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寧夏西吉兩次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極值暴雨對比分析

2016-11-02 06:10紀曉玲朱海斌薛宏宇
災害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西吉低層強降水

紀曉玲, 楊 婧,朱海斌,薛宏宇, 晁 瑗

(1. 寧夏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寧夏 銀川 750002; 2. 寧夏氣象臺,寧夏 銀川 750002;3. 石嘴山市氣象臺,寧夏 石嘴山 753000)

?

寧夏西吉兩次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極值暴雨對比分析

紀曉玲1,2, 楊婧3,朱海斌2,薛宏宇2, 晁瑗2

(1. 寧夏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寧夏 銀川 750002; 2. 寧夏氣象臺,寧夏 銀川 750002;3. 石嘴山市氣象臺,寧夏 石嘴山 753000)

利用NCEP 1°×1°再分析資料和常規(guī)觀測資料,對2013年6月20日和2014年6月18日西吉兩次極值暴雨環(huán)流背景和形成條件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這兩次暴雨均與穩(wěn)定的環(huán)流背景和副熱帶高壓活動有關,由青藏高原移出冷性低值系統(tǒng)和風向風速切變及低空急流影響所致?!?0130620過程”西太平洋洋面有臺風活動,發(fā)生在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期間,河套“歪脖子”高壓使冷暖空氣持續(xù)交匯于寧夏中南部地區(qū);而“20140618過程”無臺風活動,發(fā)生在副熱帶高壓南退期間,河套弱反氣旋環(huán)流使冷暖空氣交匯于寧夏南部。過程發(fā)生前低層均有水汽輻合、能量積聚過程和整層抬升運動,“20130620過程”低層水汽輻合強、整層水汽含量和不穩(wěn)定能量大但變幅小,風速隨高度減小且垂直切變小,最大小時雨強小但持續(xù)時間長;“20140618過程”低層水汽輻合較弱但中高層輻散抽吸作用強,整層水汽含量拉升快變幅大,不穩(wěn)定能量降幅小,風速隨高度增大且垂直切變大,最大小時雨強大但持續(xù)時間短。

極值暴雨;地質(zhì)災害;環(huán)流背景;環(huán)境條件;寧夏西吉

寧夏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北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境內(nèi)廣泛分布著丘陵、臺地、沙丘,地表狀況復雜多變,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而西吉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干旱丘陵區(qū),地勢南低北高,平均海拔2 400 m,境內(nèi)以黃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區(qū)三類地貌為主,是寧夏地質(zhì)災害多發(fā)、易發(fā)區(qū)之一。

研究表明,地質(zhì)災害的形成與降雨有直接關系,地質(zhì)災害集中出現(xiàn)在強降雨發(fā)生較多的季節(jié),連續(xù)性降水、短時強降水和暴雨是造成地質(zhì)災害的主要氣象誘因[1]。寧夏強降水多發(fā)生在每年的6-9月,呈“南多北少”分布特征,1961年以來暴雨日數(shù)增多,極端強降水發(fā)生概率增加,特別是21世紀后暴雨劇增[2-5],造成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zhì)災害的頻發(fā)多發(fā)。近20年來,寧夏共發(fā)生突發(fā)性地質(zhì)災害102起,造成84人死亡,經(jīng)濟損失達1.05億元,其中,最嚴重的一起是1996年7月27日發(fā)生在彭陽縣紅河鄉(xiāng)黑牛溝村廟灣組的滑坡,致使一個自然村被掩埋,23人死亡,這與當年7月26日寧夏區(qū)域性暴雨密切相關。胡文東[6]、紀曉玲[7-13]、馬思敏[14]、馬篩艷[15]、穆建華[16]等對近年寧夏典型暴雨個例進行了分析,而這些典型過程或多或少均誘發(fā)了不同程度的地質(zhì)災害。

