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爾德《莎樂美》中唯美主義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①

2016-11-25 14:05:04蔣潤園徐雅恬
世界文學(xué)評論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王爾德約翰月亮

蔣潤園 徐雅恬

王爾德《莎樂美》中唯美主義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①

蔣潤園 徐雅恬

內(nèi)容提要:奧斯卡·王爾德(以下簡稱王爾德)是英國19世紀的作家、藝術(shù)家,其唯美主義理論成為19世紀80年代美學(xué)運動的先驅(qū),對后期文學(xué)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前人多從藝術(shù)至上、藝術(shù)無用論等唯美主義的角度對其作品進行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關(guān)于王爾德的唯美主義傾向和道德觀念之間的矛盾逐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王爾德的獨幕劇《莎樂美》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種矛盾。主人公莎樂美作為基于唯美主義理論塑造的美學(xué)形象,身上包含的道德元素,構(gòu)成了文中藝術(shù)與道德的多重矛盾。本文根據(jù)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理論,從七層紗舞、月亮及死亡意象的角度,分析《莎樂美》一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王爾德關(guān)于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的思想,以及文中蘊含的對這種想法的質(zhì)疑及否定。

奧斯卡·王爾德 《莎樂美》 藝術(shù) 道德

Authors: Jiang Runyuan is from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i led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Xu Yatian is from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i led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一、文獻綜述

(一)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20世紀初,王爾德的作品陸續(xù)被翻譯引進國內(nèi),對于王爾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爾德的童話作品上。到了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對于王爾德文學(xué)理論的研究,如吳剛的《王爾德文藝理論研究》(2001)、張介明的《唯美敘事:王爾德新論》(2005)、吳其堯的《唯美主義大師王爾德》(2006)等,然而對于王爾德戲劇《莎樂美》的研究甚少。

國內(nèi)對于《莎樂美》的研究主要集中角色分析,月亮意向分析以及基于王爾德唯美主義理論對《莎樂美》中的唯美性的分析。同時也有對《莎樂美》中存在的道德與藝術(shù)的矛盾進行的分析。從人物角度出發(fā),劉茂生在《莎樂美從唯美主義到現(xiàn)實主義:莎樂美身上的道德特征》(2008)中提出,王爾德在創(chuàng)作莎樂美這一形象時,雖然堅稱堅持唯美主義的藝術(shù)理論,但在她身上體現(xiàn)出的身份背景、倫理關(guān)系等讓她不可避免地帶上了社會道德的印記。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外對王爾德的研究在其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主要以傳記的形式記錄和探索了王爾德的生活,但是,對于王爾德的作品《莎樂美》的研究相比之下就數(shù)量和廣度都有所不足。許多研究者將其與王爾德的藝術(shù)理論和文學(xué)道路聯(lián)系起來,如艾爾曼(Richard Ellmann, 1918-1987)的研究認為,《莎樂美》是王爾德文學(xué)思想趨于成熟的體現(xiàn)。[1]一些研究者對莎樂美的形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如,Norbert Kohl認為,莎樂美是“致命的女性形象”(femme fetale)[2]。部分研究著重于《莎樂美》中不同角色之間的關(guān)系及其象征意義,有的認為先知約翰代表基督教的善惡觀念,莎樂美代表感官體驗主張,而希律王在亮著時間搖擺;有的結(jié)合弗洛伊德的學(xué)說,認為莎樂美代表了本我,希律王代表自我,約翰則代表超我。

二、《莎樂美》中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

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的先驅(qū),提出了“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等具有重要后世影響意義的唯美主義理論,這些理論隨后都成為了唯美主義思想的奠基石。尤其是“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理論”, 將藝術(shù)完全凌駕于道德之上來保證藝術(shù)的完全自由。

但是,在王爾德后期的劇作《莎樂美》中,這些理論僅僅得到了部分驗證,仔細推敲,卻會發(fā)現(xiàn)他在藝術(shù)和道德的沖突面前,已經(jīng)做出了現(xiàn)實的判斷。在這部作品里,王爾德體現(xiàn)出來的唯美主義觀念是含混而矛盾的。(一)從七層紗舞看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

七層紗舞是整部戲劇高潮的前奏,是莎樂美親吻約翰頭顱的序曲,通過這樣一種唯美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體現(xiàn)出王爾德心目中藝術(shù)與道德的矛盾和沖突。

