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飆
煙雨騎行人,蘇杭盡得春
文:王飆
清明前后,休眠了一冬的遠(yuǎn)游之心,在春風(fēng)的撩撥之下,豁然而醒,蠢蠢欲動,于是,決定騎行蘇杭,盡享一路的無限春光,但山河空遠(yuǎn),卻一伴難求,既然去意已定,怎會因伴而廢呢?所謂大機大用,便是緣起于心,修隨于行,人間的多少福分,都是空耗于延宕之中了!說走就走的灑利,才是人生最大的一份福緣!
出發(fā)前,我揮筆寫下:“山原如夢,獨狼出動;春色方好,探幽濟勝”以壯行色!
我從安徽最北端的亳州城出發(fā),日暖風(fēng)清,氣候宜人;麥田泛綠,楊柳吐翠;鳥鳴大野,蜂弋花叢;踏車而進(jìn),如在畫中……
我的這輛捷安特自行車,雖然配置較好,但是,在經(jīng)歷了川藏線、青藏線和青海湖的3次大磨礪之后,已是鏈條老化,輪齒漸禿,一用力加速,便空滑空溜。出門前,還想湊合著用,出門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的嚴(yán)重性:若遇山路大坡,還不得打道回府?騎行向遠(yuǎn),最怕半途而廢!器不利,則事不濟啊。只得在距亳州65 km遠(yuǎn)的渦陽縣,換了牙盤和鏈條。這一換,老車便煥發(fā)了青春,威雄不亞新車?yán)玻?/p>
距蒙城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范蠡村,并在路邊的松柏叢中,還有范蠡墓。問一老者:“范蠡助越滅吳后,隱姓入齊,號稱陶朱公,這里怎會有范蠡墓呢?”
老人說:“都是老輩所傳,說范蠡、西施晚年隱居于此,葬于此,其他的我就說不清楚了?!贝嬉捎谛?,以后再慢慢地來考究吧。
當(dāng)晚住蒙城,順便拜謁了城外的莊子祠。
對于莊子,我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這也許因為我們的成長,都是拜賜于同一條渦河之水的恩育吧。這位遠(yuǎn)古的同鄉(xiāng),對我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同小可,他的《南華經(jīng)》一書,我翻閱過至少三遍,至今我還把它置于案頭,閑來翻上三頁五頁;他的浪漫,他的詩意,他的哲韻,他的放曠,他的灑脫,他的幽默,他的道妙,他的幽真,他的文采,他的神思……可以說,都如潤物細(xì)無聲的春雨,滴滴都蘊藉于我的氣質(zhì)、人格和精神之中了;我酷愛旅行,喜歡親近大化自然,誰說不是受他的《逍遙游》的潛移默化呢?
我們亳州屬于中原的腹地,大平原,米糧倉,沃野千里,一望無際,所以,離開亳州的第二天,依然騎行于坦途直道之上。春日風(fēng)和,陽光明麗:泛綠的麥田,綿延無邊;艷黃的油菜花,點綴其間;路旁的楊柳,吐芽含翠;枝上的鳴禽,彼此唱和;戲蕊的蜂蝶,翩翩起舞……
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騎行,怎不讓人心愜神逸、禪思妙轉(zhuǎn)呢?
想我這2 0多年間,每年的寒暑長假里,或背包,或騎行,六去西藏,遍走新疆,橫貫內(nèi)蒙,三轉(zhuǎn)大香格里拉,可謂是:大化潤魂,大道入心;靈思妙想,流瀉筆端。時至今日,出書四本。其中三本,都與旅行有關(guān);我們生命的靈性,一旦再獲得了自然道力的加持,必將如虎添翼、如龍得云??!
騎行至“S307、1 000”的里程碑前,頓覺好玩,便下車休息,順便拍照留念,還口占小詩一首:騎行騎行,精聚神凝,運化氣血,大質(zhì)輕盈,轉(zhuǎn)丸日月,吐納景風(fēng),天人相合,心與境融,三年修道,不如一程!
中午時分,騎入懷遠(yuǎn)縣城,當(dāng)看到穿城而過的大道旁,有“渦河1號橋”、“渦河2號橋”這樣的標(biāo)牌,頓感親切,我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就是在這里入淮??!
