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乃娟
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發(fā)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是我國第一次正式地從國家層面應對校園暴力與欺凌問題。
據(jù)悉,今年4月,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6)》曾根據(jù)2015年被媒體報道的校園暴力案件,對中國校園欺凌現(xiàn)象進行了綜合分析。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 864名中小學生的調(diào)查也顯示,有32.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校時會“偶爾被欺負”。其實無須數(shù)據(jù)也知道,校園欺凌一直存在,而且與以往的時代相比更多更兇猛。任意一個視頻網(wǎng)站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校園欺凌的直觀影像,因為網(wǎng)絡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校園暴力不僅挑戰(zhàn)人們的底線,也經(jīng)常挑戰(zhàn)人們的眼球。
很明顯,一些治理得較好的國家主要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而不是主要通過訓導與宣講。并且,一旦發(fā)生校園暴力事件后,會對相關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與跟蹤,以免日后影響其心理。這兩方面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傳統(tǒng)社會,子女更多被視為家族與家庭的產(chǎn)物,而不是首先將其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帶有一定權(quán)利的個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未成年人的四種保護中,家庭保護就排在第一位,但是家庭保護不可企及校園,這正是校園暴力與欺凌發(fā)生的條件。一旦發(fā)生此類事件,學校要么壓下去以免家丑外揚,要么在家長之間協(xié)調(diào)解決,賠償了事。法律保護幾乎總是為這些處理方式讓位,而且對于涉事的未成年人也通常處罰較輕,這使得他們內(nèi)心并沒有一種硬約束告訴自己不能欺凌同伴。
當然,這并不是說家庭在解決校園欺凌的過程中不重要,相反它是異常重要的。我國從國家層面的治理,只能是完善制度與相關法規(guī),更多肯定是一種事后懲罰來建立起約束。但是,欺凌通常含有情感在里面,比如侮辱與受辱,侮辱他人的人,其家庭教育水平與質(zhì)量是可想而知的;而受辱的人,尤其是任由別人欺凌的孩子,其中一些也帶有懦弱的特征,并不敢反抗或是大聲說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失,可能因為小的時候并未重視給孩子訴說的權(quán)利,又或是家長對孩子的日常關心不夠,須知,一些校園欺凌是反復性的。
我們認為,解決校園欺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通過專項治理收集各種常見問題,盡快推進完善立法與嚴格執(zhí)法。同時,家庭教育缺失的應該盡快彌補,比如進城務工家庭身后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則需要更新理念,從小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愛、平等與尊重教育應該得到重視。另外,校園也應該在尊重教育方面發(fā)力,首先做到老師尊重每一個孩子,以身作則,同時不僅是關心他們的學習,也包括情感與內(nèi)心世界。校園欺凌只是一個現(xiàn)象,它的成因有很多,從這些原因入手解決問題效果會事半功倍。
事實上,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制定反校園暴力法,不能因為是未成年人就不用負法律責任,任何人只要觸犯刑律并造成嚴重后果,都應該依法追究刑事責任?,F(xiàn)在的趨勢是,校園暴力越來越具有炫耀性,通過欺凌或毆打別人并制作和傳播視頻進行炫耀,目前法律的缺失只會鼓勵一些人在校園施暴,甚至越來越殘忍。而人們也往往引用美國的法律進行對比,一些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欺凌同學,受到了嚴重的處罰,需要付出數(shù)年乃至十數(shù)年的牢獄之災。
光靠家庭或校園教育難以遏制這股校園欺凌的歪風,專項治理也只能起到暫時的約束,減少校園暴力應該降低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讓那些施暴者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