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晶晶
一個讓我“頭疼的孩子”
文 王晶晶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指個體用言語和行為對他人進行人格和身體攻擊的行為。攻擊性行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獨生子女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而小班幼兒年齡偏小,只有三周歲,其生理及心理發(fā)育都還不完全。當(dāng)自己有需求時,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只好直接付諸行動,同時缺乏分享意識,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與小朋友玩時常常會搶別人的東西,不能滿足時甚至?xí)ヒe人。心理學(xué)家認為,攻擊是宣泄緊張、不滿情緒的消極方式,對兒童的發(fā)展極其有害,必須加以矯正。
教師手記(一)晨間鍛煉
時間:2012年3月23日上午9:15
地點:操場
早操做完后,緊接著就是晨間鍛煉的時間了(晨鍛器材已經(jīng)擺放到位)。我和孩子們站在操場上的圓圈上,一起做著準(zhǔn)備活動,突然程程撒開腿就跑,圍著我們站的圓圈一圈又一圈地跑,然后跑到響瓶那里拿起響瓶搖幾下,扔了!又跑到小熊推車那里將小熊推車“嘩”地一下全推倒了。這時,我對著程程說:“程程快到老師這里來,等我們做完準(zhǔn)備活動再去玩,好嗎?”很快,他便來到了圓圈上站好!交代完要求后,孩子們自由活動起來!只見程程拿了個小熊推車順著地上的紅圓圈慢慢地推著,玩得很開心!這時,然然走到了他面前,對著程程說:“可以給我玩一會兒小熊推車嗎?”突然,他將原本還慢慢行駛的小熊推車一下子舉起來朝然然身上砸去!頓時,然然被這突如其來的一下嚇到了,也砸疼了,大哭起來!而程程卻開心地繼續(xù)玩著他的小熊推車!
分析:
兒童具有一定認知能力,在一定情境中,能夠?qū)Ω鞣N環(huán)境因素,進行評估、判斷,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yù)測通過攻擊手段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因此兒童有時會受到外在誘因的驅(qū)動(如玩具、同伴中的領(lǐng)導(dǎo)地位等),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發(fā)動攻擊。案例中的程程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在家要什么給什么。從來沒有人會跟他爭搶玩具,然然的出現(xiàn)讓他也手足無措。加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語言發(fā)展還不完善,他不會用語言去表達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護著手中的玩具不被別人拿走。程程攻擊的意圖主要不在于傷害他人,而是為了得到小熊推車,不讓別人拿走,他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我打他,我的小熊推車就不會被拿走?!惫糁皇撬_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
教師手記(二)“老師,他打我!”
時間:2012年4月10日中午11:45
地點:區(qū)域活動室樓梯處
區(qū)域活動的時間結(jié)束了,孩子們要跟著我回教室了。下樓的時候大家都手扶欄桿一個一個慢慢地下。程程站在康康后面挨得很緊??悼缔D(zhuǎn)過頭對程程說:“你往后面站一點行嗎?”程程沒理他,仍然擠著康康。康康一邊下樓一邊準(zhǔn)備回頭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著他的程程,程程不由分說從背后緊緊勒住康康的脖子,康康大喊:“你干嗎?”我立刻走到他們面前,邊叫程程松開手,邊檢查康康的脖子。幸好及時,要不兩人非得從樓梯上滾下去不可。我問程程:“你為什么要勒康康的脖子?”程程理直氣壯地說:“老師,他用膀子打我的?!?/p>
分析:
攻擊性的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傾向與帶著敵意的眼光去解釋伙伴的行為和意向,存在著歸因偏差。此案例中程程將他人一個無意的動作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錯誤的判斷使他做出了錯誤的攻擊反應(yīng)。
教師手記(三)“鎧甲勇士,變!”
