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京南湖東園小學 張艷京
有效設問,啟發(fā)思考,發(fā)展思維
——《認識符號“=”“>”“<”》案例分析
北京望京南湖東園小學張艷京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圍繞核心概念,進行有效設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本案例所教學的內容——《認識符號“=”“>”“<”》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的知識,案例描述中的方案一是本組新教師教學本課時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方案二是自己依據教材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學活動。
方案一:
師:小朋友喜歡小動物嗎?今天呀,森林里可熱鬧了,原來——“森林運動會”開幕了。瞧,都有哪些隊參加了運動會呀?
生:小兔隊、小猴隊、松鼠隊和小熊隊。
師:誰來匯報一下每個隊都有幾名隊員?
生1:小兔隊有4名隊員,小猴隊有4名隊員。
生2:松鼠隊有5名隊員,小熊隊有3名隊員。
師:你們還知道什么?
生:小兔隊和小猴隊的隊員同樣多。
師:同樣多就是相等,也就是幾和幾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師: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繼續(xù)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之間還有怎樣的關系呢?(繼續(xù)學習)
方案二:
師:小朋友喜歡小動物嗎?今天呀,森林里可熱鬧了,原來——“森林運動會”開幕了。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小兔隊有4名隊員,小猴隊有4名隊員,松鼠隊有3名隊員,小熊隊有5名隊員。
師:同學們不但知道有哪些隊參加運動會,還知道每個隊都有幾只小動物參加,你們真會觀察,從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呢?
生: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
……
師:松鼠隊最多,它和誰比是最多呢?
生:松鼠隊和小兔隊、小猴隊、小熊隊比是最多的。
師: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時,才會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或者是同樣多。剛才你們說誰與誰同樣多?
生: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
師:你怎么知道它們同樣多呢?
生1:我數啦。
生2:我把4只小猴擺在上面,4只小兔擺在下面,一只猴對一只兔,一只猴對一只兔……沒有多余的猴也沒有多余的兔,所以猴和兔同樣多。
師:你看,剛才有同學用數的方法知道小猴和小兔同樣多,有同學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也就是數學中“一一對應”的方法知道了小猴和小兔同樣多。
師:數學中有一種符號表示同樣多,是什么呢?
生:等于號。
師:幾和幾相等呢?
生:4和4相等。
師:現在老師有5朵紅花,5朵黃花,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生:5朵紅花和5朵黃花同樣多,5等于5。
師:誰能舉一個例子呢?
師:看來不只是4只猴子和4只小兔相等,還有同學們所說的3支鉛筆和3塊橡皮相等,只要是數量相等就可以用等號連接。
師:我們繼續(xù)用這樣“一個對一個”的方法來探討其他隊之間的關系。(繼續(xù)學習“>”“<”)
比較兩種方案,我們不難發(fā)現,方案二中教師能夠圍繞著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通過高效設問,引導學生思考,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小主人。
1.首問開放,抓信息,促思考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覺、積極的參與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chuàng)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做到有效提問,以達成教學目的。
方案二中,一上課,老師就以“森林運動會開幕了”為開場白,通過“從圖上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從這些信息中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呢”這兩個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抓住圖畫中的數學信息,思考如何從圖畫中發(fā)現有用的數學信息。
2.追問深入,抓本質,促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的設問要有一定的目的,要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來進行。所提問題必須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自主動腦來探索獲取知識。還要根據課堂情況不斷追問,使問題深入,不斷凸顯概念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方案二中,當學生說出“松鼠隊最多”時,教師追問:“松鼠隊最多,它和誰比是最多呢?”使學生明白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時,才會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或者是同樣多。當學生說出“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時,教師又追問:“你怎么知道它們同樣多呢?”引導學生明確“數、一一對應”的方法,并強化“一一對應”的方法。這樣的追問,使數學符號“=”在學生頭腦里更加清晰化、明確化。本質更加突出,促進了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3.導問遷移,抓方法,促思想
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體現“教、扶、放”的過程,要體現用方法學習的過程,要體現不斷滲透數學思想的過程。它是學生從學習到掌握過程中的重要途徑。
方案二中,在學習完4=4后,教師用“我們繼續(xù)用這樣‘一個對一個’的方法來探討其他隊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從案例看,學生確實掌握了“一一對應”的方法,逐步了解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一一對應”。
可以說,方案二中,充分體現了“圍繞核心概念,進行設問,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核心概念,進行高效設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廣闊,活化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引入一個探索新知識的更高境界,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