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化學名詞的審定工作"/>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承與發(fā)展
——記化學名詞的審定工作

2016-12-04 09:06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北京100717
中國科技術(shù)語 2016年2期

才 磊(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717)

?

傳承與發(fā)展
——記化學名詞的審定工作

才 磊
(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717)

摘 要:介紹了化學名詞審定工作的歷史沿革,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工作的情況,分析并討論了在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工作中新元素的中文命名問題、化學名詞的造字與規(guī)范漢字問題、化學名詞的定義問題以及海峽兩岸化學名詞的差異問題。

關(guān)鍵詞:化學名詞,審定,工作交流

19世紀中葉,近代化學經(jīng)翻譯逐漸傳入中國后,化學名詞的中文譯名一直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問題?;瘜W名詞的正確定名,為學習化學知識、推動中國的化學教育,以及為化學的中國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 化學名詞審定工作的歷史沿革

1855年(咸豐五年),上海墨海書館出版了由英國人合信(Benjamin Hobson)用中文編著的《博物新編》,它是近代西方科技輸入中國的第一本著作,最早介紹了西方的化學知識。1915年,國民教育部頒布《無機化學命名草案》,這是民國成立后第一份官方的化學名詞草案。1918年,國民教育部在南京成立“科學名詞審查會”。1932年8月,國民教育部和國立編譯館成立以鄭貞文為主任委員的“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同年11月,《化學命名原則》由國民教育部頒布。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化學會成立了化學名詞研究小組,參與官方的名詞統(tǒng)一工作。1950年重新修訂《化學命名原則》,1955年出版《無機化合物系統(tǒng)命名原則》,1960年出版《有機化合物系統(tǒng)命名原則》,1978年再次組織專家重新修訂,1982年出版《無機化學命名原則》《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5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現(xiàn)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立,1986年3月,全國科技名詞委與中國化學會共同成立第一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91年公布并出版了第一版《化學名詞》(5874條名詞),2005年,公布并出版了《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2010年全國科技名詞委與臺灣教育研究院合作,開展了兩岸化學名詞對照工作,2013年,出版了《海峽兩岸化學名詞》。

二 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工作的介紹

2004年12月,全國科技名詞委與中國化學會共同成立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開展《化學名詞》第二版的修訂工作。同年12月8日在北京召開了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擔任委員會主任,張禮和院士擔任副主任,高松院士擔任無機化學專業(yè)組組長,吳毓林研究員擔任有機化學專業(yè)組組長,莊乾坤教授擔任分析化學專業(yè)組組長,薛芳渝教授、趙新生教授擔任物理化學專業(yè)組組長,何嘉松研究員擔任高分子化學專業(yè)組組長,王祥云教授擔任放射化學專業(yè)組組長。成立大會上確定了化學名詞的體系框架、收詞范圍、如何處理化學各專業(yè)間的交叉和平衡問題,以及此后的審定工作計劃。

成立大會之后,各專業(yè)組分別開展了化學名詞的收詞審定工作。各組的第一次審定會分別確立了增補名詞的原則、增補的方法、增補詞條的范圍、增補的工作方式、審定進度的安排以及審定中需要用到的相關(guān)參考資料。

至2006年4月,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放射化學各專業(yè)組相繼完成了名詞詞條的審定工作,并召開了審定會,對增補的名詞進行了逐條審定。

2006年5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對修訂后的名詞進行會審與函審,先后有101位專家參與了審定工作。

2011年8月,在完成定義或注釋初稿后,各章細分為小專業(yè),邀請業(yè)內(nèi)知名專家參加會審與函審,78位專家先后參加了審定工作。

在化學名詞審定期間,先后召開審定會40余次,向全國業(yè)內(nèi)專家學者發(fā)征求意見信200余封。

由于定義的撰寫難度較大,審定工作的進展不很平衡。原定先行公布第二版《化學名詞》改為分上、下冊出版定義版。上冊為:無機化學、放射化學、高分子化學、分析化學;下冊為:物理化學、有機化學。此后考慮到化學學科的完整性,將分冊出版的計劃再次調(diào)整為一本。

在數(shù)年來的化學名詞審定工作中,委員們都是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中擠出時間,多方收集最新資料,每一個專業(yè)組多次召開審定會,對名詞逐條審查,字斟句酌。對于有爭議的名詞反復討論,并廣泛征求業(yè)內(nèi)專家意見。