下午,騎過蚌埠,四點多鐘,騎到門臺子鎮(zhèn)。這里,曾是我的一個最好的朋友工作過的地方。他是我中學(xué)時代的同窗,因書藉結(jié)緣,終成一生相知相勵的蜜友。高中的時候,我們曾擊掌而誓:在未來的歲月里,一定要成就一番人生的偉業(yè),不管命運如何的變幻,不管生活多么的艱難,都不得放棄初衷,我們可以相離于江湖,但是,決不能相忘于江湖,而是相激相勵,靈魂永不相棄!
我們做到了!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他獻(xiàn)身于地質(zhì)事業(yè),雖未成為李四光這樣的人物,但是,他所獲得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而我則一直專注于文學(xué)寫作,在那些最暗淡的日子里,他一直鼓勵著我,他知道我有寫字的狂燥癥,便建議我用電腦寫作。那個時候,電腦打字,還只是街面上打字社的工具,對一般的老百姓來說,還屬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一個386的電腦,那時的價格,就是4 000多元,而我的工資,每月還不足百元,妻子雖然支持我買電腦寫作,無奈過不了錢這一關(guān)。我的朋友那時還正在門臺子工作,知道我的困境后,二話沒說,主動為我墊資,不但為我買了一臺386的電腦,還買了一臺打印機……
說實話,如果不是當(dāng)初運用了電腦寫作,根本就不會有日后我作家之夢的實現(xiàn),別的不說,就是我本身所具有的寫字狂燥癥,就限制了我自身的發(fā)展,青春不可等啊,如果在我年輕的時候,錯過了追求文學(xué)寫作的最佳時機,后來想補都是不可能的?。」植坏萌藗兂Uf:上帝為你關(guān)閉了一扇窗子,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天無絕人之路,只要你想成功,想成就卓越,你就一定能!
我在文學(xué)寫作上的成功,固然與我自身的努力有關(guān),但是,沒有我的這個朋友的幫助和激勵,估計這成功肯定會大打折扣的喲!這就是友情的力量!
朋友,是精神的力量,是心靈的信念之源,因為他的存在,他的信賴,他的激勵,會讓你明白:自己也一定能踏上卓越者的臺階!
我還在門臺子的街上,回想我當(dāng)年來門臺子和朋友見面,取電腦和打印機的幸福一幕之時,天上突降暴雨,這一下,就是一個多小時,呵呵,看來老天知道我在這里想朋友了,就留下我在此休息一宿,就如當(dāng)年老友留我徹夜長談一樣!
出了門臺子,頓覺氣爽風(fēng)清,一夜的春雨,把江山洗刷得煥然一新:柔潤的晨光里,綠的泛翠,黃的爭艷,青的油亮。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飽含負(fù)離子的空氣,好不讓人舒心暢快!
然而,道路不再是一馬平川,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帶,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上上下下,自有一番情趣??珊镁安婚L,很快便進(jìn)入了山區(qū),坡越來越陡,越來越長。踏車的力度也越來越大;為了節(jié)省體力體能,前牙盤,我開始頻繁地使用最小輪。一個長坡,一上一下,在這好幾公里的路程上,前后調(diào)速器,幾乎都要輪換一遍……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在渦陽所換的鏈條和牙盤,忍不住自贊一聲:“聰明!”如若不然,在這路上,還不是寸步難行啊!
路上,分散著幾個零星的村莊,一直沒有見開門的飯店,直到下午兩點多鐘,才在鳳山的羅嶺,找到一家小飯店。吃飯的時候,我問老板:“這里距滁州還有多遠(yuǎn)?”
老板說:“坐汽車,是一個小時的路程?!?/p>
我心下一怔:“這汽車跑一個小時,騎自行車在這山路上晃悠,還不得一天啊?”又轉(zhuǎn)念一想:“騎到哪是哪,何必一定要求騎到滁州呢?”這樣一想,心下釋然。是啊,騎行,本身就是一種與大自然親合的游戲,兼有健身健心的功用,一有壓力,便意義頓失啦!
過了羅嶺,山路更陡更長了,四點多鐘,騎到了張八嶺的時候,有些累,真有想住下來的念頭,可一查地圖,距滁州還有20~30km,心想:“就是全上坡,天黑之前,也能騎到滁州呢?!?/p>
然而,過了張八嶺后,竟然感覺是:上坡漸少,下坡漸長,十多公里后,又是一馬平川了。經(jīng)歷了上坡之苦,感到平路就是難得的享受啦!
