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琴
[摘 要]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具體策略讓詞語學習變得“鮮活”起來。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動口,品味詞語色彩;引導學生動手,演繹詞語情感;引導學生動腦,想象詞語畫面,從而生成課堂精彩。
[關鍵詞]詞語教學 動口 動手 動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2-062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詞語學習是重點。雖然詞語是“冰冷冷”的,但是教師通過“三動”策略的實施,就能讓詞語變得“鮮活”起來。
一、引導學生動口,品味詞語色彩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語言文字訓練和語感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所以,低年級詞語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動口,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朗讀中讓學生體驗詞語色彩。比如《孔繁森》教學片斷。
師:(多媒體出示“孤兒”一詞)誰來說說“孤兒”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個人,沒有父母。
(多媒體展現(xiàn)地震后的慘烈景象,在一片廢墟旁邊還站著一兩個孤兒)
師:你們看看,說說這些孩子可憐嗎?誰來把這種可憐的情感讀出來?
(學生進行個別朗讀)
師:不錯。讀這個句子的時候需要慢一點,語氣需要低沉一點,這樣聽起來才有悲涼的感覺。
(指導學生進行個別朗讀)
詞語是讀出來的。通過朗讀,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美,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水平;另一方面在朗讀中可以加強學生對詞語感情色彩的品析,幫助學生掌握詞語的意義,同時還能拓展學生的其他能力與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動手,演繹詞語情感
詞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隨著文本內(nèi)涵而不斷變化的。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本內(nèi)容從而理解詞語內(nèi)涵。具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好動活潑的特征,引導學生進行動手表演,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比如《沉香救母》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救母心切”這個詞語怎么理解呢?
生1:就是立刻去救母親。
生2:就是非常著急去救母親,誰也擋不住。
師:你們說得都非常好,那現(xiàn)在誰來扮演一下呢?
(教師扮演師傅,一學生扮演沉香)
生:(沉香)師傅呀,徒兒要去救母親,特向您告辭(雙手抱拳在胸)。
師:(伸手扶著學生的雙臂)徒兒呀,華山離這里有萬里之遙,你怎么去呀?
生:(沉香)師傅,即便徒兒雙腳走,也要走到華山。
師:這一路上,有很多艱難險阻,師傅擔心呀!
生:(沉香)師傅,徒兒跟您學了很多本領,徒兒不怕!
師:徒兒,你那舅舅二郎神本領高強,你現(xiàn)在還不是他的對手,萬一你救不了母親,還自己陷進去了呢?
生:(沉香)不!徒兒一想到母親還壓在華山腳下受苦,徒兒一刻也不想等!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通過表演,深入體會了沉香的語言、神態(tài)乃至心情,從而真正理解了“救母心切”這個詞語。其實,所謂的“動手”很簡單,比如關于動作的詞語,就直接讓學生模擬一下,這樣一來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二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內(nèi)涵,一舉兩得。
三、引導學生動腦,想象詞語畫面
很多詞語在課堂上無法直接呈現(xiàn),教師可以搭建平臺,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喚醒學生生活中的記憶體驗,通過感性學習的方式來理解抽象詞語。比如《蝸牛的獎杯》教學片斷。
師:蝸牛捧走了獎杯,它后來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你們先自己默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畫出相關內(nèi)容。
生1:蝸牛會到處炫耀。會到處說,這是我第一個獎杯,純金打造的獎杯。
師:那么,它晚上會怎么做呢?又會怎么想呢?
生2:他想,我一定要睡在獎杯上,否則被別人偷去,就不劃算了。
師:哈哈,原來蝸牛睡在獎杯上,是怕被人偷走獎杯呀!大家都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師:從“背”“睡”兩個字,你能明白蝸牛內(nèi)心究竟怎么想嗎?
生3:蝸牛很得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得了獎。
生4:我想,蝸牛很小心眼,生怕獎杯被人偷走呢!
……
課堂上,教師圍繞“背”和“睡”這兩個詞語,著重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填補文本空白。這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其表達能力。
總之,只要教師從更多角度去解讀,從更多層面去強化詞語的積累、理解、運用,學生的詞匯量就一定會更豐富,他們的語感也一定會得到提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