一方面,七層紗舞是王爾德借莎樂美之舞,對于藝術(shù)的至高追求的表達,莎樂美身上的罪與美,象征著現(xiàn)實中的藝術(shù)與道德。七層紗之舞,即在舞蹈的過程中層層揭去面紗。莎樂美的這一場舞蹈,是通向自己的欲望、通向自己的審美追求的道路。遆存磊在《莎樂美的七層紗之舞——解讀王爾德的〈莎樂美〉》中提到,“莎樂美在宮廷中跳著七層紗之舞,妖異魅惑,充溢著欲望的氣息;而究其本質(zhì),她的美,她的愛恨之切,又是純潔無雜質(zhì)的。莎樂美氣質(zhì)的矛盾,是于他人之眼的映射,在她自己卻是天然諧和的,并無不適之處”[3]。莎樂美執(zhí)著追求自己的愛與欲望,這種純凈的、單一的向往本身就是對于美和藝術(shù)的追求,無論母親、父親和他人如何阻攔。而這場七層紗之舞,就是她這種狂熱的追求的過程。莎樂美的舞蹈模仿從天梯降到地獄時,一次次地脫去紗巾。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拋開自己作為公主的條條框框,拋開人世間的種種束縛,一方面是執(zhí)著自身追求,從天梯降到地獄的放逐,另一方面又是為了愛情和美,從人世通向至真至美的升華。莎樂美作為一國的公主、父親被處死、母親被父兄奪走,平日里當(dāng)然被重重束縛所包圍,而七層紗舞之中,面紗一層一層褪去,正是象征了社會中的道德、教條一層層脫離開去,直到剩下本真的、純凈的莎樂美自身以及她心底深處的追求和愛情。約翰作為莎樂美的審美對象,也成為她壓抑生活中的一個突破口,是莎樂美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不斷增長。從這方面來看,也是王爾德寄希望于莎樂美,希望自己、也希望藝術(shù)脫離生活的囚禁、道德的束縛,從而達成“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根本目標和“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的愿望,維護藝術(shù)本身的純潔性和真實性。

另一方面,七層紗舞暗示著王爾德心中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以及其必不能共存的思想觀點。莎樂美跳七層紗舞,是其摒棄道德追求藝術(shù)過程的見證。當(dāng)希律王肯定地表明,只要莎樂美為之做舞,便會答應(yīng)莎樂美的一切要求之后,莎樂美本來被傳統(tǒng)道德觀念牢牢束縛,萬般拒絕,后來則處于對自身愿望和藝術(shù)的追求以及對愛情的向往,轉(zhuǎn)變?yōu)樵敢馓鴺O盡魅惑的七層紗之舞。莎樂美要求侍從“給我把香油和那七層面紗拿來,并且要他們把我這腳上的鞋子脫下”。這一舉動在希律王看來是“哦!你準備赤著腳跳舞。那好極了!那好極了。你的小腳兒一定會像白鴿一樣。它們一定會像在樹枝上舞蹈著的小白花兒一樣”??梢娚瘶访啦粌H選擇了舞蹈,更是選擇了用七層紗將舞蹈推進到極致嫵媚的境界,又赤足而舞展現(xiàn)其純潔、美好的一面。據(jù)藝術(shù)學(xué)家研究,七層紗舞起源于伊什塔爾(Ishtar)下到地獄的神話的一種東方舞蹈。七層面紗分別代表著太陽、月亮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這七種神的可見載體,這象征了自然界和人類精神的最大能量。研究者認為,人們可以連續(xù)穿越七重天,而這七層面紗之舞,正象征著想象、理性、激情、極樂、天生的膽識、天賜的同情和天賦的認知。莎樂美的舞蹈嫵媚妖嬈,原文中認為,“在鮮血之上跳舞更是一個惡兆”(She must not dance on blood. It were an evil omen), 在自己的繼父面前展現(xiàn)婀娜多姿在傳統(tǒng)觀念看來是不道德、淫穢的,但是為了追求極致的美,達成對約翰瘋狂的追求,莎樂美摒棄了心中道德的觀念,最終也落得死亡的結(jié)果。這表明,莎樂美雖然看似實現(xiàn)了其藝術(shù)追求,獲得了約翰的頭顱,但在希律王所代表的社會現(xiàn)實的壓迫之下,最后還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意味著,王爾德雖然支持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但不可避免地為藝術(shù)追求的過程刻上了深深的道德烙印,并且暗示了這種審美追求最終的悲慘結(jié)局。莎樂美身上的罪惡與美的沖突,也是王爾德心中矛盾心理的體現(xiàn)。

