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亦平
(南京大學 哲學系、宗教學系, 江蘇 南京 210023)
?
論日本神道教對道教的借鑒與吸收
——以吉田神道為例
孫亦平
(南京大學 哲學系、宗教學系, 江蘇 南京 210023)
日本“中世神道的集大成者”吉田神道通過吸收老子有關(guān)“道”為宇宙天地之大元思想,從本體論角度來構(gòu)建神道宇宙觀,在將國常立尊奉為宇宙的唯一宗源神的同時,更強調(diào)了天照大神的至上性。吉田神道借鑒道教的生命觀,倡導(dǎo)頗具神秘主義色彩的身心兼修。吉田神道吸收道教的“天地人三元”思想而形成“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的思維方式。吉田神道運用道教的齋醮與符咒,展現(xiàn)了神宮神社和神道祭祀的權(quán)威,促使神道教擺脫“神佛習合”的傳統(tǒng),成為國家神道的思想淵源之一。吉田神道在室町時代盛極一時,到江戶時代依然有很大影響,與其以神道為本,通過借鑒與吸收道教因素而進行理論建構(gòu)有一定的聯(lián)系。
日本; 神道教; 吉田神道; 道教; 老子
從保留到今天的零星史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中可見,在日本奈良朝到平安朝時期,來自中國與朝鮮的信道者,以及隨遣唐使團去中國留學的日本人,在學習漢字和接受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了道家與道教。道教神靈、道書、道術(shù)、道觀和道教儀式等都曾傳入日本,或通過與日本神道教相融合,或變成佛教的形式而得以流傳。編于9世紀末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①中記載的道書就多達80多種②,其中既有以老子《道德經(jīng)》為代表的道家類著作,也有一些道教經(jīng)書,雖然日本科舉制一向重視學習儒家經(jīng)典而不將道家著作列入?yún)⒖紩?,但道家道教在平安朝至江戶朝知識分子中的影響卻越來越大。本文以室町時代興起的吉田神道為例,來探討道教因素對日本神道教所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求教于方家。
鐮倉時代,日本神道教通過與中國的儒佛道及陰陽五行思想的會通與綜合,促進了神道教義的更新與發(fā)展,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以理論探討為特色的神道學派:如與佛教相結(jié)合出現(xiàn)了天臺神道、真言神道與法華神道;以神社為中心出現(xiàn)了伊勢神道、吉田神道、修驗神道;與儒家朱子學相結(jié)合,出現(xiàn)了理學神道、垂加神道、吉川神道、度會神道;還有反對將神道與外來文化相結(jié)合,出現(xiàn)了復(fù)古神道等。神道學派以“習合”為特點,在吸收融合儒佛道三教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神道教義理論,故又稱教義神道或神道教義。神道學派中的各流派或多或少地吸收了一些道家道教因素,例如此時流行的伊勢神道經(jīng)典《神道五部書》和吉田神道著作《神道大意》、《神道由來記》、《唯一神道名法要集》,其中對吸收與融會以老子思想為教義中心的道教尤為用力。
伊勢神道所在地伊勢神宮是供奉天皇祖先天照大神的神社,歷代天皇在即位時都必須前去參拜,因此與天皇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伊勢神道反對“本地垂跡說”,提倡以神道為主體,以儒佛道教為輔的“神主佛從”說,最早建立起獨立的神道理論,促進了神道思想的發(fā)展。伊勢神宮本有內(nèi)宮與外宮,它們在原則上是同格而平等的,但從歷史上看,兩宮為了爭奪領(lǐng)導(dǎo)權(quán),長期處于對立狀態(tài)。在日本的南北朝時期,隨著古代伊勢神宮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神戶制的衰落,神道教的主要信仰者已由皇族轉(zhuǎn)移到武士和農(nóng)民。此時,內(nèi)宮與外宮為吸引信眾,分別擴展自己的勢力,互相之間的對抗越加激烈。伊勢神道的集大成者度會行忠(1236~1305)曾著《伊勢二所太神宮神名秘書》獻給龜山天皇(1249~1305),提出“神皇一體”的思想,力圖依靠皇族的支持來復(fù)興伊勢神宮在神道教中的至高地位。
度會行忠以老子之“道”來論證神道之“神”:“蓋聞天地未剖,陰陽不分以前,是名混沌。萬物靈,是封名虛空神,亦曰大元神,亦名國常立神,亦名俱生神。希夷視聽之外,氤氳氣象之中,虛而有靈,一而無體。故發(fā)廣大慈悲,于自在神力,現(xiàn)種種形,隨種種心行,為方便利益。所表名曰大日靈貴,亦曰天照大神。為萬物本體,度萬品?!雹塾纱藶樘旎手萍吧駠枷胩峁┝死碚撜撟C:“夫日本者神胤也,日神增光于億億之季葉。天下者皇運也,天皇還德于萬萬之淳樸。君被崇神之故,通三之位無窮。神令護君之際,明一之化乃穩(wěn)。神者君之內(nèi)證,垂慈悲而同塵;君者神之外用,昭儉約而治國。神威莫不從助,君德莫不砥屬。”④他以“神皇一體”來說明神道與天皇之間的神圣關(guān)系:日本國,神國也;天孫者,國主也。這種“神國”思想成為當時神道教的主流,對后來的日本史觀及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都給予了很大的影響。伊勢神道在政治上支持為天皇復(fù)權(quán)而斗爭的南朝派,因此在南朝滅亡后,伊勢神道在上層社會的勢力也隨之而衰退,吉田神道乘機發(fā)展起來。
