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斌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良種繁育場,龍巖 364000)
甘薯良種龍薯9號脫毒繁育體系建立與推廣
張文斌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良種繁育場,龍巖 364000)
龍薯9號是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于1998年以巖薯5號為母本、金山57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選育的甘薯品種,具有特早熟、超高產、適應性廣等特點,在福建、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新疆等地成為主栽品種。200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了防止龍薯9號劣變、混雜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退化減產,采用提純選優(yōu)與甘薯脫毒技術,建立龍薯9號脫毒繁育體系,確保良種的特性及產業(yè)化利用優(yōu)質健康種苗。
甘薯;脫毒;繁育體系
目前我國甘薯生產仍然存在“三低”(低產量、低品質、低效益)和“三老”(品種老、技術老、加工方法老)的現(xiàn)狀,市場迫切需求優(yōu)質、早熟、高產的甘薯品種。龍薯9號是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于1998年以巖薯5號為母本、金山57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選育的甘薯品種,于200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閩審薯2004004,具有特早熟、超高產、適應性廣等特點,在福建、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新疆等地成為主栽品種。2004年列入國家“863”計劃課題;2005年被中國農村技術開發(fā)中心列入良種推廣計劃;2011年被科技部列入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4-2015年在福建、山東、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新疆等地累計推廣76.31萬hm2,總增社會經濟效益43.87億元,推廣投資年均純收益率為1∶8.51。
世界各甘薯產區(qū)都廣泛存在甘薯病毒病,在我國發(fā)病率達60%~90%。甘薯感病后呈現(xiàn)生長勢弱,植株矮化,葉片畸形、褪綠黃化等癥狀。甘薯病毒病是導致甘薯種性退化、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的重要原因。甘薯是無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上病毒就會不斷增殖、積累,病害逐代加重。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利用病毒在植物組織中分布不均勻,莖尖生長點不含或病毒濃度低的特點,進行莖尖離體培養(yǎng),培育無病毒種苗進行推廣,保持良種的種性。為了解決龍薯9號劣變、混雜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種性退化問題,采用行之有效的提純選優(yōu)與生物脫毒技術,建立優(yōu)質脫毒種苗繁育基地,加強脫毒種苗質量監(jiān)控體系建設,完善脫毒種薯推廣體系,確保良種的特性及產業(yè)化利用優(yōu)質健康種苗。
龍薯9號屬短蔓高產優(yōu)質品種,蔓長0.8~1m,分枝7~10條,葉脈、脈基、柄基均為淡紫色,莖葉全綠,葉心齒形,莖粗中等,分枝性強,株型半直立。單株結薯3~5塊,薯塊下紡錘形,大中薯率高,結薯集中整齊。薯塊烘干率21%,出粉率9%,紅皮橘紅肉,食味軟、較甜,是食用烘烤的上等品種。每667m2產1.6萬kg左右,豐產性特好,結薯特早,比同期栽培的甘薯可提前15d以上。耐旱、耐濕、耐肥,耐寒性較強,耐貯藏性中等。高抗蔓割病,高抗甘薯瘟病Ⅰ群。
甘薯脫毒技術是在無菌條件下,切取甘薯苗莖尖分生組織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上經過離體培養(yǎng)誘導再生苗。莖尖苗經病毒檢測確認不帶有病毒后,在空間隔離或防蟲網棚條件下進行擴繁,將無病毒薯塊或薯苗用于生產種植。以國家行業(yè)標準《NY/T 1200-2006 甘薯脫毒種薯》為依據,脫毒甘薯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選擇優(yōu)良單株壯苗-莖尖苗的組培-病毒檢測-優(yōu)良莖尖苗株系評選-優(yōu)良株系組培快繁-原原種-原種-良種繁育-大田生產應用兩年更換”等技術環(huán)節(jié)。2.1提純選優(yōu)、優(yōu)良單株選擇選擇的單株材料來源于室內保持的試管苗或原種圃選擇的植株,種植于隔離的大田中,在分枝結薯期至封壟前、種植后90d和收獲時根據龍薯9號品種標準進行3次株選后,入選單株培養(yǎng)芽苗進行莖尖脫毒(圖1)。
圖1 龍薯9號單株選擇技術規(guī)范
2.2莖尖組培利用分生組織培養(yǎng)誘導莖尖苗是甘薯脫毒的技術關鍵,包括薯塊處理、培養(yǎng)基選擇、莖幼芽選擇標準、莖尖剝離技術、莖尖苗誘導培養(yǎng)、消毒技術