據(jù)統(tǒng)計,西吉縣年均降水量不足400 mm。2013年6月20日(簡稱“20130620過程”)和2014年6月18日(簡稱“20140618過程”)發(fā)生了西吉歷史上日降水量第一極值和第二極值暴雨。其中,2013年6月20日強降水過程導致4處山體滑坡,山體裂縫最長達120 m,最寬處達0.8 m左右;2014年6月18日強降水過程導致1處山體崩塌險情,潛在崩塌體體積約30 m3,并形成一條長約6 m、寬約15 ~ 35 cm的裂縫,嚴重威脅著當?shù)刈舸迕竦呢敭a(chǎn)和人身安全。本文對兩次極值暴雨過程的大尺度環(huán)流形勢、形成條件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其形成異同點,以期揭示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暴雨天氣成因。

1 天氣特點

2013年6月19日白天到20日夜間,寧夏出現(xiàn)全區(qū)性中雨到大雨(圖1a),西吉出現(xiàn)暴雨,日降水量達90.5 mm,為1961年以來6月日降水量第一極值。西吉降水持續(xù)約22 h(圖1c),主要集中在19日22時到20日04時,超過10 mm/h持續(xù)了4 h,最大小時雨強為32 mm/h。

2014年6月18日下午到夜間,寧夏北部和南部出現(xiàn)雷陣雨天氣(圖1b),西吉出現(xiàn)暴雨,日降水量為61.5 mm,為1961年以來 6月日降水量第二極值。西吉降水持續(xù)約8 h(圖1d),主要集中在18日的16時到18時,超過10 mm/h持續(xù)了2 h,最大小時雨強為45 mm/h。

從兩次過程特點來看,均為短歷時強降水造成,超過10 mm/h持續(xù)2 ~ 4 h,與以往研究成果一致[6]。所不同的是,“20130620過程”強降水發(fā)生范圍大,持續(xù)時間長,小時雨強小,而“20140618過程”則反之。

2 環(huán)流背景與影響系統(tǒng)

2.1“20130620過程”

2013年6月19日08時,500 hPa中高緯維持兩槽一脊環(huán)流形勢(圖2),巴爾喀什湖(以下簡稱“巴湖”)附近為深厚切斷低壓控制,東北冷渦維持少動,貝加爾湖(以下簡稱“貝湖”)附近維持高壓脊,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穩(wěn)定在西太平洋洋面,寧夏處于副高外圍5 840 gpm線西南暖濕氣流里;對應700 hPa,青藏高原東側(cè)偏南氣流已經(jīng)建立,最大風速10 m/s。19日20時,受2013年第4號臺風“麗琵”影響,副高西伸北抬,5 840 gpm線東段西伸北抬至寧夏固原東南部,呈東北西南向,而西段在孟加拉灣附近斷裂,使孟加拉灣水汽源源不斷沿西南氣流向西北地區(qū)輸送;700 hPa偏南氣流增強,最大風速升至14 m/s,青藏高原上偏東、偏北與偏南氣流形成一冷性低值系統(tǒng),寧夏中北部地區(qū)位于貝湖反氣旋環(huán)流底部偏東氣流里,構(gòu)成寧夏出現(xiàn)強降水的環(huán)流形勢即“歪脖子高壓”。此時,寧夏六盤山西側(cè)已處于偏南與東南風形成的近東西向切變線附近。隨著切變線向北推移,寧夏自南向北出現(xiàn)降水。

圖1 兩次過程降水分布及西吉逐時降水演變情況

圖2 500 hPa高度場(單位:gpm)和700 hPa風場(單位:m/s)疊加(圖中粗線區(qū)域為寧夏省界)

2.2 “20140618過程”

2014年6月18日02時,500 hPa中高緯維持一脊一槽環(huán)流形勢,巴湖附近為東北西南向的高壓脊控制,貝湖附近為寬廣的低壓系統(tǒng)控制,其底部有冷空氣擴散東移影響西北地區(qū),副高緩慢南撤,對應700 hPa,青藏高原東側(cè)偏南氣流最大風速達12 m/s,青藏高原偏南與偏北風向輻合區(qū)形成一冷性低值系統(tǒng)。18日14時,副高外圍5 800 gpm已從寧夏六盤山區(qū)南撤至陜南至四川北部,5 840 gpm線呈東西向,比較完整,寧夏處于寬廣的低壓槽底部西西南氣流中,700 hPa偏南暖濕氣流有所減弱,最大風速不足10 m/s,但此時,青藏高原低值系統(tǒng)已東移寧夏固原市西南部,西吉位于東南風與偏東風之間的風向、風速切變線附近。

