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英
在高中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必須閱讀的古典詩歌必須達到一定量,同時可以對古典詩歌進行初步的評價與鑒賞理解,高中語文教學對此必須重視,這同時也是高考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覺得詩歌教學是一大難點,在詩歌鑒賞類題目考試方面,很多學生失分很多,這一環(huán)節(jié)十分薄弱。就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而言,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有效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
一、用問題設計來帶動詩歌鑒賞實踐的前期準備
(一)明確訓練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
就高中詩歌閱讀而言,十分強調(diào)理性鑒賞,因此設置問題需要突出時代文化與情感審美,同時還要考慮理解字詞句,使得學生的需要盡可能得到滿足,最終適應高考相關要求。因此備課階段,教師一定要注意能夠深入把握教材,仔細鉆研,能夠?qū)虒W內(nèi)容深刻剖析,對教材的重點與難點明確把握,全面把握學情,結(jié)合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與當前的心理特征,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置課堂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問需要做到詳實、表述清楚、準確;要使學生覺得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同時并不是無法解決的;對復雜繁難的問題進行轉(zhuǎn)化,使其成為一些淺問題、小問題,可以以舊探新,可以觸類旁通,可以鋪路搭橋,將較難的問題化為簡單容易的問題,在完成對若干小問題解決的基礎上,逐步把握住問題的中心。學生在自己的努力與思索下,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樣往往更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勢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同時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分析能力。
(二)要了解考點要求,并對考點作明確的說明
考試說明上在詩歌鑒賞方面的要求為:(1)鑒賞作品的語言、形象,采用的表達技巧;(2)評價詩歌本身蘊藏的思想內(nèi)容,評價作者的態(tài)度與觀點。
結(jié)合考點的要求分析如下:形象具體涵蓋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景(或環(huán)境),把握事物具有的特征、人物具有的個性特征、景物的特點。就語言而言,主要任務就是對語言的深層意義、表層意義揭示,把握材料采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格(比喻、夸張、擬人、互文、雙關、隱語等),對語言的魅力所在、風格評價(如沉郁頓挫、通俗直白、豪放飄逸,質(zhì)樸自然、清新、委婉含蓄、慷慨悲涼,耐人尋味等)。就表達技巧而言,需要把握作品的選擇材料、構思謀篇、安排情節(jié)、描摹手段、刻畫人物等具有的特色??荚囍薪?jīng)??嫉募记缮婕埃呵榫敖蝗?、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對比、反襯、烘托;運用典故;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托物言志;象征;多角度描寫(由上而下、由遠而近、近觀、遠觀等)。觀點態(tài)度與思想內(nèi)容方面,具體指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思想感情,作品的社會意義、作品的主旨與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概念上,作者一定要達到心中有數(shù)。
(三)把握考試設題具體范圍與題目的設置點,同時可以示例解讀
詩歌鑒賞在考試中屬于主觀題部分,考察內(nèi)容主要選擇古代詩歌。古代詩歌的考察在內(nèi)容上具體涉及作品的形象、采用的表達技巧、作品的語言,評價作品的思想與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實際上都屬于初步鑒賞,關于什么是初步鑒賞具體可以這樣理解,即概要性地賞析作品的形象語言與作品采用的表達技巧,對作品本身的特點進行鑒賞。有時,我們要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展開分析。圍繞文學作品的形象與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設計問題,可以單純就某一方面設計問題,也可以將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設計問題。就《山居秋暝》這首詩為例,設題方面可以這樣:(1)對首句中的“空”該怎樣理解?(2)頷、頸兩聯(lián)具體是從什么角度來對山居生活進行描寫的?(3)全詩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哪些?整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三個問題綜合考慮了思想感情、語言、以及采用的表達方式。
二、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把握詩歌鑒賞的方法
(一)教師可以連續(xù)設問
學生結(jié)合問題,開始探究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對詩歌的內(nèi)容加深理解,把握鑒賞詩歌的角度,慢慢學會把握出題者的出題意圖。就杜甫的《登高》這首詩為例,教學過程中,作者可以憐恤設計這樣的問題(1)首聯(lián)在句式上方面具有哪些特點?構建出了什么樣的意境?(2)頷聯(lián)中的“無邊”“不盡”究竟好在哪里?(3)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究竟在哪一句詩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請仔細分析一下。(4)本這首詩的前兩聯(lián)為寫景,后兩聯(lián)則是抒情,該詩在情景交融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這幾個問題實際上具體在詩歌方面考察了學生在詩歌的語言的精妙、節(jié)奏韻律、情感的表達、采用的技巧的理解水平。
在教學中,這種方法非常普遍,而且操作起來非常簡單的。問題的設置需要把握難易適度,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科學啟發(fā),這樣一方面達到了詩歌鑒賞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教師與學生一起設問
學生已經(jīng)學習的詩詞數(shù)量可以說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可以將和課本有關的詩詞向?qū)W生適度補充,學生結(jié)合已學過的詩歌與課內(nèi)的詩歌聯(lián)系,可以在內(nèi)容方面仿照設問,在其他鑒賞方面展開對比,按照這樣的方法設計問題也就非常容易了。這種方式可以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又達到了遷移學習的效果。
以劉禹錫的《石頭城》為例,筆者與李白的《蘇臺覽古》、《越中覽古》為例,這三首詩顯然在題材與手法方面存在很多的相同之處,但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通過討論,教師與學生確定設計的問題如下:(1)說一說這三首詩各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在表現(xiàn)手法,這三首詩存在哪些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
(三)讓學生自己設問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就學生而言,發(fā)現(xiàn)問題與定義問題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就詩歌閱讀而言,大部分學生都局限于“看熱鬧”的層次,更深度更深一點的問題,像思想深度、語言表達、作品風格等,很多時候不會積極主動去探究,偶而獲得的一些體驗也不會加以深思進行提問,不了了之成為一種常態(tài)。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應當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存在的惰性,鼓勵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學會對問題進行提煉,最后還要能夠定義問題。這實際上就是所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內(nèi)涵,使學生能夠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當他們具備了這樣的素質(zhì),就能獨立思考,考試時就得心應手了。
有效的提問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動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集中注意力,同時還可以明確學習重點,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同時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參與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課堂活力。在教學方面實際上沒有固定的方法,最為可貴的是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未來文盲是這樣定義的,即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不斷進行改革,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一方面要向?qū)W生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將鑰匙放到學生手中,這樣學生才會成功開啟知識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