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衛(wèi)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157-01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對英語課就會產(chǎn)生興趣,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學生就會把學習認為是一種精神負擔,學習效果就顯而易見了??梢?,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因素。根據(jù)我多年的教研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方法。
1.學生根據(jù)實際樹立學習目標,教師科學評價強化學習動機
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fā)展得越快…我確信這個真理。"因此遠大的學習目標必將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然而,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就欲速則不達。所以要教育學生把學習英語的遠景目標同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jié)合,就是我們常說的"小步子、大目標"策略。每位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英語學習實力確立出中考或高考所能達到的目標,再根據(jù)目標制定出具體的學年、學期、月、周、日計劃。這樣就把一個學習英語的長遠目標分解到每天具體的學習計劃中來,只要策劃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來說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而且這樣做,不斷提高成績,心態(tài)也比較平和,不會急躁,自信心也不斷增強,從而促進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形成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教師科學的評價,會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這里的科學評價指:一是評價標準要有多層性。雖然現(xiàn)在絕大部分學校按總分分層分班教學,但就具體某學科來看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是參差不齊的,英語學科更是如此。如果我們還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顯然是不正確的。所以我們要用科學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只要學生有進步就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二是評價的及時性。布克和諾凡爾的實驗表明,讓學生及時知道成績,比不了解者的學習動機要強。因為學習結(jié)果的反饋具有信息作用,通過結(jié)果反饋,學生能夠知道在學習上取得了多大的進步,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目標,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動機。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考試成績、作業(yè)的批改評價應及時告訴學生,間隔越短,效果越顯著。三是評價不僅僅是看考試分數(shù)。大家知道考試成績的好壞,不僅與學習水平有關(guān),還與考試時的身體、心理、臨場發(fā)揮等有關(guān)。所以,評價還要看考試分數(shù)以外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學習方法、作業(yè)完成情況等方面,教師可通過評等級、寫評語、表揚或批評等手段將評價及時的反饋給學生,這種評價可以起強化學習動機的作用。
2.教學設計生動有趣,教學手段豐富多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讓生動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那么,在中學英語課教學中,有哪些教學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是"故事"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例如:在講顏色(COULOUR)時,我們可將這七種顏色用在學生熟知并感興趣的七種物體上,并把他們串成一個既貼近生活實際又有趣的故事。用多媒體制作出一個棕色的猴子圖片,給學生介紹說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這時便引導學生學習第一種顏色-brown。出于對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學生很快就學會了brown這一生詞。然后,又介紹說:"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 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這只猴子是個賣水果的。你知道她賣些什么水果嗎?)"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激活了,掙著搶著要說出自己的猜想。有的用中文說:蘋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說:apple、banana等。我一邊肯定著學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 一邊拿出了蘋果、香蕉和西瓜的圖片顯示在屏幕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種事物,red, green,yellow這3種顏色學起來也格外地輕松。后來,隨著小偷white fox(白狐貍)、警察black cat(黑貓警長)和警車blue car的一一出現(xiàn),學生一方面被故事的發(fā)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這些他們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顏色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都達到了高潮。
二是"歌唱"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產(chǎn)生興奮情緒。因此,將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中學英語教學中去,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人的心理機制表明,大腦左半球善于處理言詞、數(shù)理、邏輯類的信息;右半球是記憶、識別文字和音樂旋律并進行模仿的中樞。在英語教學中,很好地利用唱歌這種形式也就是將大腦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維功能與右半球的形象思維功能合二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教授《WHAT DAY IS TODAY》一課時,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一周七天時的發(fā)音困難和感覺枯燥的問題,就借助歌曲"DAYS OF A WEEK"來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以學優(yōu)唱,并在唱的同時輔以手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并且增強了學生記憶,還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
3.創(chuàng)設表現(xiàn)空間,拓展英語學習興趣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可知,每個人都渴望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并希望得到認可。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課堂上的雙邊和多邊活動,能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那些知識運用靈活、反應比較快、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會覺得特別"露臉"。課文的改編表演、課外活動中的英語短劇小品、作文比賽、書法比賽、歌唱比賽、演講比賽等,讓那些學習成績雖不出類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學生,具有歌唱才能的學生獲得"最佳歌唱"的殊榮,具有演講才能的學生獲得"最佳口才獎"的稱號……在大大小小的各類競賽中,那些表現(xiàn)出眾的學生體驗到了站到領獎臺上的激動。而再表現(xiàn)的欲望,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會使他們在外語課上滿懷興趣,集中精力,課下又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翻閱英語課外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達到健康發(fā)展個性的目的。
總之,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是在一定條件的影響下發(fā)展的。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有變化的,而且影響變化的因素又十分復雜,所以興趣會出現(xiàn)反復,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最重要的是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反復,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從心底里愛英語,更好地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