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方媛
想要給孩子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童年,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這就需要大家學做“有度”父母。
最近不少家長的微信群里可能會收到這樣一條信息:“為迎接第27個全國愛牙日,學校將組織齒科檢查,請各位學生家長做好準備!”蛀牙本來就是不少家長的“心頭大患”,收到提醒信息的爸媽更是如臨大敵,像零食汽水等食物立馬成為他們眼中的”頭號公敵”。不僅家里沒得吃,不少小朋友連零花錢也被限制了,只好和放學路上的“小餐會”說拜拜。
“一天里最開心的就是放學后和同學一起去小賣部買東西吃了,爸媽現(xiàn)在連這個都不許,真沒勁!”你可別小看孩子們的牢騷,其實他們是想告訴你:“爸爸媽媽,你們可能管過界啦!”
這種“過度管教”的育兒現(xiàn)象可不少見,“科學知識不足”和“需求關注缺失”是比較主要的兩個原因。先說科學知識,就拿這次的牙科檢查舉例。各位爸媽,你們真的知道導致蛀牙的原因嗎?其實只有當薄弱的牙齒碰上產酸的食物和致病的細菌,并在一起作用足夠長的時間,蛀牙才會產生。像汽水之類的飲料在口腔里停留時間很短,再加上唾液的緩沖作用,一般情況下,適量飲用并不會直接導致蛀牙。[1]現(xiàn)在再回頭看,因為怕蛀牙所以禁止孩子喝飲料,是不是有點“過度防御”了呢?
“科學知識不足”的問題不難解決,但想要克服“需求關注缺失”就需要家長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反省和改變了。這里的“需求”是指孩子的“快樂需求”,家長們都想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童年,但你知道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上的健全,而快樂是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如果孩子的快樂需求一再被忽視或拒絕,他們可能會慢慢壓抑自己的內心想法,變得不愛和父母溝通,或是出現(xiàn)叛逆。孩子會覺得,原來自己的快樂與否對父母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在這樣的心境下,孩子能健康成長嗎?
所以,想要給孩子一個真正健康快樂的童年,爸媽們一定要把握好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這就需要大家學做“有度”父母。所謂“有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心中有度”,即能從科學理性的角度看待一些健康問題,以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二是“行為有度”,就是不過度地干涉孩子,給予他們適度的自由空間,對他們進行有度的管理。這兩點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和素養(yǎng),那么在面臨一些健康問題時,就會更加理性,避免一些偏聽或盲從,當然在行為上也就更加恰當;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夠理性看待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便可以避免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自然也不會出現(xiàn)行為失度的情況了。
還是拿前面談的蛀牙問題為例。如果父母真的了解了蛀牙的形成,他們就會明白保護牙齒健康的科學方式是要靠培養(yǎng)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比如學會正確刷牙、飯后漱口、定期到醫(yī)院做牙齒檢查,將蛀牙風險消滅在萌芽之初,而不是為了每天10分鐘的零食時間與孩子爭來斗去。對小朋友們來說,放學路上和小伙伴共享的一塊餅干、一瓶汽水都是他們一天緊張學習生活里的快樂調節(jié)?;蛟S美好溫馨的童年記憶就是由這一幕幕快樂的畫面編織而成,孩子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微小,可誰又能說這些不重要呢?
當然這種“有度”的育兒理念并不局限于健康問題,而應滲透到孩子生活學習的各方面。只有爸媽們多給予些理解和尊重,孩子們才能在適度的氛圍中做更好的自己、健康快樂地成長。
[1]《健康那些事兒》,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