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桑
摘要:漢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因只有學好漢語文才能學好其他各門功課。而要學生學好漢語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切實提高漢語文課堂教學,這一點是漢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漢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文的積極牲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傳授漢語文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智慧和個性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激發(fā);討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67-01
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并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fā)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fā)式教學也是如此。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討論的形式
語文教學的討論形式要根據討論的內容來進行合理的變化,其中討論的形式主要有下面幾種:指導式討論,就是教師結合教學的內容提出一些與之關聯的問題,讓學生來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自主式討論,就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的討論,自主的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應該在小組中選出組長,組長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歸納小組成員的意見、負責記錄,分組討論后,教師還該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各組間的交流。此外還可以以辯論賽的形式來讓小組間對某個問題進行探討。
2.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項較為繁重的互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壓力較大,很多的學生都會對老師保持膽怯的心理,有問題也不會提出來,在學習中不懂裝懂,因此要想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就必須時刻保持著親切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克服膽怯心理,在課堂上才會大膽發(fā)言,使課堂變得活躍。如果在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教師也不能夠一味地指責批評,否則只會讓學生在以后就不敢發(fā)言了。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眼神給學生以提示,而不能夠當著所有學生的面給予批評,最好是在課后找這個學生單獨談,問清楚原因,根據原因作出適當的批評。如果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夠全面準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特點,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給予這些同學以肯定,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學生在學習和課堂紀律等方面有了進步,教師就要毫不吝嗇的給與表揚。另外,在課堂氛圍的營造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教師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這樣會影響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厭學。
3.大規(guī)模應用課堂討論機制
語文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像一名向導,根據學生的要求和現實世界的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向導的任務不是獨裁式的灌輸和強硬的要求,而是要注意傾聽接受者的聲音,這一理念表現在課堂上就是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目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已經開始出現了與學生平等討論的現象,但是持續(xù)性不夠,導致了作用不夠明顯,為此我們需要將這種課堂討論的機制常態(tài)化。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平等、深入的討論,可以及時發(fā)現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可以影響和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事物的接受力。在大多數情況下,討論后形成的共識更容易被接受,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靠。要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接受知識,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嘗試運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效果顯著。其一,自主探究法。那何謂自主探究法呢?它是指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學習的過程。確立這種教學方法是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來定的,我校當前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同學在初中時沒有認真的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而未能上普通的高中,所以在他們的心中就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在作怪,自信心及其差,他們認為自己哪個方面也不行,對于這樣的學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為"自主探究法"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幫助他們慢慢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例如在具體的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先鼓勵學生自己看書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問題,自己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都教會學生自己做,記得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這樣說過:"先生的任務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通過這種方法幫助每個學生都樹立"我能行"的觀點,這樣一篇課文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能使學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也能夠克服我們前面所說的自卑心理,這種教學方法延續(xù)下去一定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其二是: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間能夠進行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夠進行合作。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合作研究探討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目的。并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情感上也會有所交流,這也利于學生之間的友誼,增進了語文課的人文性。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師本人一定要參與到學生的研究探討中去,在參與的過程中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師生間的合作能夠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學起語文來樂趣便在課堂中了,也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的更加生動活潑。
4.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舞臺
目前語文教學效果和成績不明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心聲。學生感受在課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氣氛,這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語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并適時迎合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在當前豐富多彩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學生不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場合張揚自己的個性,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高中學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師只是想一味地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和個性要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學習和生活,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在不影響教學過程和目的的情況下,主動地傾聽和認可學生內心的聲音,肯定他們的個性。
總之,語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不僅要完成應試教育背景下對學生高分的要求,還應該發(fā)揮出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進行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發(fā)展的產物,將新時期的諸多新特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為困境中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應當恰當地選擇,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取得實效。
讀與寫·上旬刊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