(二)從“月亮”看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

1.月亮在傳統(tǒng)意義中的意向

月亮在文學(xué)作品中一直都是女性形象,在古希臘神話中月亮神阿爾忒尼斯(Artemis)是天父宙斯的女兒;在蘇美神話體系中,月亮神伊南娜(Inanna)一直都是少女形象。在傳統(tǒng)意義中,月亮歷來被認為是女性象征符號。月亮的女性象征意味在《莎樂美》中得到了保留,并有了更豐富的發(fā)展,代表著全然不同的象征意味:在希羅底的侍者眼中月亮是死美人,在希律眼中是瘋女人,在莎樂美眼中是純潔的少女。不同人物對于月亮的看法差異體現(xiàn)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象征著他們相異的審美追求和道德判斷。

2.月亮之于藝術(shù)

《莎樂美》中數(shù)次提及月亮。作為劇中人物共有的審美對象,月亮寄托了莎樂美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和對美的追求,也表達了王爾德的藝術(shù)理念和道德觀念。

文章的開頭希羅底的侍者不斷重復(fù)“這月亮也像一個死美人似的,她走得很慢”,預(yù)示著故事的悲劇走向。在莎樂美血上做舞之后,希律王說“月亮變成血一樣的紅了”。紅色在西方文化中是死亡的象征,影射莎樂美滿足希律王的欲望跳七層紗舞,也就不可避免地刻上了罪惡與死亡的印記,作為藝術(shù)和美的代表,莎樂美已經(jīng)無法逃脫傳統(tǒng)道德的審判。最后,盡管“一團大黑云與月亮相遇,把它完全遮掉了”,但落幕之前“一道月光落在莎樂美身上把她用光明蓋著”,表明莎樂美雖死,但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已經(jīng)在莎樂美身上達成。

莎樂美亦是王爾德在“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理論指導(dǎo)下創(chuàng)作出的形象。希律王認為月亮好似一個醉婦、一個發(fā)了狂的女人,是莎樂美愛上約翰之后狂熱的審美追求的映襯。莎樂美向約翰求愛不成繼而跳七層紗舞來獲得約翰的頭顱?!巴鯛柕鹿P下的莎樂美并不符合一般意義上以‘善’為基礎(chǔ)的美學(xué)標準,她在濃墨重彩和曼妙舞姿的烘托下顯得冷艷而殘忍,親吻頭顱的動作更是令人感到變態(tài)及生畏?!保?]七層紗舞以及親吻頭顱這一系列有違于常理的動作體現(xiàn)出了莎樂美無視道德的美感。

借莎樂美和月亮,王爾德也在劇中闡述了自己的美學(xué)理論。借由希羅底之口,王爾德說,“月亮像一個月亮就是了”,這句話與王爾德“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希羅底回應(yīng)希律王“她像一個發(fā)了狂的女人,是不是”的答復(fù),暗示了王爾德認為喝醉、發(fā)狂、裸體等等的詞匯描述月亮都不足以對其進行道德判斷,月亮只作為其本身而存在,亦是說藝術(shù)本身與道德無關(guān)。

3.月亮之于道德

從希律和莎樂美對月亮的其他解讀中,也可以讀出道德批判的印記。

希律在莎樂美中是淫邪、肉欲的代表,其眼中的月亮同樣也有著淫亂,不道德的表征意義。希律對莎樂美有著執(zhí)著的不倫的迷戀,然而妻子阻止他,莎樂美拒絕他,這種求而未得讓他在欣賞月亮?xí)r也帶上了對莎樂美的愛。他感嘆:“她像一個狂女,一個到處找著情郎的狂女。她又裸著體。她全然是裸體的。她在霄漢之間脫得赤條條的。那些云想去遮蓋她可是她不愿意。她好像一個喝醉了的女人偏來倒去地在云里穿過……我想她一定是找著情人……她不是像一個東偏西倒的醉婦嗎?”[5]作為審美對象,月亮展現(xiàn)了審美者的內(nèi)心世界。月亮在此處是欲望的象征,“找著情郎的狂女”,“全然是裸體”充分表達出了希律對莎樂美——他的繼女的愛與迷戀,這是亂倫的不道德的愛,充滿著淫邪和肉欲,渴望著感官上的滿足。