2.3異同點

對比發(fā)現(xiàn),兩次過程均發(fā)生在比較穩(wěn)定的大尺度環(huán)流背景下,期間,青藏高原均有冷性低值系統(tǒng)活動,且配合有風向切變,高原東側(cè)有偏南暖濕氣流。所不同的是:“20130620過程”西太平洋海面上有臺風生成,副高西伸北抬,5 840 gpm線東北西南向位于固原東南部,低空偏南暖濕氣流增強達到14 m/s,河套地區(qū)形成的“歪脖子”高壓使冷暖空氣和不穩(wěn)定能量持續(xù)在寧夏中南部地區(qū)交匯、堆積;而“20140618過程”無臺風生成,副高南退,5 840 gpm線近東西向位置偏南,貝湖附近為低壓槽系統(tǒng),低空偏南暖濕氣流減弱至10 m/s ,盡管在寧夏北部有弱的反氣旋環(huán)流存在,但未形成“歪脖子”高壓。

3 形成條件分析

暴雨的形成,除冷空氣和凝結(jié)核外,更需要豐沛的水汽、持久的上升運動和足夠的不穩(wěn)定能量。

3.1水汽條件

水汽是暴雨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對于西北地區(qū)而言,充沛的水汽供應主要依靠外界的補充。

3.1.1比濕與水汽含量

圖3為兩次降水過程西吉比濕和整層水汽含量隨時間演變情況。

由于大氣水分主要集中在對流層低層, 因此,以地面到300 hPa 的水分含量代表整層大氣水含量WVC[17]。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

式中:g的值取9.8,p0為海平面氣壓,q為比濕。西吉氣象站海拔高度1 934m,因此,分析時主要分析800hPa及其以上分布狀況。

20130620過程:降水發(fā)生前,近地面比濕(圖3a)有一個升高-降低的過程,峰值出現(xiàn)在2013年6月19日14時前后,800hPa達到20g/kg后緩慢下降;高層緩慢升高;中層相對比較平穩(wěn),700hPa維持在12g/kg左右。對應的整層水汽含量從19日08時26mm開始緩慢升高,峰點出現(xiàn)在20日14時,達到35mm,說明整層水汽含量豐富,從19日20時到20日08時12h從31mm逐漸升至33mm,變量為2mm/12h。

圖3 兩次降水過程西吉(35.58°N,105.43°E)比濕(實線,單位g/kg)和整層水汽含量(單位:mm)演變

圖4 兩次降水過程西吉(35.58°N,105.43°E)水汽通量散度剖面圖(單位:g/cm-2·hPa-1·s-1)

20140618過程:降水發(fā)生前,近地面層到中高層比濕(圖3b)均有一個升高的過程,700 hPa從5 g/kg上升到10 g/kg左右;低層峰值出現(xiàn)在20時前后,中高層落后于低層。強降水發(fā)生前后,對應的整層水汽含量前期緩慢升高,從18日08時到20時有一個快速拉升階段,12 h快速從15 mm拉至26 mm,變量達到9 mm/12 h。

異同點:兩次暴雨發(fā)生前,水汽含量均有升高過程,但其表現(xiàn)有明顯差異?!?0130620過程”強降水發(fā)生在整層水汽含量緩慢升高、近地面比濕降低和中高層升高期間,整層水汽含量大但變量小,僅為2 mm/12 h;而“20140618過程”強降水時段發(fā)生在整層水汽含量快速拉升、比濕升至峰值之前,整層水汽含量較“20130620過程”小但變量大,達9 mm/12 h,導致其最大小時雨強大于“20130620過程”,但因持續(xù)時間短,過程總量偏小。