其實,前年和去年,我騎了川藏和青藏線后,這些坡坡坎坎,對我來說,真得就是小菜一碟,但是,這碟小菜,還是很耐嚼的,你牙口不好,還真吃不下去。
關(guān)于騎行,應(yīng)該有一種禪境的追求,應(yīng)該從動態(tài)的騎行之中,享受到靜態(tài)的逸豫之快,別把路途弄得似賽道一般,而是把路途看作是動態(tài)的身心修煉的道場或禪林,大化自然,應(yīng)該是我們靈魂的花園,騎行穿越其間,吞吐芳馨,妙悟綿綿,不必太急!
在滁州,本想去醉翁亭看看,歐陽老夫子靈思妙運,讓山間一亭,代言了一番自己詩韻禪趣的胸臆,珠圓玉潤則河岳生輝,亭雖寂而文已奇,一篇《醉翁亭記》,把原本并不風(fēng)流的山亭,一下子推到了風(fēng)流的境地!一個人的文采,確實能點燃某種情勢形物的華光??!可我此次騎行的主要目標(biāo)是蘇杭,醉翁亭的觀覽就暫且擱下吧。
騎出滁州一個多小時,忽見路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黃色艷目,幾近夸張,忍不住推車到地頭,取下三角架,準(zhǔn)備自戀一番,一轉(zhuǎn)頭,看見路邊,一村婦緊盯著我看,那冷冷的目光正提醒著我:“注意,這是我家的油菜地,可不能搞破壞喲!”
咱心中坦然,當(dāng)然不怕人家看,我又是拍景,又是自拍,好有一陣子小興奮;色彩的張力,有時也會像山川的空遠(yuǎn)一樣,有著透人心魂的魅力呢。
上午十點多,騎入南京城,中午,騎上南京長江大橋;這座在上個世紀(jì)60年代曾讓世界驚嘆不已的橋梁,應(yīng)該說我已是第二次經(jīng)過了,那次,我是專門來南京旅行的。盡管如此,騎上橋面之后,我依然激動不已,置身于川流不息的車叢中,我是否還能找到20年前的自己?有一點我敢說:雖然物換星移,橋身頹形,但是,我的心依然如當(dāng)年一樣,盈溢著勃勃生機!我永遠(yuǎn)都相信這句話:“不忘初衷,方得心逸?!蔽覐奈聪脒^沉淪,所以,我也從不需要為自己的沉淪尋找任何借口;我當(dāng)年很幼稚,我今天依然很幼稚,但是,在這幼稚和幼稚之間,我已積壘了許多人生的閱歷、智慧和創(chuàng)意!
駐足橋上,臨江而望,感嘆逝者如斯,又忍不住吟詠起來:
我有時像火山,烈焰沖騰;我有時像禪者,寂然入定;我有時像江河,奔波不停;我有時像幽泉,清清泠泠;我有時像獨狼,荒原草行;我有時像英蕊,怒放花叢;我有時像流云,自由如風(fēng);我有時像岸樹,搖曳成景……我好像已成熟,可依然是高中生的心靈!
南京城很大,道路縱橫,下了橋后,我就開始問路,其間,先后遇到兩個本地的騎友,他們熱情地為我?guī)罚诙€騎友還專門地送我一程,好不讓人感動!
晚上5點多鐘,騎到溧水縣城,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一古塔高聳,便騎了過去,一看是永壽塔公園,工作人員說:“你進(jìn)去吧,車子得放在外面,我給你看著,你盡管放心好了?!?/p>
其實,每一座古塔,都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她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底蘊、文化和精神,所以,見了,我是必去拜訪的,也許,一個匆匆的過客,難以深入了解到她的最深層次的東西,但是,只從她那古樸的氣息中,我們就能感受到她那彌漫于靈魂的質(zhì)感。這一晚,就住在溧水城中。
早上起來一看,天上飄著小雨,因為出門的時候,帶了一套剛買的沖鋒衣,所以,沒帶雨具。
出了溧水,山野空濛,煙雨蒼茫,江南的雨境,如詩如畫,或許缺少的只是一個撐著油傘,行走于水畔橋邊的女子吧。
細(xì)雨如霧,飄飄灑灑,涼涼的清風(fēng)一吹,自有一番愜意。不想到了十點左右,雨水如注,傾盆而下,大大的雨珠,擊打著頭盔,轟然作響,似乎在與整個世界共奏著一支雨之歌。
身上涼涼的,與騎行時產(chǎn)生的熱量相抵消,沒感覺到冷。中午時分,雨更大了,就鉆進(jìn)了一家茶廠的門廊里避雨,這一停,渾身發(fā)起冷來,心想:一定是汗水帶走了身上的熱氣,還是走吧!
