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冰
【關鍵詞】三年級 作文入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A-0041-01
小學生步入三年級以后開始接觸寫作訓練,但由于他們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不足,積累的詞匯不夠豐富,對事物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寫作時出現(xiàn)無從入手的狀況。小學三年級入門作文教學對學生未來寫作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著直接聯(lián)系。那么,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寫好作文并愛上寫作課呢?對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三年級作文入門教學的三種策略。
一、積累素材是寫作的源泉
(一)博覽群書,積累語言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初始階段,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語言積累,寫作文時才會文思如泉涌,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中要求學生的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建議學生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各種題材的作品,提倡“少做題,多讀書”。教師可以利用晨讀、課余時間讓學生閱讀國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唐詩宋詞等,讓學生在吟誦經(jīng)典名篇中積累語言、豐富語言。有了豐富的語言,學生還要能夠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語言實踐。比如,學生在閱讀時發(fā)現(xiàn)精美的詞語或句子,可以記錄下來嘗試背誦,并用上這些詞語或句子進行說話練習,可以用一個詞語說幾句不同的話,必要時可以仿寫一個句子或語段,進而學會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二)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三年級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體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當以生活為本、回歸生活,要抓住機會組織學生體驗生活、學會觀察。在學校里,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文體活動、社團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園中的各種活動,學會觀察活動中的人和事,隨時記錄這些活動場景,將所見、所聞、所思寫下來,積累寫作材料。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回家以后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板、洗碗、疊衣服、清算水電物業(yè)費用等,關心家里的大事小情,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好習慣,這也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有效路徑。
二、進行片段練習,學寫整篇文章
三年級學生在寫整篇作文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缺乏寫作技能,對寫作文沒有興趣,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要解決這些難題,教師必須從小處著手引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學習教材范文寫片段。教材中的課文是寫作的極好范例,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結構清晰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結構清晰明了,采用了“總—分”的構段形式,圍繞中心句“原野熱鬧非凡”總起敘述。學習完這個段落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仿寫,如圍繞中心句“下課后,操場上熱鬧起來了”寫一個片段。二是看圖練習寫片段。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有許多插圖,這些配圖形象生動,對文本內(nèi)容具有詮釋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插圖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說話,練習寫作文片段。如學習完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自然段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欣賞海島插圖,就海島風景說一段話,然后進行寫作。三是結合日常生活練習寫片段。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極其豐富,學生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也很深刻。教師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練習寫作。在一次語文課上,學生們發(fā)現(xiàn)窗臺上撒播在花盆里的植物種子發(fā)芽了,不時伸頭去看,注意力全不在課堂上。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先讓學生回憶播種時的情況,仔細觀察種子發(fā)芽以及生長的過程,再圍繞植物生長過程寫下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用激勵性評價引發(fā)寫作熱情
三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愛表現(xiàn),也喜歡得到他人的稱贊。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改變過去評價作文的說教形式,采取鼓勵性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愛上寫作文。筆者班里有一名學生叫小文,她平時喜歡看漫畫和故事書,但不喜歡寫作文,有時一節(jié)作文課也寫不出一個字,令筆者十分頭疼。為了激發(fā)小文的寫作熱情,筆者經(jīng)常在她的作文本寫下激勵的話語,如:“你寫的故事太有趣啦!老師看了你的故事發(fā)現(xiàn)你很聰明,如果作文也能寫得那么好,老師可真要佩服你了!”短短的幾句話語給了小文極大的寫作動力??梢?,激勵性的評價和鼓勵,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
小學三年級寫作教學十分關鍵,教師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對策,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克服畏難情緒,打好寫作基礎,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作文起步教學的有效進行。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