從希律身上可以看出王爾德對希律代表的邪惡偽善的社會上層的批判。希律在王爾德筆下是無視道德的典范,弒兄奪位,崇尚金錢權(quán)利,又對繼女有不倫的愛。“……王爾德所扮演的更像是一個路見不平就出手的游俠角色。他基本上是從非功利的藝術(shù)家的角度來審視和參與周圍的紛爭,既沒有讓自己的道德立場受到實際身份的和利益的拘囿,也沒有害怕自己的言論前后不一致或觀點矛盾而變得出言謹慎,噤若寒蟬,而是放任自己縱橫恣肆地游走于各條道德論戰(zhàn)的戰(zhàn)線之間?!保?]王爾德宣稱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但在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中,王爾德借由希律針砭時弊,諷刺了維多利亞時代丑惡的現(xiàn)實。

莎樂美在對月亮的稱頌中,體現(xiàn)出來的則是傳統(tǒng)道德意義上的美學(xué)標準。莎樂美眼中的月亮是純潔的,“她又冷靜又純潔。她一定是一個閨女,她大有閨女的美質(zhì),不錯,她是一個閨女。她從來沒有把自己污辱過,她從來沒有像其他仙女一樣把自己的身子讓男子輕薄過”[7]。莎樂美背負著父親被殺,母親嫁給叔父的痛苦,而后又被繼父垂涎美色。生活在這種種束縛中的莎樂美苦悶但是無力反抗,只有純潔如“處女”的月亮能讓莎樂美惺惺相惜,她借月亮表達自己不愿被男子污辱輕薄,表達出對充滿亂倫欲望的希律的強烈的譴責(zé)和排斥。莎樂美在見到約翰先知時,對約翰的描述中又提及了月亮,“我深信他和月亮一樣純潔。他好像一道月光……”[8]在莎樂美心中,月亮是純潔的美的象征,約翰又有如月亮般純潔,她對約翰的強烈追求正顯示出了她對美的強烈追求。此處,王爾德借莎樂美表達己愿,雖然處在俗世的種種虛偽墮落的道德束縛之中,但是只有對純潔的美的追求才是心中己愿。這兩處對月亮的稱頌,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了莎樂美不愿被男子玷污,保持自身的高潔的愿景。另一方面,對約翰純潔肉體的向往也體現(xiàn)其對于約翰象征的至高無上的道德的向往。

王爾德的文學(xué)理論中雖然稱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但是此處,他還是將傳統(tǒng)道德思想體現(xiàn)在了作品中。Joseph Donohue 在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中提到了Philip cohen的觀點。Philip cohen認為,王爾德的作品中,反映出了莎樂美與約翰一系列的精神和道德危機,標志著希律頭腦中藝術(shù)追求和道德判斷的沖突,同時也是王爾德自身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既是他對于自身不道德行為的“掩飾”,也是一種“坦白”。[9]

(三)從“死亡”看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

死亡歷來也是王爾德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莎樂美》中同樣也可以感受到大量直接或者間接的死亡訊息,如希羅底侍從眼中的月亮“像一個從墳?zāi)估镒叱鰜淼呐艘粯印保秩缈罩胁粫r傳來的預(yù)示著死亡的拍翼聲。敘利亞少年在為莎樂美打開囚禁約翰的古井后自我了卻了生命,約翰因莎樂美而被砍下了頭顱,希律又因懼怕莎樂美的瘋狂下令將其殺死。死亡貫串了這整部劇作。但在王爾德的筆下,死亡是具有美感的,死亡是由愛而生的,死亡有其道德意義。

1.唯美的死亡

王爾德在《莎樂美》描寫了兩個極美好的形象,莎樂美是白銀做腳的小公主,美麗純潔如月亮,讓敘利亞少年和希律都為之傾倒。約翰是神圣的上帝的侍者,有如山地積雪般潔白的身體,有烏黑濃密的頭發(fā)和朱紅的嘴唇。兩者都是世間最純凈美好的肉體。然而,這樣的兩個人都最終卻都遭遇了死亡的結(jié)局。然而這些美好人物的毀滅卻能給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美是王爾德一貫的價值追求,他認為藝術(shù)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美,展示美。死亡是人們一直都懼怕的,人們避免談及死亡從而無法了解死亡的美學(xué)意義。然而王爾德由于自身的人生際遇,對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巴鯛柕峦ㄟ^其作品中塑造的美好人物最終迎來了死亡結(jié)局的悲劇故事,意在挖掘美的毀滅的價值意義,繼而提升死亡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保?0]王爾德將死亡變成了展現(xiàn)美的一種手段。人的生命是脆弱而短暫的,莎樂美或者約翰終會以人的身份在世間消失,但是作為一個美學(xué)形象卻能在現(xiàn)實中永遠流傳下來。

