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玉琴?黃祥
摘 要:教育改革與進步的過程必然是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學生觀是教育思想觀念中的重要內容。樹立積極的學生觀既是教師人生基本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形成良好課堂管理理念的基礎?;诋敶髁鲗W生觀,轉變課堂管理理念,堅持民主管理,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保持人文關懷,打造生命化課堂,是素質教育改革和時代對教師職業(yè)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學生觀;課堂教學;課堂管理;民主;生命;人文
隨著習近平“四個全面”戰(zhàn)略的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已是人所共知的大勢潮流,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必然伴隨人們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而課堂也必將成為其必不可少的實踐場地。在當前教育已然發(fā)生諸多變化的情況下,樹立良好的課堂理念應是改善課堂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 樹立積極的學生觀
筆者認為,樹立正確的課堂管理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是要有正確而積極的學生觀?!皩W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著教育行為,決定著教育者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式。傳統(tǒng)學生觀把學生視為被動的客體,是教育者管轄的對象,是裝知識的容器;而現代學生觀則認為學生是積極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正在成長著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庇纱丝梢?,學生觀其實是對教育對象的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的能動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者行為、態(tài)度和方式中。
(一)樹立積極的學生觀是教師人生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
學生觀是教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部分。學生是教育世界的客觀存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影響都會成為彼此人生的內容,其中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對學生的一些看法,并在實際行動中做出帶有價值傾向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生的總開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是把握規(guī)律、規(guī)則、準則的鑰匙”。實踐證明,積極地的學生觀有助于教師樂觀的融入教育生活,改善師生關系,堅定教育理想信念,從而更好地投身教育事業(yè),并容易獲得職業(yè)幸福感。反之,教師如若缺失積極的學生觀也容易患“軟骨病”。
(二)樹立積極的學生觀是教師專業(yè)修養(yǎng)的內在要求
教育學是研究一般教育問題和揭示一般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也是教師專業(yè)修養(yǎng)必不可少的內在素質構成。在教育學的視域里,關于學生觀的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理論問題,這方面的理論成果已經比較成熟,可以作為一般教育規(guī)律指導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我國著名教育學者羅明東教授等人對于學生的本質屬性作出的結論是:學生是主體的人,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是個性的人。孫俊三教授提出要樹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發(fā)展性的當代學生觀。作為教師,應當自覺強化教育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增強育人意識,認真研究教學對象,按教育規(guī)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一名成熟的教師,必然是具有良好穩(wěn)定的學生觀的教師。
2 基于積極學生觀的課堂教學管理理念
有什么樣的學生觀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管理理念。課堂教學管理關鍵是要維護好課堂教學秩序,保證教學效果,根本目的是育人。不過,育人必先服人。課堂教學管理除了依靠紀律、制度等硬性手段以外,其實還可以更好的發(fā)揮課堂管理理念這種“軟”手段的效用。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做:
(一)堅持民主理念,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教育民主化乃是當今和未來教育發(fā)展的一種重要趨勢。從其本義和宏觀上來看,教育民主化思潮把教育視為人的基本民主權利,旨在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因此近幾十年來教育普及化發(fā)展迅速;但從其引申義和微觀角度看,教育民主化也體現為師生關系乃至父母子女關系的平等性,可以說民主的核心內涵就是要平等、公平。針對傳統(tǒng)過多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的教育弊端,教育民主化所倡導的學生觀和理念是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民主化課堂管理,就是應該始終把學生看作平等的、主體性的人,一視同仁,給予其充分的尊重,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等。事實證明,民主風格的教師相比專制型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歡迎。
被譽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的李鎮(zhèn)西曾經指出:“更重要的是,民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認為,這是對民主更為深刻的理解”,“我越來越確信,民主的實質是對人的尊重”,“‘民主課堂,通俗地說,就是充滿民主教育理念的課堂,它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能力與潛力的無限信任,意味著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與個性,意味著在師生是在探求知識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意味著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意味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保持人文關懷,打造生命化課堂
教育必須直面人的生命,管理必須服務于人的發(fā)展。毋庸置疑,課堂管理對象亦即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人類生命特征的特殊高級生命形態(tài),人的發(fā)展從本質上講就也是生命的動態(tài)生成和走向社會化的成熟過程。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飛速發(fā)展,社會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發(fā)展和人之異化問題日益突出,科學主義及其工具理性也在教育領域扎根蔓延,乃至出現了社會發(fā)展以犧牲人的發(fā)展為代價的時代弊病,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教育不可持續(xù),這樣的社會也并不美好。針對這樣的情況,上世紀60年代以后全球開始興起一股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而首先提出并踐行“生命教育”這一思想的人是美國的華特士。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以葉瀾在《教育研究》發(fā)表《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為標志,我國一批知名教育學者也意識到了國內生命教育缺失的問題,進而著書立說或展開教育改革實踐,與素質教育改革大潮相呼應。從目前來看,生命教育的實踐進程并不平坦,但其中的進步理念之影響卻不可忽視。
筆者認為,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應當樹立尊重生命和關懷生命的人文理念。生命教育尚難觸及國內復雜教育體制的根本,但作為教師卻可以汲取其中積極的學生觀和教育理念融入進課堂管理中。首先,教師應有良好的生命狀態(tài)。這里所謂的“生命狀態(tài)”主要是指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主要包括教師的生活工作態(tài)度、情緒狀態(tài)、道德修養(yǎng)等人文要素的綜合表現,比如著裝得體、熱愛生活、道德高尚、情趣高雅等。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較高,其生命狀態(tài)則較好,其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影響就更加積極。其次,教師應當“目中有人”。這里的“目中有人”是相對于“無人”的教育而言的,所謂“無人”則是只把學生當“物”或“器”而視,忽視生命的特性,由此邏輯則課堂管理中容易出現機械、麻木、冷漠乃至傷害生命的狀況。
3 結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教育者,同時也是管理者,課堂管理理念轉變是當代進步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并得以落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這也是時代對教師職業(yè)提出的新要求,理念轉變并非一蹴而就,但是伴隨著理念的轉變其實際效用必將在實踐中逐步顯現。
參考文獻
[1]學生觀[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wEfJ7U9sTJTYP5pQmmmfmdWEXVYtn5oY9Y0K8MYp_RFKC3VZcEsopdEPzY3jcDOU5jLMiGrUmwU6V-_zDZ5m_.
[2]把握好“總開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8/c_127045835.htm.
[3]羅明東,褚遠輝,顧永清,等.教育學——當代教育一般性問題概述[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4]李鎮(zhèn)西.我對民主課堂的理解[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61efa0100p8tb.html.
[5]黃祥.發(fā)展中的中國生命教育——當代中國生命教育研究與實踐淺述[J].理論縱橫,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