時間:2012年4月26日下午4:15
地點:區(qū)域活動室
今天家長在區(qū)域活動室接孩子,下午4點大門剛開,只見家長們一個個急匆匆地奔向區(qū)域活動室,不一會兒的功夫,大部分的孩子都被接走了,只剩下程程和茗茗??匆娷煌5赝T口走,我知道他在想:“我的媽媽怎么還沒來接我呢?”于是我對他們倆說:“今天媽媽可能有事,要遲一點,來,老師陪你們玩!兩人開心地來到生活區(qū),一人拿了一個切水果的玩具就玩起來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程程的媽媽來了。我摸摸程程的小腦袋說:“程程,媽媽來接你了?!背坛烫痤^,看了看媽媽說:“我還要玩一會兒。”媽媽站在門口說:“不行,趕快走!爸爸還在外面等著呢!”程程大喊:“我要玩?!眿寢屔鷼獾卣f:“你再不走,我走了。”“不行,我還要玩一會兒……”我見狀立即對他說:“程程乖,再玩一小會兒,好嗎?”程程高興地答應(yīng)了。于是,我示意讓程程媽媽到活動室里等他一會兒,只見程程的媽媽一臉不高興地坐在他的邊上。過了幾分鐘,媽媽對著程程說:“快,爸爸還在外面等著,你走不走啊?不走我走了?!边@時,也許是正玩得起勁,被媽媽打擾了,小家伙拿起切水果的“刀”就往茗茗頭上劃去:“鎧甲勇士,變!打死你!”刀經(jīng)過了茗茗的臉,頓時,一道長長而且紅紅的劃子,茗茗被嚇哭了,喊道:“老師,他打我。”程程的媽媽看見茗茗哭了,站起身來,“啪啪”給了程程兩個耳光,氣憤地說:“打呀,你再打打看?!背坛套彀鸵贿郑罂奁饋怼坛虌寢屔鷼獾乩氖?,一邊朝活動室門口走去,一邊說:“看我回家怎么治你?!?/p>
分析:
社會學(xué)習(xí)理論認為,兒童的攻擊行為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獲得的:一是觀察學(xué)習(xí),二是直接學(xué)習(xí)。其中觀察學(xué)習(xí)是兒童行為獲得的最主要來源,也就是說兒童是在各種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后果所受的強化,間接地習(xí)得攻擊性行為的。此外,電視對兒童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往往是其他社會影響的媒介。在此案例中,程程對動畫片中暴力行為的模仿以及媽媽不恰當(dāng)?shù)膽土P方式都強化了他攻擊性行為的發(fā)展,起到了增加兒童攻擊的消極作用。兒童在“適宜”的情況下,會把別人懲罰他的這些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像程程這樣攻擊性行為屢屢發(fā)生,讓老師頭疼的孩子。那怎樣使這些“頭疼的孩子”變得不頭疼呢?
一、幼兒園教育很重要;首先,老師要正視和分析幼兒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幼兒人格的同時,采取適時、適度、適量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導(dǎo)。其次,教師要了解、洞悉幼兒發(fā)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要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指導(dǎo),切不可一味地責(zé)罵。教師應(yīng)該保持平和心態(tài),以耐心說服、引導(dǎo)教育為主,采取積極正面的教育方式,從而達到矯正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目的。當(dāng)然,在幼兒園內(nèi),教師在為幼兒準(zhǔn)備玩教具時,要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如:棍子、長條積木等。
二、家庭教育也很重要;首先,家長應(yīng)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比如家長不應(yīng)該在孩子面前爭吵、武斗,更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因為孩子的模仿性強,許多行為都是從家長那里學(xué)來的。其次,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時,家長偶爾也可以可采取沒收他最喜歡的玩具或不給看動畫片來讓他學(xué)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dān)一定的后果。
像程程一樣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也許是最讓家長操心的孩子,也是幼兒園里最讓老師“頭疼”的孩子。但是,我相信“頭疼的孩子”也有他可愛善良的一面。老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我們要堅信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在正確的教育措施下會得以改善。甚至我們可以改正這一行為,讓攻擊性兒童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健康、快樂成長!
(江蘇省南京市春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