但是此處也不乏藝術(shù)與道德的矛盾點。王爾德對于死亡的藝術(shù)態(tài)度是超然的,他將死亡作為自己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素材,認為死亡僅僅是展現(xiàn)美的一種手段。然而,在約翰死后,希律說道:“我深信一定要發(fā)生什么不幸的事。”[11]死亡在此處不再是純粹美的藝術(shù)的體現(xiàn),相反,它有了道德判斷意義。約翰先知,作為最崇高的道德的代表,他的死亡代表了對道德的蔑視。王爾德借希律之口,傳達出了破壞道德將會受到懲罰的意愿,希律口中的不幸的事即無視道德將會受到的懲罰。由此可見,作為純唯美意向的死亡在此處還是擺脫不了道德的影子。

2.道德的死亡

文中敘利亞少年愛上了莎樂美,在阻止其親吻約翰無果后也選擇了自殺。敘利亞少年的死亡象征著道德束縛的死亡。敘利亞少年不是可有可無的虛設(shè)。在這部戲劇中,他作為莎樂美的一部分,是莎樂美身上的道德標示和處女情結(jié)的具體化。“在莎樂美遇到先知之前,她清冷,自戀,是沒受過欲望污染的處女;在聽到先知的聲音之后,莎樂美一再要求敘利亞人放出約翰,并要靠近看約翰肉體的純凈之美”[12],在敘利亞少年死后,莎樂美的欲望和對唯美主義的追求完全體現(xiàn)了出來。敘利亞少年的死亡是莎樂美充分追求欲望和無視社會道德的開端,象征著莎樂美自身的道德束縛的消失,體現(xiàn)了王爾德“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的美學(xué)理論。

但同時,敘利亞少年的死亡預(yù)示著莎樂美與約翰之間的愛的悲劇性結(jié)局,帶有一定的道德批判性。敘利亞少年不斷地告誡莎樂美:“請您莫停在此處,公主,我萬請您莫停在此處。”[13]“不要望著這個人,不要望著他?!保?4]然而莎樂美還是執(zhí)意要親約翰的嘴。最終敘利亞少年在哎的一聲嘆息中,自殺倒于莎樂美和約翰之間。莎樂美對約翰的追求可以說是對藝術(shù)與美的追求,但是這樣的追求一旦超越了道德的界限,最終還是落入毀滅的結(jié)局,這預(yù)示了藝術(shù)至上的失敗。王爾德認為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但是此處,對莎樂美進行了道德的判斷,不免與其藝術(shù)理論產(chǎn)生了矛盾。

3.罪惡的死亡

莎樂美跳完美妙絕倫而又令人生畏的七層紗舞后壯烈地死去,她的死亡具有超越現(xiàn)實的美感?!澳欠N毀滅自己又剝奪他人生存權(quán)利的死亡看起來殘忍而恐怖,但是這種死亡卻具有超越生活,超越現(xiàn)實的藝術(shù)之美?!保?5]莎樂美的死亡就是這樣的一種美,她瘋狂地愛上了約翰,強烈地渴望能夠觸摸約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不惜將約翰的頭砍下來親吻他的嘴。莎樂美在做七層紗舞之后,獲得了她一心追求的東西——約翰的嘴。她忘情地親吻著他的嘴,就像是對待一個成熟的果子一樣。莎樂美的死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顯得恐怖而詭異,但正是這種不符合倫理道德的死亡強烈的展示出了一種超越現(xiàn)實,遠離生活的純粹的藝術(shù)之美。這也符合了王爾德“藝術(shù)與道德”無關(guān)的唯美主義理論。

但是王爾德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傳統(tǒng)道德判斷的影響。在她終于親吻到約翰的嘴后,原本深愛著莎樂美的希律卻對莎樂美產(chǎn)生了無盡的厭惡。在他眼里莎樂美變成了一個怪物,恐怖而詭異。他相信莎樂美犯下了罪惡,將要受到懲罰。這表明王爾德并沒有把莎樂美置于完全拋棄道德,追求藝術(shù)至上的環(huán)境中,他還是考慮到了傳統(tǒng)道德對人的制約作用。莎樂美最終還是為她殘忍而恐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她無視傳統(tǒng)道德的行為還是受到了懲罰。

