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春秀(1990-),女,漢族,河南省商丘人,碩士,商丘學(xué)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2
美國著名作家威廉·斯泰倫的《蘇菲的選擇》被公認為美國當代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被譽為“西方小說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大屠殺小說中,斯泰倫并未鋪陳宏大的戰(zhàn)爭場面,而是透過一個女性的悲劇命運去揭示戰(zhàn)爭給整個人類所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作為女性,蘇菲不僅要面對戰(zhàn)爭的摧殘,更要承受來自于父權(quán)制社會的種種壓迫。作者這種獨辟蹊徑的安排不僅使小說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重,也暗含了其對女性生存困境的憂慮。隨著女兒,妻子和母親這三種身份轉(zhuǎn)變,蘇菲的悲慘境遇得到逐一呈現(xiàn)。本文將從女性主義視角入手,通過分析蘇菲的“母親”身份來揭示女性所面臨的艱難境遇。
一、有爭議的“母親”身份
由于宗教,文化,道德信仰等因素的影響,“母親”這一身份具有極大的復(fù)雜性和爭議性。一直以來,整個女性群體的存在意義被牢牢禁錮在“妻子”和“母親”兩個身份上。美國著名女性主義理論家凱特·米勒特對“人類社會發(fā)展依賴于男性,女性的唯一貢獻在于繁衍后代,女性的根本價值和最大成功在于其生育能力”這一男權(quán)思想進行了嚴厲的批判。第二次女性主義運動以來,女性主義者開始逐漸意識到男性權(quán)威使母親們失去話語權(quán),工作權(quán),以及應(yīng)有的尊重??梢哉f,女性群體由于男權(quán)所施加的母親身份而備受邊緣化。傳統(tǒng)意義上講,“母親”這一使命是光榮和值得稱頌的,父權(quán)制社會要求女性必須成為 “合格”的母親,而“母親”總是與“孩子”緊密相連的論斷被廣為接受。由此可見,能夠孕育和照顧孩子成為判定一個女性是否具備做母親的資格的必備條件。一個合格的母親需要無條件地為丈夫生育孩子,同時花費畢生精力照顧孩子和家庭。正如貝蒂·弗里丹所說,“Without careers, without any commitment other than their homes, mothers could devote every moment to their children.”
女性主義運動先驅(qū)波伏娃曾說:“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痹诟笝?quán)制道德思想的灌輸下,她無奈嫁給一個毫無感情的男人,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wù)。而在認命地接受了自己的母親身份后,她拼命保全自己的孩子,卻又在男人們惡意的逼迫之下選擇親手殺死他們。毫無疑問,蘇菲是父權(quán)制社會道德評判準則下無辜的犧牲品。
二、“母親”身份下蘇菲的悲劇命運
小說《蘇菲的選擇》并未采用傳統(tǒng)的時間順序敘述方式,而是大量采用插敘和閃回等寫作技巧,因而小說中的故事敘述是碎片化的?!短K菲的選擇》隱含著雙重含義:一是蘇菲同時和猶太青年內(nèi)森與作家斯汀格產(chǎn)生了難以名狀的情愫。蘇菲必須在兩個男人之間做出選擇。二是蘇菲在家鄉(xiāng)波蘭早已結(jié)婚生子。她和兩個孩子不幸被捕入獄。殘酷的納粹軍官要求她必須選擇一個孩子去死。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并在集中營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蘇菲幾乎放棄了她所擁有的一切:美貌,健康,身體,甚至是良心。更諷刺的是,蘇菲遭受的所有磨難都來自于男性,她卻不得不靠依附和討好男性來為自己謀求出路。
在被逮捕時,一個納粹軍官對蘇菲美貌的評價使她意識到自己極具魅力的容貌和身體將是尋求生存的工具。在為司令官霍斯工作期間,蘇菲接受了女管家的侵犯和侮辱,只為能夠受到這位司令官得力助手的賞識?;羲故且粋€冷酷虛偽的納粹軍人,更是典型的父權(quán)制思想的代表。他宣稱性即是女性和邪惡,對希望靠出賣身體來獲得生存權(quán)利的女人嗤之以鼻,認為她們骯臟無恥;他自詡道德高尚,認為男人之所以會做出不道德的事情都是因為女性的引誘;他自稱尊重自己的妻子,其實對妻子有著強大的控制欲和占有欲。而為了凸顯蘇菲在兩性關(guān)系中所遭受的壓迫,斯泰倫運用大量筆墨描寫了蘇菲和霍斯之間的關(guān)系。像故事中所有男人一樣,霍斯也被蘇菲的美貌所吸引。母親的使命和責任使蘇菲變得瘋狂和不顧一切。盡管感到極度的羞恥和恐懼,蘇菲仍然選擇向霍斯獻出自己身體。