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寫在《天邊的尕斯庫勒湖》出版之際

2016-11-21 06:16甘建華
書屋 2016年10期
關鍵詞:柴達木散文

尕斯庫勒湖簡稱尕斯湖,蒙古語意為“白玉圈子”、“鑲著銀邊的湖”——因為湖的四周不斷有析出的結(jié)晶鹽,如同白玉,又有“苦咸”之意。清代蒙古族稱噶斯淖爾或噶順淖爾,哈薩克族稱格孜庫勒湖,又有蒙維合音“自然湖”的意思。

這個湖位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西部花土溝鎮(zhèn)西南五六公里處,東西兩端分別是切克里克和阿拉爾草地,南面是終年積雪巍峨雄峻的昆侖西支祁曼塔格山(一說阿喀祁曼塔格山),北面是黃沙彌漫逶迤騰浪的阿爾金余脈阿哈提山(一說扎哈北山)。這是一個封閉型內(nèi)流盆地,主要由阿拉爾河(又稱鐵木里克河)、大河壩河(又稱卡爾馬玲河)以及季節(jié)河的潛流補給。湖面海拔二千八百三十五米,約一百四十平方公里,湖表鹵水面積一百零三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八米,最淺處不到一米,是固液相并存的特大型石鹽湖礦床。湖岸環(huán)布著灌木、荊棘、蘆葦、芨芨草、沼澤、濕地、草原,夏季棲息著斑頭雁、灰雁、天鵝、黑頸鶴、野鴨、環(huán)頸鸻、戴勝、反嘴鷸、白尾鷂、鸕鶿、灰椋鳥、粉紅椋鳥、蓑羽鶴等一百六十余種鳥類,尕斯庫勒濕地是青海省鳥類重點保護區(qū)。

柴達木盆地曾被稱為“生命的禁區(qū)”,是人類的文化活動讓這片山水廣為世人所知。尕斯庫勒湖最早的名世之作,當然是著名詩人李季1954年寫的《柴達木小唱》:

遼闊的戈壁望不到邊

云彩里懸掛著昆侖山

鑲著銀邊的尕斯湖呵

湖水中映照著寶藍的天

這樣美妙的地方哪里有呵

我們的柴達木就像畫一般

這首詩分為三個部分,這只是第一節(jié),但它寫盡了尕斯庫勒湖的神奇瑰麗,花土溝地區(qū)在這之前無詩,自茲之后再未見到如此霸氣雄強之作,堪稱孤詩獨芳,此空其群。

著名作家李若冰與詩人李季一樣,是最早走進柴達木盆地的三個文化人中當中最著名者(另一位是現(xiàn)居西安的新華社記者姚宗儀),在其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散文名著《柴達木手記》、《在柴達木盆地》中,也有關于尕斯庫勒湖的多處描述,文字非常生動,贊嘆之聲不絕。1982年第二期《人民文學》發(fā)表李若冰散文《致尕斯庫勒湖》,開篇寫道:“呵,尕斯庫勒湖,你多么使人神往!多少年月,多少春秋,我日日想呵夜夜盼,何時再回到你的身邊?尕斯湖,有時仿佛凌空開放的雪蓮花,有時猶如拍浪而起的鯤鵬。而更多的時候,卻好像引頸遠飛的天鵝,悠然在太空穿云過霧,發(fā)出聲聲呼喚。噢,我正是聽到了呼喚聲,才匆匆地趕回來。我一路走來一路想,想起第一次看見你那難以忘懷的情景。”

在此前后行世的名篇,有《光明日報》著名記者盧云1956年秋天發(fā)表的《阿拉爾之行》,《柴達木報》編輯陳清創(chuàng)作《尕斯庫勒湖畔的鮮花》入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青海風云》,“戈壁詩人”徐志宏在《青海湖》1979年第十二期發(fā)表《湖的感嘆》,新華社青海分社記者馬集琦1982年5月播發(fā)特寫通稿《尕斯庫勒油田的開發(fā)》,青海省作協(xié)主席朱奇在《百泉》(今《散文百家》前身)雜志1984年第六期發(fā)表《尕斯庫勒湖禮贊》,在下甘某1990年12月創(chuàng)作并陸續(xù)見諸各種報刊和選本的《湖浪搖蕩的大荒》,石油作家凌須斌2001年8月10日在《工人日報》發(fā)表《最后的石油羊倌》,內(nèi)蒙古作家郭雪波2004年10月作《夜宿尕斯庫勒湖》,海西州文聯(lián)主席斯琴夫2009年10月作《尕斯及其一首歌的傳說》。最早的記憶來自于1947年秋冬勘察油砂山的地質(zhì)學家朱新德先生的回憶錄《尕斯盆地民國考察記》,最新的篇目則是吾女甘恬2015年金秋發(fā)表于青海、湖南兩地報紙的《大雁翱翔尕斯湖》。

