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法發(fā)
【摘 要】孫萬福作為甘肅隴東地區(qū)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過著與其他農(nóng)民一樣的鄉(xiāng)村生活。1936年6月,曲子被紅軍占領并成為中共轄區(qū),孫氏的命運也因此發(fā)生了巨變,他從一個普通農(nóng)民成為中共黨員再而成為勞動英雄與勞動詩人,其個體生活無不深深地烙上了一個時代的印記。本文通過對孫氏個體生活史的闡釋,意在構建延安時期邊區(qū)農(nóng)民個體的思想觀念與日常生活圖景。
【關鍵詞】孫萬福;勞動英雄;個體生活史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碼號】1674—0351(2016)04—0095—06
孫萬福是一個淳樸而不識字的中國農(nóng)民,以其求生的本能和渴望,與命運抗爭,與剝削爭斗,與災害較量,與窮困搏擊,其曲折、勤勞、拼搏的一生與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命運連在了一起,演奏著一幕幕與蕓蕓眾生相同又不同的個體生活史。孫萬福由一個普通農(nóng)民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勞動英雄與勞動詩人,其個體思想觀念、日常生活以及生產(chǎn)實踐也深深地烙下了一個時代的印記。一勺水亦有曲處,一片石亦有深處。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社會的本質(zhì)和變遷的真相,不是那個時代、社會中轟轟烈烈的重大事件,更不是所謂歷史規(guī)律的邏輯推演,而是作為社會主體的普羅大眾的觀念、日常生活和行為選擇的細節(jié)變化。“個人生活史注重微觀歷史和細節(jié)還原,聚焦一個個普通民眾的生活實態(tài),就人論事、就事說理,真實地反映出普通人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歷程,這有助于發(fā)現(xiàn)被宏觀歷史忽略或無法收納的底層‘無言的群體,厘清被意識形態(tài)化和‘革命階段化所遮蔽的中國社會真實的發(fā)展過程。”[1]68-72恰如王笛先生所言:“歷史研究的價值不是由研究課題本身的重要性來決定的,而在于研究的歷史眼光和歷史解釋,一些貌似平淡無奇的對象,史家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認識和理解歷史的深刻內(nèi)涵?!盵2]30-33 但史學界對于個人生活史的研究,起步較晚,成果尚少①。故筆者根據(jù)手頭所掌握的資料,對孫萬福個人生活史進行闡釋,意在構建延安時期邊區(qū)農(nóng)民個體的思想觀念與日常生活圖景。
一、普通農(nóng)人孫萬福
孫萬福(1883—1944),甘肅環(huán)縣曲子鎮(zhèn)②劉旗村人,祖輩以農(nóng)為業(yè),年少時因家境貧寒,無力入學即隨父為農(nóng)。如時人記載:“由于地主階級對農(nóng)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使分散落后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chǎn)都很不發(fā)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統(tǒng)治著廣大鄉(xiāng)村,成千上萬的農(nóng)民終日辛勞難得溫飽。方圓幾十里找不到一所學校,窮人子弟入學無門,文盲高達99%?!盵3]566“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環(huán)縣山區(qū)群眾不但生產(chǎn)落后,非常貧窮,而且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在舊社會沒有文化人,人民群眾封建思想迷信色彩濃厚,事事求神,聽天由命,思想守舊?!