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勝 李 茹(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1370)
項群訓練理論在改善大學生氣質中的應用研究
——以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為例
□陳華勝 李 茹(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1370)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氣質雖然具有天賦性,卻并非一成不變。在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下,氣質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每一種氣質都有其鮮明的特性,太過突出的氣質特性容易導致偏執(zhí)人格,不利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方法予以平衡或改善。項群訓練理論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可以培養(yǎng)不同的意志品質,能夠對氣質特性的改善發(fā)揮作用。本文就如何設置運動項目來培養(yǎng)不同氣質類型所需的意志品質進行了探究,是運用項群訓練理論促使大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形成平衡的氣質,從而實現(xiàn)全面健康成長的一次有益嘗試。
體育教育項群訓練理論運動項目改善大學生氣質氣質特性
體育與健康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主導思想,因此,學校體育不僅僅只是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還應該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不同運動項目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君子風度,提高道德修養(yǎng),運用智慧完善個性發(fā)展。
眾所周知,每個運動項群都包含有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運動項目,選擇這些同一運動項群中的運動項目長期進行鍛煉,會潛移默化地使人形成一些特有的意志品質和個性。每個運動項目都有自己相應的規(guī)則,參與者必須遵循這些規(guī)則進行運動,在此過程中不但鍛煉了人的身體,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質。要想學會、學好一個運動項目,不僅僅需要體能,智力也非常重要。運動中對技術動作的領悟、學習能力的提高,就是對智力的培養(yǎng)。據(jù)文獻資料顯示,很多學者都將運動項目與運動者的氣質類型結合起來,用于運動員競技訓練和運動員選材,這充分說明氣質類型與體育運動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氣質類型適合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它可以使訓練更容易出成績,這對于競技訓練來說尤其重要。然而,對于學校體育來說,這樣做卻未必是好事,因為學校體育注重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果像競技訓練那樣根據(jù)氣質類型與運動項目的匹配來安排體育教學的運動項目,很可能會導致學生某一氣質特征的極端發(fā)展,反而不利于其全面成長。
氣質具有先天性,無好、壞的區(qū)分。但氣質中的個別特質過于強烈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個人的發(fā)展。比如:脾氣暴躁、性格孤僻、愛嫉妒、情緒易變、受挫折能力差等這些負面情緒無限放大,結果就會很難融于社會,不被社會所接受。但是人卻是離不開社會的,長此以往會形成偏執(zhí)的個性,從而使自己或他人受到傷害。
本文旨在通過對學生進行氣質類型測試,使體育老師對學生的氣質類型有充分和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氣質類型特征,開展部分運動項群干擾性教學,阻滯太過突出的氣質類型特征的繼續(xù)發(fā)展,讓學生身心獲得平衡發(fā)展,實現(xiàn)個性的逐漸完善,能很好地融入社會。這也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1、研究對象
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14級全體學生1485人,其中男生802人、女生683人。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wǎng)等檢閱了數(shù)十篇有關“項群訓練理論”、“氣質類型”等的文章、書籍,為本文的理論研究打下了扎實基礎。
(2)對比實驗法。
對氣質類型正分值高的、特征突出的、個性鮮明的學生,對照“項群訓練理論”心理特征進行干擾性鍛煉一年后,再次采用相同的量表測驗,將實驗前后的兩次量表分值進行對比分析。
(3)訪談法。
通過與14級班級學生干部、各班班主任、學院心理輔導老師等進行座談,了解參加實驗的學生在實驗前、后的表現(xiàn)。
2.3、工具
通過讓學生答題的方式,以氣質類型測驗量表(陳會昌修訂)為工具,獲得學生實名填寫的氣質類型分值數(shù)據(jù)。
3.1、項群運動競技項目的分類及心理特征分析
田麥久先生命名的“項群訓練理論”是競技體育領域內的基礎理論。根據(jù)該理論,項群運動競技項目可做具體分類。見表1、表2。
3.2、氣質及其特征分析
(1)氣質概述。
蓋倫最先提出了四種氣質說。由于氣質具有先天性,不同的人表現(xiàn)的氣質必然不同。比如有的人活潑開朗,愛玩愛動,有的人平穩(wěn)沉靜;有的人遲緩沉悶,有的人靈敏幽默;有的人較關注自身內心感受,習慣分析自己的言行舉止,有的人則較關注外部事物及變化,習慣分析外部事物或活動。
雖然氣質是先天形成,卻并非一成不變。一般情況下,通過生活實踐,在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等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受自身價值觀和性格等的控制,人的氣質仍然具有較大的可塑性。
表1
表2
(2)氣質類型特征分析。
①多血質,活潑型。該類型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強、平衡性好。該類型人反應迅速,個性開朗,適應能力強,專注度不夠,情緒化。屬于多血質氣質類型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具有單調、穩(wěn)固、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等特征的運動項目,如游泳、長跑等項目。
②膽汁質,興奮型。該類型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強但不平衡。該類型人精力充沛,熱情大膽,反應敏捷,堅韌,易怒,心情變化起伏性大。屬于膽汁質氣質類型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具有沉著、鎮(zhèn)靜、細心等特征的運動項目。如太極等項目。
