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買保險正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不久前,“一個客戶1500萬美元大單(預繳3年),銀聯(lián)刷卡限制5000美元/次,刷卡3000次”的消息傳遍保險圈。而在2月初,中國銀聯(lián)剛發(fā)布指引,要求內地居民境外投保每次刷卡不得超過5000美元。但這并沒能擋住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的熱情。
香港保險業(yè)監(jiān)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5年內地居民到香港購買的保單費總額達316億港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30%。也就是說,香港1/4的保險由內地客戶買走。
記者注意到,內地消費者到港購買重疾險和投資型保險比較普遍。
香港保險真的那么好?為何引得眾人追逐?
以重疾險為例,趁假期赴港買保險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千里迢迢”到香港買保險是因為相對于內地,香港保費較低、范圍更廣。“我買了一款重疾險產品,相比同類產品而言,保費比內地便宜20%以上,并且保障疾病達到上百種,還有分紅?!?/p>
香港重疾險保障多達105種疾病,真的越多越好?
相比大陸而言,香港重疾險105種疾病保障的確更具吸引力。據了解,這105種疾病主要包括75種疾?。?2種重疾,17種輕癥,6種終末期疾病),再加上30種輕癥。
“事實上,無論是105種還是更多,能用到的有多少?根據2013年的理賠數據,癌癥占到整個重大疾病賠付的60%,100個人理賠,有60人是癌癥賠付;6種重疾則占到整個理賠的比例80%,即有80%的人賠付重疾時是這六種疾病;再加上保監(jiān)會規(guī)定的25種重疾中的其他疾病,賠付比例占到95%~98%?!蹦硥垭U精算師坦言,無論買多少種,最后實際賠付的也就是上面幾種情況。
當然,涵蓋疾病種類也并不是多就不好。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yè)部高級產品經理李哲告訴記者,重點是購買保險時,要留意多出來的那些疾病占整體保費的比例情況,比如除了25種重大疾病外,其他疾病占整體保費的20%以下,這樣的性價比就不錯。與此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風險認知進行選擇。
同樣保障香港的價格更便宜,
真的便宜?
價錢便宜歸根到底還講的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你花了這份錢了你到底買了什么東西,有精算師粗略計算后發(fā)現,一個37歲不吸煙的男性,如果20年繳費期終生保障,保額是10萬美金的情況下,在香港投保大致是2995美金每年,在大陸是2795美金,大陸比香港大致便宜了10%左右(產品有一定的差異)。
當然,在很多赴港者看來,香港保險還有個優(yōu)勢——分紅。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費可以基本持平,甚至說香港保險略顯便宜,但前提是我們把分紅算進去。說到底,價格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便宜。
香港保險分紅收益超高,
真的高?
從第一張圖中可以看到,在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任何年度里比較總收益的時候,大陸產品比香港產品都要低很多,到了五十年的時候基本低一半。
但現實并非如此,據李哲透露,大陸保險利率分高中低檔,從價值表上演示看,大陸最高收益是6%,而香港的保險是8%~9%。但大家容易忽略一個問題,這個利率不是保證的,最后到底客戶拿到手里是多少,這個和保險公司經營狀況關系非常大。
在第二張圖里,如果說利率是保證的,能保多少?很明顯,到五十年的時候香港保險比大陸保險低了不少,這是什么原因?大陸保險的保證利率是2.5%,這是監(jiān)管要求。但是香港保險保證利率算下來實際在1%左右,換言之,你所得到的保證收益并不是真的高,里面有很多門路。
此外,如果你投保后卻萌生了退保的想法,李哲的建議是“廝守終生為佳”,否則會承擔很大的損失。
別忘了!
理賠沒那么容易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香港買保險風險不小。因為在香港簽訂保單會按照香港法律規(guī)定來執(zhí)行,涉及法律適用問題,包括糾紛解決,香港和內地的法律體系不同,內地客戶需要適應;其次,雖然說是全球理賠,但因為約定不明確,一旦遇到實際理賠,針對內地人和香港人的政策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傲硗庵档米⒁獾氖?,之前有內地人通過中介去香港買保險,遭遇了假保單的情況?!痹摴ぷ魅藛T提醒道。
香港保險業(yè)監(jiān)理處在官網上明確表示,并未被法律授權處理投保人與保險企業(yè)的糾紛,只會盡力調解。承諾的受理投訴周期為10天之內給予回復。
還有一個非政府機構的自律機構——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專責執(zhí)行自律監(jiān)管計劃,向保單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費渠道,協(xié)調索償糾紛。該機構承諾的調解周期為4~6個月。
此外,超過80萬港幣保費糾紛的保單就要通過司法程序裁決。一旦出險理賠時適用香港法律,如果發(fā)生理賠糾紛,內地客戶必須親赴香港,而且要請香港律師,由香港法庭審理,這些都可能增加理賠成本。
講這些問題,并不是說香港保險不好,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理性看待香港保險所提供的保障和收益,只有在選擇前知道這里面究竟有什么門路,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那投保疾病險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1、發(fā)生疾病時自己能承擔的費用是多少,可支付多少保險費,據此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2、留意保險賠付范圍是否包含自費藥、自費器材、自費檢查等費用。
3、該保險是否提供增值服務,比如掛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