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祖榮
2015年,教育部組織了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的研制工作,這是一項影響教師培訓長期效果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研究與設計工程。為什么要研制此標準?按照什么樣的思路來研制?這將對教師培訓工作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本文基于前期研究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梳理。
開展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的依據(jù)
1.政策依據(jù)
習近平總書記在《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中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要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準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尋找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提高教師培養(yǎng)培訓的質量”。我們認為,教師培訓課程質量是教師教育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研究教師培訓課程就是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和著力點。
2012年,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中強調健全教師教育標準體系,要求“制訂教師培訓機構資質認證標準、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和培訓質量評估標準體系”。教育部在2013年發(fā)布了《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再次明確“國家制訂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建立資源共享平臺,促進資源共建共享”??梢?,研制教師培訓課程標準是完善整個教師教育標準體系的需要。
2.理論依據(jù)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因為課程是形成人的素質的基礎和載體,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素質。培訓課程是培訓目標實現(xiàn)的載體,培訓課程影響培訓的質量和教師的質量,在整個教師培訓工作系統(tǒng)中處于重要位置。培訓課程建設有諸多工作,如體系構建、內容篩選、資源開發(fā)、教材編寫等,但培訓課程標準居于領先的地位,它能統(tǒng)籌指導相關工作。
3.現(xiàn)實依據(jù)
研制教師培訓課程標準,也是解決目前教師培訓課程諸多問題的需要。目前,教師培訓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有:無統(tǒng)一標準,課程結構設計不合理、缺乏系統(tǒng)性和銜接性,由于需求分析不到位,培訓主題和目標的設置存在不聚焦、比較空泛的現(xiàn)象,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有距離,缺乏針對性,優(yōu)質課程資源不足等。因此,需要加強培訓課程設計、開發(fā)、實施的指導。而制定培訓課程標準對解決這些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開展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的意義
1.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
課程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培訓的質量。目前,由于在培訓課程的設計、開發(fā)和資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使得培訓課程的針對性、結構性、豐富多樣性不足,影響了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教師培訓課程標準是基于調查研究、理論研究而對培訓的目標、起點、內容、實施做作出的規(guī)范,應該具有規(guī)范性、引領性、指導性。對培訓機構而言,能夠為各級教師培訓院校和機構設置培訓課程提供參考依據(jù),能夠為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提供依據(jù);對中小學校長而言,有助于促進校本培訓,提高校本培訓質量,推進學校教師隊伍質量提升;對教師個人而言,也能夠為教學能力的個人診斷、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學習內容選擇等提供參考。
2.豐富培訓課程標準研制的經(jīng)驗
我國對教師培訓課程的設計十分重視。1998年,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編寫出版了《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開發(fā)指南》。近年來,教育部結合培訓項目也在探索制定培訓課程標準的經(jīng)驗。一是2012年教育部組織研制了《“國培計劃”課程標準》。二是啟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伊始,研制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形成了標準體系。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分技術素養(yǎng)類、綜合類、專題類和專業(yè)發(fā)展類四類共27個課程主題,規(guī)范指導各地課程資源建設和培訓課程內容設置,提高了培訓質量。
3.促進教師培訓課程理論的發(fā)展
研制教師培訓課程標準,有一系列問題需要回答,如: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如何劃分才能更加有效?培訓目標和實際水平之間的差距如何縮?。拷處熍嘤栒n程形態(tài)是什么樣的?教師不同方面處于不同水平,選擇的課程如何組織?選擇性培訓如何有序組織?專題課程如何體現(xiàn)出與不同能力水平的需要對應?這些問題既是實際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在研制過程中回答這些問題,必將促進教師培訓課程理論的發(fā)展。