^大多數(shù)孩子長到八九歲時,就讓上山放羊放牛,拉柴壓糞,開始承擔著較重的家務勞動,這就是孩子的命運。在舊社會,只有距環(huán)縣90華里的曲子鎮(zhèn)有一所高級小學。……當時環(huán)縣城附近沒有一所正規(guī)學校,只零零星星有些私塾,但學費很高,窮人孩子還是上不起。”[4]3891946年11月,土改工作組成員胡明來隴東時,仍然記載著:“此地婦女大半纏足,天足在少年女孩里邊都是鳳毛麟角。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加居住分散(一個村莊只二三戶;一個鄉(xiāng)兩端相距30里,且高山深溝縱橫),婦女每年除在有限的親戚中走有限幾次外,幾全不與人來往。文盲在婦女中是百分之百?!?,我走了一個鄉(xiāng),三四十歲的處男,已見到好幾個?!盵5]18
青年時期的孫氏,家有土地30多畝,日子雖過得艱辛,但尚能生活。其父去世后,家業(yè)日衰,田產(chǎn)典當無幾。為謀生計,除耕作薄田外,兼作小賣。孫氏雖一字不識,但天資聰穎,能言善吟,出口成章。解放前鄉(xiāng)民每耍社火,必以萬福為“春官”③,其吟唱詼諧幽默,語言質(zhì)樸,比喻形象,深為群眾所喜聞,方圓數(shù)十里皆知其名 [6]411。農(nóng)村過紅白喜事,他常為總管④,在曲子一帶很有名望。邊區(qū)領導人周揚曾寫道:“孫萬福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在他更善于把這些思想和情緒化為生動活潑的、帶有豐富色彩的語言,不僅個別的句子帶有詩意,而且通篇帶有詩意的結構和風格的語言。他沒有念過書,也不認識一個字,完全憑著他的好記性。他時常在話里使用著一些成語,形象的比喻,而且有時使用得那樣恰當,使舊的成語獲得了新的內(nèi)容和生命?!盵7]
1927—1929年,不惑之年的孫氏,也與其他農(nóng)人一樣,經(jīng)歷了隴東百年不遇的大災荒,孫氏本已清貧的生活一下陷入了絕境。史載:“甘肅情況已將無人跡,查災者多不敢深入,恐糧盡水絕而不能生還?!睘拿駥ふ乙磺写称罚胺矘淙~、樹皮、草根、棉籽之類,俱將食盡[8]23。環(huán)縣“草山干枯,牲畜大量死亡。貧苦農(nóng)民乃至中戶人家從十七年夏天開始吃麩、糠、樹皮。十八年春,演武、天池等地之饑民始向陜西逃荒。全縣餓死、病死者甚多。麥、米每斗售價至十塊銀元?!?[6]273慶陽農(nóng)會會長張精義也曾記載:“大旱經(jīng)年,夏禾中萎,粒如口稗,畝不盈斗?!锂a(chǎn)物什,減價出售,無人過問;賣妻鬻子,日號于市,甚至有仰藥而死者。黠者流為盜賊,老弱殆轉溝壑。若不設法急賑,變生不測?!盵9]849 隴東民間傳有民國十八年(1929年)“人吃人,狗吃狗,山里老鴉吃石頭”之民謠[10]409。
在這次罕見的年饉中,孫氏一家與其他貧困鄉(xiāng)民的命運一樣,把土地典當一空,一家八口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1930年,孫氏租種地主川地20余畝,年終收獲雜糧不足10石(5000斤),除過苛捐雜稅和地租,剩余3石糧食,不夠家人糊口。為了維持生計,孫氏又借債辦起磨坊,靠給別人磨面賺麩子度日。到1936年曲子解放時,孫氏已負債6000余元[11]190。
可見,作為普通農(nóng)人的孫萬福,因在村中常擔當“春官”與“總管”,而聊博鄉(xiāng)村名望,但他與其他普通農(nóng)人并無二樣,以其求生的本能和渴望,與命運抗爭,與剝削爭斗,與災害較量,與窮困搏擊,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僅是一個默默無名的過客,并未受到歷史的眷顧而名留青史。
二、勞動英雄孫萬福
1936年6月,中共發(fā)動了西征戰(zhàn)役,占領曲子,建立了革命政權。在革命政府的領導下,曲子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活動。孫氏分到川地20余畝,牲畜2頭,生活大為改善,命運也開始轉變。如孫氏所唱:“毛主席,他一來,衙門大敞開,誰有苦來誰有冤,一起吐出來。打倒土豪大惡霸,窮人把頭抬?!盵11]190