吉田神道是室町時期文明年間(1469~1487)由京都吉田神社的祀官吉田兼俱(1435~1511)創(chuàng)立的,是與道教有著比較密切關(guān)系的神道教派。吉田兼俱出身掌管龜卜部氏族,又名卜部兼俱,故該道派也稱“卜部神道”。平安中期,吉田的本家掌握吉田神社,分支掌握平野神社。吉田神社又是供奉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藤原氏北家氏神的春日神社的支社,因此,卜部氏族就借助于藤原氏來擴張自己的勢力。到鐮倉時代,卜部氏依據(jù)吉田神社,研究神道教的教義學說,為爭奪對神道教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進行理論論證。到室町時代中期,以京都為中心,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幕府內(nèi)部之爭,導(dǎo)致了長達十一年的應(yīng)仁、文明之亂。在戰(zhàn)亂中,全國的神社都受到了影響,吉田神社也毀于戰(zhàn)火之中。
戰(zhàn)后,日本朝野出現(xiàn)了復(fù)興神事、統(tǒng)一神祇的愿望和要求。但伊勢神道因從前支持過“南朝”打擊武家幕府政權(quán),故失去了室町幕府的認同。吉田兼俱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得到了室町幕府重要人物日野富子(1440~1496)的支持,在繼承伊勢神道反本地垂跡說和神國思想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又借鑒與吸收中國傳統(tǒng)思想來創(chuàng)立吉田神道的。
日本學者津田左右吉(1873~1961)在《日本的神道》開篇就指出:“毋庸置疑,中國思想混入了從前的日本思想的所有方面,然而,僅以此便判定日本思想和中國思想是同一東西而加以混淆,也會犯不承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有獨自性的錯誤。于是就必須從歷史事實的角度出發(fā),考察中國思想中的哪些因素,以何種方式為日本人所吸取,又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起著什么作用。”⑤津田左右吉生活在20世紀二戰(zhàn)前后的日本社會中,雖然已敏銳地看到包括道教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神道教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但因時代局限,還無法從思想上及文獻上進行深入研究。這不僅涉及道教與神道教的異同比較等問題,更涉及在日本中世紀之后,中國道教如何在神道教中發(fā)揮作用的問題。
吉田文庫至今仍收藏著《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經(jīng)》、《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jīng)》、《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jīng)》、《太上老君常清靜經(jīng)》、《陳先生內(nèi)丹訣》、《修真九轉(zhuǎn)丹道圖》等道書⑥。菅原信海在《吉田兼俱與〈北斗元靈經(jīng)〉》一文中就指出,吉田兼俱在《唯一神道名法要集》中引用道教《北斗元靈經(jīng)》的三清天來比擬日本“記紀神話”的高天原:“《北斗元靈經(jīng)》云:無色界之其上有三清天。故頌曰:太極玉清,上清太清,無上極天,是高天原。”并借用《北斗元靈經(jīng)》來形容吉田神道所崇拜之“神”所具有的屬性:“真者,神也,正也,直也,化也,圣也。靈通而妙明,謂之真者也。天無真,萬物不春;地無真,草木不根;人無真,不能御神?!雹吆髞恚喑鱿樯?、增尾伸一郎所著《中世日本の神道と道教—吉田神道における〈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經(jīng)〉の受容—》則認為是吉田兼俱借鑒道書創(chuàng)作了《北斗元靈經(jīng)》來表達吉田神道的教義思想⑧。若翻閱一下吉田神道的著作,就可見其中所內(nèi)含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
