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還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臨近畢業(yè),同學大部分去實習,我還在寫劇本。除了上一些課程,我每天5點半吃完晚飯后都在自習室寫,儲備了大量的劇本,包括武俠片。今年年底要拍的《在清朝》,就是我在那時寫的大綱。我知道不可能馬上拍,古裝武俠片需要很大的投資,一個剛出校門的學生很難獲得電影資本的支持。當時想寫但拍不了的劇本很多,我還試著寫過《蔣經(jīng)國傳》,當然也拍不了。
我上大學比較晚,23歲才上,到1996年時,我很多朋友的事業(yè)已經(jīng)風生水起。那一年,中國經(jīng)濟突然有了加速度,我的朋友們都是從那時起步的,無論是做地產(chǎn)的、做廣告的,還是做煤礦的。他們拉我去創(chuàng)業(yè),我也在考慮畢業(yè)后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寫劇本、拍電影。后來,我選擇專心做電影。
我那時已經(jīng)開始發(fā)表小說,是山西省重點培養(yǎng)的作家。我也在學美術,試著用視覺來呈現(xiàn)自己。但無論是寫小說還是畫畫,我都不踏實,它們都不是我最喜歡的形式。比如寫作,我寫作的習慣保留到現(xiàn)在,但我覺得它只是個普通技能。很多人說:“賈樟柯,你的文章寫得很好?!笨晌矣X得上過高中的人就應該有這個能力,所以,對我來說,它不算一個事,我在找我要做的事。在看過《黃土地》之后,我知道我應該做什么事了,就是拍電影。它更過癮。我上大學時就拍廣告了,如果我開一家廣告公司,我一定是全中國最好的廣告公司老板。
拍電影不是為了理想,拍電影就跟喝茶抽煙一樣,是日常生活。有一種人,他有創(chuàng)作的需要、表達的需要,那是一種生理需求。有人兩三個星期不寫點東西就會難受,一兩年不拍電影就會難受。電影是你喜歡的表達方法,它是一個出口。很多人每半年都會得一次感冒,發(fā)了燒你就舒服了。拍電影不是人生理想,它是身體的需要,到了一個周期,你必須經(jīng)歷感冒發(fā)燒、身體慢慢恢復,然后又強健如初這樣一個過程。
我不知道我要表達什么,如果我規(guī)劃好要寫個劇本,拿起筆來往往腦子里是空白的,是茫然的。但當內(nèi)心有了沖動,突然就寫出來了。在這之前我是無知的,我不了解賈樟柯,我不知道這個人究竟要干嗎,究竟想做什么。若問明天的我是誰,到今天我還不知道。創(chuàng)作幫我知道今天的我是誰。所以,我的創(chuàng)作不是規(guī)劃式的,你問我要表達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有寫作、拍攝的過程能夠告訴你我是誰。創(chuàng)作就是一個把自己梳理清楚、了解自己的過程。
我對我個人也不太感興趣,每個人都是行尸走肉,這是我看人的基本立場,沒有貶義。我們在俗世里為一些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煩憂——中午吃什么、下午要見誰、明天誰過生日——我們沉溺在這些生活的細節(jié)中,很少有人只活在精神性的世界里。我覺得精神性的活動不是頻發(fā)的,它是奢侈的、是偶發(fā)的。情感敏感的創(chuàng)作者的頻率會高一點,從事其他行業(yè)的就因人而異了,可能雙子座頻繁一點,別的星座少一點。通過寫作了解自己是巨大的愉悅,它是上帝的賜予,就像我們看一場電影或者看一場展覽一樣,能給自己愉悅。
拍電影是一個體力活兒,風餐露宿、居無定所、四海為家,就是這種愉悅支撐著我們走下去。觀眾也一樣,電影消費很頻繁,有的人一個月看兩次電影,有的人每星期必須看電影,看電影也是一個愉悅的過程。我們因世界上有這些愉悅的事情而活著,不是因為沉重而活著。當書寫那些困境和困難的時候我是愉悅的,當觀眾面對銀幕世界里那些困境和困難的時候也是愉悅的。如果不愉悅,我不會干這些事情。
我從來不轉型,轉什么型啊?我只是干自己喜歡的事。轉型的前提是有一個規(guī)劃,我的生活跟事業(yè)從來沒有規(guī)劃,只是順其自然。今天想拍這個就拍這個,明天想拍那個就拍那個。就好像愛情,你能規(guī)劃嗎?說明天要有個愛情,你能有嗎?所有的東西都是不期而遇的,創(chuàng)作也是,沒有規(guī)劃就談不上轉型。比如電影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就不喜歡了,有可能雙子座情感波動太大,很可能什么時候我就做別的工作去了。雖然到46歲時我還喜歡電影,但哪一天不做電影了,我也不覺得會有任何問題,不會有內(nèi)疚感,也不覺得枉費我前半生的努力。
我不會考慮我的作品將要面對誰,它面對我就行了,面對誰是作品本身的緣分,有1萬個人看跟100萬個人看,對我來說都是抽象的。你說《山河故人》有95萬人看,我只認識我的親朋好友,別人對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我考慮的是我身邊的人。我認識的每一個人,他們是跟我有關聯(lián)的,我要跟他們相處,我要留時間給他們,我要考慮他們的感受。朋友約我吃飯我不能不去,因為他會不高興;朋友的父親過壽我要去,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友誼,他是跟我相關聯(lián)的人。我不會去想那么龐大的群體,95萬人,我頂多認識2000個人,其他人跟我的個人生活沒有一點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