1939年,由于孫氏的忠厚樸實、勤勞能干,被劉旗村民推選為“優(yōu)抗”代耕隊長和小學名譽校長。在孫氏的領導下,劉旗村5年為本村4戶抗日軍烈屬義務耕地250余畝。作為榮譽校長的孫氏,雖大字不識一個,但對本村教育極為熱心,經(jīng)常到學校修理桌椅。如發(fā)現(xiàn)退學孩子,就親自上門動員學生復學。為了學生上學方便,孫氏用自家的木椽、木板先后在環(huán)江上架起了8座木橋。尤其是對上不起學的孩子關懷備至,經(jīng)常用自己的錢給他們買筆買紙。孫氏熱心公益的先進事跡,備受鄉(xiāng)民的稱贊和政府的認可。1940年,孫氏經(jīng)隴東分區(qū)專署專員馬錫五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時年56歲。
1942年,邊區(qū)進入了困難時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號召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多打糧食,支援前線。作為黨員的孫氏,積極響應邊區(qū)號召,開荒50余畝,再加上歷年開荒和解放后分配的土地,共種糧田180余畝?!扒f家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為了多積肥,孫氏常年堅持拾糞。甚至去曲子街辦事,孫氏也擔著糞筐,拿著木锨,隨時拾糞。一年之內(nèi),拾糞500余擔。并且,對牲口圈、豬圈、茅廁等,孫氏更是天天用肥土墊一次,一年掏土肥3000余擔[11]192。
莊稼離不開糞,更離不開精耕細作。孫氏種麥子,麥地普遍耕3次,即頭次粗,二次細,三次上糞耕的深。麥子在白露前后種上之后,孫氏還要耢3次,即頭次由北向南耢,二次由東向西耢,三次是待春雪融化后,再耢上一次松土。孫氏種糜谷等作物更為講究,特別是鋤地,糜子剛長出兩個“耳朵”,谷子長出得有針長,他就開始對糜谷鋤草分苗,直到二次壅上土,三次凈過地,才算滿意。
辛勤的勞作,精心的管理,使孫氏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942年,打糧20余石,達到了“耕一余一”⑤;1943年,收糧食60余石,飼草2萬余斤,瓜菜3000余斤,棉花12斤,達到了“耕一余三”,并連續(xù)兩年超交公糧700余斤[11]191。
自己過上好光景的孫氏,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更加心熱社會公共事務,帶頭組織了劉旗村變工隊,增開荒地400余畝,多打糧食60余石,使一部分村民生活大為改善。同時,孫氏還督促本村5名懶漢二流子參加生產(chǎn)改造,使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2]。如本村村民楊占琪,耍賭、抽洋煙,一年四季不回家,當了10年的二流子,但在孫氏的督促教育下,發(fā)生了轉變。
此外,孫氏更是一位擁軍模范。1940年,他把自己的20畝川地長期借給駐防曲子的八路軍三八五旅種菜。逢年過節(jié),他都提上自家的黃酒、豬肉、雞蛋、蔬菜慰問部隊戰(zhàn)士。1943年春季,駐防曲子部隊開荒種糜子時,他充當義務“老師”,與戰(zhàn)士們一起刷鹼埂(地?。?、壘地畔、挖圪嶗、填水壕,并親手在挖過的荒地里散播上糜子,年終收獲100余石。對此,八路軍三八五旅旅長王維舟曾說:“這是孫萬福的好處??!”并號召部隊戰(zhàn)士向孫萬福學習農(nóng)作法[11]192。
1943年11月,孫氏被評選為陜甘寧邊區(qū)甲等勞動英雄。隨后出席了延安勞動英雄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三、勞動詩人孫萬福
青年時期的孫氏時常擔任村辦社火隊的“春官”,以博聞強識、善于吟唱而聞名鄉(xiāng)里,但這并沒有給他博得農(nóng)民詩人的頭銜與榮譽。鄉(xiāng)民僅認為孫氏“很會說話”、“嘴巧”、“記性好”,這既是每位社火隊“春官”所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沒有什么稀罕。