《唯一神道名法要集》中借鑒老子有關(guān)“道”為宇宙天地之大元思想,將國常立尊奉為宇宙的唯一宗源神的同時,也強調(diào)了天照大神的至上性?!拔嵘竦勒撸魂幰魂柌粶y之元,國常立尊以降,至天照大神,玄玄妙妙之相承也。天照大神授賜天兒屋命。自爾以來,至濁世末代之今日,汲一氣之元水,遂不嘗三教之一滴,故云唯有一法者乎?!雹嵩凇凹o記神話”中,天照大神派天孫瓊瓊杵尊從天上降臨葦原中國時,也授賜負責祭祀的天兒屋命隨同而行。天兒屋命后被藤原氏、中臣氏、大島氏奉為始祖,成為春日神社、吉田神社供奉的主要神明。吉田兼俱由“天照大神授賜天兒屋命”強調(diào)了吉田神道的神圣之源。當時恰好伊勢神宮內(nèi)外宮相繼遭遇火災(zāi),吉田兼俱就自稱為神祇的首領(lǐng),利用當?shù)孛耖g流行的“飛來神明”信仰,宣稱天照大神已經(jīng)飛到自己的齋場,這使得吉田神社聲望大振。吉田兼俱在吉田神社內(nèi)建造了祭祀神道教最高神祇的齋場,中央神殿為大元宮,祭祀天照大神、豐受大臣、大元尊神(即國常立尊)等重要神祇。大元宮后面又建立了八神殿,供奉著伊勢神宮以下全國3000多座神祇,以示天照大神以下的八百萬神都皈依大元尊神的教理。值得注意的是,《唯一神道名法要集》上有“萬壽元年(1024)七月七日唯一長卜部兼延”的題字,但學界一般認為,這是吉田兼俱托平安時代神祇伯卜部兼延之名而作⑩,此書完成于文明十六年(1484)十一月,正是吉田神社大元宮創(chuàng)建時期。吉田兼俱在此為幕府和朝廷進行祈禱的齋會,祈求天下和平,從而大大提高了吉田神社在日本社會中的影響。在幕府的支持下,全國的神社都得根據(jù)吉田家所發(fā)放的“執(zhí)照”來任命神職人員,由此,吉田神社幾乎控制了全國半數(shù)以上的神社,這種影響一直延續(xù)到江戶時代末期。
注釋
①黎庶昌:《古逸叢書》之十九,蘇州:蘇州書局,1921年重修印本。
②孫亦平:《東亞道教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92-693頁。
③《豐受皇太神宮御鎮(zhèn)座本紀》,《國史大系》第7卷,東京:經(jīng)濟雜志社,1898年,第460頁。
④度會行忠:《伊勢二所太神宮神名秘書序》,[日]原田敏明:《神道思想·中世》,東京:神宮皇學館惟神道場,1940年,第11-12頁。
⑤津田左右吉著、鄧紅譯:《日本的神道》,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年,第1頁。
⑥松下道信:《天理圖書館所藏吉田文庫的道教文獻簡介》,《上海道教》2013年第2期。
⑦《儒·佛·道三教思想論考:牧尾良海博士喜壽紀念》,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1年,第87頁。
⑧酒井忠夫編:《日本、中國の宗教文化の研究》,東京:平河出版社,1991年,第64頁。
⑩今井淳、小澤富夫編、王新生等譯:《日本思想論爭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8頁。
責任編輯梅莉
On Japanese Shinto’s Reference and Absorption of Taoism——A Case Study of Yoshida Shinto
Sun Yipi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Yoshida Shinto, the master of medieval Shinto in Japanese history, absorbed the “Tao” thought by Laozi and ontology theory to construct their own Shinto cosmology. They also enshrined the main enshrined deity as the sole source of God, emphasizing the supremacy of Amaterasu.Yoshida Shinto referred to the Daoism’s thought of “Heaven-Earth-Human Three Parts” and formed their thinking way of “One divides into three and three combines into one”. Yoshida Shinto highlighted Amaterasu as Lord God, showing authority and respect to Jingu Shinto shrine, leading Shinto to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 of “Buddha learning together”, and became one of the thought sources of State Shinto. Yoshida Shinto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Muromachi period and still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Edo period. There is definite link between their popularity and their idea to preserve Shinto faith, but also to learn and absorb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from Taoism.
Japan; Shinto; Yoshida Shinto; Daoism; Laozi
2016-02-20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東方道文化的特質(zhì)與精神”(10JHQ05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江蘇道教文化史”(12AZJ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