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山遠
?
躺槍與躺紅
文-關山遠
正是因為想象與真實之間如此無法彌補的差距,才讓人世間如此充滿趣味。
因為20多年前在《我愛我家》里一個癱坐鏡頭,葛優(yōu)突然成了“躺紅”二字的代言人——“躺著就紅了”,透著些不明所以的膜拜味道,跟“躺著也中槍”的“躺槍”小憋屈,正好是個對比。
當然,癱在沙發(fā)上的葛優(yōu),是一種直觀的“躺紅”,而德國又是另一種耐人尋味的“躺紅”——每逢城市內澇,“德國一百年前排水系統(tǒng)造福青島”的說法,又會閃亮登場,雖然德國媒體已核實德國管道目前只占青島排水系統(tǒng)的3%,但真實與想象總是有差距,大伙兒還是固執(zhí)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免不了依舊在“看看別人,看看自己”的艷羨與鄙夷的復雜情緒中感慨一番。
200多年前,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完成了名著《傲慢與偏見》,其實用“傲慢”與“偏見”可以很好地概括“躺槍”與“躺紅”之由來,人們的思維方式中充滿了種種漏洞,有種種想當然——鮮為人知的是,傲慢與偏見,躺槍與躺紅,種種想當然的背后,往往是認識陷阱。
“躺紅”與“躺槍”,背后往往是“黑”與“自黑”。玩套路編段子的人從來都很多,各種心思,各種組合:黑你,捧自己;或者,自黑,捧別人。
比如,青島下水道的段子,就是一個“自黑”與“捧別人”的組合,慢慢演變成了德國技術的某種神話。尤其是默默安放在某處的德國油紙包,油紙包好的備用件,簡直成了某種隱喻,遵循著“對比-羞辱-自卑-啟示”之邏輯,成了解決物質與精神難題的鑰匙。當然,也有人不服,編造了各種反德國油紙包的段子,比如:“英國人修筑奧運場館時挖出一架二戰(zhàn)時被擊落的德國飛機。英國人打電話詢問德國,得到回復:根據(jù)德國的作業(yè)標準,在失事飛機周邊3公里范圍內,應該可以找到預先存放的備件!結果,英國人不但在附近找到了光亮如新的備件,而且還挖出一個用油紙包好的德國飛行員……”
當然,這不是黑德國人,這是黑那些自黑的人。在今天,有些人即使知道了青島下水道的真相,但仍然堅持認可德國油紙包的傳聞——沒在青島出現(xiàn),總會在其他地方出現(xiàn)。反正,我相信的,就是好。
這種思維定勢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寫本厚厚的心理學與社會學大部頭來分析了,精神控制與反控制,思維命門的尋找與掩飾,從來都是奧妙無窮的。
相傳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刻著一句箴言:“人啊,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很有名,頻繁閃現(xiàn)于各種智慧的或雞湯的文章中,原因很簡單:人,確實很難認識自己。很少有人知道,與之相對的石柱上,刻著另一句箴言:“凡事勿過度”。這也很難做到。兩句箴言結合起來,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躺槍”與“躺紅”——人們總是帶著傲慢與偏見、歧視與阿諛、自大與自賤,去看待自己與別人,并由點到面、由一人波及一域、由一事臆想多方。
人非先知,更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看待世間一切,所以真實與想象之間,永遠有無法彌補的差距,從大的說,世人曾經(jīng)那般憧憬全球化,又怎么會想到如今的英國脫歐?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正是因為想象與真實之間如此無法彌補的差距,才讓人世間如此充滿趣味——即使有些惡趣味,但總比無趣要好得多。對凡人而言,想象無論是一種快樂還是一種娛樂,都讓人變得跟動物不一樣,在真實與想象的差距中,有懸念,有沖突,有戲劇般的轉折,還有人的自省與啟示,能夠意識到“躺槍”與“躺紅”背后人為設計的認識陷阱。
所以,我們面對“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一類段子時,呵呵一下而已,同樣,面對德國油紙包的段子,呵呵一下而已,不會真的掘地三尺去尋找神奇的油紙包。
責任編輯: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