1943年12月,邊區(qū)政府給予勞動英模極高的禮遇。大會會場的布置就很好地說明這點:主席臺前掛著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肖像,排列著吳滿有、申長林、黃立德、李位、馮云鵬、張振財、劉玉厚、趙占魁、郭鳳英、張芝蘭、賀保元等十余位勞動英雄肖像,勞動英模與領導人肖像一起掛在主席臺上。會議持續(xù)20天,制定了1944年大規(guī)模發(fā)展生產(chǎn)的方針和辦法,并表彰勞動英模185名,其中25名獲特等獎,各得獎金3萬元;34名獲甲等獎,各得獎金2萬元;8名獲乙等獎,各得獎金 1萬元。所有參加大會的勞動英雄都由邊區(qū)政府發(fā)給獎狀,由毛澤東、朱德、高崗、賀龍、林伯渠、李鼎銘等親筆題詞[13]56。作為勞動英雄的孫氏,不僅參加了這次歷史盛會,而且還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其他被接見的有:張振財、申長林、劉生海、張清益等17位勞動英雄)。在與毛澤東談話時,孫氏即興編唱了:
高樓萬丈平地起,盤龍臥虎高山頂,
邊區(qū)的太陽紅又紅,咋們的領袖毛澤東。
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五谷萬物生,
來了咋們的毛主席,挖斷了窮根翻了身。
為咋們能過上好光景,發(fā)動了生產(chǎn)大運動,
人人努力來生產(chǎn),豐衣足食吃飽飯。
邊區(qū)人民要一心,枯樹開花耀眼紅,
千年的枯樹盤了根,開花結籽靠山穩(wěn)。
當孫氏吟唱完之后,一語驚四座。毛主席拍著孫氏的肩膀,問他是不是個秀才。但孫氏卻回答:“我一字不識??!”隨后,孫氏的“才慧過人”不脛而走,周揚得知這個消息后,親自接見,并讓孫氏在延安大學歡迎勞動英雄大會上現(xiàn)場吟詩,以饗聽眾。孫氏連吟5首,其中兩首為:
一
咋們毛主席比如一個太陽,
比如東海上來一盆花,
照到咋們邊區(qū)人民是一家。
比如空中過來一塊金,
邊區(qū)人民瞅到一條心。
二
半輩子?!獎諛淠?,
眼前的?!獕杭S土。
七十二行,莊稼為強,
一粒落地,萬粒歸倉。
勞動英雄,夏秋二令。
做的大大地垛片一場。
打下來先完這一點兒救國公糧,
剩下的余糧吃起來比人家都香⑥。
周揚聽完后,便說道:“這個老頭是一個很有詩意的人,他的講話就像詩一樣,簡直是很出色的朗讀啊!比某些職業(yè)的朗讀詩人還高明呢!孫萬福算得上是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盵7]
孫氏的詩歌,不論從基本的語言修辭來打量,還是從嚴格的文學要求來評判,或許存有不少的毛病與缺點,但這些并不是本文討論的主旨和重點,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吹毛求疵,重要的是孫氏是一個不識字的莊稼漢。讀者呀,請你細讀,這些是一個不識字的詩人作下的詩,真正老百姓的詩!這里面有對于人民領袖的歌頌,和對于人民壓迫者的咒罵,有對勞動的贊揚,戰(zhàn)斗的號召。他的歌頌和贊揚,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他用太陽來比喻毛主席,又拿花和金子和空中連在一起,就根據(jù)修辭學的迂腐觀點來責備他的隱喻的混亂,這些“照到咋們邊區(qū)人民是一家”、“邊區(qū)人民一條心”,這個他詩中的重要意思我們不能看漏了。他又用了“盤龍臥虎高山頂”這樣的句子來歌頌領袖,但又緊緊接了一句“高樓萬丈平地起”,就更明確地表示了革命的領袖與群眾的關系,描出了無產(chǎn)階級領袖的特點?!皠趧佑⑿鄯e草囤糧”,說出了生產(chǎn)與戰(zhàn)斗的任務的不可分開。“打下來先完這點兒救國公糧,剩下的余糧吃起來比人家都香”,表現(xiàn)了老百姓與自己政府的關系,以及他們對政府的擁護的熱忱。孫萬福唱出來的就是這樣的戰(zhàn)斗的政治的詩歌。你看他每一句都是歌唱得多么正確,他唱的是道道地地的人民的觀點。”[7]
如時人所言:“孫萬福六十歲了,可是并不算遲,他看見了一種美滿的世界。他在勞動英雄大會上,一口氣作了五首詩。這是極可寶貴的事!——他是農(nóng)民,他在勞累中感受到種種形象;他不識字,可是他懂得語言的魔力,他用熟悉的生活來歌唱;他歌唱誰,咒罵誰,那都是人民最真誠的話?!绻麤]有孫萬福的詩,我總覺得在勞動英雄大會上的收獲中,會缺少一顆發(fā)亮的星,或智慧的歌頌吧!”[12]
四、一個時代與一個人