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秘書組不定期發(fā)行了《化學名詞審定簡訊》,先后發(fā)行共22期?!痘瘜W名詞審定簡訊》成為全體委員溝通信息、交流經(jīng)驗的園地,各位委員利用這個園地介紹審定工作中的經(jīng)驗和體會,并對名詞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2009年6月,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放射化學、高分子化學完成審定工作上報全國科技名詞委, 2009年11月,有機化學完成審定工作上報全國科技名詞委,2013年6月,物理化學完成審定工作上報全國科技名詞委。

全國科技名詞委又委托朱永貝睿、邱坤元、李克安、荊西平、許寒分別對化學名詞各分支學科進行復審,并根據(jù)復審意見做了進一步修改和審定。

2015年3月,《化學名詞》第二版由全國科技名詞委路甬祥主任批準,正式預(yù)公布。

在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工作期間,還于2005年公布出版了《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又開展了海峽兩岸化學名詞對照工作,并于2013年出版了《海峽兩岸化學名詞》。

三 在審定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化學是基礎(chǔ)學科,它對農(nóng)學、環(huán)境科學、生物學、藥學等很多領(lǐng)域都有重大的貢獻和影響,而基礎(chǔ)學科的定名和定義相對難度更大一些。在進行第二版《化學名詞》的審定工作中,遇到不少問題,下面就幾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做些介紹和總結(jié)。

(一)與其他學科名詞重復交叉時的工作方法

在進行化學名詞審定工作的同時,材料科技名詞的審定工作也在開展,筆者正好負責這兩個學科的審定工作?;瘜W的分支學科有“高分子化學”,材料科技按照專家討論的學科框架分類,包含有“高分子材料”這一分支學科,為保證各自學科的系統(tǒng)性,這兩個分支學科會各自收錄其基本名詞,會有一些重復。重復的名詞中有相當一部分在定名、內(nèi)涵上是完全一致的。為避免專家們做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4月28日,在全國科技名詞委主持下,在計算機查重的基礎(chǔ)上,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高分子化學組和材料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的高分子材料組的專家們對學科間重復名詞的撰寫工作的分工做了逐條討論?;镜姆止ぴ瓌t是:化學以高分子科學用詞為主,負責高分子科學(物理、化學)方面的名詞定義的撰寫工作。材料科技以高分子材料和加工用詞為主,負責上述領(lǐng)域名詞定義的撰寫工作。定義撰寫工作完成后,相互審核,共同引用。這種操作模式為其他學科名詞定義的編寫工作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模式。

(二)新元素的中文命名

在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工作期間,相繼有4個新元素(111號、112號、114號、116號)由國際化學術(shù)語命名權(quán)威機構(gòu)——國際純粹與應(yīng)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確認并公布。

新元素的中文定名,是全國科技名詞委以及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2004年5月,IUPAC確認了元素周期表中111號元素,并正式命名為roentgenium,元素符號為“Rg”[1]。2007年3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了111號元素的中文名稱“钅侖”。

2010年2月,IUPAC確認了元素周期表中112號元素,并正式命名為copernicium,元素符號為“Cn”[2]。2011年10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公布了112號元素的中文名稱“钅哥”。

2012年6月,IUPAC確認了元素周期表中114號、116號元素,分別正式命名為roentgenium, livermorium,元素符號為“Rg”“Lv”[3]。2013年7月, 2013年10月,全國科技名詞委分別公布了114號、116號元素的中文名稱為“钅夫”和“钅立”。

以上元素的中文定名也同時報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審查同意,其中111號元素的中文定名“钅侖”已納入2013年6月由國務(wù)院公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4]。

(三)化學名詞的造字與規(guī)范漢字的問題

化學領(lǐng)域的造字現(xiàn)象是科技名詞造字的縮影,《化學命名原則》新造的漢字歷經(jīng)上百年的洗禮,絕大部分已納入通用規(guī)范漢字。

為促進規(guī)范的科學技術(shù)名詞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yīng)用,全國科技名詞委積極配合《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的研制工作,2013年6月5日,國務(wù)院公布的《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增收了17個科技領(lǐng)域的專用漢字[5]。其中有化學用字:艸卓、钅粦,由于钅哥、钅夫、钅立公布較晚,尚未進入《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但即便是進入《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由于計算機內(nèi)碼的編碼滯后,也無法錄入。

