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紅 劉華存 王勁松
摘要 總結了邛崍市山地引種禿杉育苗技術(播種育苗和扦插育苗),包括圃地選擇與整理、做床、種子處理、適時播種、苗圃地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以期為禿杉壯苗培育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 禿杉;引種;育苗技術;四川邛崍;山地
中圖分類號 S791.189.0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66-01
禿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s)原產我國湖北省利川縣河谷地帶、貴州省雷公山脈、云南省怒江流域及緬甸東南部,分布在海拔600~3 700 m之間。屬杉科臺灣杉屬常綠大喬木,干型直、樹皮薄、材質堅韌、抗逆性強、產量高,林齡54年的人工林單位面積蓄積量達1 730.8 m3/hm2 [1],為世界上稀有的珍貴樹種,位列我國二類保護樹種[2-3],具有較高用材價值和很高的綠化觀賞價值。
邛崍山地地處四川盆地西緣,位于華西雨屏帶。該區(qū)域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林木生長優(yōu)良。以“氣候條件相似論”為理論依據,邛崍市在1978年首次開展禿杉引種栽培試驗。在“六五”“七五”期間,國家科委、計委、經委將《主要速生用材樹種試驗》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禿杉引種試驗為主要內容之一。
目前,邛崍市引種栽培禿杉取得圓滿成功,全市栽培面積近666.67 hm2。成為人工商品林的主要用材樹種之一,主伐平均產量在210 m3/hm2以上,高于鄉(xiāng)土樹種杉木15%以上。且可連續(xù)造林更新,克服了鄉(xiāng)土樹種杉木不能連作的弱點。
1 禿杉播種育苗技術
1.1 圃地選擇及整理
邛崍市山地年降雨量達1 200~1 800 mm,且禿杉種粒細小,幼苗嫩弱,忌旱怕澇。因此,育苗圃地宜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雜草和病蟲害少的砂質壤土[1]。整地要細致,圃地砍除全部雜灌、清除全部雜草,平鋪于圃地表面,待干燥后,統(tǒng)一燒除煉山[4],以達到全面清林標準。翻耕土壤過程中,揀盡土壤中草根和石塊。邛崍市山地雨量充沛,土壤潮濕,針葉樹種容易感染病害。圃地需用敵克松500倍液噴灑,進行土壤消毒,藥液用量2 kg/m2,亦可均勻撒施硫酸亞鐵粉末150~22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山區(qū)生荒地整地后,不需消毒。
1.2 做床
采用高床作業(yè),圃地苗床高25~30 cm,床寬0.9~1.0 m。床面用木板鎮(zhèn)壓平整,土面上撒1層腐殖質土。為便于搭設蔭棚,步道寬為30~40 cm,播種前施過磷酸鈣1 500~2 250 kg/hm2、腐熟油餅肥1 500 kg/hm2。
1.3 種子處理
禿杉種子細小,千粒重一般為1.00~1.36 g,1 kg種子74萬~86萬粒,優(yōu)良度41%~42%,凈度90%~93%,場圃發(fā)芽率僅20%左右。為促進發(fā)芽,采用高錳酸鉀、雙氧水和鉬酸按等藥劑液浸種10~20 min,可顯著提高發(fā)芽率,其中以高錳酸鉀處理效果較佳。場圃發(fā)芽率可達31.8%~35.5%[5]。
1.4 適時播種
在邛崍市山地海拔600 m以下地區(qū),3月中上旬播種;海拔700~1 200 m地區(qū),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播種前種子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0 min后,用清水沖洗,再放入40 ℃溫水中浸泡12~24 h,取出晾干拌和細砂或草木灰播種。在有條件的地方,3月初(驚蟄前后)可集中將處理好的種子撒播在砂床上,用塑料棚或稻草保溫,進行催芽,能提前10~15 d發(fā)芽。在苗高2~3 cm時,移栽于已準備好的苗床上。播種量11.25~15.00 kg/hm2,撒播、條播均可。
1.5 苗圃地管理