其中一個插曲頗值一說。2004年8月底,以《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陳忠實,率領中國作協(xié)西氣東輸采風考察團,驅(qū)車來到尕斯庫勒湖畔,欣然為采油一廠文學社題寫刊名《尕斯湖》。這本民刊我雖然迄今沒有看到,但可以想見油田文學青年對現(xiàn)實人生的感悟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讓我回想起當年花土溝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春風》、《沙舟》、《鉆工情》、《西北風》、《戈壁草》等油印刊物是我心頭雋永的回味。

尕斯庫勒湖雖然深居西北大漠腹地,遠離東南塵囂世界,但它既是文化之湖,也是大雁之湖,據(jù)說每年夏季有成百上千只大雁在此棲息生存。大雁學名斑頭雁,因為頭頂有兩道黑色帶斑的飾紋又名黑紋頭雁,體態(tài)非常優(yōu)美。它是人們最為喜愛的一種候鳥,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留傳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漢朝使者曾用“鴻雁傳書”的托詞,迫使匈奴單于釋放了被無理流放到北海(今蘇聯(lián)貝加爾湖)牧羊長達十九年的蘇武。也有故事說唐朝薛平貴遠征西涼,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忽聞空中鴻雁連聲鳴叫,于是從羅裙上撕下一塊布,咬破指尖寫下一封血書,請求鴻雁帶往遠方,傾訴對夫君的思念之情。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碧拼姼杼觳磐醪峨蹰w序》有此佳句。我的家鄉(xiāng)衡陽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處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之南,相傳“北雁南飛,至此歇翅?;亍保视盅欧Q“雁城”。城南的回雁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也是湖湘文化的一個地理坐標,自古至今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陽春三月,青藏高原的湖泊尚未解凍,從湖南衡陽飛來的大雁,排成“一”字或“大”字形的整齊隊伍,萬里迢迢來到尕斯庫勒湖。到了10月下旬,它們又排著井然有序的雁陣,飛回南國遙遠的故鄉(xiāng)過冬。春來秋去,年年如是,引人無限遐思和感喟。唐代大詩人李白《菩薩蠻》詩云:“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辈襁_木第一代女作家李玉真即用此詩首句為題,在《地火》文學雜志2014年第三期,以七千余言記述我當年在西部之西引領文學大潮的往事。

2014年8月底,在離開青海高原二十二年之后,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慶典之邀,我重返夢境之旅,目睹了一個千萬噸級油氣田的蓬勃崛起,以及一個億噸級大油氣田的整裝待發(fā)。

那天下午,夕陽金紅的余暉中,佇立在油砂山烈士紀念碑旁邊,舉目遠眺尕斯庫勒湖和祁曼塔格山,再度想到曾經(jīng)想過的那個問題:青海油田能不能在此豎立一尊“柴達木勘探一號尖兵”木買努斯·伊沙阿吉老人的銅像?或者立一組阿吉老人與放歌油砂山、贊美尕斯湖的李季、李若冰先生的群像?因為這是柴達木石油文化真正的根脈所在,后來者理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另一個問題我一直納悶不解。海西州號稱出了那么多的詩人,出了那么多的著作,我竟然孤陋寡聞到?jīng)]有看見一首贊美海西之西尕斯庫勒湖的詩歌。1977年9月,州委宣傳部、州文教局組織編選,交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本《啊,閃光的柴達木》,薈萃了幾十個后來有名或無名的詩人之作。1984年5月,海西州文聯(lián)編輯,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一套八本“瀚海叢書”,聲稱“人們將從這里看見正在開發(fā)和建設中的柴達木”。1989年,陜西人民出版社也為海西州作家出版了一套無名叢書。尕斯庫勒湖是盆地西端第一大湖,尕斯庫勒油田是海西州域內(nèi)第一大工業(yè)企業(yè),也是青海省經(jīng)濟發(fā)展的引擎,海西詩人們?yōu)槭裁床皇惆l(fā)情感呢?那一刻,我產(chǎn)生了要為尕斯庫勒湖做點什么的強烈愿望——編一個同題散文選本吧!這就是如今呈現(xiàn)在各位面前的《天邊的尕斯庫勒湖》。