3.1.2水汽聚散

圖4為兩次降水過程西吉水汽通量散度剖面圖。

20130620過程:圖4a顯示降水發(fā)生前24 h開始,低層水汽已處于輻合狀態(tài),19日08時低層輻合一度加強,向上發(fā)展至近650 hPa,中心位于地面為-1.5 g/cm-2·hPa-1·s-1,高層處于弱輻合、中層弱輻散,中心值不足-0.5 g/cm-2·hPa-1·s-1和+0.5 g/cm-2·hPa-1·s-1;19日14-20時,低層輻合高度、強度均有所降低,但中層輻散、高層輻合明顯加強,中心值分別達+1.0 g/cm-2·hPa-1·s-1、-0.5 g/cm-2·hPa-1·s-1;強降水發(fā)生時20日00時前后,盡管中層維持弱輻散、高層弱輻合,但低層水汽輻合再度加強,中心強度升至-3 g/cm-2·hPa-1·s-1,而向上發(fā)展高度略有升高但變化不大,維持在750 hPa以下,導致低層水汽垂直梯度明顯加大。

20140618過程:從圖4b中看出降水發(fā)生前24 h開始,低層水汽已處于輻合狀態(tài),18日02時低層輻合一度加強,向上發(fā)展至近700 hPa,中心位于地面為-1.0 g/cm-2·hPa-1·s-1,中高層均處于弱輻散;18日14-20時,低層輻合再度加強,向上發(fā)展至650 hPa附近,強度加強至-1.5 g/cm-2·hPa-1·s-1,中高層維持弱輻散狀態(tài),中心值不足+0.5 g/cm-2·hPa-1·s-1。

異同點:分析西吉水汽通量散度垂直分布演變特征,發(fā)現(xiàn)兩次過程發(fā)生前24 h,低層均為水汽輻合,且均有增強和發(fā)展過程,但“20130620過程”低層輻合明顯強于“20140618過程”,高層也為弱輻合,有利于整層水汽含量的升高;而“20140618過程”持續(xù)低層輻合、中高層輻散,有利于低層水汽向上輸送,盡管輻合弱于“20130620過程”,但強降水發(fā)生時,其向上發(fā)展高度要高于“20130620過程”,導致其短時降水強度要強。

3.2抬升條件

降水發(fā)生在空氣上升運動區(qū),地面或低層的空氣只有通過抬升才能達到飽和,從而產(chǎn)生凝結(jié)降落,形成降水。圖5為兩次降水過程西吉散度、垂直速度和風場疊加的剖面圖,從中可分析暴雨發(fā)生時的垂直上升運動和風垂直切變。

圖5 兩次降水過程西吉(35.58°N,105.43°E)散度、垂直速度、風場(單位:m/s)疊加剖面圖

3.2.1垂直上升運動

20130620過程:2013年6月19日08時-20日02時,700 hPa以下表現(xiàn)為持續(xù)輻合,中心值-1.5×10-5·s-1左右,以上基本維持弱輻散,最大值0.5×10-5·s-1左右,只有在19日14時250 hPa附近有弱的輻合,這種低層持續(xù)輻合、中高層輻散為主的配置,使19日20時抬升運動繼續(xù)發(fā)展,導致14時450 hPa附近的弱下沉運動上升到250 hPa附近,20日02時,垂直上升運動進一步發(fā)展,整層為一致的上升運動,如圖5a。

20140618過程:2014年6月18日08時-20時,從低到高散度場表現(xiàn)為“負、正、負、正”的垂直分布,650 hPa以下為輻合,中心強度-1.5×10-5·s-1,650~450 hPa之間為輻散,中心強度+1.0×10-5·s-1,450~250 hPa之間為輻合,中心強度-0.5×10-5·s-1,以上基本為輻散,中心強度值位于200 hPa附近,為2.0×10-5·s-1,這種“輻合、輻散、輻合、輻散”垂直分布,有利于垂直上升運動的加強與發(fā)展,僅18日08時,近地面層650 hPa以下表現(xiàn)有比較淺薄的下沉運動,14時,200 hPa以上有下沉運動,其下均為上升運動,到20時,整層表現(xiàn)為一致的上升運動,如圖5b。

異同點:兩次過程發(fā)生前,低層均維持輻合上升運動,強降水發(fā)生時整層表現(xiàn)為一致的上升運動,有利于深厚的濕對流發(fā)展?!?0130620過程”表現(xiàn)為低層持續(xù)輻合、中高層輻散配置,這種垂直分布增強了中高層的抽吸作用,使抬升運動得以維持發(fā)展;“20140618過程”則表現(xiàn)為輻合、輻散、輻合、輻散垂直分布特點,增強了垂直環(huán)流擾動,導致雨強較大。

