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亞芳
【摘要】集體備課,是教師備課的一種形式,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備課方式。但就怎樣通過集體備課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眾說紛紜,本文主要就集體備課的四個方面加以論述,以期為集體備課的開展與推廣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集體備課;整體教學水平;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教育的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新一輪課程改革,它們的主陣地都在課堂,而課堂效益的提高完全取決于課前的充分備課。乘著一輪教育改革的春風,提高課堂有效性這一課題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就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教至今,通過實踐和摸索,我對此話題也有自己的一己之見,那就是備課對這一話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集體備課的意義
集體備課,是教師備課的一種形式,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備課方式。集體備課從狹義上講,主要是指學校內(nèi)同級同學科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分析教材重難點并確定突破其方法、撰寫教案的過程,是一項集體性的教研活動。它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和才能,促進教師之間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zhì)和教學研究水平;有利于縮小同級不同班級的教學成績的差距,從而整體性、大面積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也有利于增強教師的合作執(zhí)教意識,凝聚教師的工作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首先,集體備課有助于教師在整體上把握教材及大綱的基本要求,提高業(yè)務認識;其次,集體備課有助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好教案;再次,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及時學習其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jīng)驗。
二、集體備課的流程
初備——集體交流——形成教案——個性設計與反思——上 課——評課——改課——再上課——再評——再改——再上。
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是解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直接、最簡潔的途徑。王老師、韓老師、陳老師三位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放大并傳給我們幾個青年教師,以使我們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長。我們在備課時往往討論出許多新的想法和新的教學方式,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集體備課中突出的一點就是齊備一課,一人上課。我們組采用的這種一課多上的方法,可以是老師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互相討論,共同提高。具體的做法是:集體備課——單人上課——評課——改課——再上課——再評——再改——再上。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課時,我先在(1)班,本班學生思維活躍,拓展延伸一塊上得較為精彩,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卻不扎實。通過評課使我意識到問題所在,修改教案后二次再上。這次,我采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了,課堂調(diào)控靈活了,學生也更喜歡了,但本節(jié)課仍有薄弱之處,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不夠巧妙。這次,在師生雙方都適應的同時,老師根據(jù)學生節(jié)奏的變化隨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有效調(diào)控課堂,完善教學內(nèi)容。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把加工后的教學內(nèi)容作為有效信息傳遞給學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眼、耳、口、腦等感覺器官共同參與了學習,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真正進入角色,他們的眼動起來了,手勤起來了,耳靈起來了,口讀起來了,腦也活起來了。
而我們其他老師,不管是聽者,還是教者都從中獲益匪淺。通過集體備課,一課多上,既提高老師的應變和調(diào)控能力,又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知識,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所以,在備課活動中,不同教學理念的碰撞,有利于正確的教學理念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做到統(tǒng)一觀念、統(tǒng)一內(nèi)容、統(tǒng)一進度和難度、統(tǒng)一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適當?shù)慕虒W方法,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同時,大大提高了備課組的整體教學水平,使教學目標的有效性乃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整個年級得到更充分地落實。
三、問題和反思
1.教學方案沒有計劃性和針對性。
2.集體備課絕不是分工合作,更不是為了偷懶。
3.集體備課忌“掛羊頭,賣狗肉”,有形無實。
四、建議與思考
1.集體備課要突出研究風氣,集體備課要研教研學,尤其要研課堂之教、學生之學。我們組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本著一條原則:不能只注重教師“教什么”,本課的重難點是什么?一味地去給學生灌輸知識;更應該去注重研究“怎么教”,才能使學生學會、掌握,不容易忘記。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弱化重難點。
2.各教師要對集體備的課認真研究,適當取舍、豐富以更適宜本班教學,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風格。對自己負責的課,一定要精雕細作,要注意備課的程序性、可操作性,要有一定的容量,要體現(xiàn)分層教學等,不能兼容并收。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這樣告誡過我們:“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著去否定,不是去證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變。他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蔽蚁耄簳岬摹懊鄯洹庇^點,就應該是我們對待“統(tǒng)一教案”的終極思想和最積極的做法。
3.集體備課的內(nèi)容要有連續(xù)性與創(chuàng)造性。劃定備課任務時應考慮到教材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保持其內(nèi)容的連續(xù)性。依據(jù)教材的單元或章(節(jié))來劃分較為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同時,各班學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課時教案應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提綱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性地去設計。否則,將出現(xiàn)千人一面的被動局面,效果會適得其反。
五、結語
世界管理大師杜拉克說過:“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是一場軟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边@就要求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應該是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先進教育觀念的教師。教師群體應該是一個團結協(xié)作的群體。而強化集體備課正是符合這一要求的產(chǎn)物。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應該有這樣的教師群體:有共同的見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間互相幫助,彼此間沒有猜忌,不追求學生對個人的愛戴。只有這樣的集體,才能教育兒童?!?/p>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