同題散文早已有之,最知名者莫過于現(xiàn)代文學大家朱自清、俞平伯的《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1923年8月的一個晚上,朱、俞二公相約同游南京秦淮河,俞是初泛,朱是重來,二人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下船,槳聲汩汩中,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既游秦淮,身為文人焉能無作?二人遂相約各作一文以志其事,于是便有了新文學中的兩篇珠玉美文。爾后同時發(fā)表于《東方雜志》,以風格不同、光彩各異而傳世,從此有了“俞朱并稱”之說,中國文學史也因而增添了一段佳話。

同題散文選本尤其是以地理為背景的選本,且在每篇文章中冠以同一地名的選本,恕我見聞谫陋,迄今未見有之。我之所以做此嘗試,一方面緣于本書篇章原有題目多載“尕斯”或“尕斯庫勒湖”字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團結(jié)所有的力量,為西部之西的神山圣湖催綻一朵文學奇葩。不同年代的作家,穿越不同的時空,弱水三千,他們曾取同一瓢飲。正所謂:風花雪月人人有,表達之處卻不同。南京張昌華、汪榮修編選《中外名家同題散文妙筆》時說:“如同一片月色,有人惋嘆,有人樂賞。同一個題目下的不同文字,由于這種強烈的情感對比和文化差異,卻能讓閱讀者在瞬間產(chǎn)生興趣,多了閱讀的欲望,也成就了用這樣方式編排經(jīng)典散文的意義?!?/p>

本書作者集合自五十年代以來的著名作家和新聞媒體知名記者,三十九人,四十三篇作品,四世同堂,連接半個世紀悠悠歲月。由此可見,他們沒有也不可能相約為文,而是各自的一次浪漫文學之旅。雖然同題而作尕斯庫勒湖的佳構(gòu),而且都寫得感人、縝密、真實、細膩,情景相生,文情并茂,但是風格畢竟各有千秋,更加能夠讓人領悟到散文之美。按照作者出生年代為序,其中十六個中國作協(xié)會員(陳忠實是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若冰、朱奇曾是中國作協(xié)理事,另十三人是錢佩衡、單士杭、孫柏昌、郭雪波、李玉真、肖復華、和谷、劉元舉、王紅江、張建偉、唐涓、甘建華、斯琴夫),三個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烏席勒、斯琴夫),著名新聞工作者九人(《光明日報》盧云、新華社李敏杰、馬集琦、張榮大、《中國青年報》張建偉、青海衛(wèi)視郭國慶、《衡陽日報》甘建華、《中國石油報》凌須斌、《西海都市報》李皓),三個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梁澤祥、烏席勒、凌須斌),十二個省作協(xié)會員,四個女作家(李玉真、馮君莉、唐涓、甘恬)。中國作協(xié)會員和省作協(xié)會員中,又各有若干個身份交叉的中國散文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以及六七個中國石油作協(xié)理事。就此而言,這個陣容也是比較豪華壯觀的了。

用“同題”這樣一種特殊的編排方式,編輯一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耳邊一直鳴響著吾湘前輩韓少功的一句話:“文學肯定比我們活得更長久。”

以前出版拙著《西部之西》、《冷湖那個地方》、《柴達木文事》、《盆地風雅》等西部文學作品集,都是拿版稅或稿酬,只能按照出版社的意圖行事,無法體現(xiàn)本人的文學思想和美學傾向。這一回,我獨自出貲來做《天邊的尕斯庫勒湖》,不僅找到了當年描繪柴達木及尕斯盆地那些攝影、美術作品,而且約請一批當今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共同傾力打造一本站在中國高度的新視覺圖書,意在將尕斯庫勒湖打造成一個著名的文化之湖。黃胄、馬西光、朱乃正、洪武平、吳連增、許淇、苗罡、李鐵青、寇宗鄂、井漢升、聶鑫森、水運憲、李清白、賴尚平、白描、曾祥彪、梁瑞郴、何滿宗、張瑞田等四五十人,包括胡耀邦同志的題詞,他們的書畫、攝影作品都已在書中呈現(xiàn),感謝各位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

文化地理需要文學描寫,文學藝術讓山和水魅力無窮。在著名作家王蒙看來,中華山水不僅僅是自然風景,更是文化的依托。文學、繪畫、書法及攝影作品,使得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以往從山水中發(fā)現(xiàn)不了的東西,同時人又依托自然來提高自我。到同樣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如果當?shù)匾延星拜厡W者、作家、詩人及書畫攝影家等的足跡、記載和作品,整個層次就不一樣了。我對這位衡陽老姑爺?shù)脑捝钜詾槿弧?/p>

編輯這樣一個同題散文選本的想法,得到了散文大家王巨才先生的高度肯定和熱情支持,應我之邀欣然為之題簽。謝謝您,王公!

最后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我的師友,以及親愛的讀者!

猜你喜歡
柴達木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兩篇
散文兩章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