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猛
論《左傳》報恩敘事的原理與功能
○邢猛
“恩”的觀念古已有之,①“報恩”的理念和行為也自古就有,而“報恩”情節(jié)的敘述更是亙古不斷,《左傳》中就有十多處報恩情節(jié)。②對于《左傳》中的報恩情節(jié),并非無人關(guān)注。陳致宏在《〈左傳〉之敘事與歷史解釋》中稱:“《左傳》特別記載報恩之事,實已反映其強調(diào)人文精神之敘事態(tài)度?!雹坳惒庞?xùn)在《源遠流長:論〈春秋〉〈左傳〉對古典小說的影響》中認為:“古典小說通過敘夢來表現(xiàn)酬恩的故事母題,來自《左傳》所載宣公十五年魏顆夢老人結(jié)草報恩的故事?!雹苤煨》荚凇断惹貓蠖骼砟钆c行為研究》中利用《左傳》中的報恩情節(jié)作為“逆境受恩及時相報”的案例。⑤遺憾的是,論者都只是從倫理學(xué)或心理學(xué)的角度關(guān)注《左傳》中的報恩主題和報恩情節(jié)本身,并未從敘述學(xué)的角度關(guān)注《左傳》報恩情節(jié)的設(shè)置問題。
《左傳》中的報恩情節(jié)在數(shù)量上遠遠少于其中的報怨和報仇情節(jié)。但兩相比較,報恩情節(jié)自有其特殊之處,比如好發(fā)議論的《左傳》敘述者從不對所述報恩行為進行評論,又如《左傳》所述的報恩行為本身有時十分可疑,再如《左傳》用以解釋戰(zhàn)斗勝利原因的報恩行為有時十分牽強。正是由于《左傳》報恩情節(jié)本身有時存在可疑之處,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報恩情節(jié)的設(shè)置目的進行探討。換句話說,我們有必要揭示《左傳》報恩敘事的原理與功能。關(guān)于這一問題,就筆者目力所及,未見有人論及。
實際上,《左傳》中的某些報恩情節(jié)在設(shè)置上“別有用心”。這些報恩敘事并非簡單地講述報恩故事,也并非簡單地為結(jié)果尋求原因,作為一種敘述策略,它們具有特殊的性質(zhì)和功能。筆者以為《左傳》中的這些報恩敘事利用了道德還報中所固有的因果關(guān)系、情感偏向和情理矛盾,來實現(xiàn)歷史敘事中的解釋、誘導(dǎo)和掩飾等功能。本文以《左傳》中四處比較典型的報恩敘事為考察對象,以相關(guān)歷史敘事為背景支撐,試圖揭示《左傳》報恩敘事的原理與功能。
《左傳》敘述者喜歡用報恩動機來解釋人物行為。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經(jīng)濟的解釋手段。在報恩敘事中既會出現(xiàn)報恩者與報恩行為,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施恩者與施恩行為。其中施恩行為與報恩行為構(gòu)成明顯的因果關(guān)系,施恩行為解釋了報恩行為。因此,報恩敘事本身具有一種因果關(guān)系和解釋功能?;谏鲜鲈?,《左傳》敘述者將報恩敘事作為一種解釋原因的敘述策略,即利用報恩敘事中所固有的因果關(guān)系和解釋功能,去實現(xiàn)一種合情合理、有理有據(jù)的敘述目標?!蹲髠鳌分小吧旰デ笸酢边@段報恩敘事最能說明這一點,下面對此重點分析。“申亥求王”事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原文如下:
王沿夏,將欲入鄢。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誅,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棄,吾其從王?!蹦饲笸?,遇諸棘闈以歸。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⑥
