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瑜
摘要: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其中如何提高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學習質量尤為重要。高職高專的學生應認識到公共英語的重要性,并且把提高公共英語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作為當前時期的主要任務。本文主要通過介紹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解決措施,改善其教學現(xiàn)狀。并且對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探討,來提升這一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67-01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學習具有很高的價值,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要改善公共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只能通過教學改革。因此,我們應結合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一系列解決措施及改革方法,改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構建活躍課堂氛圍,使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取得極好的效果。
一、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基礎差,對英語的學習缺乏信心
高職高專的錄取門檻低,基本上都是學習情況偏差的學生,所以,他們的英語基礎也特別差。而且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缺乏自信,英語的學習要通過不斷的背、讀以及實際運用,而這些學生不敢說、不敢去嘗試溝通是阻礙英語學習最關鍵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成績始終提不上去。
(二)公共英語的教學手段比較落后,缺乏針對性
公共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手段還受到傳統(tǒng)教育以及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延續(xù)著傳統(tǒng)且單一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注重教學,從課本出發(fā),采取“滿堂灌”的方式,一味地以應付考試為目的。這種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忽視了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的學習現(xiàn)狀,缺乏針對性。而且在高職高專這類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應該側重于實際應用,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然而,實際的教學卻側重于應付考試,這既不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也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能力。
(三)學校師資水平低,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
學校師資水平的高低會決定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壞,在高職高專這類學校中,教師基本上都是普通高中老師或者高校畢業(yè)的學生。所以,高職高專院校的師資水平普遍較低,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尤其是公共英語這門課程,本來枯燥無味的英語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加上教師不當?shù)慕虒W方式,使學生更加不喜歡英語,不僅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相反還會增加學生的惰性,出現(xiàn)厭學心理,導致英語成績越來越差。
(四) 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與實際聯(lián)系不足
高職高專這類學校的教學本就應該以實際運用為主,然而實際的教學卻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偏重于理論性的教學,只是從課本出發(fā)而缺乏實際運用。而且,公共英語的教學內容也比較落后,不夠新穎,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且內容和實際生活或者工作的聯(lián)系不足,使得學生在碰到實際問題時,不會處理。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得不到運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教學質量。
二、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究
(一)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實效性
改進和完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手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側重于實際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高職高專這類學校注重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所以教學手段要全面具體,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學習,這樣既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會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實際工作中對英語的運用能力。
(二)提升學校的師資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要論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這所學校師資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想方設法提升學校的師資水平,提升方法有很多,包括長期的和短期的,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高職高專應選擇高素質的教師,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②學校應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培訓機會,通過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③改進和完善教學手段,且教學內容要新穎,教師與學生同學習共進步。
(三)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現(xiàn)如今的教學已不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了,所以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應有所改變。高職高專院校應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及學習評價,促進和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且,英語成績的高低并不能作為學生英語能力的評判標準,而應該側重于實際運用。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必須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考試成績只占最終成績的一部分,加入口語面試、實際運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等考核內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端正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改革是學校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適合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提高社會競爭力,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