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摘 要:在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將完整的文學作品拆成字音字形、詞義辨析、層次段落,文學之靈性盡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是當務之急。語文能力是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復雜系統(tǒng),語感是它的核心,進行語感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脫離,只是給學生灌輸一些語文基礎知識,這種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須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要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我國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將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對語感教學方法的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
閱讀是眼、腦、手等感官協(xié)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廣泛速讀,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高中語文課本中很多篇章文質兼美、情文并茂,讀背這些文章,是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感的很重要的途徑。比如必修《歸去來兮辭(并序)》這一課,我采取教師范讀、學生集體讀、分組讀、競賽讀和最后評點讀,一節(jié)課下來,每個學生至少把課文讀了三遍,在讀的過程中,首先訂正了字音;其次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甚至有學生在讀完后能自己歸納出作品的寫作手法,極大地超出了我的教學設想,讓我感到十分欣喜。聽和說是口語交際的兩個表現(xiàn)形式。會聽,而且聽清了,理解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鍛煉過程?!奥犜捠菓{借語言理解說話者所講的意思。聽的言語活動不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重組語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梢?,聽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幫助學生端正聽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多聽、會聽,在聽中積極感知。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說,談讀完作品后的感覺、體會。此時的學生往往心中感慨萬千,可能還沉浸在對文本的體悟中。談感受時一部分學生很積極,即使只有片言之語,但只要能勇敢地站起來,教師也應對其給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學生滔滔不絕地談了一大通,但因理解不深刻談不到點子上,僅是與作品主旨擦了個邊,也應對學生多鼓勵多肯定,對不足之處點到為止。例如在如何看待陶淵明辭官歸隱這件事情上,有學生提出:“陶淵明既然厭倦官場,卻又為何隱了又仕,仕了有隱,多次在仕與隱之間徘徊不定,這不是與他的‘性本愛丘山矛盾了嗎?他又如何算得上清高?”
二、聽說結合,培養(yǎng)語感
“聽話是憑借語言、理解說話者所講的意思。聽的言語活動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重組語言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笨梢?,聽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鑒于此,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舉行了課前美文欣賞活動。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接收優(yōu)美的語言,經過大腦的加工后,對聽到的美文進行評價,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在教學中要積極幫助學生端正聽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多聽、會聽,在聽中積極、感知語感。如此經常練習,學生的語感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三、喚起想象聯(lián)想,誘發(fā)審美情感
語感的產生是以“感”為主,它離不開具體生動的想象和豐富的聯(lián)想。文章是作者將自己的感受寫成的語言符號,這些文字本沒有直接的可感性,只能讀者用自己的幻想去彌補這一缺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將如絲如縷的荷香寫成遠處高樓上的歌聲,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描繪了他所向往的夢境、仙境。這些都需要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進入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氣能聽聲響、辨別出色彩的世界,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暗示的蘊涵和情感。在讀林海音的《血的故事》一文時,一般學生都能理解其表面意思,即老丈人和外省女婿的關系變化。但有的學生能聯(lián)想到兩者代表的地域,便立即會覺得是上升到了大陸與臺灣的關系問題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對聯(lián)想與想象給予足夠重視,可以設置開放性的話題讓學生有充分的聯(lián)想空間,也可以依據(jù)課文情感基調,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
四、構建和諧有效的課堂,整體感知,把握語言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往往并非追求客觀上的“真”,而它屬于一種藝術性的“真”和感覺上的“真”,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緊緊抓住語言特點,為學生搭建平臺,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語感的特征決定了學生語感培養(yǎng)過程需要讓其對材料進行整體上的感知,不但要品味其語句,同時也應該綜合其他相關內容,結合筆者寫作背景來認識和分析語言材料。它要求認知者具有更高的立足點與更加廣闊的視野,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例如說在學習《沁園春·雪》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望”、“惜”、“看”等詞來聯(lián)系全文,從而看出作者寫景的磅礴氣勢,縱橫千里,將它和當時的寫作背景聯(lián)系起來,分析出作者表達出的雄偉革命抱負與堅定的勝利決心。如此一來便能夠從整體上對語言進行感知,不但挖掘出了文章的意境,同時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情感,如果學生不能夠真正的理解課文,往往就會“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也不利于他們語文語感的培養(yǎng)。
語感在語文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它不同于語言學家從語言現(xiàn)象中歸納、概括出來的語法規(guī)則,而是一種潛在的知識,隨著語言實踐的積累必然會產生,但教師如果能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yōu)化。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知識的促進者的角色的轉變,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從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