這段報恩敘事有因有果、有理有據(jù)。申亥因為感念楚靈王對父親的恩惠,在楚靈王落難⑦后,不辭辛勞,四處尋找楚靈王,并在靈王自縊后用自己的兩個女兒為他陪葬。如果將申亥的自述去掉,則變?yōu)椋和跹叵?,將欲入鄢。芋尹無宇之子申亥乃求王,遇諸棘闈以歸。夏五月癸亥,王縊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刪改后的文段仍然具有“申亥求王”的內(nèi)容,但“申亥求王”卻顯得不可理解。這是由于刪改后的文段中缺少一種因果關(guān)系,即缺少對“申亥求王”行為的解釋。而《左傳》原文通過申亥之口道出了“求王”的原因,即申亥認為自己的父親兩次觸犯靈王,靈王卻沒有殺掉父親,因此靈王對父親有恩,自己要向靈王報恩。我們不去討論申亥對“恩”的認識是否正確,我們只討論申亥這番自述的作用。
《左傳》敘述者通過申亥的自述,將“申亥求王”這段普通敘事轉(zhuǎn)化成一段報恩敘事,將申亥的行為解釋成一種報恩行為,從而使申亥的行為變得可以理解。申亥究竟有沒有這種報恩心理,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知曉;“申亥求王”的真正原因為何,現(xiàn)在也無從考證。也許申亥的報恩心理是敘述者編造出來的。但用人物的報恩心理來解釋人物的行為,使人物行為的發(fā)生有理有據(jù),這一點則十分高明。
如上所述,報恩情節(jié)本身固有一種因果關(guān)系和解釋功能,《左傳》敘述者往往將報恩敘事作為一種解釋策略。但這種解釋策略并非只為解釋原因,有時還具有誘導(dǎo)作用。這種誘導(dǎo)效果是報恩故事本身的道德感染力決定的。自古以來,施恩和報恩都是一種普遍被頌揚的善舉,人們對施恩者和報恩者往往會投下贊賞的目光,寄予無限的同情。讀者容易被報恩故事感動,在情感上往往會不自覺地偏向施恩者與報恩者這邊,否定他們的對立面。
《左傳》敘述者利用人們這種心理,通過報恩敘事來實現(xiàn)敘述上的誘導(dǎo)功能。但《左傳》報恩敘事并非僅僅誘導(dǎo)讀者在情感上去偏向施恩者和受恩者,而是誘導(dǎo)讀者去關(guān)注敘述者提出的問題,并偏向敘述者對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蹲髠鳌酚涊d了一個“老人結(jié)草”的報恩故事,事見《左傳·宣公十五年》,原文如下: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奔膊?,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⑧
這段報恩敘事之前則是對“輔氏之役”相關(guān)情況的記載: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⑨
秦桓公起兵伐晉,魏顆領(lǐng)兵迎敵,晉、秦因此有“輔氏之役”?!蹲髠鳌繁容^客觀地記敘了晉秦輔氏之役的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勝敗等情況。至于兩國交戰(zhàn)原因,文中并未明確交代,不過從上下文推測,可能是晉國“略狄土”損害了秦國利益。這樣的敘述基本沒有傾向性,讀者既不會為晉國的勝利感到興奮,也不會為秦國的失敗感到懊惱。
然而,《左傳》在記載晉、秦輔氏之役之后,緊接著就記載了上文所引的“老人結(jié)草”的報恩故事。魏顆父妾之父為了報答魏顆不殉女之恩,在輔氏之役的戰(zhàn)場上結(jié)草遮攔杜回將要走的路,將杜回絆倒,魏顆因此俘獲杜回,晉軍戰(zhàn)勝秦軍。從表面上來看,這段報恩敘事是來解釋魏顆俘獲杜回、晉國戰(zhàn)勝秦國的原因的,也似乎是來誘導(dǎo)讀者在情感上偏向晉國和魏顆的。但實際效果并非如此。用這種不確定的僥幸因素去解釋戰(zhàn)勝的原因,不僅容易引起懷疑,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魏顆的英雄形象。
其實,這段報恩敘事的最終目的并不在于解釋魏顆俘獲杜回的原因,也不在于贊美魏顆的美好德行,而是誘導(dǎo)讀者去關(guān)注人殉的問題?!蹲髠鳌窋⑹稣邔x國魏顆俘獲杜回、戰(zhàn)勝秦軍的原因解釋為他因為反對人殉而受到天助。實際上,這是《左傳》敘述者對秦國之前一次人殉惡行的二次批評。
十分湊巧的是,在這次提到人殉問題之前的一次便是《左傳·宣公六年》中所記載的秦國人殉。這次是魏顆因反對人殉而受到《左傳》敘述者的稱贊,而上一次是秦穆公因為使用人殉而受到“君子”的嚴厲批評?!蹲髠鳌窋⑹稣叩膽B(tài)度十分明確,他非常反對人殉惡行。也許他在上一次對秦穆公使用人殉的批評意猶未盡,因而又借這次晉國魏顆因為反對人殉而戰(zhàn)勝秦國為由,從反面對秦穆公使用人殉進行再度批評。