出了茶廠的門廊,一陣猛蹬,可怕的是不但沒有感覺到熱,反而冷得瑟瑟發(fā)抖,這樣下去,感冒不說,恐怕還會引來大疾!這要是病在路上,還得了?趕緊騎到一避雨處,準(zhǔn)備加衣,可一摸襯衣,水濕水濕的,脫下一擰,嘩嘩地往下流水!
天啊,本來以為沖鋒衣可以擋雨,結(jié)果,并沒有想象中的效果!換上包中的抓絨衣、牛仔褲,身上才有了一些暖氣。忍不住嘆道:“看來出遠(yuǎn)門,還是需要備雨具的?。 ?/p>
路上本想買件雨披,但是,路旁幾乎沒有商店,值得慶幸的是,雨越來越小了。
下午四點來鐘,就到了常州,一身潮濕,再也不想往前走了。住下來,沖澡后,幾乎連一件干爽的衣服都找不到,呵呵,太過分地相信了沖鋒衣的作用啦!
第二天,從常州剛上路不久,天上又飄下雨來,并且,雨勢越來越大,這下,我學(xué)聰明了,當(dāng)我在路邊遇到第一個商店的時候,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一件雨披套在了身上。
由于不再擔(dān)心被大雨澆濕,胸中便有了一份坦然,雙目透過雨幕,便能看到更多的風(fēng)景;特別是在進(jìn)入了蘇州界以后,發(fā)現(xiàn)路旁的村莊,大都是白墻青瓦的小樓,村前村后,流水縱橫,綠野上點綴著成片的油菜花,迷蒙的煙雨之中,如夢如幻,好不迷人喲!只是雨中,難得遇到行人,如果能再有一兩聲的吳儂軟語飄入耳中,那才真叫絕美呢!
對于騎行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騎行時的心境!不管是在陽光下,還是在陰雨中,也不管是平直的坦途,還是崎嶇的山路,如果你能感受到自己的一顆心,正是躍動在自然之曲中的一顆音符,那么,你的騎行,便成了天人合一的交響詩,成了融身、心和自然為一體的瑜伽,騎行,當(dāng)然,也就成了修行!
這也應(yīng)該是我們所追求的騎境吧!
下午3點來鐘,我便騎進(jìn)了蘇州城中。
在蘇州的一家賓館登記住宿的時候,竟然遇到了幾年前,背包旅行內(nèi)蒙的驢友小潔,交談中得知,當(dāng)年那個對茶文化頗有研究的小姑娘,如今已是級別較高的茶葉審評師了,并且,在茶藝和香道上也造詣頗深,這次她來蘇杭,就是為了尋茶問道呢。
關(guān)于茶文化,對我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喜歡喝茶是一回事,了解茶藝和茶道則是另一回事了;如果這次騎行蘇杭,能在這一巧遇中補上這一課,豈不是天大的造化?
我說:“小潔,與茶有關(guān)的東西,我可以說是個白丁,如果方便的話,就跟著你混幾天,好好地感受感受茶之韻的玄妙,怎么樣???”
小潔說:“我知道王大哥的攝影技藝很厲害,如果愿意,在蘇杭期間,就做我的攝影師吧。女人可都是比較自戀、且愛自炫的,你可要把我照得漂亮一些喲!”