和培養(yǎng)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甘薯苗頂部3cm長芽段,用70%酒精、3%漂白粉液分別消毒,經消毒后在超凈工作臺內解剖鏡下剝離莖尖。將剝離的長0.1~0.2 mm的莖尖分生組織隨機接種在培養(yǎng)基上(MS+1mg/L 6-BA),26~28℃下光培養(yǎng),在無菌人工氣候室內培養(yǎng),莖尖膨大變綠后轉入無激素的MS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成莖尖試管苗,待苗長至5~7片葉時進行病毒檢測。
2.3莖尖苗病毒檢測經過嚴格的病毒檢測確認莖尖苗不帶病毒后,才是脫毒莖尖苗。常用的檢測方法:目測法、血清學、分子生物學檢測法、指示植物嫁接法。參照《NY-T 402-2000 脫毒甘薯種薯(苗)病毒檢測技術規(guī)程》對甘薯羽狀斑駁病毒、潛隱病毒、SPVD進行檢測。對莖尖苗檢測先采用目測法淘汰弱苗和顯癥苗,然后用血清學或分子生物學檢測法進行篩選。經血清學檢測法或分子生物學檢測呈陰性的樣品再進行指示植物嫁接法檢測,保留完全不含病毒的株系。
2.4優(yōu)良脫毒株系評選甘薯的芽變率比較高,莖尖分生組織培養(yǎng)再生的莖尖苗株系間在形態(tài)和產量方面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經病毒檢測確認的脫毒苗必須進行優(yōu)良株系評選,剔除變異株系和病株。評選方法是將脫毒苗株系每系5~10株栽種到防蟲網室內,以同品種普通帶毒薯為對照,進行形態(tài)、長勢、產量等多方面的觀察評定,選出既符合品種特性又高產的最優(yōu)脫毒株系。
2.5莖尖脫毒試管苗快繁技術對評選出的脫毒優(yōu)良株系組培苗,待長成6~8cm時,切成1葉1節(jié),插入培養(yǎng)基內進行培養(yǎng)。在最適溫度25℃、光照14h/d以上,3~5d生根,20d長成小植株。繼代繁殖成活率高,不受季節(jié)、氣候和空間限制,可進行工廠化生產。防蟲網棚內生產繁殖脫毒苗,在試管苗栽種前,對網棚要進行除蟲、清雜等處理,采用網眼60目以上防蟲尼龍網做的垂直邊縫粘合帶的棚門,在棚內掛黃板檢測蚜蟲,每3d觀察1次,發(fā)現(xiàn)蚜蟲及時噴藥處理。當氣溫降低時用農膜小拱棚覆蓋,保證安全越冬。根據這一技術規(guī)程,不僅保證了脫毒苗的質量與數量,而且在2015年遭受最強大的冷空氣襲擊,脫毒苗繁殖地所在地極端最低氣溫為-3.4℃時,脫毒苗僅少量受凍害。
2.6原原種繁育技術在脫毒試管苗及防蟲網棚內繁育的脫毒苗,防蚜蟲網棚內無病原土壤上生產的種薯即原原種。原原種生產必須選擇3年以上未種過甘薯的無病原土壤,四周500m空間內不種甘薯、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田塊為繁育基地。脫毒原種繁育基地的管理,注重前、中期噴藥防治蚜蟲等害蟲,生長期內及時拔除有病毒癥狀的植株,剔除異常變異的劣株。
2.7原種及良種繁育用原原種苗在500m以上空間隔離條件下生產的薯塊為原種。在原種繁育基地內,種植脫毒原原種種苗收成的薯塊,為脫毒原種種薯。用原種種薯塊育苗長出的芽苗為原種苗。原種苗在普通大田條件下生產的薯塊稱為良種,又稱生產種,是直接供給大田生產的脫毒種薯。
3.1制定各級脫毒種苗標準龍薯9號各級脫毒種苗標準的制定,除病毒病外,著重結合其他病蟲害,如福建原種基地監(jiān)控蔓割病、薯瘟病和小象蟲;河北、河南原種基地監(jiān)控根腐病、莖線蟲?。ū?)。
表1 龍薯9號各級甘薯脫毒種苗標準
3.2制定種苗跟蹤與技術溯源制度對向外提供的原種實現(xiàn)種苗質量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對各個級別或不同階段的種苗實現(xiàn)垂直質量監(jiān)控。快速定位、快速跟蹤,從源頭上加強龍薯9號種苗的繁育及檢測能力和管理水平。采取政府推動、部門組織、專家負責、科技入戶的封閉式種薯苗繁育與經營供應推廣形式,嚴格執(zhí)行種薯繁育技術,確保種薯質量。
根據甘薯脫毒苗生產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試驗研究,針對南北不同地域和生態(tài)特點,采用“多頭協(xié)作,一點三線,水平鋪開、垂直監(jiān)控”種苗繁育技術推廣模式,總結提出適合龍薯9號脫毒苗繁育生產體系,核心內容是福建龍巖市農科所等科研單位為“點”,重點開展莖尖培養(yǎng)、試管苗檢測、組織苗速繁,以解決脫毒原原種或原種種薯(苗)需求為主;形成南方(福建連城)—北方(河北晉州、河南正陽)—西部(新疆吐魯番)三線并舉的原種與生產種繁育基地,實現(xiàn)龍薯9號在國內主要甘薯產區(qū)的大面積示范推廣。2014-2015年在甘薯主產區(qū)福建連城、河北晉州、河南正陽等地建立原種薯(苗)繁育基地6.67hm2,實現(xiàn)繁育銷售種薯3萬kg,各育苗區(qū)銷售種苗10億株。
[1]楊立明.甘薯新品種龍薯9號的高產潛力和穩(wěn)產特性.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3):237-239
[2]楊立明.連城紅心甘薯干加工產業(yè)現(xiàn)狀和發(fā)展對策//馬代夫.中國育種與產業(yè)化.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290-294
[3]曹秀敏,張敏,李延龍,等.甘薯脫毒快繁及微型薯生產技術研究.陜西農業(yè)科學,2010,56(4):18-19
[4]朱天文.甘薯新品種龍薯9號主要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種子,2011(5):113-114
[5]康明輝,劉德暢,海燕,等.甘薯脫毒技術的原理及方法.種業(yè)導刊,2010 (1):14-15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