孫氏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又是不平凡的一生。所謂平凡,是因為作為普通農(nóng)人的孫氏,與其他貧苦農(nóng)人一樣,共同經(jīng)歷了生活的貧困、艱難與坎坷;所謂不平凡,是因為孫氏是一個享譽邊區(qū)的勞動英雄和勞動詩人,這是其他農(nóng)人所欲得而不能得的頭銜與榮譽。作為普通農(nóng)人,孫氏并沒有想過甚至不敢想“勞動”可成為英雄。他忍受著社會的壓迫,頂著生活的困苦,辛勤的勞作,養(yǎng)家糊口,和其他許多隴東農(nóng)人一樣,都是勞動的好把式,盼望過上好光景,向往太平生活。勞動、勤奮的勞動本身就是農(nóng)人謀生的本分之責,是鄉(xiāng)村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可值得自豪的壯舉。作為社火隊“春官”,孫氏博聞強識,善言能吟,并沒有想過自己創(chuàng)作、寫詩,甚至成為詩人而流芳百世,這些都是隴東鄉(xiāng)村“春官”角色的基本功。在鄉(xiāng)人眼中,這僅是為了多獲得一些收入,至多博得一個“嘴巧”、“能說”的名號,并不是什么詩歌,也不可能成為“勞動詩人”。
“時勢造英雄”,同一人在不同的時代肯定有著不同的生活圖景,孫氏便是延安時期成就的一個普通農(nóng)人之一。1936年6月,曲子被紅軍占領并成立了革命政府,政府實施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貧苦農(nóng)人孫氏不但分到了土地,而且被選為“優(yōu)抗”代耕隊長、小學名譽校長與村長,使孫氏參與到這個與自己生活休戚相關卻無關的世界——本村的公共事務,也使其社會地位與身份發(fā)生了轉變。孫氏曾感慨地說:“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帳也還了,地也贖了,牛羊也有了,這都是您(毛澤東)給的,沒有您,我們這些窮漢子爬在地下一輩子也站不起來?!盵11]190隨后,孫氏更加熱心服務于政府與地方公益,被隴東分區(qū)專員馬錫五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尤其是在20世紀40年代前后,邊區(qū)的社會政治生活使孫氏成為時代的“弄潮兒”。1938年后,中國抗戰(zhàn)進入到戰(zhàn)略相持階段,國共關系日趨緊張,于1940發(fā)生了第一次摩擦,國民黨開始克扣八路軍的軍餉并對邊區(qū)進行經(jīng)濟封鎖,使本身經(jīng)濟薄弱的邊區(qū)一下陷入困境,中共為了應對經(jīng)濟困難,全黨上下,發(fā)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勞動英雄與勞動模范便是邊區(qū)發(fā)展生產(chǎn)的重要激勵機制之一。
作為黨員的孫氏,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成立變工隊,多開荒地多打糧,于1943年11月被評選為陜甘寧邊區(qū)甲等勞動英雄,參加延安勞動英雄大會,并獲得獎金2萬元及邊區(qū)政府獎狀。這次勞動英雄大會期間,孫氏又獲得一份意外的驚喜——勞動詩人。對個人而言,這的確是莫大的榮譽與尊嚴,當孫氏踏上曲子街,群眾就高呼:“咱們的老英雄回來了!”他立即被圍在人群中,幾十只熱情的手朝他伸過來了,他不知道先拉著那只手好,自己手里拿著馬韁繩也不知道給誰接過去。一時之間,大街小巷笑語喧嘩,鄉(xiāng)親們都攏過來,一條小街他半點鐘才走出去?;氐郊依镆呀?jīng)天黑,村里又擁來十幾個婦女、四五十個男人,滿滿擠了一窯,興高采烈地一直談到雞叫三遍?!藗兌忌⒘?,楊世喜的老婆還不走,她說:“孫二叔!我能當勞動英雄嗎?”他說:“誰個不能?”她說:“我也要去延安見見世事,見見毛主席。”他說:“這是咱們的日子,誰個不行!”[12]如時人報道:“各機關均派代表參加,完小全體師生排隊歡送,婦聯(lián)更發(fā)動城關婦女為勞動英雄獻花,前面鼓樂齊奏,‘歡送興縣勞動英雄參加勞英大會的橫旗后面,各勞動英雄頭罩毛巾(獎品),胸掛鮮花,在洶涌的隊列前繞城一周,一路觀眾塞途,高呼口號:‘尊敬勞動英雄,‘勞動英雄是最榮的?!盵14]這也誠如孫氏自言:“只要把我名字留在世上,作為一本書,說是誰誰誰,隴東曲子縣孫萬福,在延安開勞動英雄大會上說的話,留著詩,那我死了后,你們一念起我孫萬福種莊稼的辦法,我的鬼魂一撲就跑來,很喜歡地站在你面前?!盵12]這句話,更能真誠而深摯地表達了孫氏的情感世界,作為一個從底層農(nóng)人到勞動英雄和詩人的喜悅、甜蜜、自豪與尊嚴。