我說:“小潔本來就漂亮,特別是掛在你面容上的怡然詩意的微笑,如蓓蕾初綻,你想不出鏡都不行呢!呵呵,這個任務(wù)我好完成?!?/p>
小潔說:“王大哥真不愧是大作家,句句話都說得讓人感到入耳貼心?!?/p>
晚飯后,我倆在賓館附近的一條小河邊漫步,她說:“我的小時候,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好,中醫(yī)說她屬于陰虛體質(zhì)的人,勸她以茶為養(yǎng),可以降火抑燥,安神定志,天長日久,必能達(dá)到氣舒血盈、身輕心暢的效果。從此以后,母親漸漸地愛上飲茶,并對茶也慢慢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幾年過來,在茶的怡養(yǎng)中,母親真的變得體態(tài)輕盈、氣象一新,易煩多燥的性格也變得平和舒緩了,可以說,與此前相比,簡直就是判若兩人。從我母親的前后變化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茶飲的無量功德,并且,也在母親的影響下,慢慢來地喜歡上了茶,愛上了茶?!?/p>
早上,小潔打來電話,說她還有一些事要處理,要我騎車到徑山等她。
雖然我背包旅行和騎行,加起來已有30年的歷程了,但我依然保持著用地圖的習(xí)慣,我渴望自己一直保持著一份對前路的神秘感和新鮮感,盡管我的手機上下載了導(dǎo)航系統(tǒng),可一直堅持不用,我寧愿不停地問路,也要享受那份當(dāng)?shù)厝酥嘎返臒崆楹筒粩嘤兴l(fā)現(xiàn)的快慰,不然,我們的行走,就成了一連串命令的執(zhí)行人……
在被現(xiàn)代科技已滲透到了方方面面的生活中,我只是想盡可能的給自己保留一個還有點原始韻味的角落,讓自己還能享受到一些看起來有點笨拙的自然之樂,給自己留下一些自主能動的空間。生活,千萬別被網(wǎng)絡(luò)完全給綁架了。
當(dāng)然,如果路有旅伴,他們用導(dǎo)航的話,我也是非常樂意跟在他們后面的。
騎行了五、六年,我知道,從大都市里鉆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旦我弄準(zhǔn)了去目的地的主道在哪個方向之后,我總是先按這個方面前進(jìn),間或問一問,往往都能收獲意外的快樂,因為常常騎上的并不是我最先設(shè)計的路,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因為小潔說她差不多要到下午四、五點鐘才能到達(dá)徑山,所以,我并不急著趕路,我一邊悠哉游哉的騎行,一邊款款地欣賞著沿途的風(fēng)景,好生愜意喲!
從杭州城騎至余杭鎮(zhèn),基本上都是坦途,再往前騎,就開始進(jìn)入山區(qū)了。路雖窄了一些,但是,車輛頓然大減,一下子安靜了許多,風(fēng)景也漸入佳境。
撲入了大山的懷抱,置身于層巒之中,云峰淼淼,煙壑幽幽,真是風(fēng)吹林欲靜,鳥鳴谷更寂?。贿h(yuǎn)離了車水馬龍的喧囂,走出了凡塵俗欲的煩憂,我們便如出岫的孤云,飄逸于青山綠水之間,自然會心空意凈,廓然逍遙;無需坐禪,無需修道,只需常常友山川,朋萬象,自會五氣朝元,骨健神朗。
路上遇到幾個杭州的騎友,他們騎行徑山,都是一天來回,節(jié)奏不一樣,所以,我并不想趕他們。一個人的騎行,固然有一種孤獨感,卻自在自由,風(fēng)景在前,何必匆匆?眼睛雖是心靈的一扇窗戶,但是,繁雜的信息,更多的還會沉于心海深處,還是多多的使用鏡頭吧,也許,她幫你找回的并不僅僅只是美的記憶,大化化人,豈能只在你與之相對的那一刻?所以,旅行的收獲,不僅僅只在途中,絕大部分,都是在你旅行之后慢慢發(fā)現(xiàn)的……
山愈深,林愈茂:騎在谷底,可見溪流泉涌,樹高竹密;騎上峰頭,可盡賞空谷悠遠(yuǎn),峰岳綿綿。路曲道彎,蛇行龍逐:上坡,如慢板二八,一板三眼;下坡,似西皮流水,意暢情瀾。騎車,一定要騎出節(jié)奏,騎出妙趣,騎出人、車、自然諧和齊一的逸境,才能真正的把騎行化成修行吧!
或許,有人會說:“騎行,就是騎行,有勁蹬不就行啦!”呵呵,說的也不能算錯,因為這也是一種騎行的境界。是用力騎,還是用心騎,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下午3點多便騎到了徑山古道的入口處,在附近茶農(nóng)開的家庭賓館里安排了住處。
在徑山古道旁邊,還有公路通往徑山頂?shù)膹缴剿?,又稱萬壽禪寺,據(jù)說,這段公路,是日本人出資修建的,為什么日本人會如此慷慨地出資呢?答案,暫且保秘。
當(dāng)然,我本可以一直騎到山頂?shù)亩U寺,但是,我已經(jīng)與小潔約好徒步登山,要好好地看看這座神秘的茶山。
小潔是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車從杭州城過來的,到徑山古道時都已經(jīng)是晚上6點多啦。她一到就喊著快餓死了,我趕緊讓老板給我們做飯,其實,我也早餓啦,等著她一起吃呢。
都說,水蘊珠則靈,山藏寺則名;徑山海拔不過是800來米,正因這有了始建于唐代的萬壽禪寺,而居江南名山之首,并且,日本茶道的源頭也在徑山,年年都有許多日本的茶人來此尋根朝謁;又因為茶圣陸羽,曾隱居于徑山腳下的苕溪邊,完成了《茶經(jīng)》這部千古不朽之書的著述,更讓徑山披上了茶山之圣境的靈光……
小潔說,她作為一個與茶結(jié)緣甚深之人,對徑山的向往,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可就是沒機會來此走走;因為熱愛,所以,讀了不少對徑山探究的一些文字,但是,書上得來的東西總難讓人盡意,想像之鳥在她不曾盤旋和落腳的地方,無論怎么下勁地扇動翅膀,都將是徒勞和無力的。說罷,還賦詩一首:
游戲文字終覺淺,
身到殊境方入魂;
靈氣不在書頁中,
峰壑一覽詩嶙峋。
聽她吟罷,我忍不住贊道:“大氣!”
