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婕
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常會圍繞論點列舉一定的論據(jù),卻因不能合理地組織語言、敘述材料,使之不能充分發(fā)揮證明觀點的作用。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要求議論性文章有理有據(jù),引證豐富,確切有力,要落實這一點,關鍵就是精選活用論據(jù)。正如清代學者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所述:“譬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盡堊手段,何處設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設施者甚多,終不可為大匠。”好的材料和組材技巧,是成為大匠的必要條件,同樣道理,精選活用論據(jù),才能成就優(yōu)美文章。
在此,通過對學生的習作命題作文《生命的格調》進行升格,來探討一下議論文事實論據(jù)的選用。
一、選例——恰切、典型、新穎
例1,生命的格調:豁達處世,率性做人。
1928年,蔣介石掌權不久,欲依靠當時主持安徽大學校務的劉文典來提高聲望。奈何劉文典乃是個有氣節(jié)、有節(jié)操的文人,他一句冷冰冰的“大學不是衙門”,使得在蔣介石視察時校園內冷冷清清,全無領導視察的隆重氣氛。那藐視權貴的狂氣與堅守人格的硬氣,令人為之稱贊。正因為他的豁達率性,他才會如此受人尊崇,他用他的行為令我們窺見了有一種生命的格調叫做豁達。
本段的優(yōu)點是論據(jù)新穎,敘述到位,且對論據(jù)進行了分析。但是全文對“生命的格調”的定位就有所偏差,“豁達”指性格開朗或氣度大,而“率性”指由著性子或任性,兩者放在一起本身亦有些矛盾。而此段對劉文典的敘述重點體現(xiàn)了他對學術、人格的堅守,這段的缺點為論據(jù)沒有緊扣住論點,因此論據(jù)無法證明論點,從而造成了材料與論點脫節(jié)。
二、敘例——裁剪舍棄法;析例——假設分析法
例2,生命的格調:忍。
已故韓國總統(tǒng)金大中的別名是“忍冬草”,其意為戰(zhàn)勝整個冬天的花,而在其漫漫人生中,最美麗的花應屬在他76歲高齡時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而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本應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利的時刻卻接連被判處三次死刑,大部分人生都在黑暗潮濕的監(jiān)獄中度過或是被軟禁在家中。正如他的綽號“忍冬草”一樣,他不斷在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假使當初在某一時刻他選擇了放棄,那歷史上諾貝爾和平獎的花名冊上就少了金大中的一筆,這個人也在我們的思想中可有可無了。忍,乃金大中之生命格調。
本段的優(yōu)點是論據(jù)新穎,且對論據(jù)進行了假設分析。假設分析法就是假設與事例相反的情形及結果,與原事例進行比較,通過這種比較來論證論點的成立。進行假設性的分析有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舉的例子是正面的,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舉的例子是反面的,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分析。此段的缺點是材料表述冗長,因敘述太細而出現(xiàn)“以敘代議”的現(xiàn)象。敘例應針對構成論點的要素作概括敘述,而不要使用過多的描寫。針對這種在敘述材料時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采用剪裁舍棄法來解決。宋代文學評論家嚴羽說到:“語貴灑脫,不可拖泥帶水”,因此在議論文寫作中敘述材料時,論據(jù)的表述一定要簡潔。
三、敘例——概括排比法
例3,生命的格調:堅持。
堅持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司馬遷忍辱負重,最終創(chuàng)造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宋慶蓮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堅持創(chuàng)作,2010年獲得丁玲文學獎;“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在成名前,生活異常艱難,失業(yè)、遭到家暴,成為單親母親,但她仍以樂觀的心態(tài)堅持了下來;中國紅軍十萬里長征,渡長江、翻雪山,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才有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本段優(yōu)點是材料豐富,但缺點也較為明顯:材料排列雜亂無章,無頭緒;材料選擇不夠新穎;材料出現(xiàn)錯誤;沒有或缺少分析。在解決敘述材料方面問題的時候,可以采用概括排比法,概括排比法指的是圍繞中心論點,用高度凝練概括的語言列出一組事例,一般用一個句子表述,句子內涵要相當豐富,且一針見血,一語道破論據(jù)中證明論點的部分。只有精選活用論據(jù),才能成就優(yōu)美文章。
四、敘例——挖掘增補法;析例——因果分析法
例4,生命的格調:堅持。
司馬遷得罪了皇帝,被送進了監(jiān)獄,最后慘遭宮刑。如果在這個時候,司馬遷選擇了死亡,那么中國的歷史上就少了一顆熠熠發(fā)光的明星??墒牵]有這樣做,他選擇了生,選擇了完成《史記》。他的心血并沒有白費,《史記》被后代所流傳,所欣賞,魯迅先生更是贊賞《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為什么司馬遷能完成《史記》?那是因為堅持,是堅持讓司馬遷擁有了活著的動力,是堅持讓司馬遷忍受了世俗對他的偏見。最終,這種生命格調使司馬遷成為了不朽的傳奇。
本段優(yōu)點是對論據(jù)進行了分析,并運用了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從因果關系上把論點與論據(jù)聯(lián)系起來。如果論據(jù)陳述的是結果,那么就可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這叫做“探因”;如果論據(jù)陳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結果,這叫做“究果”。也就是對事例中的行為、結果,沿著“為什么”這條思路,探究其根源,使內容逐步深化,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而此段缺點則是材料表述冗長,不夠新穎,敘述角度不夠明確,無側重點,旁生枝節(jié)。
五、析例——同類歸納法
例5,生命的格調:簡單。
細看生活,有多少人以簡單為生命的格調?音樂人李健,在生活中輕吟淺唱,傾訴著美好、思念、星辰、童年;黃磊,把文藝氣息留在心里,做做飯,演演話劇,教教課,享受生活;敬一丹,退而不休,寫作,參加活動,體味昔日不曾接觸的風景;三毛,遠離繁華,遠走撒哈拉,做一個自由的稻草人。
本段的優(yōu)點為論據(jù)典型、豐富、新穎且有文學文化品位,并且運用了略例排比的方式。缺點為沒有或缺少分析,“例而不析”,呈現(xiàn)出簡單的“觀點+材料”的格局。事實論據(jù)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缺少分析過程,論據(jù)再充分,也不過是一堆零碎材料,堆砌論據(jù)。只擺事實,不做分析,那么“事”與“理”就不能有機結合在一起。就像幾何證明題,直接由已知到結論,沒證明,那又何來的說服力?因此,針對論據(jù)要對它進行分析,要運用恰當?shù)木涫胶投喾N手法進行有層次的分析。如,上文講到的因果分析法、假設分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