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刀耕火種的時代開始便有了紀錄,每一種文化每一種字體都與他的書寫工具緊密分不開,文字的載體分不開篆字是刻,書法是寫,因而為更好的滿足功能進而生出用具——筆墨紙硯,筆墨紙硯為室內書房的器具,筆墨紙硯是中國文人的必備之物。
【關鍵詞】思想的符號;文字;文人;器物
在以文為業(yè)、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當厭倦了政治的黑暗與社會的爭斗,躲進小樓成一統,吟詩作畫,“雪夜閉門讀禁書”,或是兩三同好,“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何為文人?或許可說是離不開書的人。起碼古人是這樣。讀書是有目的的,為了廣博見聞,學習經典,經世致用。但日久成癖,讀書就變成了習慣性的交流,甚至三日不讀書,便自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有書就有了書房,自古及今,書房并無一定之規(guī),總有一點是書房應有的品質,那就是清雅。為了書寫而產生的器物無一不是經過古人前人的細心琢磨和歷久的考究形成的,因此中國古代的文具的歷史,必然是與這中華民族的文字是些方式分不開的。
古代文房用具的成熟發(fā)展源于宋代的文人,墨客,當時的國策重文抑武、崇尚儒學,文人志士受人敬仰。文震亨的《長物志》是一部記載文玩的著名文獻。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孫,藏書甚富,長于詩文繪畫,善園林設計?!堕L物志》共十二卷洋洋萬言,在卷七《器具》中,列入眾多的文房用具,計有硯、筆、墨、紙、筆格、筆床、筆屏、筆筒、筆船、筆洗、筆掭、水中丞、水注、糊斗、蠟斗、鎮(zhèn)紙、壓尺、秘閣、貝光、裁刀、剪刀、書燈、印章、文具等。這些都是直接的文房用具。
“文人品味”與“宮廷風格”是中國文房藝術發(fā)展的兩股主流。各自存在著不同的好尚及需求;行程了相互對壘又時而交集的競技現象。而文人品味是文化的積累與萃煉后的傳統美學取向,基本上強調人品及氣韻的高尚意蘊。從而追求簡樸與內斂之美。并寄予自然天真,探究隱潛在內層的純真本質。
到了宋代,南唐歸宗的翰林學士蘇易簡以筆、墨、紙、硯“為學所資,不可斯須而闕”,撰寫了《文房四譜》一書,是書凡“筆譜”二卷,“硯譜”、“紙譜”、“墨譜”各一卷,共計五卷。搜采頗為詳備,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是首倡“文房四寶”的典籍,因而后人提到文房四寶,必會談到《文房四譜》,這部書也是宋初文玩清供風尚的發(fā)端。
其實,文房用器早于隋唐時就逐漸興盛起來。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起源時期,隨著科舉的興盛,促進了隋唐文人階層的出現,于是與筆墨情趣不可分離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現。這些文房用器早超出了筆、墨、紙、硯的范疇?!短茣??陸龜蒙傳》記有筆床,唐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筆架沾窗雨,書簽映隙曛?!?/p>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文房用器整理出書的是南宋的趙希鵠,趙氏在《洞天清祿集》列入十項內容,它們是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硯屏、筆格、水滴、古翰墨筆跡、古畫等,但當時流行的文房器物遠不止這些。宋岳珂《槐郯錄》中也記載著:“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睆纳鲜鑫墨I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宋代的文玩,不僅門類豐富,用途廣泛,而且制作材料也非常講究。這些文房的器物,在拓展它們的實用價值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價值,由此可見,宋代在流行文房清玩的同時,也開了文房清玩收藏的先河。
明代是文玩風尚的繁榮期文房器物經過宋元的普及、成形、拓展,到了明代時進入了繁榮期。其時,城市經濟高度發(fā)達起來,文人階層的迅速擴大,對書齋中的用器需求日益增強。民間工匠的社會地位有了相應的提高,從而使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中國的古代文房用具,歷經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形成了鼎盛時期,除了被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外,更潛心發(fā)展“文房四寶”的輔助工具,精心設計,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那些器物的實用價值,也被觀賞與把玩性所取代,成為名副其實的“文玩”。
在清代,文玩的流行與繁榮,除了文人精心追求,營造一個窗明幾凈,賞心悅目的書齋環(huán)境外,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清室康雍乾三朝皇帝的愛好與推動。文房用具,又成為物質文化史上的重要研究對象,吸引著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考證與研究。同是,古代文玩越來越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從歐洲中世紀的蘆葦筆、羽毛筆、到近代的鋼筆原子筆 ,現代和未來科技使得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的改變,從傳統的紙質變成了電子,傳統的書籍紀錄變成了云存儲,因而現代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傳統的書法,書寫方式,文字傳承變成了可以為之甚至是“奢侈品”,現代的學習方式以及未來的趨勢是取代紙質產品的電子產品和虛擬技術,甚至做到了隨時隨地的學習,大體上書房已經被我們的從室內的家居環(huán)境中“去除”,書寫的減少帶來的就是思想載體的變化,原來的“文人、雅士”轉戰(zhàn)網媒達人,普羅大眾“提筆忘字”比比皆是,但這是不可逆的潮流縱然國學熱,媒體節(jié)目支持也只是插曲,雖然很傷感但,堅守的人會堅守,但時代會前進,作為設計師我們要遵循時代的規(guī)律,設計出符合現代人的設計,符合現代科技和未來發(fā)展,但這并不代表我個人的好惡,前文所說的李漁等一些古人,現代人認為他們很閑,浪費生命。但我認為他們知道為什么這樣和自己的能力活得“快”并不等于活的“快”,歐洲現在的幼兒玩具并不是高科技的電子和虛擬產品,而是我們兒時的機械甚至木質產品,為何,活得“快”并不好,我認為慢生活才能激發(fā)思維,給他共多的空間和想象的余地,現在的生活太快,快的沒有時間思考、快的沒有空停留、快的沒有閑情玩味生活。在這個每天以量子級信息量充斥的時代,我懷念一份報紙的早晨;一杯茶的下午;一個沒有這么“快”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