例如:1999年,媒體廣泛報道了在歐洲生產(chǎn)的畜禽和乳制品中含有致癌物質(zhì)“二口惡英”,在歐洲乃至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由于計算機字庫里沒有口惡字,所以國內(nèi)不少媒體誤用“二惡英”或“二噁英”。時至今日,這種錯誤用法仍常見于各種媒體。

再者,即使專業(yè)的高科技公司能夠編出“通用規(guī)范漢字字符集”,也只能在安裝了該字符集的電腦上用專門設(shè)計的輸入法輸入、使用,而無法在通用的信息文件中交互傳遞。這些化學用字如:、、、、等。

為正確、方便地使用以上化學規(guī)范用字,全國科技名詞委目前正與國家語言工作委員會和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shù)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shù)中心積極協(xié)商,爭取盡快將其納入國際標準ISO/ IEC10646字符集并取得區(qū)位碼。

(四)化學名詞的定義問題

給名詞加注定義應(yīng)遵循概念準確、緊跟時代、反映本質(zhì)等原則。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屬的內(nèi)涵式定義法。但化學名詞中的某些物質(zhì)類、表達科技原理的名詞無法用最簡練的文字,準確、清楚地說明該概念與其他概念區(qū)別的本質(zhì)屬性,需通過在定義中加結(jié)構(gòu)式、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或函數(shù)式的方法才能使名詞的內(nèi)涵顯得直觀和清晰,讓讀者一目了然。

1.用語言和結(jié)構(gòu)式同時表達一個物質(zhì)名詞的定義。如:

聚乙烯:主鏈結(jié)構(gòu)單元為1,2亞乙基(-CH2-CH2-)并可能帶有烷基側(cè)鏈的聚合物。

2.直接用結(jié)構(gòu)式表達一個物質(zhì)名詞的定義。如:

其中結(jié)構(gòu)式的寫法,按照《有機化學命名原則》《無機化學命名原則》《高分子化學命名原則》中規(guī)定的優(yōu)先順序。比如對于雜環(huán)化合物,命名順序依次為:雜環(huán)、雜原子(從第6族到第2族依次排序,同一族按周期順序從小到大排序)和取代基。

3.物質(zhì)名詞的定義,原則上不以講述制備方法為主,但對于結(jié)構(gòu)十分復雜或含有多種不同結(jié)構(gòu)單元的聚合物,難以用結(jié)構(gòu)直接定義時,采用以制備來源定義,并輔以結(jié)構(gòu)描述。如:

酚醛樹脂:酚或酚的衍生物與醛(主要是甲醛)經(jīng)縮合而得的一類聚合物的總稱。以結(jié)構(gòu)式單元中含有基和基(或只含前者)為特征。有熱固性酚醛樹脂和熱塑性酚醛樹脂之分。

4.直接用化學方程式表達科技名詞的定義。如:

單分子自由基親核取代[反應(yīng)]:反應(yīng)涉及單電子轉(zhuǎn)移的一種親核取代反應(yīng)。是一鏈式過程,常

用代號為SRN1。

5.直接用函數(shù)式表達科技名詞的定義。如:

(五)海峽兩岸化學名詞差異的問題

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與臺灣教育研究院合作,開展了海峽兩岸化學名詞的對照工作。對照工作的原則是:兩岸名詞各自保留,只做對照,不強求一致。

2013年,出版了《海峽兩岸化學名詞》,共收錄了約8100條化學名詞,其中,85%基本相同,差別只在中文的簡體字和繁體字;大約15%存在差異,其中有些差異很大。產(chǎn)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

1.交流不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至1993年第一輪“汪辜會談”期間,兩岸文化交流長期的隔絕,產(chǎn)生了科技名詞的差異。比如有11個元素的中文命名不一致。如93號元素(Np),大陸中文名為“镎”,臺灣中文名為“錼”。

1998年以后公布的101~112號、114號、116號元素的中文命名,都是通過兩岸專家共同討論確定的,因而元素名稱完全一致,只存在簡繁字體的差異。

2.翻譯方法不同

對于外來語的翻譯原則,大陸多以意譯為先,即用符合漢語構(gòu)詞習慣的意譯方式較多,而臺灣較多采用直譯或音譯外來詞語的方式。

例如,plasticizer的中文譯名,大陸意譯為“增塑劑”,臺灣直譯為“塑化劑”。但此名詞大陸媒體常錯用為“塑化劑”。

起因是2011年4月,臺灣島內(nèi)爆發(fā)了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zhì)造成的極其惡劣的制假行為和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由于事件起源于臺灣地區(qū),污染事件規(guī)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后迅速波及大陸地區(qū),大陸媒體跟隨臺灣媒體也稱之為“塑化劑”。