3.2.2風垂直切變

20130620過程: 2013年6月19日14時,200 hPa以下,風向隨高度順時針旋轉(zhuǎn),以上則為逆時針旋轉(zhuǎn),且高層風速小于低層;20時,整層風向、風速均發(fā)生了較大調(diào)整,整層風向隨高度呈順時針旋轉(zhuǎn),而風速隨高度先減小、后增大,從近地面層的8 ~ 10 m/s減小到4 ~ 6 m/s再增大到8~10 m/s,風速垂直切變4 m/s左右;20日02時,風向仍隨高度呈現(xiàn)順時針旋轉(zhuǎn),而風速隨高度則呈現(xiàn)出減小狀態(tài),低層出現(xiàn)12 m/s低空急流,中層各層變化不大,維持6 m/s,高層再次減小為4 m/s,整層風速垂直切變僅為6~8 m/s,與常規(guī)狀態(tài)下的風速垂直變化不同,如圖5a。

20140618過程: 2014年6月18日08時-20時,風向均隨高度順時針旋轉(zhuǎn),風速隨高度增大,從近地面層的4~6 m/s逐漸增大至150 hPa的26~32 m/s,20時,整層風速垂直切變達28 m/s,且存在30 m/s左右的高空急流,如圖5b。

異同點:兩次過程發(fā)生前,風向隨高度均呈現(xiàn)順時針旋轉(zhuǎn),有利于深厚的濕對流發(fā)展。所不同的是,兩次過程風速隨高度變化不同,“20130620過程”隨高度風速減小,風速垂直切變只有6~8 m/s,而“20140618過程”隨高度風速增大,且風速垂直切變達到28 m/s,增強了強對流天氣的強度,30 m/s左右高空急流的存在,有利于高層輻散抽吸,促進了抬升運動的發(fā)展與加強。

3.3不穩(wěn)定能量

3.3.1假相當位溫

假相當位溫是一個綜合物理量,不僅考慮了氣壓對溫度的影響,也考慮了水汽的凝結(jié)和蒸發(fā)對溫度的影響,它隨高度的變化反映了大氣層結(jié)穩(wěn)定度狀況,當其隨高度減小時,為對流不穩(wěn)定,反之為對流穩(wěn)定。研究表明:假相當位溫等值線密集區(qū)附近有利于渦旋的發(fā)展和暴雨的發(fā)生。它的垂直分布密集區(qū),是能量鋒區(qū)的特殊結(jié)構(gòu),它構(gòu)成能量交換和下沉補償氣流,使暴雨加強。圖6為兩次降水過程西吉站假相當位溫剖面圖。

20130620過程:19日白天,假相當位溫整層有規(guī)律分布,600 hPa以上假相當位溫平穩(wěn)維持,以下有一個快速增大過程,午后出現(xiàn)假相當位溫峰值,且垂直梯度達到了28 ℃/200 hPa,表明不穩(wěn)定能量達到最強且有強的能量鋒,隨后假相當位溫緩慢下降,強降水發(fā)生時,近地面(800 hPa附近)假相當位溫從380 ℃降至362 ℃,降幅18 ℃/12 h。

圖7 兩次降水過程西吉(35.58°N,105.43°E)濕位渦垂直分量(MPV1)與水平分量(MPV2)垂直剖面圖(單位:PVU)

20140618過程:18日白天,600 hPa以下假相當位溫也有一個快速增大過程,午后出現(xiàn)假相當位溫峰值,表明不穩(wěn)定能量達到最強,垂直梯度14 ℃/200 hPa,強降水發(fā)生時,近地面假相當位溫從354 ℃降至353 ℃,降幅1 ℃/3 h。

異同點:兩次過程發(fā)生前,低層均有一個能量積聚過程,午后達到最強,為強降水的發(fā)生提供了不穩(wěn)定能量,且強降水均發(fā)生在能量釋放過程中。所不同的是,“20130620過程”不穩(wěn)定能量要強于“20140618過程”,且垂直梯度大,能量鋒區(qū)強,從其峰值到強降水發(fā)生,不穩(wěn)定能量釋放經(jīng)歷近12 h,減小率為1.5℃/h,造成強降水持續(xù)時間長,而“20140618過程”經(jīng)歷僅3 h,且減小率只有0.33 ℃/h,也就是說,強降水幾乎發(fā)生在不穩(wěn)定能量達到最大的時候,強降水持續(xù)時間短,但小時雨強大。