結(jié) 語

《莎樂美》為王爾德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悲劇,在《莎樂美》中,王爾德通過特征鮮明的人物刻畫,新奇大膽的情節(jié)設(shè)計以及狂熱的感官描寫,踐行了他唯美主義的美學(xué)理論。但是,《莎樂美》也不僅僅是純粹地在展現(xiàn)無關(guān)道德的藝術(shù)之美,崇尚“藝術(shù)無關(guān)道德”的唯美主義理論與文中對于現(xiàn)實道德影射之間的矛盾在《莎樂美》中得到了體現(xiàn)。七層紗舞唯美嫵媚,是莎樂美對自己命運的抗爭和對道德的公然挑釁;月亮寄托著莎樂美對于唯美的“純潔的處女”的期盼,但也因為希律等人被強加上了道德色彩;死亡則作為藝術(shù)與道德斗爭的結(jié)果,體現(xiàn)出王爾德心目中藝術(shù)生存環(huán)境之艱辛。劇中人物的所言所行,以及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同時也是王爾德唯美理論中藝術(shù)與道德的沖突,以及王爾德自身與當(dāng)時社會輿論壓力、道德壓迫的斗爭之體現(xiàn)。藝術(shù)的體現(xiàn)總是會打破道德的界限,而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矛盾,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注解【Notes】

①本文為“華東理工大學(xué)英美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WS1325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引用作品【W(wǎng)orks cited】

[1] 張文娟:《論〈莎樂美〉的唯美性》,山東大學(xué)2008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第10頁。

[2] 張文娟:《論〈莎樂美〉的唯美性》,山東大學(xué)2008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第10頁。

[3]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213頁。

[4] 秦黎:《莎樂美唯美主義形象道德特征的消解》,載《華東交通大學(xué)學(xué)報》2013年第6期,第117—120頁。

[5]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頁。

[6] 吳剛:《王爾德文藝理論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頁。

[7]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37頁。

[8]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頁。

[9]Donohue, Joseph.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Oscar Wil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36.

[10] 邱美玲:《論王爾德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死亡主題》,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碩士學(xué)位論文,第11頁。

[11]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185頁。

[12] 孫宜學(xué):《凋謝的百合——王爾德畫像》,同濟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13]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頁。

[14] [英]王爾德:《莎樂美》,吳剛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77頁。

[15] 劉茂生、鄭少敏:《王爾德作品的死亡敘事與道德隱喻》,載《江西社會科學(xué)》2015年第1期,第218頁。

Oscar Wilde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19thcentury aesthetic movement. His works and aesthetic theories exerted a great infl uence on later writers.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focused on his aesthetic ideas including "Art for art's sake" and "Art is useless". Recent researches have noticed his aesthetic tendency and its confl ict with morality, which is fully embodied in his one-act play Salome. The main character, Salome, as an aesthetic image, cannot be wholly separated from the moral restrictions enforced on her, which constitutes the multiple confl icts between art and morality in the play.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explore the confl ict by analyzing the dancing of seven layers, the image of the moon and the meaning of death in the play, revealing Wilde's ambiguous attitude toward his aesthetic ideal and its moral consequence.

Oscar Wilde Salome art morality

蔣潤園,華東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徐雅恬,華東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

Title: confl ict between Aesthetics and Morality in Salome by Oscar Wildes

猜你喜歡
王爾德約翰月亮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義:從王爾德的三種美學(xué)談起
約翰·科林斯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26
為自己
華聲文萃(2018年3期)2018-08-04 19:03:18
為自己
月亮滿不在乎地發(fā)胖
女報·時尚(2016年9期)2016-11-23 14:42:53
與月亮來個親密接觸
砸月亮
超越與反叛——論王爾德唯美主義中“惡”的因素
新電源
讓孩子買單
石阡县| 邹城市| 甘德县| 科技| 榆中县| 原阳县| 四平市| 蓬溪县| 游戏| 慈利县| 恩施市| 吉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泸州市| 双江| 互助| 股票| 平凉市| 扎赉特旗| 新蔡县| 三门峡市| 自贡市| 谷城县| 天柱县| 武汉市| 耒阳市| 溧水县| 马关县| 东丰县| 甘谷县| 思南县| 阳城县| 盐池县| 普兰店市| 平罗县| 吴江市| 八宿县| 镇坪县| 宁南县| 定结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