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敏
這個學期,因為護導的關系,每周總有一天,我會在旭日東升和夕陽西下時分,面帶笑容地站在學校大門口,迎接每個孩子邁入校園,或目送他們踏上歸途。半個多小時的校門口迎送,除了回應孩子們聲聲親切的問候之外,我總能邂逅來自家長的一份份驚喜。
畢竟還是小學生,孩子們上放學時家人總會陪伴左右。早晨,站在校門口,我總能看到一雙雙期待與關愛的眼神,無一例外地久久凝望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他們的視野外,才心滿意足地轉過身去,緩緩離開;放學,那眼神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急切而期盼,直到那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便瞬而轉化為欣慰與平和。沒有刻意,不需掩飾,毫不夸張,一切都是發(fā)自心底。而這份血脈親情,是做老師的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但我會記住那一個個眼神,并且向往著,努力著——能無限靠近它,靠近愛的本真。
有家長駐足的校門口,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教育教學評點場。話雖無意,但聲聲入耳:哪個教師教學有方,質量過硬;哪個教師上課幽默,學生愛戴;哪個教師沒有架子,愛生如子……每一個評點都證據確鑿,情真意切。聽到這些,我打心眼里為我們的教師感到自豪,然后暗暗向他們靠攏,悄悄向他們取經。當然,好的口碑不是每位老師都能博取的,有時也會聽到家長或輕或重的一些埋怨:哪位教師布置作業(yè)特別多,哪位教師從不與家長溝通,哪位教師學生都怕他厭他……如果評點的對象是我的同事,我會在合適的時候,用恰當?shù)姆绞?,善意地提醒當事教師;如果我“不幸”成為了他們口中的主角,我從不去遷怒,更不會辯護,而是靜靜地反思過去的言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用行動努力消解家長的不滿,并將此轉化為一份感激與希冀,引以為戒,讓自己成為家長閑談碎論中的好教師。
每逢期初和期末,聽到的聲音更加讓我感慨良多:“聽說這學期數(shù)學換了某老師,我女兒特別喜歡。上課也帶勁多了。”“某老師特別認真,教學也有方法,這學期我兒子的英語成績提高特別快!”“要是某老師能把我家小孩帶到上初中,那該多好!”……每每聽到這些純天然的贊譽,我總會心一笑,心中又平添了一份做好教師的責任感、目標感與幸福感。
真的,校門口的風景,別樣美麗。如果有時間,我會常去那停一停,聽一聽,和家長聊上幾句。那是實話實說的現(xiàn)場,更是我的美麗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