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要】小學英語的學習中,語法的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前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對以往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特別是在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方面,應該通過形象有趣的語言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教授學生語法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語法的理解和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一些小學英語中的語法滲透教學,希望為廣大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 語法滲透 教學策略
前言
當前的小學英語新課標中要求,“聽說為主,重點培養(yǎng)交際能力,淡化語法”。即是要求小學生對語法知識只需做好了解,不強制其掌握。本意是減輕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就造成了一些教學問題。
一、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語法教學的問題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們往往會面對大量的語法問題,如 “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等各種時態(tài)、各種名詞所有格、名詞的復數(shù)、形容詞比較級、冠詞的用法等等。
特別是當學生進入五年級之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語法知識會變得越來越多、越類越深入,若對此置之不理,后續(xù)的教學工作將面臨極大困難。但若講的細致,又違背了新課程的標準,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一方面,現(xiàn)在很多教師語法的講解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式的,其講解都過于枯燥,而且本身語法就是教學中的難點,這兩者的疊加,往往導致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缺失,教學效果也隨之大打折扣,而且對語法的重點講解也是與新課標要求不符的。另一方面,不少教師為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語法一筆帶過,很多學生就不免霧里看花、不明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說對語法的理解和運用了,很多學生甚至連課后習題都完成不了。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滲透教學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在教學中進行語法知識的滲透教學,對語法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趣味教育。從而使學生在運用課堂知識的同時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同時,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語法的滲透教學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和方法。
1.注重語法滲透教學的持續(xù)性,切忌操之過急。在教學的設計上,語法知識每節(jié)課都需要被提及,但相關的時間不宜安排過多。因為語法本身就是難點,因此語法的教學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這同時要求,在課程的設計方面,教師要充分的思考整節(jié)課程的容量,并合理聯(lián)系相關的某一兩個語法點進行教學,促進課堂教學和語法的相關性,也便于學生對課程和語法的同步理解。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兩方面的教學平衡,既要讓優(yōu)等生不覺得單調(diào)無趣,也要讓學困生學得會、跟得上。
在課程的銜接上,每節(jié)課程要注重溫故而知新,保證新舊知識和語法的關聯(lián)和運用,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反復練習和掌握。使學生的持續(xù)性的語法學習中真正達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以詞句的教學為主,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語法教學。對英語單詞的教學最好練習整個句子來進行,這樣有利于單詞的理解。對語法的理解和掌握而言,以詞語為主的教學工作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中,語法往往枯燥難懂,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并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小學的語法教學也應該融入詞句之中,以詞句為依托,讓學生在理解語句的基礎上體會語法的運用原則,點滴的進行詞句和語法的積累,必然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的介詞運用之中,最常見的有in、on和under這三個。對小學三年級來說,掌握這些介詞的位置關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可以通過短語的教學和運用來幫助學生的理解。如關于in的短語in the bag、in the desk、in the book等,就可以介紹其位置,然后比較on這個介詞在短語中的運用,on the bag、on the desk、on the book。通過這樣的位置比較,學生就能很輕易的掌握具體的用法了。
3.采用多元化方式練習,促進英語語法的潛移默化。“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英語學習中也不例外。小學生的自治能力有限,采用傳統(tǒng)的習題練習法,枯燥乏味,練習效果欠佳,而且易激發(fā)小學生的厭惡心理。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通過練習方式提升小學生鞏固知識的效果,需不斷迎合小學生的好奇、趣味等心里,設計新穎的練習方式才奏效。
4.在練習中學習和鞏固語法。低年級學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學生難以區(qū)分不同語法的應用情況。因此在語法教學中,應盡可能減少晦澀的知識點分析。例如:在“is,are”的單復句學習中,許多小學生仍不清晰在何種情況下使用“is,are”。不斷的空洞地舉例說明,只會造成學生學習的混亂。筆者采用引導和競賽模式,讓學生不斷造句,對正確的造句和比較具有亮點的造句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能提升小學生對語法點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自己加深對正確造句的理解,這樣在不斷的練習中鞏固了該語法點的應用。至于為何使用“is或are”等小學生的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后,自然知曉。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小學語法學習中,最終的目的同樣是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的運用這一門外語。如何掌握好英語,學習好英語語法和詞匯是最為基本的前提。因此,在小學英語語法的教學中,應當摒棄傳統(tǒng)教育方法,從教學方法中找準學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結(jié)果上剖析使學生掌握語法存在的問題。找準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婷,王來喜,邱明娟.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度”和“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82-84.
[2]肖雪芳.輕語法,重滲透——淺談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2,04:7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