強化訓練通過反復的動作訓練,糾正錯誤運動模式,促進正確運動形式的形成,但病程較長、療程緩慢、訓練方式枯燥、患者依從性低、缺乏針對性訓練[6]。而肌電生物反饋是現(xiàn)代物理治療學的一項新技術[7],它涉及物理學、控制學、生理學等多種學科,它強調的是患者主動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它將體內意識不到的生理功能轉變成可視可聽信號,信號由視覺或聽覺傳入通路反饋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經分析,調節(jié)輸出的自主肌電信號,使其精確度和強度不斷得到增加。它借助電極將自主收縮肌肉時的微弱電信號,將在一般情況下不易感知的體內功能變化轉化為可以感知的視聽信號,并讓患者根據該信號通過指導和自我訓練,學會控制自身不隨意功能[8]。通過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可促進偏癱側上肢腕伸肌、指伸肌肌力恢復,促使主動伸腕、伸指運動出現(xiàn),從而打破上肢屈肌痙攣模式,緩解腕屈肌、指屈肌痙攣,易誘發(fā)分離運動,加速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1]。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是一種新興的現(xiàn)代體能訓練,核心穩(wěn)定性增強有利于軀體重心控制,從而為上、下肢運動創(chuàng)造支點并協(xié)調上下肢用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及控制達到最佳化[9]。身體核心控制能力是人體四肢運動及一切功能活動的基礎。有研究顯示,軀干控制能力與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上、下肢運動功能呈正相關[10],而ADL中大部分活動均需要核心肌群參與才能完成,故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有利于患者ADL能力恢復。核心肌群力量的提高,可增加核心區(qū)域的穩(wěn)定性,為患側上肢運動提供收縮的支點,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減輕肩胛帶及上肢運動時的代償[3]。

本研究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FMA及BI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8周治療后,兩組患者FMA及BI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說明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基礎上,應用肌電生物反饋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及ADL能力,這與目前眾多研究結果相符,但觀察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該基礎上,增加CST訓練,更加有利于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及ADL能力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與CST訓練增加了核心肌群力量,提高軀干控制力,減輕上肢運動的代償并促進分離運動有關。鑒于研究病例相對較少,每組30例樣本偏小,今后宜擴大樣本量進一步臨床觀察,該研究僅為臨床上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康復方法提供參考。CST訓練方法較多,可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豐富CST訓練方法,以期尋找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患肢功能的最優(yōu)方法。

[1]唐新輝,尚淑梅,李春玲,等.肌電生物反饋聯(lián)合針刺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 [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 12(5):535-537.

[2]Nelson LA.The role of biofeedback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past and future directions[J].Top Stroke Rehabil,2007,14(4):59-66.

[3]張建社,常冬梅,王俊卿,等.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11):1008-1010.

[4]周維金,孫啟良.癱瘓康復評定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46-50.

[5]黃曉琳,燕鐵斌.康復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95.

[6]許林海,韓麗雅.功能強化訓練結合肌電生物反饋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3):185-188.

[7]趙文汝.操作性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在康復醫(yī)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7):484-485.

[8]劉琦,肖靈君,燕鐵斌,等.肌電生物反饋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8):736-739.

[9]陳小平,黎涌明.核心穩(wěn)定力量[M].體育科學,2007,27:99.

[10]梁天佳,吳小平,龍耀斌,等.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5):353-356.

(張蕾編輯)

Clinical study of CST combined with EMGBFT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ADL in hemiplegics after stroke

Fei-hong Zhu,Zan-yang Wu,Zhen-yu Ma,Rong-rong Che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Jinhua Central Hospital,Jinhua,Zhejiang 321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CST)combined with EMG biofeedback (EMGBFT)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ies in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hemp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0)and observation group(n=30).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EMGBFT for 8 week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ST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EMGBFT.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Fugl-Meyer upper limb assessment(FMA),and using the Barthel Index(Barthel index,BI)to assess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8 weeks,F(xiàn)MA and BI scores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ttest,P<0.05),and sco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 Based 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addition of CST and EMGBFT may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ies in th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stroke;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R 742

B

10.3969/j.issn.1005-8982.2016.04.016

1005-8982(2016)04-0076-04

2015-10-15

猜你喜歡
肌電生物反饋上肢
盆底肌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治療自然分娩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
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觀察
產后早期聯(lián)合應用盆底肌電生物反饋儀、電刺激、針對性護理對盆底肌功能恢復的影響
生物反饋治療儀聯(lián)合加味補中益氣湯對脾胃氣虛型功能性便秘的療效
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盆底肌鍛煉在治療中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的康復效果
錯誤姿勢引發(fā)的上肢問題
Ⅲ類錯牙合患者的咬合與肌電研究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針刺對腦卒中后上肢痙攣性偏癱患者生活質量及肌電圖的影響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