③粘液質,安靜型。該類型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強,靈活性欠缺。該類型人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理性、冷靜但反應較慢,屬于粘液質氣質類型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具有一定刺激性、挑戰(zhàn)性、反應快、集體性特征的運動項目。如跨欄,籃球等項目。
④抑郁質,抑制型。該類型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較弱。該類型人敏感孤僻,優(yōu)柔寡斷,反應慢。屬于抑郁質氣質類型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具有靈活性、積極性特征的運動項目。如:毽球等項目。
3.3、項群運動項目與氣質類型可塑性實驗設計
運動項目不同,其生理特點以及在氣質類型可塑性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按照下述匹配表,我們根據(jù)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的實際狀況,在體育課教學中選擇性地開展了一些運動項目。實驗教學周期為一學年,以氣質類型測驗量表(陳會昌修訂)為工具,對14級學生1485人分組進行氣質類型測試,實名填寫參加測試學生的氣質類型分值,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氣質類型測試結果,為其選擇相匹配的運動項目。
周期屆滿,再對該批次學生的氣質類型進行測試,實名記錄測試結果分值,再將前后兩次測試的氣質類型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分析。
4.1、項群訓練對改善大學生氣質具有較大意義
研究表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針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開展不同的項群訓練,能夠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既可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機能的完善,又能在意志品質方面進行提升,使其向良性發(fā)展,彌補氣質特征中的不足之處。根據(jù)學生氣質類型施教,具有濃厚的現(xiàn)代個性教學理念的色彩。
4.2、混合型氣質類型學生為多數(shù)
實驗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是膽汁質與多血質混合、粘液質與抑郁質的混合,具有相近的神經(jīng)特征,個人特質總體良好,因個體差異性,也有一些不良特質。由于所處的年齡階段問題,多數(shù)大學生心理依然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做事經(jīng)常會給人以混亂的感覺,一會情緒化,一會理智,一會獨立,一會依賴等狀況),精力充沛,遇事容易沖動對外部的刺激敏感)。所以要對好的品質要加以鞏固,而對不好(
表3 運動項目與不同氣質所需培養(yǎng)的意志品質匹配情況表
表4 實驗前的氣質類型測試結果
表5 實驗后的氣質類型測試結果
的、不良的情緒行為則要予以糾正和淡化。引導大學生在這個階段形成穩(wěn)定良好的個性,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做好的工作。
4.3、少數(shù)學生氣質類型為單一型
實驗表明少數(shù)學生的氣質類型是單一型的。通過訪談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類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在一定的刺激下情緒更容易失控。從實驗后的測試統(tǒng)計結果來看,這部分學生氣質類型的穩(wěn)定性較高,不容易改變。不過我們認為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塑性,只要及早發(fā)現(xiàn),盡早干擾,采取適宜的多方面的方法加以引導,也是可以重塑的。
為了改善大學生氣質類型中突出的、負面的特性,使其養(yǎng)成健全良好、平衡發(fā)展的人格,我們根據(jù)運動項目與氣質類型培養(yǎng)的匹配性,對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14級學生設置適宜的運動項目進行了實驗教學,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人的氣質比較穩(wěn)定,不容易改變,因此要想取得更加積極的效果,需要采取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要給學生提供一個簡單快捷的自我測試氣質類型的工具,讓學生做好自我分析,了解自己需要改善和培養(yǎng)的氣質特性。其次,給學生詳細介紹實際開設的運動項目,尤其是每項運動對人的心理、精神、道德、意志品質培養(yǎng)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讓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和參與運動,避免學生從心理上排斥運動。最后,對屬于單一的氣質特性突出鮮明的學生,要與其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等共同給予幫助,減少負面情緒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逐漸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好的性格。
綜上所述,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備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和較好的個人平衡能力,最終使得學生能較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fā)展。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張積家.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季丹丹.現(xiàn)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黃俊偉.鐘毅平.大學生氣質類型與主觀幸福感關系初探[J].集美大學學報,2010,1.
[5]李華斌.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氣質塑造作用的探討[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28.
[6]王夫力.高大山.劉剛.大學生團體和單獨形式參與健身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對比研究——兼談向群參與動機對心理健康的良性作用[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
[7]唐穎.梁少雄.從氣質類型探討拉丁舞的選材[J].體育科技,2008,29.
G808
A
1006-8902-(2016)-10-ZQ
陳華勝(1976-),男,漢族,講師,現(xiàn)任職于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李茹(1983-),女,漢族,講師,現(xiàn)任職于廣州松田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