可見,《左傳》報恩敘事不僅可以誘導(dǎo)讀者發(fā)生情感偏向,還能誘導(dǎo)讀者關(guān)注某個問題,并在誘導(dǎo)讀者的過程中顯露敘述者的情感態(tài)度。
如上所述,《左傳》報恩敘事具有解釋與誘導(dǎo)兩種基本的敘述功能,這兩種功能一般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如果這兩種功能的使用動機不純,報恩敘事就會成為一種掩飾的手段。《左傳》中的報恩敘事大都具有較強的合理性,但唯獨有一處報恩敘事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卻疑點重重,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這就是“靈輒倒戈”一段報恩敘事?!办`輒倒戈”事見《左傳·宣公二年》,原文如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笔持?,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笔贡M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眴柶涿?,不告而退,遂自亡也。⑩
趙盾(即趙宣子)在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看到快要餓死的靈輒,就向他提供飯食,使他免于餓死。后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在晉靈公伏甲暗殺趙盾的時候,?靈輒倒戈救出趙盾,自己也逃亡了。
這段報恩敘事存在嚴重的情理矛盾。根據(jù)《左傳》的敘述,靈輒做了晉靈公甲士之后,并未立即向趙盾報恩,以致靈輒在倒戈護救趙盾時,趙盾并不認識他而感到莫名其妙。按說靈輒在晉靈公伏甲暗殺趙盾之前就做了晉靈公甲士,他那時應(yīng)該有條件、有機會找到趙盾進行當面致謝報恩,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卻偏偏在晉靈公伏甲暗殺趙盾的關(guān)鍵時刻通過倒戈的非正常手段向趙盾報恩。這實在令人費解。靈輒報恩之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他選擇報恩的時機卻讓人疑惑。
韓席籌先生認為,靈輒不顧晉公室的豢養(yǎng)之恩,卻為報答趙盾一飯之恩而公然倒戈對抗公室,實際上是趙盾安置在晉靈公身邊的心腹。?這種觀點雖屬臆測,但不無道理。筆者認為,這個報恩故事很可能是編造的,不過是權(quán)利斗爭勝利一方的政治宣傳而已。實際上,《左傳》反復(fù)渲染晉靈公之惡和趙盾之善,本身就令人生疑。正如童書業(yè)先生所說:“這件事《左傳》的記載很偏袒趙氏,實在是很不可信的。趙氏在靈公時專橫太甚了,靈公既長,或想收回政權(quán),所以有鏟除趙氏的計劃。至于靈公的惡德,恐出趙氏的宣傳,也是不可盡信的?!?
“靈輒倒戈”之事也許是真實的,但《左傳》敘述者以經(jīng)不起推敲的報恩名義去解釋倒戈行為卻很難令人信服。通過以上分析,筆者的觀點是靈輒報恩的故事是出于趙氏的政治宣傳而編造出來的。《左傳》敘述者利用這種報恩敘事進一步強化趙盾的高尚形象,讓趙盾站在道德制高點,從而掩飾他專權(quán)弒君的罪行。
《左傳》報恩敘事并非簡單地講述報恩故事,讀者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實際上,《左傳》報恩敘事不僅可以深究,也值得深究。只有深究,才能讀出新意。深入解讀《左傳》報恩敘事的關(guān)鍵是結(jié)合相關(guān)歷史背景,分析其中的情理矛盾,揭示人物行為的真正動機。下面以《左傳》中“公孫尨取旗”這段報恩敘事為例,對《左傳》報恩敘事進行解讀演示?!肮珜O尨取旗”事見《左傳·哀公二年》,原文如下:
初,周人與范氏田,公孫尨稅焉,趙氏得而獻之。吏請殺之。趙孟曰:“為其主也,何罪?”止而與之田。及鐵之戰(zhàn),以徒五百人宵攻鄭師,取蜂旗于子姚之幕下,獻,曰:“請報主德?!?
