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驅車600公里,來到益和諾爾,初識就被那傍晚美景驚呆了:她就像一個素面朝天靜居獨處的女子,遠山如黛,碧水如鏡,落日的余暉映照之處留下一縷縷神秘的粉紅。面對這質(zhì)樸的洪荒之美,我們就像“新大陸”發(fā)現(xiàn)者,欣喜地把它命名為“益和諾爾粉”。
在蒙語里,“益和諾爾”是大湖的意思。她一望無垠,20500畝水面,縱深7.5公里,最窄處也有5公里,是赤峰地區(qū)第三大湖泊。這里原本是一片水草豐美的濕地湖泊,后來筑起了堤壩,提高了蓄水防澇能力。大湖屬于沙質(zhì)湖底,水源來自周圍的山區(qū)降雨,由于地處偏遠,少了人跡和工業(yè),自然水質(zhì)優(yōu)良,略呈弱堿性,生物資源豐富,盛產(chǎn)草魚、鯉魚、鰱魚、螃蟹等多種水產(chǎn)品。
這片水面的承包人是一對老夫婦,他們崇尚自然,踐行綠色環(huán)保理念,耐得住寂寞,熬得起時間,從不急功近利地投放餌料和藥物,讓魚類在純天然環(huán)境中快樂生長。清晨,我們坐上機動鐵殼船,到大湖深處去看漁工們起魚,條條大魚都有10多斤重,我注意到這些鰱魚肚皮在陽光下泛著幽幽的粉色,可能就是健康和天然的標志吧。在飯桌上談起此事,老人說:“最早投放的魚苗有十來年了,這湖里大魚有得是。你還沒看到我們的金邊大鯉魚,那才真叫漂亮??!”話語間透著自豪。餐桌上的剁椒大魚頭都是用大盆盛,吃起來果然鮮美無比,一點兒土腥氣都沒有。他們告訴我就連蟹苗也是去年投放的,還沒有捕撈過,隔年的螃蟹已長得膏肥體壯,絕對完勝那些催起來的所謂“大閘蟹”。
益和諾爾還是鳥類的天堂。這里湖底平坦,最深處約3米,湖心有一座座長滿蘆葦?shù)纳持扌u,周邊還有大片的淺水區(qū)和灘涂地。放眼望去,平靜的水面飄著云影,覓食的鳥類就像點點繁星。8月份是這里的鳥類淡季,粗略一數(shù)也有10多種鳥,大如蒼鷺、白鷺、琵嘴鷺、鸕鶿、大雁,小如鷸類、鷗類,隨處可見。據(jù)說春秋兩季,這里是候鳥大遷徙的驛站,鋪天蓋地的灰鶴、天鵝掠影,一定是鳥類攝影愛好者的摯愛。
益和諾爾人尊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平衡原則,注意水體的整體保護,從來不傷害鳥類。他們看到受傷的候鳥都救起送到野生動物保護站。曾經(jīng)有三只體弱的小雁沒有隨隊遷徙,好心的老兩口收養(yǎng)了它們,喂熟后就不肯走了,可惜讓貪吃的狐貍盯上了,這件事著實讓老人傷心了好些日子。老人還告訴我一件事:去年短短的十來天里有兩萬多只鸕鶿落腳覓食,它們此起彼落地扎入水里,不叼小魚吃,專挑斤把重的金邊鯉魚,真把我們禍害的不輕?。〖幢氵@樣,他們也只是驅趕絕不傷害,可是這么大水面怎么看得過來呢,粗算一下?lián)p失了10多萬斤魚。想起湖中桿子上打盹的鸕鶿,我終于明白此行沒吃到金邊鯉魚的原因了。
該回北京了,早起三點半趕路,望著寶石藍色夜空中的璀璨群星和天邊欲曙的一抹粉紅,真是有些舍不得離開。大家相約秋天再來,理由很簡單:因為益和諾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