增塑劑(plasticizer)的定義為:能削弱橡膠、塑料等高分子間的作用力,增加其可加工性并改善制品某些性能的物質(zhì)。它一般用于聚合物或高分子材料中,主要功效是增加聚合物的可塑性(針對加工方面而言)和韌性(針對性能方面而言)。由于聚合物一般指有機高分子,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或韌性,所以用“增塑劑”更貼切,“增塑”是一個偏正詞組,“增”修飾“塑”,是在可塑性和韌性方面進行增強效果的;而“塑化劑”名詞中“塑化”一般作動詞,更多的是指加工方面的可塑性,沒有充分體現(xiàn)其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3.遣詞習慣不同

(1)海峽兩岸社會制度、經(jīng)濟模式、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等的不同,造成遣詞習慣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名詞的差異。如aminomercuration,大陸譯為“氨汞化”,臺灣譯為“胺汞化”;enzyme electrode,大陸譯為“酶電極”,臺灣譯為“酵素電極”;oxidative pyrolysis,大陸譯為“氧化裂解”,臺灣譯為“氧化熱解”;dead volume,大陸譯為“死體積”,臺灣譯為“怠體積”; process analysis,大陸譯為“過程分析”,臺灣譯為“程序分析”。

(2)兩岸化學名詞中,有些名詞相同而所指代的內(nèi)涵不同:如有機化學中,“構(gòu)型”“構(gòu)象”,雙方的用法截然不同。如configuration,大陸譯為“構(gòu)型”,臺灣譯為“組態(tài)”;conformation,大陸譯為“構(gòu)象”,臺灣譯為“構(gòu)形”。

4.對名詞內(nèi)涵理解不同

海峽兩岸對名詞內(nèi)涵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名詞的差異。如tacticity一詞,其定義為“高分子鏈、嵌段或低聚物分子中,構(gòu)型重復單元順序連接的程度”。大陸譯為“立構(gòu)規(guī)整度”,而臺灣曾譯為“立體異構(gòu)性”。但“異構(gòu)”從其內(nèi)涵講,通常指更廣的范疇,相似于isomerization的內(nèi)涵,即存在于異構(gòu)體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后經(jīng)與大陸專家溝通后,定名改為“立體規(guī)整性”。

再如,用于描述聚合物相分離行為的spinodal decomposition,其定義為“亞穩(wěn)單相二元混合物在一定組成和溫度區(qū)間內(nèi),由位置限制的濃度漲落引發(fā),導致長程和擴散控制的相分離而形成不穩(wěn)定單相混合物的過程。其相圖呈旋節(jié)線狀”。大陸譯為“亞穩(wěn)態(tài)相分離”,而臺灣曾譯為“旋節(jié)分解”,但此詞中decomposition無化學分解之含意。后經(jīng)與大陸專家溝通后,定名改為“旋節(jié)相分離”。

在第二屆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工作期間,還有一些名詞的定名有較大爭議,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將另文介紹。

參考文獻

[1] Name and symbol of the element with atomic number 111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4)[ J].Pure Appl.Chem., 2004,76(12): 2101-2103.

[2] Name and symbol of the element with atomic number 112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10)[ J ].Pure Appl.Chem., 2010, 82(3): 753-755.

[3] Loss R D,Corish J.Names and symbols of the elements with atomic numbers 114 and 116 [ J].Pure Appl.Chem., 2012,84(7):1669-1672.

[4]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手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47.

[5]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wù)中心.《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增收科技領(lǐng)域?qū)S脻h字[J].中國科技術(shù)語,2013 (5):39.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n Chemistry Terms

CAI Lei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ork on chemistry terms, and discusses a serie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ork on chemistry terms during the second session of authorized committee, including Chinese names for new elements , Chinese names for chemistry terms and standard of Chinese characters, definition of chemistry terms, and difference in chemistry term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Keywords:chemical terms,examination and approval,work exchange

中圖分類號:N04;H083;O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 j.issn.1673-8578.2016.02.002

收稿日期:2015-12-24

作者簡介:才磊(1965—),女,碩士,全國科學技術(shù)名詞審定委員會編審,研究方向為名詞審定、術(shù)語與規(guī)范等。通信方式: cail@ cnct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