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藏農牧區(qū)提高基礎教育供給研究

2016-09-10 07:22:44申苗鋒張治強
中國經貿導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供給

申苗鋒 張治強

摘要:文章分析了西藏農牧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現狀突出、教師隊伍數量不足且質量不高、基礎教育質量差、農牧民對教育實際需求下降等問題,提出了推動基礎教育均等化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西藏農牧區(qū) 基礎教育 供給

西藏要發(fā)展,教育需先行。西藏基礎教育建設水平關系著其經濟水平的增長和科學人文素質的提高,具有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鞏固民族團結等特殊職能[1],又限于西藏地方財政自給能力嚴重不足,一直以來完全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來完成,以中央政府供給為主。

一、農牧區(qū)基礎教育供給現狀分析

“三包”政策在西藏實施30年來,政策范圍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加快了農牧區(qū)義務教育普及步伐,對提高農牧民科學文化素質,減輕農牧民經濟負擔,維護農牧區(qū)社會穩(wěn)定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止2014年底,西藏自治區(qū)學前、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園)率分別達到59.11%、99.64%、98.91%、73.37%和27.76%;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8年;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0.57%,掃盲人口覆蓋率基本達到100%。

2014年西藏教育經費支出占西藏GDP的比例為15%,是全國教育經費總支出占全國GDP的平均比例的近三倍,中央政府對西藏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與我國其他省份相比是最高的。近些年西藏不斷出臺惠民利教政策,各級各類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儀器設備更新等得到大力扶持,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基本解決了學生“愿上學”、“能上學”的問題,不斷增強教育吸引力,不斷促進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

二、農牧區(qū)基礎教育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現狀突出

目前西藏近20個縣(區(qū))實現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還有超過70%的縣未實行義務教育均衡化發(fā)展,大多在農牧區(qū)。西藏農牧民居住分散,出行交通不便,這決定了大多農牧民子女需要寄宿學校,這給農牧區(qū)辦校帶來一定的困難。學校的建設布局不盡合理,且農牧區(qū)學校規(guī)模普遍偏小,教育發(fā)展規(guī)模不經濟、教育成本偏高等問題突出。

部分中小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問題突出,原因是西藏高寒氣候,教學房屋設施折舊快,破損率高,地方維修經費不足。而一些新建學校,大多只有教學樓、宿舍樓、體育活動場所,學校教學設備比較陳舊,圖書館、實驗室等未配套建設,后期仍缺乏大量的資金。中小學普遍存在基礎教育公用經費偏低,僅維持了學校的日常教學,一些現代教學必備的常規(guī)用具、圖書資料、實驗用品、計算機電腦等設備嚴重缺乏,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落后,這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有一些鄉(xiāng)鎮(zhèn)電力供應不足,電壓不穩(wěn)定,影響了教學正常秩序。農牧區(qū)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基礎教育的均衡化發(fā)展。

(二)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不足且質量不高,基礎教育質量差

西藏農牧區(qū)教育硬件師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師資制約了西藏教育的發(fā)展,成為西藏教育進步的短板。農牧區(qū)存在招教難,教師學歷偏低的現狀,教師每年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學校也沒有好的辦法留住好教師。

西藏農牧區(qū)學生從小接受藏語教學,使用藏文版教材。而藏文教材是通過漢語簡單生硬地翻譯過來,學生在缺少文化環(huán)境和背景下很難理解,這也不利于藏、漢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西藏農牧區(qū)學生漢語水平普遍較差,農牧區(qū)基礎教育中漢語教學質量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對漢語學習缺乏興趣,存在被動學習漢語的不良現象。農牧民家庭內部日常交流主要為藏語,這就導致農牧民學生漢語水平普遍較差。隨著上學層次的提高,漢語教學課程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增加,而自幼使用藏文版教材的學生出現明顯的斷層現象,導致理解困難,學習吃力,于是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

(三)農牧民觀念落后,實際需求下降導致基礎教育發(fā)展滯后

農牧民也是“理性經濟人”,例如近年來冬蟲夏草價格快速上漲,帶動了當地農牧民經濟收入,學校干脆放持續(xù)20天左右的“蟲草假”,這就形成了西藏特有的“季節(jié)性失學”的現象,教育質量無疑受到了一定影響。

在西藏部分農牧民中間還存在著“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觀念,不愿意讓子女接受教育,認為傳統農牧業(yè)不需要接受學校教育來改變,學校應試教育不能提高農牧業(yè)生產效益。接受教育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教育投入回報周期很長,西藏農牧民家庭看不到教育帶來的未來預期收益,特別是2007年西藏取消包分配后,一些農牧民家庭會對子女大學畢業(yè)就業(yè)擔心,這也導致農牧民家庭及子女對教育的期望下降,農牧民對教育的實際需求下降,家庭與個人對教育的有效需求之和低于社會需求[2],從而農牧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滯后。

政府為保證農牧區(qū)基礎教育的“兩基”目標,運用行政手段發(fā)展教育,實現一票否決制、住校干部、聯系鄉(xiāng)鎮(zhèn)等制度和政策,對農牧民進行強制性供給,體現了政府推動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強烈要求,但這并不是最好的供給方式,很難得到農牧民的支持,相反會引起一定的誤解和抵觸心理,也無法保證教育的持續(xù)性。農牧區(qū)基礎教育“輟學率高、入學率與升學率低”等問題并未根本解決[3]。

