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發(fā)達國家奢侈品相關稅制已趨于成熟,部分發(fā)展中國家也先后開始調整消費稅目,將游離于消費稅之外的奢侈品稅納入課稅項目,對此消費者和商家持不同態(tài)度,除了傳統(tǒng)買家賣家,新興消費群體——海淘一族和新崛起的售賣行業(yè)——電商行業(yè)也對此制度反應不一,究竟新稅制會帶來何種影響?我們該不該征收奢侈品稅?
關鍵詞:奢侈品稅;海淘;電商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富裕階層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使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大牌們的“寵兒”,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也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將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購買力計算在內,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誘人的中國市場,引得眾多國際奢侈品品牌紛紛“搶灘”中國,中國也成為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最為龐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隨著奢侈品稅的出臺以及稅制改革,是否將會新興消費群體和消費模式產生沖擊?
一、新稅制對海淘群體的影響
由于國內奢侈品稅負的繁重,新一代年輕消費者開始不滿足于在國內購物而開始將眼光轉向境外催生出了一個新的消費群體—“海淘群體”。與直接出境購物不同的是,“海淘”是在隨時都能下單的購物網站或直接登陸國外品牌官方網站進行購物。
盡管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奢侈品銷售的貢獻達到1/3,但發(fā)生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消費只占1/5,而其余交易來自海外。消費者要么從國外網站上購買,要么在旅游時購買,要么通過海外代購購買。這不僅不利于政府獲得稅收,同時也影響了國內市場,尤其是高端商品市場的消費。而中國政府正試圖促進消費,使消費成為除出口之外經濟增長的另一極。因此中國政府希望將海外購物人群吸引回國內,培育本土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以符合中國政府發(fā)展消費驅動型經濟的目標。
隨著奢侈品稅制的,中國政府即將對海淘購物全面征稅,以打擊奢侈品的水貨交易及避稅行為,鼓勵消費者更多地在國內購物。這一決定會減少海淘的海外奢侈品購買并轉移其消費至國內奢侈品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首先,由于特殊的渠道優(yōu)勢,即使加上稅額,海淘回來的產品價格也較國內專柜更有優(yōu)勢,且部分消費者仍然根深蒂固的認為,同一品牌,原產地在國外的產品,相較產地在中國的產品質量更好。其次,通過海淘在款式上比在國內購買更有優(yōu)勢,消費者可以有更多選擇。所以說,新稅制會抑制部分海外的購買,但不會將消費轉移回來。只要價格差距存在,消費者依舊會選擇海淘。
二、新稅制對電商行業(yè)影響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稅總局三部委于本年度3月24頒布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稅制: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這堪稱是奢侈品電商行業(yè)2016年的重磅消息。一方面是日益規(guī)范的稅收政策,另一方面是拓寬交易平臺的新嘗試,政策面上的收緊,將會對國內奢侈品電商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此前的進口保稅模式下,電商企業(yè)在稅費上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
首先,電商企業(yè)可以通過控制客單價及拆單的方式,使得絕大部分商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幾乎等同于零稅費,這將造成與一般貿易進口明顯的稅收不平等的矛盾。
其次,“進口貨物”需要征收進口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進口物品”則征收行郵稅??缇畴娚唐髽I(yè)進口的商品雖然是“貨物”,但國家對于跨境電商這一新事物一直按照行郵稅進行清關,并且稅費在50元以下免征,因此跨境電商在大規(guī)模興起后,在國家海關稅率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利用灰色地帶攫取了不少利潤。隨著跨境電商進口的快速發(fā)展,較低的行郵稅稅率,不僅會造成試點城市與非試點城市間的不公平,還會造成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之間的稅負不公平,甚至會導致國家稅收流失。
從征稅對象上看,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前期享受著政策紅利,這也是為什么新政實施前,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等網購平臺紛紛啟動了大規(guī)模促銷活動,進行提前清倉和品類調整。甚至以“包稅”作為營銷手段,吸引大量消費者。
新稅政的實施,例如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零售單筆交易限值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額限值20000元。和原來適用的行郵稅限額相比,單筆交易額從1000元提升到2000元,單筆交易額放寬了一倍,但卻采取了封頂模式即年度交易額上限為20000元。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超過限制的部分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征稅。單個不可分割商品價值超過2000元限額的,按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全額征稅。取消了50元免征額度,按增值稅和消費稅70%征收,實際上限值內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稅率為11.9%。此舉可以填平此前稅收的洼地,調整進口貨物和進口商品兩類商品的征稅方式。
新稅制出臺后,在保稅模式下,大量小平臺將無法持續(xù)直至倒閉,而擁有強大資金、資源的大中型電商平臺或許會更為主動,2016年的跨境電商市場將會發(fā)生新一輪的洗牌,可以促進跨境行業(yè)的長期健康及良性推進,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制度,使跨境電商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同時,稅收的調整也有利于豐富跨境電商的品類,提高商品品質,推動我國消費升級,拉動消費增長。因此,新稅制是進口跨境電商進一步發(fā)展和成熟的重要手段。短期看,雖然政策調整會帶來階段性陣痛,但長遠來看,能促進企業(yè)更明確、更有針對性地深挖海外供應鏈,與品牌商密切合作,使保稅分銷等模式可得以實現(xiàn),催生跨境電商向多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符合產業(yè)良性發(fā)展的需求。
三、征收奢侈品稅是否合理
許多發(fā)達國家都在將征收奢侈品稅作為調節(jié)生產消費和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手段之一,例如美國對價格超過3萬美元的汽車加征10%的奢侈品稅,瑞典的消費稅一般是20%至25%左右。尼日利亞、烏克蘭等發(fā)展中國家也紛紛開始征收該稅,甚至將其作為挽救財政的稻草。而我國開征奢侈品稅后,反對聲極大,那么我國究竟該不該征收奢侈品稅?
政府希望通過征收奢侈品稅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加大轉移支付,調節(jié)貧富差異,促進社會公平,從而使廣大低收入群體從該稅中受益。但是征收奢侈品稅真的可以調節(jié)貧富差距嗎?我認為政府開征奢侈品稅會讓很多中低收入人群感到厭煩,因為政府對稅收收入的管理不善很可能會讓更多人“鉆”了這一新稅種的空子。在美國,對奢侈品征稅不贊成的呼聲很高的正好不是百萬富翁們,而是普通人民老百姓。在中國,奢侈品的消費群體可以分為頂級富豪、中產階層、并不富裕但不乏購買欲望的新興群體。對頂級富豪來說,奢侈品也即必需品,價格的變化對其實際財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奢侈品課稅導致的商品價格上升,對頂級富豪們的消費行為也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對中產階層來說,奢侈品價格的上升會由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導致不同程度的奢侈品消費量下降。而受影響最大的,則是目前并不富裕但具有強烈購買欲望的群體,例如現(xiàn)在的“‘透支奢侈者”,他們多為月薪數(shù)千元的白領,但其對奢侈品的消費遠遠超過了自身的財力,奢侈品價格的上漲對其消費量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他們的反對之聲不斷。
總而言之,中國對奢侈品課稅很可能在對少數(shù)富人課征高額稅收的同時殃及到社會普通大眾,而理性消費者消費選擇的變化將導致稅收收入流失,從而使政府為實現(xiàn)公平收入分配缺少必要的財力支持。因此,究竟應如何進行專業(yè)而精細的制度設計,使特定稅種在保證公平的同時盡可能減少效率的損失,或是在增進效率的同時盡可能保證公平,將是未來稅制改革進程中函需解決的問題[1]。(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 聞媛:《我國奢侈品稅的政策效應分析》,《經貿研究》,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