但從邊區(qū)的角度而言,勞動英雄的意義與影響遠遠勝過或超過勞動詩人,政府通過勞動英雄的典型激勵機制,激發(fā)群眾的勞動積極性,發(fā)展生產(chǎn),培育民力,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邊區(qū)目下的經(jīng)濟困境,周揚曾一語破天機:“但是孫萬福是一個勞動英雄,一個莊稼漢,對于他,勞動比詩歌不知要緊多少倍。我的簡短的介紹也就在此停住吧,讓我為他祝福,祝福他健康,祝福他明年的更好的收成:第一是在糧食上,第二,如果他愿意,也在詩上。”[7]
結語
1944年7月13日,孫氏渡環(huán)江時被洪水奪去了生命,為公殉職(為變工隊賣油),結束了自己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政府為其舉行了追悼會。作為貧苦農(nóng)民的孫氏,勞動、辛勤的勞動本身就是農(nóng)民的謀生手段與生活方式,也是通向富裕之路的門徑。在鄉(xiāng)村社會中,是最熟悉不過的事情,并沒有什么稀罕。作為“春官”的孫氏,博聞強識,善言能吟,是隴東鄉(xiāng)村“春官”角色的基本功。在鄉(xiāng)人眼中,這僅是為了多獲得一些收入,并不是什么“詩人”。
但在特殊的歷史時空中,孫氏從一個普通的底層農(nóng)民到鄉(xiāng)村精英再到勞動英雄與詩人,個體的能動性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國家也是不容忽視甚至是決定性的力量。在國家主導下,普通人的確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歷史,但普通人要成為一個時代的典型或英雄,這不僅暗含著個體行為符合政府主導的要求和需要,也需國家力量的運營,更需一種“時代機緣”。
注釋:
①截至目前,關于個人生活史的研究論著大都限于民俗、教育方面,直接涉及歷史學的很少。其中,代表性論著有行龍《在村莊與國家之間——勞動模范李順達的個人生活史》(《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中國文聯(lián)出版2008年版)、李輝編《一紙蒼涼——〈杜高檔案〉原始文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4 年版)、陳映芳主編《棚戶區(qū)——記憶中的生活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清秋子《張愛玲私人生活史》(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版)等。
②曲子曾為國民政府環(huán)縣所在地,1936年6月,紅軍西征占領后,曾在今天的環(huán)縣境內(nèi)設有曲子縣和環(huán)縣,孫萬福屬于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隴東分區(qū)曲子縣,建國后,環(huán)縣與曲子縣合并為環(huán)縣,人民政府所在地設在環(huán)城鎮(zhèn),至今未變。
③“春官”為古官名,顓頊氏時的五官之一,《周禮》謂春官之長為大宗伯,掌理禮制、祭祀、歷法等事。在隴東春節(jié)期間的民俗活動中,“春官”為鄉(xiāng)村社火隊演出的主角和核心,“春官”的口才好壞對一個社火隊有著重大影響。他的主要任務是作為“天官”向鄉(xiāng)民報春、賜福與禳災。一般情況下,在社火演出中,“春官”說辭有一套固定套路或程式,比如每到一戶農(nóng)家,可能都會說:這個莊子面向陽,風水好來人氣旺,牛兒壯來羊滿圈,日子賽過活神仙。但大多情況下,為即景抒情、遇人說事,要求“春官”博聞強記,見多識廣,口齒伶俐。說的事物不但要真實客觀,更要討戶主歡心。如果說的精彩,戶主會增加“賞金”。在社火隊的收入分配中,“春官”收入分配高于一般社火成員,次于“社頭”或“箱主”,有時候甚至多于“社頭”,因為戶主的“賞金”,或者由于“春官”說的精彩,戶主增加的“賞金”一般為“春官”獨享,不納入社火隊分紅之中。
