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雯瑾
兩種方法在兒童恒前牙外傷固定治療中的療效對比
郭雯瑾
目的:采用方絲弓和牙弓夾板兩種固定方法治療兒童恒前牙外傷,并對其療效進行對比。方法:選擇6~13歲72例共182顆恒前牙外傷需要行固定治療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即方絲弓固定術(A組)36例,牙弓夾板固定術(B組)36例。從患者自覺舒適程度、臨床檢查牙周炎癥、治愈率等方面進行比較。結果:A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明顯優(yōu)于B組患者,而且A組也未見不良反應。結論:方絲弓固定技術在兒童恒前牙外傷固定治療中效果較好,具有對牙周組織損傷小,患者容易接受,易于保持口腔清潔等優(yōu)點。
方絲弓;牙弓夾板;固定術;牙外傷
1.1病歷資料選擇我科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兒童前牙外傷需要行牙齒固定的患者72例共182顆牙,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齡在6~13歲。外傷牙齒的牙冠形態(tài)完整,牙片檢查提示患牙均為牙根未發(fā)育完成的恒牙,不伴有根折。就診時間在0.5h~18h以內(nèi),其中完全脫位的牙齒22顆、半脫位74顆、II°松動57顆、III°松動29顆。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方絲弓矯治器治療組36例93顆,牙弓夾板治療組36例89顆。
1.2材料方絲弓正畸托槽(杭州新亞齒科材料有限公司),鎳鈦方絲,釉質(zhì)黏合劑(天津市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帶鉤牙弓夾板,0.25mm不銹鋼結扎絲,生理鹽水,慶大霉素注射液及鹽酸利多卡因等。
1.3治療方法固定術前常規(guī)行X線片檢查,了解受損臨牙及牙周組織情況。受傷患兒隨機分為方絲弓固定組(A組)、牙弓夾板固定組(B組),對于完全脫位的牙齒先行患牙處理,具體方法是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去除離體牙表面的異物,盡可能地保護牙根面的牙周膜。脫位時間在2h以內(nèi)的患牙可不行根管治療,直接植入固定;脫位時間超過2h以上的患牙均在口外完成根管治療后浸泡于慶大霉素注射液中10~20min備用。局麻下清創(chuàng)縫合撕裂的牙齦并復位牙槽骨,植入已經(jīng)處理好的離體牙,盡可能完全復位。在植入過程中,注意避免用暴力強迫完全復位。據(jù)報道,離體牙在口外時間少于20min,牙周愈合機會很大,而超過60min,所有牙周細胞都將死亡[2]。因此,盡可能地減少脫位牙齒的離體時間。
1.3.1方絲弓托槽固定注意事項。選擇脫位牙兩側至少兩顆健康牙齒作為支抗,常規(guī)隔濕、酸蝕牙面,粘貼托槽,脫位牙的托槽放置位置略偏向合方,使弓絲對脫位牙有一稍向牙齦方向的壓力;弓絲彎制成與牙面托槽完全一致,不對牙齒施加任何不利的外力,結扎時先結扎支抗牙,然后結扎外傷牙。
1.3.2牙弓夾板固定注意事項。選擇適當長度的牙弓夾板,夾板長度應在受傷牙齒兩側至少有2~3顆牙為好,用不銹鋼絲將外傷牙和基牙結扎固定。兩組固定后均需調(diào)合,避免患牙早接觸,消除牙合干擾,早期進食流質(zhì)軟食,切忌前牙撕咬食物,固定4~6周。術后1周復診,檢查結扎絲的穩(wěn)定性,4~6周拆除固定裝置,此后每月復查一次。
1.4外傷牙齒固定效果評價①治愈:牙齒無松動,咀嚼功能良好,X線片示未見根尖陰影及牙槽骨吸收,牙周膜愈合;②好轉:固定裝置拆除后檢查牙齒松動<Ⅰ度,無叩痛,咀嚼功能基本正常,X線片示牙根吸收<1/3,骨性愈合;③失?。夯佳浪蓜訛棰蚨纫陨匣蛎撀?,沒有咬合功能,X線片顯示根尖有陰影,牙周膜間隙增寬。有效=治愈+好轉。
2.1兩組患者固定效果比較拆除固定裝置后檢查,A組36例患者93顆受損牙齒經(jīng)過方絲弓技術固定治療,有效率93.5%;B組36例患者89顆受損牙齒經(jīng)過傳統(tǒng)牙弓夾板固定治療,有效率80.9%。兩組患者固定后比較患者自覺舒適度、口內(nèi)異物感及口腔衛(wèi)生狀況檢查,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之間也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方絲弓矯治器法與牙弓夾板固定法臨床療效比較