公孫尨作為范氏家臣,去給范氏收取田租,途中卻被趙氏家臣抓捕,甚至被建議殺掉,趙氏族長趙鞅沒有殺他,還把田租還給他并且釋放了他。公孫尨為了報答趙鞅不殺之恩,在“鐵之戰(zhàn)”?中,率領(lǐng)五百步兵夜襲鄭軍,將趙鞅的蜂旗從鄭軍中奪回,并獻給了趙鞅。公孫尨的報恩行為發(fā)生在晉國卿族之間大爭斗的背景之下。
這段報恩敘事在因果關(guān)系和情感偏向上都非常明顯。敘述者顯然站在趙鞅的立場,試圖解釋趙鞅獲勝的原因。敘述者對公孫尨知恩圖報的美德顯然也是持一種贊賞態(tài)度。但若仔細分析,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不合情理之處。公孫尨作為范氏家臣,被趙氏家臣無緣無故抓捕,實在是趙氏無禮在先,從中也可看出范、趙兩家的矛盾之深。盡管最后趙鞅放過了公孫尨,但趙氏家臣的無禮行徑足以引發(fā)公孫尨對趙氏的怨恨;況且范氏得知此事后也足以引起對趙氏的不滿,并且完全有理由去責難趙氏??傊?,按照常理,公孫尨被抓一事足以加深范、趙兩家的矛盾??墒?,在范、趙兩家對立的情況下,公孫尨身為范氏家臣卻以德報怨,在鐵之戰(zhàn)中以報恩的名義去幫助趙氏攻打范氏同盟鄭軍。但他又不正式幫助趙氏,而僅僅是夜間攻打鄭軍,也僅僅是奪回了趙鞅的蜂旗。公孫尨的做法很值得玩味。
公孫尨身為范氏家臣,卻在范、趙兩家關(guān)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幫助趙氏,而他對趙氏的幫助又沒有從根本上影響范、趙兩家的斗爭形勢。由此我們推測,公孫尨可能看到了趙氏在兩家斗爭中的優(yōu)勢地位,因此借報恩行為來顯示自己對趙氏的親和,為自己在卿族斗爭中尋求一席立身之所。但他沒有為了報恩而倒戈攻擊自己所處的范氏家族,而只是觸犯了范氏的同盟鄭軍。這樣一來,即便最終范氏獲勝,公孫尨也不至于被范氏家族以叛族之類的罪名處死;而一旦趙氏獲勝,公孫尨的委婉倒戈則會受到范氏的表彰,從而在政治斗爭中生存下來??梢?,公孫尨是借報恩之名行政治投機之實。
《左傳》報恩敘事依附于與之相關(guān)的政治軍事斗爭敘事,是宏大的春秋歷史敘事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這些政治軍事斗爭敘事,或者缺少其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那么報恩情節(jié)就無處安放,報恩故事也就永遠不為人知。正是由于《左傳》不可能將所有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都敘述出來,所以依附于其上的報恩情節(jié)就不可能被全部敘述出來??梢韵胍?,春秋時期的報恩故事肯定比《左傳》中所記載的要多得多。
《左傳》中的報恩故事可能是《左傳》敘述者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春秋時期的報恩故事了,因而都被不辨真?zhèn)蔚赜涊d在了《左傳》中,并成為自己敘述春秋歷史的材料。至于這些報恩故事最初是以怎樣的形態(tài)被講述的,它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被講述的,它們的講述者是誰,現(xiàn)在都早已無從考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在《左傳》成書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它們最初被講述的形態(tài)可能與它們現(xiàn)在在《左傳》中的存在形態(tài)不太一樣。但無論如何,這些當初被講述的報恩故事已然成為《左傳》中的報恩敘事。作為一種敘述策略,與其說《左傳》報恩敘事具有解釋、誘導(dǎo)和掩飾等功能,不如說《左傳》敘述者為了達到解釋、誘導(dǎo)和掩飾等目的,采用了這些報恩故事,借助報恩敘事,去實現(xiàn)解釋、誘導(dǎo)和掩飾等功能。