3.3.2濕位渦

MPV1表示濕位渦的垂直分量(濕正壓頂),當大氣為對流不穩(wěn)定時,MPV1<0;當大氣為對流穩(wěn)定時,MPV1>0。MPV2表示濕位渦的水平分量(濕斜壓頂),水平風的垂直切變增加或水平濕斜壓性增加,均能導致濕熵面傾斜而引起垂直渦度的增長,導致強降水的發(fā)生或加劇[18]。位渦單位為PVU(10-6m2·s-1·K·kg-1)。圖7為兩次過程西吉濕位渦垂直分量(MPV1)與水平分量(MPV2)垂直剖面圖。

20130620過程:19日白天MPV1在500 hPa以下為負值,出現(xiàn)了-1.6 PVU的負值中心,此時西吉受偏南暖濕氣流控制,有較強的對流不穩(wěn)定存在;在對應時刻,MPV2有明顯的正中心,中心強度為0.5 PVU。根據(jù)張迎新等[19]對河北“9608”暴雨的分析發(fā)現(xiàn),MPV1小于零且MPV2大于零的區(qū)域?qū)┯陞^(qū),并對照實況,說明此時西吉出現(xiàn)暴雨。李國平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負濕位渦的絕對值達到極大值并開始減小時,預示暴雨進入強盛階段[20]。從此次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19日14時前后,濕位渦值負值達到最大,隨后開始減弱,而實況顯示此時正是西吉暴雨的強盛階段,濕位渦對西吉暴雨的落區(qū)及發(fā)生時間有著較好的預示。

20140618過程:18日白天MPV1在500 hPa以下為負值,出現(xiàn)了-0.8 PVU的負值中心,說明西吉500 hPa以下大氣表現(xiàn)為暖而濕狀態(tài),且有較強的對流不穩(wěn)定存在;對應MPV2有明顯的正中心,中心強度為0.3 PVU,此時,西吉出現(xiàn)暴雨。濕位渦的最大負值中心出現(xiàn)在18日14時前后,隨后開始減弱,表示西吉暴雨進入強盛階段。

異同點:兩次過程發(fā)生前MPV1在500 hPa以下均表現(xiàn)為負值,且在該區(qū)域暴雨發(fā)生前MPV1有明顯的負值中心,隨著暴雨進入強盛階段而開始減弱。MPV2則在兩次過程中均表現(xiàn)為有明顯的正值中心。不同的是,“20130620過程”中MPV1和MPV2的中心值均大于“20140618過程”,說明“20130620過程”的不穩(wěn)定能量要強于“20140618過程”。

4 小結(jié)與討論

4.1小結(jié)

綜上所述,兩次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極值暴雨其環(huán)流背景和形成條件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1)兩次暴雨均為短歷時強降水造成,“20130620過程”范圍大,區(qū)域性特征明顯,強降水持續(xù)時間長,總量大但小時雨強??;“20140618過程”范圍小,局部特征明顯,強降水持續(xù)時間短,總量小但小時雨強大。

(2)兩次暴雨均發(fā)生在穩(wěn)定的環(huán)流形勢下,由高原低值系統(tǒng)和風向、風速切變配合偏南暖濕氣流共同影響所致,與副高活動密切相關,“20130620過程”發(fā)生在副高西伸北抬、偏南暖濕氣流加強階段,有臺風活動,“20140618過程”發(fā)生在副高南退、偏南暖濕氣流減弱期間,無臺風活動。

(3)低層水汽持續(xù)輻合、能量積聚和整層垂直上升運動,促使整層水汽含量升高、不穩(wěn)定能量和動力條件加強,“20130620過程”低層水汽輻合、不穩(wěn)定能量強,整層水汽含量大但升幅變量小,風速隨高度減小,風速垂直切變小,“20140618過程”低層水汽輻合較弱但中高層輻散抽吸作用,使其向上發(fā)展高度要高,整層水汽含量拉升快、變量大,風速隨高度增大,風速垂直切變大,導致最大小時雨強大。