早餐后,我們踏上了直通山頂萬壽禪寺(也稱徑山寺)的徑山古道。說它古,名符其實。別的不說,就以建于唐天寶年間的徑山寺說事,至少也有1 200多年了。
古道開自于山坡上,掩于竹?;驑淞种g。都說江南多雨,而徑山尤甚。夜間的一場激明雨,依然還在竹葉上淋淋漓漓。云霧氤氳,泥土濕潤,竹霸一坡,樹占一谷,層疊有致的,便是茶樹。因為徑山寺中有一天然水泉,古稱龍井,人們用這泉水煮茶,其味殊香,口感奇美,所以,徑山茶,很早就被稱作龍井茶,西湖龍井的出現(xiàn),應(yīng)該是500年后的事情了。
我和小潔,拾級而上,路旁的山坡上,一會是竹海蒼蒼,一會是林木茫茫,一會是竹木相雜,一會又是茶樹滿坡。抬頭,峰上青郁郁;低首,谷底翠幽幽。深深地吸氣,清涼舒心;徐徐的平息,暢快愜意。小潔說:“我們走慢一些,讓我們久被城市的齷濁空氣熏染的肺,好好地在這里洗一洗吧!”
愈往山上走,茶樹愈多,竹林愈密,青綠相映成趣,云霧相互纏繞,景美如畫,宛若仙境。我想作詩,可詩意又濃得化不開……
小潔說:“置身于徑山,你一定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人所說的‘云霧茶,煙雨竹,謙謙君子伴靜姝’的內(nèi)涵。你看他們,同在峰岳悟天機,齊享風(fēng)月共呼吸,卻一個秀枝捧翠芽,亭亭玉立;一個虛心兼有節(jié),玉樹臨風(fēng)。兩者可謂是緣投機合,相得益彰??!蘇東坡說:‘從來佳茗似佳人’;鄭板橋認(rèn)為:‘竹如君子坦蕩蕩’。這君子和佳人,怎么能分呢?”
“所以,愛茶者,必愛竹。詩人王維寫道:‘獨坐幽篁里,茶香繞竹叢’;詩人錢起寫道:‘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這就不難理解茶席的布置上,常常會有一枝瘦竹作點綴,就是為了營造‘竹間煙起喚茶來’的詩境呢!”
走到被竹林掩映的半山亭的時候,小潔忽然停下腳步:“你聽,這里仿佛有流水聲?!?/p>
我凝神諦聽,果然有細(xì)流叮咚。我說:“你的耳朵真靈敏?。 ?/p>
小潔說:“竹下清流煮春茗,滿山煙嵐溢茶香。如果能在這亭中擺個茶席,煮上一壺徑山茶,我們一邊聽風(fēng)竹林,一邊輕啜慢飲,這是何等的快意之事呢!”
呵呵,說的是啊,想想都覺得很美。看著小潔怡然詩意的微笑和秀竹臨風(fēng)玉立的清雅,仿佛真有一縷縷的茶香,在氤氳于我的肺腑。旅行中,能有一個可人的旅伴,真好?。?/p>
很多的時候,我的旅行都是孤云出岫,獨自流浪,并不是我喜歡孤獨,而是像小潔這樣可與之共賞、與之共嘆的旅伴難遇?。√炀夒m美,卻是稀缺之物,可以渴求,可以向往,卻不可以左右旅行者融身大化的夢想!我們是旅行者,卻不是伴旅者啊!當(dāng)然,機緣之門,如果開了,那就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好好地享受這樣的一段美好吧!
Cycling in Rainy Days in Suzhou and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