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的思路設計
研制教師培訓課程標準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解決分層次培訓與針對性問題;第二,解決教師培訓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聯(lián)度問題,提高培訓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貢獻度;第三,規(guī)范培訓課程設計、開發(fā)、實施,提高培訓的規(guī)范性和質量水平。針對這三個問題,我們在設計思路上也有三方面的創(chuàng)新:針對針對性和分層問題,在課程標準研制中,增加了“能力診斷”這一要素。針對實效性、關聯(lián)度、貢獻度問題,在課程標準研制中,以教師的工作邏輯、工作能力為線索,以中小學課程標準中內容板塊為依據(jù),劃分教師的能力項,并對能力項進行目標設計、課程設計,通過培訓課程的學習、相應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師更好地勝任相應內容的教學,提升教學質量。針對規(guī)范性問題,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系列設計,對課程實施提出符合成人學習規(guī)律的要求。
下面從維度、要素、層次等方面具體闡述研制思路。
1.四個維度
教師專業(yè)標準包括三大維度,即專業(yè)理解與道德、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以此為依據(jù),并基于工作導向、實踐導向的理念,我們設計了師德修養(yǎng)、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學習與發(fā)展四個維度。學科教學與班級管理兩個維度是教師的主要工作,而師德修養(yǎng)、學習與發(fā)展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容。學科教學體現(xiàn)學科的特點,其學科教學能力從對學科的整體把握能力、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能力去劃分。比如,語文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就劃分為語文教學整體把握能力、識字教學能力、閱讀教學能力、寫作教學能力、口語交際教學能力、綜合學習教學能力等。班級管理主要反映教師在教育方面的職責,包括對學生的認識與研究、班主任工作、思想品德教育、家校溝通等內容。師德修養(yǎng)主要包括職業(yè)理解、行動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等。學習與發(fā)展是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諸活動,主要包括發(fā)展規(guī)劃、閱讀學習、實踐反思、專業(yè)研究等。
2.四個要素
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的框架結構體現(xiàn)在四個要素上,即培訓目標、能力診斷、培訓課程、實施建議?!芭嘤柲繕恕笔歉咚刭|專業(yè)化的教師發(fā)展要求,它體現(xiàn)了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對教師質量的要求。“能力診斷”是在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表現(xiàn)系統(tǒng)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診斷指標,通過診斷把握教師培訓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起點。在現(xiàn)實的能力起點與培訓目標之間,就產(chǎn)生一個發(fā)展空間,這個空間就要靠培訓來縮小,課程內容就是縮小這種差異的手段?!罢n程內容”是針對特定的能力目標的達成,針對教師特定層次的能力水平而設置的培訓內容,著眼于幫助教師加深專業(yè)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身經(jīng)驗?!皩嵤┮蟆笔菍ε嘤柲J健⑴嘤柗绞?、培訓組織、資源開發(fā)、培訓評價等內容的規(guī)范要求,重在推動各地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推行集中面授、網(wǎng)絡研修與現(xiàn)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確保課程實施質量。四者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培訓目標是教師工作能力的目標期待和應然狀態(tài);能力診斷是教師工作能力的實際情況和實然狀態(tài);課程內容是提高教師工作能力所選擇的內容;實施要求是提高教師工作能力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及評價方式。
3.四級指標
指標是指每個維度、每個要素下的不同層次的內容。培訓目標、能力診斷兩個要素本質上都是圍繞教師的工作能力講的,目標是能力的目標要求,診斷是能力的實際水平,因此基于能力的層次,由大到小、由總到分、由概括到具體劃分,按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建構。課程內容要素按一、二、三、四級指標建構。一、二級指標與培訓目標、能力診斷的能力項相同,三級指標是與某種能力對應的培訓課程模塊,四級指標是該模塊下設計的若干培訓專題及其內容要點。
4.四個階段
培訓課程標準研制是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設項的,一個學科一個培訓課程標準。學科教學維度各學科不同,所以這部分由不同的團隊研制。研制的過程大致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核心是確定各學科教學維度的各級指標。指標的細化有一定的標準,但有時比較復雜,需要研討確定。第二階段,是針對各項能力,開展大規(guī)模樣本的教學行為的調研,了解每項能力四級水平的行為表現(xiàn),并進行描述。第三階段,針對每項能力進行培訓目標、培訓課程的設計,特別是把培訓課程與特定目標、特定能力水平對應起來。第四階段,結合培訓項目,在一定范圍內開展培訓試驗,驗證能力診斷是否科學,培訓目標是否合理,培訓課程是否有效,基于培訓試驗修改完善培訓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