(4)垂直分布的假相當位溫密集區(qū),是能量鋒區(qū)的特殊結(jié)構(gòu),它構(gòu)成能量交換和下沉補償氣流,使暴雨加強。“20130620過程”不穩(wěn)定能量垂直梯度大,能量鋒區(qū)強,不穩(wěn)定能量降幅大,釋放快,而“20140618過程”不穩(wěn)定能量弱于“20130620過程”,且降幅小,釋放慢,強降水幾乎發(fā)生在不穩(wěn)定能量最大時,降水持續(xù)時間短、小時雨強大。

4.2討論

兩次極值暴雨形成環(huán)流背景和條件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為什么僅在西吉附近出現(xiàn)暴雨?與六盤山大地形有無聯(lián)系?中小尺度天氣系統(tǒng)演變對強降水的發(fā)生發(fā)展作用如何?2013年6月20日極值暴雨發(fā)生前,風速先是隨高度減小,而后隨高度減小再加強,但并未出現(xiàn)高空急流,與以往研究成果有所差異,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以上等問題,均需做深入分析。

[1]陳豫英,趙光平,王紅英,等. 寧夏地質(zhì)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研究[J]. 自然災害學報,2008,17(3):81-86.

[2]丁永紅,王文,陳曉光,等. 寧夏7-8月暴雨發(fā)生次數(shù)與北太平洋海溫的相關分析[J]. 中國沙漠,2009,29(1):168-173.

[3]丁永紅,王文,陳曉光,等. 寧夏近44年暴雨氣候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分析[J]. 高原氣象,2007,33(4):630-636.

[4]邵建,裴曉蓉,劉娟,等. 近53年寧夏暴雨時空分布特征[J]. 干旱氣象,2015,32(6):595-601.

[5]王迎春,肖天貴,納麗,等. 寧夏降水變化及其對青藏高原加熱場的響應[J]. 干旱氣象,2015,23(8):574-580.

[6]胡文東,陳曉光,李艷春,等. 寧夏月、季、年降水量正態(tài)性分析[J]. 中國沙漠,2006,30(3):963-968.

[7]紀曉玲,桑建人,楊侃,等. 賀蘭山東麓暴雨環(huán)流統(tǒng)計預報模型[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26(3):104-109.

[8]紀曉玲,陳曉娟,邵建,等. 干旱區(qū)一次鋒面過境短時暴雨中尺度系統(tǒng)分析[J]. 中國沙漠,2012,22(2):1731-1737.

[9]紀曉玲,桑建人,馬篩艷,等. 賀蘭山東麓寧夏一次極值暴雨過程分析[J]. 氣象科學,2010,33(4):332-337.

[10]紀曉玲,馮建民,穆建華,等. 寧夏北部一次短時暴雨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的特征分析[J]. 大氣科學學報,2010,33(6):711-718.

[11]紀曉玲,馮建民,陳曉娟,等. 利用NCEP再分析資料和新一代天氣雷達資料對干旱區(qū)一次持續(xù)陰雪天氣的分析研究[J]. 中國沙漠,2010,28(1):432-438.

[12]紀曉玲,賈宏元,沈躍琴. 2002年6月7-8日寧夏區(qū)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分析[J]. 干旱氣象,2004,22(2):17-23.

[13]紀曉玲,胡文東,劉慶軍,等. 寧夏一次突發(fā)性暴雨中小尺度系統(tǒng)分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4):32-36.

[14]馬思敏,劉曉莉,楊侃,等. 寧夏固原市一次對流性天氣的數(shù)值模擬[J]. 干旱氣象,2015,26(6):278-290.

[15]馬篩艷,紀曉玲,沈躍琴,等. “2006-07-14”寧夏區(qū)域性暴雨天氣分析[J]. 寧夏工程技術,2006,33(6):323-327.

[16]穆建華,紀曉玲,辛堯勝. 寧夏一次大到暴雨過程成因分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0(2):309-313.

[17]翟盤茂,周琴芳. 中國大氣水分氣候變化研究[J]. 應用氣象學報,1997,8(3):342-350.