2.2兩組失敗病例分析A組36例患者93顆牙齒因外傷需要固定治療,2例患者6顆牙固定失敗究其緣由,患牙均為完全脫位的離體牙,且脫位時間均大于2h,1例還伴有牙槽窩碎裂、牙槽突骨折,再植固定前對離體牙處理不到位所致。B組36例患者,6例患者17顆牙固定失敗究其緣由,3例患者因牙冠短小,結扎絲過于深入牙頸部與夾板結扎,使牙齒形成向合方脫位,造成復位失敗,2例患者伴有牙槽突骨折,固定后牙冠向唇側傾斜,1例患者因感染造成患者疼痛,固定期間牙齒移位所致。
牙周固定術是通過固定裝置把松動牙與相鄰的健康牙齒連成一個整體,將咬合壓力分散到各個牙齒上,減輕患牙負擔,從而有利于受損牙齒的恢復。傳統(tǒng)的固定方法因臨床療效差,患者疼痛,對牙周組織及受損牙齒造成二次損傷,加之口腔自潔作用差等缺點,現(xiàn)在基本不用。有研究報道采用傳統(tǒng)的金屬絲結扎法、牙弓夾板固定松動牙齒后,患者的牙齦、牙周組織會受到較大的刺激[3],容易造成牙周炎等并發(fā)癥。尤其是兒童患者正處于建合期,替牙期多數(shù)乳牙松動且牙冠較小,既不能用金屬結扎絲結扎,也無法用牙弓夾板固定,或者因為乳牙尚未替換,乳牙根已開始吸收,牙根變短,固位力差,如果對牙冠施以額外的力量,很可能造成乳牙提前脫落而引起替換恒牙萌出位置的異常,而方絲弓固定技術可解決這個問題。
方絲弓矯治器固定技術是采用釉質(zhì)黏結劑使托槽與牙齒連接為一體,通過弓絲結扎固定,患牙與雙側的基牙連接成組牙單位,起到分散咬合力作用。它具有操作輕柔、拆除方便,患者痛苦小,自我感覺舒適等優(yōu)點,同時可以避免對牙齒牙周組織二次損傷。還有研究[4]發(fā)現(xiàn),采用固定矯正技術治療牙齒外傷時,口腔衛(wèi)生明顯優(yōu)于牙弓夾板金屬絲結扎固定。故對于兒童前牙外傷脫位的固定治療,方絲弓矯治器技術優(yōu)先考慮。
[1]鄭樹國.兒童牙外傷III.乳牙外傷的處理及對其繼承恒牙的影響[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45(4):242-244
[2]王素艷.外傷性牙脫位治療的臨床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16(1):68-70.
[3]池政兵,陶丹英,王艷,等.尼龍絲與鋼絲樹脂夾板兩種固定外傷松動牙的效果比較[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17(1):15-16.
[4]鄭光,趙德強.正畸托槽結扎固定術治療外傷性牙齒脫位52例臨床療效觀察[J].白求恩軍醫(yī)醫(yī)學院學報,2013,11(1):47-48.
A外傷是造成兒童前牙脫落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對于處在恒牙列建合初期的兒童患者,由于其存在深覆合、深覆蓋的咬合關系[1],牙齒外傷后如果治療不及時,不但會引起咬合功能受損,還會影響頜骨的正常發(fā)育。及時有效的治療是保持牙列完整、恢復正常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目前對于牙齒外傷的固定方法有金屬絲“8”字結扎或牙弓夾板固定、樹脂粘接固定等,但這些方法存在較多不足,如患者異物感強,口腔衛(wèi)生不良癥狀,甚至因結扎絲損傷牙周組織而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我科自2012年來將正畸方絲弓技術用于兒童外傷牙的固定,在避免傳統(tǒng)固定方法缺點的同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004-2725(2016)02-0124-03
735100甘肅 嘉峪關,嘉峪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作者:郭雯瑾,E-mail:wenshisheng7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