1.5.1 蔭棚搭設。禿杉在透光度50%的條件下,育苗的保存率可達90%,全光照條件下,育苗保存率僅49%。因此,禿杉育苗必須搭設蔭棚。禿杉播種后18~20 d種子發(fā)芽出土,30 d左右達到出苗盛期,50 d出苗基本結束。因小苗幼嫩根系不發(fā)達,抵抗力弱,此時可分次揭去苗床上的覆蓋物。當氣溫升至25 ℃以上時(海拔600 m以下,4月下旬或5月上旬),搭設1 m高的蔭棚,防止上方光照灼傷幼苗,8月中下旬拆除蔭棚。海拔700~1 200 m的地方濕度大,溫度較低,可在苗圃四周插上樹枝,待幼苗長出側根后,逐步拆除遮蔭物。蔭棚必須做到晴天中午遮蔭,早晚拆除[2]。
1.5.2 間苗。為確保壯苗造林,需及時間苗、定苗。幼苗地上部分生長4~5片針葉時,地下部分開始生長側根,結合除草間苗。為節(jié)約種苗,采取移密補稀,弱苗集中另移苗床,并加強管理的方法。年底(12月)保留苗木200~250株/m2,可生產苗高15~20 cm、地徑0.22~0.35 cm的合格苗木60萬~75萬株/hm2。
1.5.3 科學水肥管理。5月以前,晴天早晚噴水,保持床面濕潤,結合抗旱,用0.1%~0.2%尿素每15 d噴灑1次。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地上部分出現側枝后,地下也長出側根和須根,進入速生期,應加強施肥管理。以施用氮、磷肥料為主,施肥濃度要由淡到濃,最好用15%~20%農家肥。全年施肥6~8次,切忌將糞渣粘附在葉面上。為促進苗木木質化,9—10月撒施1~2次草木灰。
1.6 病蟲害防治
在高溫高濕的季節(jié),可用敵克松400~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及0.1%~0.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霧1~2次,30 min后洗苗,以免傷苗。若出現地下害蟲如白蟻、蠐螬等,用敵殺死400~500倍液防治。
2 禿杉扦插育苗技術
禿杉除種子育苗外,可選取二至五年生健壯母樹樹冠中上部的嫩枝(半木質化)主梢作插穗進行秋季扦插,插穗長8~12 cm。在海拔400 m地區(qū),用濃度15 mg/kg的α-奈乙酸處理4 h,生根率100%;海拔1 200 m地區(qū)用高錳酸鉀20 mg/kg濃度處理4 h,生根率97%[3]。扦插育苗圃地整地、消毒、筑床與播種育苗一致。扦插密度為200枝/m2。田間管理與播種育苗相同。
3 起苗、包裝、運輸
起苗應盡量保持根系完整,不要撕破根皮拉斷須根,如損傷表皮和根系,造林后干旱季節(jié),既易失水又易因病蟲危害而死亡。
禿杉根系含水率較高,移栽成活的關鍵在于保持苗木內部水分平衡,最好隨起苗,隨分級、隨包裝運輸、隨栽植。若長途運輸,可用浸透水的塑料泡沫包裹根部,然后用稻草捆扎苗木[4-10]。
4 參考文獻
[1] 云南省林科所.騰沖禿杉高產林分[J].林業(yè)科技通訊,1981(3):23-25.
[2] 李性苑,李旭光,李東平.貴州雷公山禿杉種群生態(tài)學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3):334-337.
[3] 章健.禿杉苗期生長分析及不同種源比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9(1):87-89.
[4] 普文貴,楚永興.禿杉苗木培育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4(5):93-94.
[5] 李曉儲,黃利斌.珍稀樹種禿杉種質資源遷地保存利用研究[J].中國造紙學報,2004(增刊):383-387.
[6] 鄒衛(wèi)華,湯良富.禿杉引種育苗技術記述[J].江西林業(yè)科技,2013(4):24-25.
[7] 陸繼策,陳明久,邱爾發(fā),等.禿杉大田育苗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增刊1):128-131.
[8] 吳代坤.禿杉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2(10):11-13.
[9] 梁秀梅.禿杉豐產栽培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4(5):95-96.
[10] 吳朝學,劉霜蓮,蔣凡,等.禿杉研究進展[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6(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