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A Case Study of Corporate Tax Practice___________________MA Heng 101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①“恩”的觀念很早就有,但直到戰(zhàn)國時期才用“恩”字來表達這一觀念。先秦傳世文獻如《周易》《尚書》《儀禮》《春秋》《左傳》《國語》《論語》《墨子》等中都無“恩”字,書中往往用“惠”或“德”來表達“恩”的含義。《孟子》中開始較多出現(xiàn)“恩”字,至于《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等書則皆有“恩”字?!对娊?jīng)》有“恩”字,但僅一見,且很可能是“殷”字的假借。
②這是筆者粗略統(tǒng)計所得之數(shù)。這十多處報恩敘事大都合情合理,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晉攻曹,晉文公下令禁止進入僖負羈家中并赦免僖負羈族人,以報答當年流亡曹國時僖負羈贈送盤飧和置壁之恩;《成公三年》載晉荀善待鄭賈人,以報答當年被俘留楚時鄭賈人謀劃救己回國之恩。然而有幾處報恩敘事非常值得推敲,而這幾處報恩敘事便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對象。
③陳致宏《〈左傳〉之敘事與歷史解釋》[D],臺灣:國立成功大學(xué)博士論文,2006年,第251頁。
④陳才訓(xùn)《源遠流長:論〈春秋〉〈左傳〉對古典小說的影響》[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7頁。
⑤朱小芳《先秦報恩理念與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1年,第24-25頁。
⑥⑧⑨⑩?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347頁,第764頁,第763-764頁,第660-662頁,第1617頁。
⑦魯昭公十二年,楚靈王派軍圍攻徐國以震懾吳國,自己領(lǐng)軍駐扎在乾溪以為后援。次年,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等人趁機發(fā)動宮廷政變,并且策反楚靈王所領(lǐng)軍隊,楚靈王被完全孤立,只好只身一人逃跑。根據(jù)《左傳》的敘述,楚靈王是一個“汰侈”“無厭”“不信”“愎諫”的君主,以至于最后自己的兄弟發(fā)動宮廷政變,自己也在眾叛親離中結(jié)束了君王生涯。
?趙盾專政,晉靈公失權(quán),君臣關(guān)系異常緊張。晉靈公年紀尚輕,無力與趙盾抗衡,先后實施了兩次陰謀暗殺行動。第一次晉靈公派鋤麑去刺殺趙盾,結(jié)果鋤麑被趙盾的美好德行感化,不但沒有完成刺殺任務(wù),自己還觸槐自殺。第二次晉靈公宴請趙盾,埋伏甲士,準備襲擊趙盾。
??韓席籌《左傳分國集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63年版,第300頁,第300-301頁。
?童書業(yè)《春秋史(校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10頁。
?魯定公十三年到魯哀公五年,晉國卿族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大爭斗。爭斗一方是趙氏、韓氏、魏氏、知氏,他們得到晉公室的支持;另一方是范氏、中行氏、邯鄲氏,他們得到周王室及衛(wèi)、鄭、齊、鮮虞等國的支持。最終,趙鞅滅掉邯鄲氏,驅(qū)逐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亡?!拌F之戰(zhàn)”是其間發(fā)生的具有關(guān)鍵意義的戰(zhàn)斗。魯哀公二年,齊人為范氏提供糧食以支援范氏,鄭國派兵護送,范吉射出來接應(yīng),他們與趙鞅護送蒯聵回衛(wèi)的軍隊相遇。于是趙軍進行阻截,雙方大戰(zhàn)于鐵。戰(zhàn)斗中,鄭軍擊傷趙鞅并奪走了他的蜂旗。但最終還是鄭軍戰(zhàn)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