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回歸歷史與走向未來
⊙ 本刊編輯部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7月23日至30日,大會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舉行。為保障與會代表安全,31日,最后一次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名黨員對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進行了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等重要文件。自此,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不僅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而且在新時期以來,通過改革開放、科學發(fā)展,又迎來了現代騰飛?,F在,我們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面對的又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重任。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然而,為了走好未來的征途,為了更好地走向星辰,更好地駛向大海,我們不僅要“瞻前”,更要“顧后”——回顧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的艱難歷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忘初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堅定前行。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本刊在建黨95周年的日子里推出一組文章,專題解讀革命文藝經典《白毛女》,因為,這部傳奇般的作品凝聚著一個寓言般深刻的歷史主題:新中國是從哪里走來的,又將往何處去!因而,通過對這部革命文藝經典的學習,我們不僅能夠了解舊社會的風雪怎樣冰冷了億萬勞動人民的心,更能夠了解新社會的太陽又是怎樣融化了這千百年所形成的堅冰,使億萬中國勞苦人民走進光明中去。而這,正是我們走向未來、走向星辰和大海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這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白毛女》,各有千秋:李云雷的《賀敬之:延安精神鑄就中流砥柱》主要從作家傳的角度切入,通過對歌劇《白毛女》主要執(zhí)筆者賀敬之生平和創(chuàng)作的介紹,使讀者了解歌劇《白毛女》的誕生及意義,使讀者了解革命文藝一步步發(fā)展起來的艱難與不易。余瑋的《王昆:首席“喜兒”見證經典的誕生》和日本學者山田晃三的《丁香一樣的芬芳——記電影〈白毛女〉的日本女剪輯師岸富美子》主要從傳播學的角度切入,前者通過對歌劇《白毛女》主角之一喜兒的主要表演者王昆“藝術人生”的再現,讓我們看到了歌劇《白毛女》所產生的巨大社會與藝術影響,以及老一輩藝術家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深刻理解與赤誠之愛;后者則通過對電影《白毛女》的日本女剪輯師岸富美子2015年訪問中國的記錄,讓我們了解《白毛女》的國際影響,并由此看到它在中日兩國人民之間架起的那座友誼的“心橋”。崔自默的《雷佳:第五代“喜兒”的藝術人生》,則展現了新世紀“喜兒”雷佳——2015年由文化部組織復排的大型歌劇《白毛女》(舞臺劇)中喜兒的扮演者——對老一輩藝術家精神的傳承。陸華的《回顧歌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演出、改編和研究情況》是一篇資料性文章,對歌劇《白毛女》的產生過程、版本、演出、改編、影響及研究情況等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梳理,使讀者對這部影響了一個時代并將繼續(xù)影響未來讀者的作品有一個坐標性的理解。魯太光的《意象的革命》是歌劇《白毛女》研究的一篇新作,作者一反此前相關研究多為外部研究的路數,從雪花和太陽這兩個文學意象出發(fā),對歌劇《白毛女》進行審美研究,不僅使讀者將目光轉向文本之內,也使讀者思考新舊中國轉換的動力機制。
走筆至此,耳邊忽然又回蕩起那清亮無邊的歌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年來到……”
讓這歌聲帶著我們回歸歷史,讓這歌聲帶著我們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