蘇菲所面臨的困境反映了集中營中很多母親的生存境遇。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本就處于“他者”地位的女性不得不面對更加凄慘的命運。她們別無選擇,唯有向毫無悲憫之心的男性掌權(quán)者出賣身體以求自保。蘇菲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來拯救自己的兒子,但最后仍舊以失敗告終。因為她永遠不會明白,冷漠無情的霍斯最看重的是自己的事業(yè)和前程,絕不會因為與一個女人發(fā)生關(guān)系而毀掉自己.所以他不但沒有幫蘇菲,反而奪走了她心愛的兒子的生命??梢?,在父權(quán)制社會中,女性僅僅是,并且只能是男性消費欲望和肆意蹂躪的對象與工具。
為了履行作為母親的義務(wù),蘇菲在出賣肉體的同時也成為了納粹殘害猶太人的幫兇:被捕期間,蘇菲因自己不是猶太人兒暗暗高興;為了能讓自己和孩子在集中營里活更久,她開始為納粹服務(wù)并傳達了很多殺害猶太人的指令;為了討好霍斯,她誣蔑猶太人侮辱了自己并不存在的妹妹,只求霍斯同意讓她看一眼兒子;雖然工作的便利使得蘇菲有機會拯救很多猶太人,但她為了自己孩子的安危最終選擇放棄。然而,蘇菲的這些行為并不是出于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因為母親的身份使她別無選擇,“我會讓人們明白納粹是如何趨使你去干你絕不會干的事情,比如說霍斯。如果不是為了吉恩,我決不會去勾引他,想讓他和我睡覺。我也決不會裝作仇恨猶太人,或者撒謊說父親那本小冊子有我的功勞。還有那臺收音機。我沒有偷它也是為了吉恩,我差點因這事死掉?!彼仨毱埱彝瞪?,因為兒子必須依靠母親的救助。但最終蘇菲并未能救出吉恩,對猶太人的負罪感也使她飽受良心和道德的譴責。
三、“母親”身份下蘇菲的選擇
選擇兒子還是女兒去面對死亡?蘇菲在兩個孩子間的生死抉擇無疑是整部小說的高潮部分,而這一“選擇”留給她終生難以愈合的心靈創(chuàng)傷。蘇菲最終選擇了女兒,但她的委曲求全并沒能保全兒子的性命。在蘇菲混亂的思維和描述所來展現(xiàn)不堪回憶的歲月里,身為一個母親卻親手將女兒推向死亡無疑是她所遭受到的最殘忍折磨。可以說,“母親”身份是男權(quán)社會施加給蘇菲的沉重枷鎖。
首先,蘇菲別無選擇地稱為一個母親。女性主義所批判的并非兩性之間的愛情,婚姻和對孩子的撫育,而是女性在成為母親后遭受的對待。蘇菲在父親的要求下和毫無感情的丈夫結(jié)婚并生兒育女,以滿足父權(quán)制社會對女性生育的要求。她的人生自此被迫和丈夫,兒女以及無盡的家務(wù)緊緊綁縛在一起。對蘇菲來說,“母親”身份并不意味著幸福感,而是男權(quán)社會生育觀念的又一次勝利。
其次,納粹軍官要求蘇菲選擇一個孩子去死也折射了男性權(quán)威對女性的壓迫。在斯泰倫筆下,這位納粹軍官每天的工作就是選擇一些俘虜去死。這種備受良心譴責的痛苦使他逐漸心理扭曲,而以欣賞他人痛苦為樂則成為他在軍營中的最大消遣。他深知如何刺痛一個母親的神經(jīng)并讓其痛苦終生,而美麗的蘇菲不幸地成為了這位軍官變態(tài)趣味下的犧牲品。兒子還是女兒?看似簡單的選擇題決定著兩個孩子的命運。蘇菲選擇妥協(xié)并最終成為了間接殺害孩子的兇手。父權(quán)制社會道德標準認為一個合格的母親的全部生活就是照看孩子,并將這種生活轉(zhuǎn)化為一種具有責任性質(zhì)的終生工作。她所要承擔的不僅有失去孩子的痛苦,更有來自父權(quán)制社會道德的譴責。
最后,蘇菲對于兩個孩子的生死抉擇同樣值得深思。讀者們很難感同身受地體會到處于兩難境地的蘇菲經(jīng)受了怎樣的精神折磨。蘇菲在兒子和女兒之間進行了選擇,實際上也是在男性和女性之間進行了選擇。留下兒子,殺死女兒,蘇菲的選擇動機可以被看做是對父權(quán)制社會的無意識妥協(xié)。不難想象,如果選擇留下女兒伊娃,她在集中營中的生存狀態(tài)將會極為艱難。即使伊娃最后能夠幸存,粗糲暴虐的男權(quán)壓迫仍然會讓她在今后的人生中面臨和蘇菲類似的艱辛?;蛟S在蘇菲的眼中,對伊娃來說是最好的解脫。
四、結(jié)語
父權(quán)制社會的道德準則要求蘇菲必須成為一個母親,否則她將不被承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于是蘇菲選擇了妥協(xié)退讓,淪為丈夫的生育工具。父權(quán)制社會的道德準則要求蘇菲必須承無條件地為孩子付出,否則將不被認為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于是蘇菲為了自己的孩子出賣了自己的道德和靈魂??v觀全文,蘇菲的悲劇既是時代的悲劇,又是宿命的悲劇。她可以成為戰(zhàn)爭的幸存者,但永遠不可能在男性統(tǒng)治的社會中找到出路。作為一個女性和母親,蘇菲被男權(quán)的牢籠禁錮無法逃脫,而戰(zhàn)爭的出現(xiàn)只是讓她悲劇的道路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