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寧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影視藝術逐漸走進語文課堂,使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悄然發(fā)生變化,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影視藝術的意義及影視藝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情況展開分析,探究得出影視藝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具有“能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情感熏陶,利于學生的價值取向;激發(fā)思考,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鑒賞素養(yǎng),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影視藝術;語文教學;整合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倍嗝襟w影視教學可以把許多文藝形象轉化為鮮活具體的實際形象,許多文學作品被轉化為影視作品,人物形象活了起來,語文教學也活了起來。讓影視走進語文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突破,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能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影視藝術繪形繪色繪聲,直觀形象呼之欲出,它能讓人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美妙境界。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抓住最煽情的情節(jié)和鏡頭,渲染教學氛圍,打動學生的心靈,促使其內化思想感情。例如,在上《安塞腰鼓》時,我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影視資料,氣勢磅礴的演出場面和激越的鼓點,一下子吸引了學生,讓他們感悟到了黃土高原的雄渾和生命力的震撼。又如在上《海燕》公開課時,我緊緊抓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課堂第一階段播放《海燕》的背景視頻資料: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景象。沖擊學生的感官,震撼學生的心靈。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熱情大增,進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二、對學生情感熏陶,利于學生的價值取向
中學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大都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把作者的認知、理想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就必須讓學生產生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情緒受到了感染,內心產生了共鳴,才能真正地貼近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而有可能將其內化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以利于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與作者的情感世界達到一定的契合??墒牵晃兜刂v解分析,不僅煩瑣枯燥,還會肢解文本。這時教師不妨把相關影視資源引入課堂,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執(zhí)教《雷電頌》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劇《屈原》片段。學生沉浸在影片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中,會對過去的歷史事件有更深一步的感受,激起學生對屈原不幸命運的同情,同時產生對假惡丑的否定和憎惡,感受到和平、自由、民主作為人類永恒追求的意義所在,從而進一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三、激發(fā)思考,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但這兩者在表達及欣賞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免不了有一些改動之處,常常會引起人們的爭議與質疑。而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更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觀察力、想象力等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巧妙地借助這兩者的特點來分析對比,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其敢于批判、勇于質疑的精神。在學習《楊修之死》時,我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相關片段,圍繞楊修這個人物形象,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評論。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設想如果自己是導演會怎樣裁剪,自己是演員會怎樣表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四、培養(yǎng)學生鑒賞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影視作品的欣賞有利于寫作素材的積累以及寫作表達技巧的提高。不管是故事片還是電視劇,它們都是藝術的塑造,都來源于生活。學生的寫作素材要靠積累,其中觀看影視就是積累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影視藝術中的某些表現(xiàn)方法能夠遷移到作文的技巧上來,如:倒敘、插敘、補敘等敘述方式,前后照應、情節(jié)過渡、特寫、蒙太奇等表現(xiàn)手法。影視作品中的動情之處,能深刻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播放電影《背著爸爸上學》時,學生的感受與淚水一同涌出。有的學生感受到人生命運的坎坷曲折,有的學生感受到親情的博大,有的學生對照主人公捫心自問。在觀看電影之后,學生的觀后感如行云流水,觀后感真實感人。觀看影視還可以直接以影視為素材進行寫作訓練。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對電影的結尾進行續(xù)寫,也可以將劇情壓縮成故事梗概或內容提要,還可以寫觀后感和影視評論。
參考文獻:
[1]王千紅.雕琢課堂時光:關于電影與語文有效整合的一點思考[J].成才之路,2011(24).
[2]徐亞琴.網絡環(huán)境下的影視資源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年會,2004.
[3]沃偉偉,張鎖榮.享用多媒體 激活語文課堂[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