[18]呂博,韓風軍,李又君,等. 一次持續(xù)性暴雨過程的濕位渦診斷分析[J]. 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3,36(6):129-134.

[19]張迎新,胡欣,張守保. 濕位渦在“96·8”特大暴雨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 氣象科技,2004,23(12):25-28.

[20]李國平,劉行軍. 西南低渦暴雨的濕位渦診斷分析[J]. 應用氣象學報,1994(3):354-36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treme Rainstorms Inducing Geologic Hazards in Xiji

JI Xiaoling1, 2, YANG Jing3, ZHU Haibin2, XUE Hongyu2and CHAO Yuan2

(1.NingxiaKeyLaboratoryforMeteorologicalDisasterPredictionandReduction,Yinchuan750002,China;2.Ningxia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Yinchuan750002,China;3.Shizuishan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Shizuishan753000,China)

UsingNCEP/NCARre-analyzingdataat1×1°resolutionandgeneralobservationaldata,comparativeanalysisofchangingcharacteristicsofenvironmentalfieldconditionsofextremerainstormsinducinggeologichazardsinXijiatJune20, 2013andJune18, 2014iscarriedout.Analysisdiscoveredthat:thetwoprocessesareallcausedbyplateaudepressionsystem,windshearandlow-leveljet,andiscloselyrelatedtothesubtropicalhighactivityandstablecirculationbackground,when“20130620process”occurs,thereistyphoonactivatedintheWesternPacificOcean,andthesubtropicalhighmovedtonortheastandisnortheastandsouthwestoriented,the“askewneck”highpressureattheHetaoareamadethecoldandwarmaircontinuousintersectioninthecentralandsouthernregionsofNingxia;Whilewhen“20140618process”occurs,notyphoonisactivatedandthesubtropicalhighisquasieastandwestoriented,andmovedtosouth,andtheweakanticyclonecirculationinthenorthofNingxiamadethecoldandwarmairintersectioninsouthernregionsofNingxia.Beforethetwoprocessoccurs,thereareallmoistureconvergenceinthelowlevel、energyaccumulationandupliftingatthewholelevel,As“20130620process”,thelow-levelmoistureconvergenceisstrong,moisturecontentinwholelayerandunstableenergyislargebutthevariableamplitudeissmall,thewindspeeddecreaseswithheightandtheverticalshearissmall,maximumhourlyrainfallintensityissmallbutcontinuedforalongtime;Asfor“20140618process”thelow-levelmoistureconvergenceisweak,butthemiddleanduplayerdivergenceisstrong,whilethevariableamplitudeofthewholelayermoisturecontentandunstableenergyissmall,thewindspeedincreasewithheightandtheverticalshearisstrong,maximumhourlyrainfallintensityislargebutcontinuedforashorttime.

extremerainstorms;geologichazards;circulationbackground;environmentalfieldconditions;NingxiaXiji

2016-05-16

2016-06-30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研發(fā)計劃(2015KJHM30)

紀曉玲(1967-),女,陜西富平人,碩士,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災害性天氣預報方法研究.

E-mail:jixlingyc@163.com

P458;X43

A

1000-811X(2016)04-0054-07

10.3969/j.issn.1000-811X.2016.04.010

紀曉玲,楊婧,朱海斌,等. 寧夏西吉兩次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極值暴雨對比分析[J]. 災害學,2016,31(4):54-60. [JI Xiaoling, YANG Jing, ZHU Haibin,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treme Rainstorms Inducing Geologic Hazards in Xiji[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6,31(4):54-60. 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6.04.010.]

猜你喜歡
西吉低層強降水
南海夏季風垂直結(jié)構(gòu)的變化特征及其對中國東部降水的影響
2020年8月中旬成都強降水過程的天氣學分析
2020年江淮地區(qū)夏季持續(xù)性強降水過程分析
2020年黑龍江省夏季延伸期強降水過程預報檢驗
臨汾市多尺度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精準扶貧·海歸先行——江蘇省歐美同學會與西吉硝河鄉(xiāng)的故事
虹鱒魚
關于低層房屋建筑工程造價的要點及控制措施探討探索
寧夏西吉 山色撩人
住宅樓層影響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