三、政府提高農牧區(qū)基礎教育供給的建議

(一)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實現均衡發(fā)展

農牧區(qū)地廣人稀,農牧民居住分散,基礎教育成本很高,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特別是高寒偏遠地區(qū)、邊境地區(qū)的辦學條件比較差,圖書館、實驗室、現代教學手段缺乏。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需要上級政府繼續(xù)加大對師資隊伍、學科建設、圖書館、實驗室、現代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投入。政府新增教育經費要重點改善農牧區(qū)條件差的學校,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改擴建一批農牧區(qū)寄宿制學校,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使得基礎教育均等化。

(二)提高師資隊伍的“量”與“質”

加快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除加強教育年輕教師樹立崇高的“老西藏”精神,對長期在基層,特別是邊遠地區(qū)的教師在工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給予更多優(yōu)惠、傾斜政策,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穩(wěn)定基層教師隊伍建設。

農牧區(qū)師資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本地培養(yǎng)、西藏班培養(yǎng)、內地師資引進,內地師資不懂藏文無法深入基層一線教學,而本地、西藏班培養(yǎng)的教師供給在短期內不能集中解決。短期應打破地區(qū)壁壘,引進一批“漢語講的好,又懂藏文的老師”。例如四川藏區(qū)畢業(yè)的師范學生進入西藏工作是十分可行的,能增強農牧區(qū)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4]。長期應擴大內地西藏班辦學規(guī)模,加大本地定向培養(yǎng)雙語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消除農牧民學生漢語言障礙問題;對假期進行結構性調整,保障總體教學時間基本不變,降低甚至消除“蟲草假”對教育質量的負面影響。

(三)改變農牧民傳統觀念,增加對教育的實際需求

加強宣傳力度,如“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后天的經濟”,西藏家庭的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有著高度正相關的關系,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系著西藏農業(yè)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傳統農牧業(yè)向現代農業(yè)生產方式的轉變等等。逐步改變農牧民傳統的“讀書無用論”的錯誤認識,改變農牧民家庭過于看重眼前利益,輕視基礎教育的未來預期收益,提高農牧民家庭對基礎教育的正確認識,改善農牧民學生厭學情緒。增加農牧民家庭對基礎教育的實際需求,要完善就業(yè)政策及配套服務,增強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形成多層次的勞動力市場需求,解決好農牧民學生接受教育畢業(yè)后的后顧之憂,要使得農牧區(qū)學生具備“就業(yè)有保障、創(chuàng)業(yè)能致富”的條件,使得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農牧業(yè)發(fā)展、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條件,提高基礎教育預期收益。

促進中等職業(yè)教育與普通高中協調發(fā)展。例如:昌都地區(qū)左貢縣中學通過開辦職業(yè)教育,使得一部分基礎差,難以適應初中學習的學生繼續(xù)留在了學校學習,這樣既完成了國家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又對學生進行了職業(yè)技能培訓,效果非常好。但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初中階段不允許開辦職業(yè)教育。結合西藏基礎教育實際,政府應靈活變通,暫時解決不了,課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職業(yè)教育或農牧業(yè)相關內容,例如農耕、養(yǎng)殖、機械加工等專業(yè)實用技術,這對于當地適齡兒童家庭對入學的積極性會有一定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明洪等.西藏農村公共產品及相關問題分析[M].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41

[2]鄭州,張明.需求不足對西藏農牧區(qū)基礎教育影響的經濟學分析——基于農牧民實際需求的視角[J]. 經濟經緯,2008(10):112

[3]鄭洲.西藏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研究——以農牧區(qū)“四基”供給為例[M]. 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161—165

[4]楊春學,朱玲.排除農牧民的發(fā)展障礙[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36

〔本文系西藏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資金項目“西藏農牧區(qū)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產品供給能力研究”(項目編號:14BJY006)、2015年度西藏大學新增重點學科與交叉學科培育項目—財政學、2015年西藏大學珠峰學者人才發(fā)展支持計劃階段性成果〕

(申苗鋒,1986年生,河南安陽人,西藏大學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西藏經濟。張治強,1984年生,河南偃師人,西藏大學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理論與政策)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供給
發(fā)力供給側
中國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chuàng)新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河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
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兒童水墨畫課程教材研發(fā)的必要性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6:1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5:04
教育均衡發(fā)展: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境界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2:42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0:58:38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群眾(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永登县| 玉龙| 五大连池市| 五华县| 三明市| 昭觉县| 台湾省| 乌拉特中旗| 嘉峪关市| 依兰县| 梁山县| 莆田市| 武夷山市| 武胜县| 红原县| 益阳市| 天峨县| 湛江市| 乐安县| 繁峙县| 吴旗县| 南丹县| 哈尔滨市| 原平市| 黑水县| 郴州市| 东台市| 萨迦县| 石台县| 冕宁县| 积石山| 牙克石市| 易门县| 丘北县| 旬邑县| 西和县| 财经| 阿克苏市| 西安市| 江门市|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