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和諧班集體的建設,離不開學生這一主體。學生是班級建設的主人,在班級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和諧班集體的建設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引導學生自主活動,促進自我發(fā)展。
【關鍵詞】學生 中心 和諧集體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9-0206-01
和諧的班集體是一種民主公平、團結(jié)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人和諧共處的班級。一個具有人際關系和諧、樂學向上的班集體,始終都在熏陶、感染著集體中的成員,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積極營造和諧、溫馨的育人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
一、強化自我教育,滲透主人翁意識
構(gòu)建和諧的班集體,關鍵是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核心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在班級中的自我表現(xiàn),強調(diào)他們在班級中的自我教育,以此強化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實踐證明,主人翁意識是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動力,使他們時刻感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的利益和自己息息相關。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關心班級,關注自己發(fā)展上。
作為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興趣愛好,思考和審視自己,制定切合實際的個人成長計劃,引導學生分階段實現(xiàn)自己的“小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激發(fā)自己的潛力表現(xiàn)自己,在關注自己發(fā)展的同時,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中。
教會學生做人,也是班級管理的主要目標。隨著中職生年齡的低齡化,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以為是,以我為中心,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弱點,是非觀念淡薄的現(xiàn)象。因此,班級管理中應加強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是非標準,適時開展自我評價、自我教育活動,讓學生找準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這樣,學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進入構(gòu)建和諧班集體的氛圍中。
二、積極引導,培養(yǎng)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
心理學硏究表明,個人交際的范圍愈廣泛,他同生活各方面的聯(lián)系就愈多樣,深入到社會的關系也就愈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愈豐富。作為班主任,必須要重視班級良好人際關系的建設。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教育獲得成效的保證。教師與學生只是知識的先知者與后知者,不存在卑尊關系,人格各自獨立。學生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必須理解、尊重學生,只有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上,才能建立和諧的班集體。那么,如何做到師生平等呢?
1.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學生的錯誤。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尤其是中職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標準,但卻不一定符合社會的道德準則。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則是一門藝術,包含著不少學問。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教師要幫助他認識錯誤,不必大驚小怪,更要小心地維護他們的自尊。讓學生知道錯在哪里,以利于今后的改正和發(fā)展。
2.要讓學生感到你是他的朋友,一個能體會他心情的朋友。因此,教師要進入學生的世界里,利用角色互換,用同齡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行為,引導他們分辨是非,走正確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以指導者的身份去說教,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他們身上。
3.談心是師生交流的必需。教師與學生談心是經(jīng)常的也是必須的。我們可以和學生面對面地“促膝而談”,也可以通過周記、書信等間接談心,還可以開拓時空,通過QQ群與學生網(wǎng)上談心,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在師生交流中,教師應隨時調(diào)節(jié)雙方的心理距離,既要形成自身的凝聚力,還要形成學生指向教師的向心力。正如古人說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樂其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出現(xiàn)了獨立性意向和參與社會活動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誼的需要等等。這種社會性的需求,引起學生人際關系的重大變化,出現(xiàn)了一種疏遠父母、老師的“閉鎖性”和尋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開放性”趨向。這要求班主任既是嚴師又是良友,讓學生與多位老師建立關系,從而讓他們在眾多成人的影響下,從“閉鎖性”中解放出來。
三、引導學生自主活動,促進自我發(fā)展
活潑好動是青少年學生的重要特點,對于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并渴望展示自己的價值。但是,很多時候,教師都在不厭其煩地向?qū)W生灌輸著“這不能”、“那不該”,總是在“替”學生包辦著一切活動。如果不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學生就永遠不會練硬翅膀,就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nèi)ハ?;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nèi)タ?;解放學生的雙手和雙腳,讓他們?nèi)嵺`;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グl(fā)展。堅持這種創(chuàng)造性教育思想,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個性品質(zhì)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老師應該把活動課的時間交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把豐富的校園生活還給學生。
我做班主任時,把活動課的組織、主持、安排的權利都交給學生。一般是先引導團支部、班委會討論確定活動內(nèi)容;再進行分工,諸如節(jié)目的安排、主持、寫串連詞等都有專人負責。每到活動課,簡直就是同學們盼望已久的盛會。由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相聲、小品、唱歌、朗誦等節(jié)目,一切是那么的熱鬧,那么的活躍,那么的和諧,因為在這豐富多彩的校園里面,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
四、以靈活的獎勵,加強班級的民主管理
和諧班集體的形成,量化考核必不可少,但是班主任靈活的獎勵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一下:第一,定幾條不是獎勵的“獎勵”。比如同學忘記打掃衛(wèi)生了,可以“獎勵他打掃衛(wèi)生一次”。這是一種充滿溫情的處罰,是獎給他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若說成“罰他打掃衛(wèi)生一次”,則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師生容易形成對立情緒。第二,多寫些鼓勵性的評語。一篇好的評語不僅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意,使學生更信任老師,而且它能給學生以信心,給學生指明前進的道路,加快他們前進的步伐。第三,設立多種多樣的獎勵項目。學生不可能要求他們各方面都比較好,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總可以找到他們的閃光點。因此可設立不同的獎勵項目來鼓勵學生的多方位發(fā)展。如班級單課獎、進步獎、集體榮譽獎、活動獎等。使大部分學生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獎勵,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總之,教師要善于思考,營造一個寬松、融洽、和諧、民主的育人氛圍,使學生都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可惠.職中班主任要立足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職教論壇. 2006.12
[2]羅鳴春,楊家麗.運用強化理論促進職校生行為規(guī)范培養(yǎng).職教論壇.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