④總管,是隴東鄉(xiāng)村過“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之時,所聘請的主事人(主管人),一般情況下,對民間禮俗儀式較熟稔,如果能說會道,見多識廣,更能彰顯事主的地位和臉面以及過事之氛圍。如在婚事中感謝媒人的說辭:給媒人把酒看起(斟滿的意思),桌子房,碟子圓,快把媒人請上前。荒山野嶺跑成白路了,一雙鞋底磨透了,女方男家都跑遍了,燒酒黃酒喝美了,豬肉油餅咥(吃)脹了,終于把兩家說成一家了。你看乃咥的嘴油的臉大的肚子圓騰騰的,新人把乃好鞋送一雙,兩個擦口(衣服上的口袋)喜糖都裝滿,禮送入座(眾人發(fā)笑)。
⑤耕一余一,是陜甘寧邊區(qū)“大生產(chǎn)運動”時期所提出的號召,即耕種一年吃兩年。
⑥其他的三首為:(一)咋們勞動英雄來開會/看來生產(chǎn)展覽品/延安的頭一景//咋們毛主席號召——盤龍臥虎高山頂/高樓萬丈平地起//咋們勞動英雄回家/個個心里喜。(二)勞動英雄積草囤糧/朱總司令賀司令統(tǒng)軍養(yǎng)馬//先運糧/后行兵/各個軍隊都是二十幾歲的小英雄//背槍上馬/才是人強馬壯/才能作戰(zhàn)//打日本鬼子/打頑固分子/才能打勝仗。(三)他蔣介石比如一個妖蛇/他入烏江/烏江對岸上放豪光//他的死水怕勺舀/江凈水干他自己亡。參見周揚:《一位不識字的勞動詩人——孫萬?!罚d《解放日報》,1943年12月26日。孫還編唱了《抗戰(zhàn)有劇團》、《趙縣長》、《高司令和自衛(wèi)軍》、《馬專員》、《二流子要轉變》等十幾首,但以《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最為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戴建兵,張志永.個人生活史:當代中國史研究的重要增長點[J].河北學刊,2015(1).
[2]王笛.不必擔憂“碎片化”[J].近代史研究,2012(4).
[3]李維漢.回憶與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4]環(huán)縣黨史辦.李文芳回憶環(huán)縣完小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M]//劉鳳閣. 陜甘寧邊區(qū)隴東的文教衛(wèi)生事業(yè)(內(nèi)部資料).慶陽:甘肅慶陽印刷廠,1992.
[5]王文先.慶陽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 [M]. 內(nèi)部資料,2007.
[6]環(huán)縣志編撰委員會.環(huán)縣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
[7]周揚.一位不識字的勞動詩人——孫萬福[N].解放日報,1943-12-26.
[8]溫艷.20世紀20—40年代西北災荒研究[D].西北大學,2005.
[9]張精義.慶陽縣志(16).藝文志[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
[10]寧縣志編委會編.寧縣志[M].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
[11]中共慶陽地位黨史辦,中共華池縣委員會.慶陽地區(qū)中共黨史人物(內(nèi)部資料)[M].甘肅省慶陽地區(qū)印刷廠,1996.
[12]平明.悼不認字的勞動詩人——孫萬福[N].新華日報,1944-01-11.
[13]西北五省區(qū)編纂領導小組,中央檔案館.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回憶錄卷[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
[14]社論.各地歡送勞動英雄,興縣慶祝勞英大會 [N].抗戰(zhàn)日報,1942-12-17.
【責任編輯 劉 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