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xué)泰
清代的袁子才(枚),風(fēng)流倜儻,名噪一時,人稱才子,又有"美食家"的雅號。
有個叫陶怡云的毛頭小伙,不知是不了解隨園老人的脾性,還是故意跟他玩笑,竟然給他送了一只瘦骨嶙峋、龍鐘萎縮的老鴨。隨園欲食恐無味,棄之又可惜,只好將原物奉還,并附一短札,讀之令人噴飯:
"您所贈送的、題簽特地標(biāo)明的'雛鴨',已經(jīng)收到,非常高興??墒亲屑殞徱暎麑嵥坪醪环?。這位'雛鴨'萎萎縮縮,老態(tài)龍鐘,一副可憐相,看來它的年齡與老夫差不了許多吧!如果把它烹而食之(真是罪過),不是長了一副像《山海經(jīng)》中西王母那樣的鐵齒鋼牙,把鴨子如砍樹鋸木一樣嚼碎,恐怕是難以下咽的。如果把它養(yǎng)起來,我又沒有呂洞賓返老還童的丹藥,鴨子只能日漸其老,真是叫人徒喚奈何了!如果它真是一只'雛鴨',只是像您一樣,因為少年老成,才作此龍鐘之狀。那么,我不能把它視作食物,而應(yīng)該作為高貴的賓客,以禮相加,更是不敢慢待了。春秋時期,魯國的公父文伯宴請南宮敬叔,以露賭父為陪客。文伯殷勤地請露賭父食鱉,上席的鱉很小,露賭父以為看不起他,很不高興,不肯吃,荊:'等它長大了,我再吃吧!'我這里也斗膽學(xué)一學(xué)露賭父,把'雛鴨'原物奉還,等它投胎轉(zhuǎn)世,我們再吃它如何?"
為人灑脫的袁梅,用調(diào)侃的筆墨寫了這封幽默、詼諧的書信。信中妙語連珠,諧趣橫生,這不僅消除了由于傷及面子而帶來的緊張氣氛,而且還會使當(dāng)事人陶怡云忍俊不禁,把不滿、隔閡都拋到九霄云外,詼諧、幽默之功力大矣!
做一個受人們歡迎的人,應(yīng)該有點幽默感。一臉正經(jīng)、語言乏味,雖然比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要好一些,但對人來說,大家還是會敬而遠之的。
(郝巧鳳摘自《燕趙老年報》8版2016年1月11日)
把什么都看透之后,就覺得人的很多追求,比如巨大的房子,比如巨大的戒指,除了心虛,什么都不是。但再仔細想想,把什么都看透,追求的不過是一種智力上的虛榮,而且還傷害了自己活下去的興致。所以附著在物質(zhì)之上的很多“意義”,就像新娘頭上的紅頭蓋,還是不掀開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