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倩
【摘要】目的:研究伴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腦電圖改變。方法:選擇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診的89例伴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隨機選取89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腦電圖改變。結果:觀察組的頭疼、耳鳴、心悸癥狀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二者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腦電圖的異常率分別為69.00% 與14.00%,觀察組的腦電異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以頭疼、耳鳴、心悸為主要表現(xiàn)的抑郁癥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腦電圖可作為伴頭疼、耳鳴、心悸的抑郁患者的篩查項目,以便于及早診斷。
【關鍵詞】抑郁癥;腦電圖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4-0044-02
抑郁癥患者臨床診治過程中常主訴多種重疊癥狀,包括情緒低落和疼痛、耳鳴、心悸等。我院腦電圖屬神經科常規(guī)篩查項目,臨床上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常常有腦電圖異常表現(xiàn),因此我院通過研究抑郁癥患者腦電圖變化情況,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4 年10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診的89例伴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①年齡18-55歲;②符合DSM-V診斷標準的抑郁癥患者;③抑郁癥伴有軀體多處不適癥狀;異常感覺每周至少1次以上,且不適感持續(xù)時間至少在2h以上。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腦器質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質依賴患者。本研究得到德陽市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受試者均知情同意,共89人,男38人,女51人,年齡(34±7)歲;抑郁癥總病程5月-4年,本次發(fā)病期1-3月。
1.2 方法
1.2.1 腦電圖的檢查采用腦電圖儀(zn3000)進行分析。按照國際10/20 系統(tǒng)來放置電極,然后選擇單雙導聯(lián)對其進行常規(guī)描記。診斷標準依據(jù)黃氏標準,其波形特點被分為6 型。分別對兩組行腦電圖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腦電圖狀況。
1.3 統(tǒng)計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后采用SPSS 19.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當P<0.05 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觀察組抑郁伴有頭疼、耳鳴、心悸80例,伴有入睡困難57例,有乏力者43例,其他臨床抑郁特征24例。對照組伴頭疼、耳鳴、心悸癥狀4例,睡眠障礙3 例,乏力1例,其他臨床抑郁特征1 例,觀察組頭疼、耳鳴、心悸等臨床特征的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二者相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中抑郁伴有頭疼、耳鳴、心悸癥狀的80例患者,男性與女性間癥狀出現(xiàn)情況無明顯差異性。
2.2 兩組患者腦電圖狀況: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腦電圖異常率分別為69.00% 與14.00%,觀察組的腦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 討論
隨著社會發(fā)展,生活壓力提高,抑郁癥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臨床上常常發(fā)現(xiàn)抑郁癥患者伴有多種軀體癥狀,近年來以頭疼、心悸、耳鳴最為常見。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jù),我院通過研究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接診的89例伴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與對照組的臨床特征及腦電圖的情況比較,發(fā)現(xiàn)伴軀體化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頭疼、耳鳴、心悸發(fā)生率高于健康對照組。但伴頭疼、心悸、耳鳴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發(fā)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伴頭疼、耳鳴、心悸癥狀的抑郁癥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腦電圖異常率分別為69.00% 與14.00%。提示伴頭疼、耳鳴、心悸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腦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其高發(fā)的臨床特征以及異常腦電圖可以為抑郁癥的診斷提供臨床依據(jù)。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示伴有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常常以頭疼、耳鳴、心悸為主要表現(xiàn)。而以頭疼、耳鳴、心悸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抑郁癥患者行腦電圖檢查多提示異常改變,由此,本研究結果為伴頭疼、耳鳴、心悸的抑郁癥患者臨床篩查提供了依據(jù),腦電圖可作為伴頭疼、耳鳴、心悸癥狀的抑郁患者的篩查項目,以便于及早診斷。
參考文獻:
[1]Geracioti T D,Carpenter L L,Owens M J,et al.Elevated crerbrospinal fluid substance Pconcentratio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on [j].Am J Psychiatry,2010,163(4):637-643
[2] Meyer T,Cooper J Raspe H.Disabling low back pai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j].Spine,
2007,32(21):2380-2386
[3] ]Marcil J,Walczak J S,Guindon J,et al.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tetrodotoxin(TTX) in rodent[j].Br J Anesth,2009, 96(6):
761-768
[4] 蘇東奎. 伴耳鼻咽喉疾病焦慮抑郁癥的診治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2):169-170.
[5] 肖云,何茹.度洛西汀對軀體化障礙患者抑郁癥狀療效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8,11:135-137
[6] 孫學君,付少霞.度洛西汀治療抑郁癥療效評價[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16920:161
[7] Hegeman JM,de Waal MW,Comijs HC,et al.Depression in later life :a more somatic presentation?[j].J Affect diso rd,2014,
170:19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