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語料庫單字“詞”意義延伸中的轉喻機制

2016-12-05 08:58:43陳香蘭高著浩
外國語文 2016年5期
關鍵詞:單字指代詞義

陳香蘭 高著浩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英語學院,北京 100029)

?

基于語料庫單字“詞”意義延伸中的轉喻機制

陳香蘭 高著浩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英語學院,北京 100029)

通過語料庫對漢語單字“詞”進行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詞”的意義延伸大多數(shù)基于轉喻思維。其中,“部分代整體”的轉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詞義在使用頻率和規(guī)約化程度上要高于“整體代部分”和“部分代部分”轉喻模式下延伸出的詞義。轉喻類型主要有:“詞”指代“詞形”、指代“概念”、指代“語篇”、指代“語篇風格”、指代“語篇文字內容”。

單字“詞”;意義延伸;轉喻;語料庫

0 引言

轉喻對于詞義延伸的作用很早就受到學界的關注。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就曾指出“轉喻是詞義變化的重要因素”(Ullmann, 1964:218)。近年來隨著語料庫方法不斷應用到認知語言學研究中,基于語料庫的詞義延伸轉喻機制研究也不斷深入,這一點在國外尤為顯著, Goosens(1999)、Pauwels (1999)基于英語語料庫,從共時、歷時兩個角度分別考察了單詞“must”和“put”“set”“l(fā)ay”“place”的語義演變過程,結果發(fā)現(xiàn)轉喻和基于轉喻的隱喻在詞義延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Hilpert(2006)基于語料庫對“eye”的轉喻義進行研究,指出根據(jù)語料庫中的慣性搭配可用以辨識被考察詞的使用是否存在轉喻意義;Adel(2014)借助語料庫對英語中的元語言多義詞“word”進行了認知解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該詞的詞義延伸中轉喻的作用大于隱喻。

國內從轉喻角度開展的詞義延伸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1)轉喻在詞義演變過程中的普遍操作方式研究(李瑛、文旭, 2006; 盧衛(wèi)中, 2010; 曲占祥, 2007; 張紹全, 2010; 張輝,盧衛(wèi)中, 2010);2)轉喻在身體、法律、感知動詞等特定詞匯意義延伸中的作用研究(張紹全,左婭菲娜, 2015; 黃碧蓉,于睿, 2011);3)詞義延伸中轉喻機制的跨語種對比研究(宋來全,楊忠, 2011)。雖然目前國內也有學者借助語料庫考察詞義延伸的轉喻機制(陳盈盈, 2014; 關文玉, 2011; 朱俊偉, 2012),但多集中在英漢對比或者英語詞匯上,很少有研究專門針對漢語詞義延伸中的轉喻機制進行考察。此外,國內的語料庫研究相對于之前的定性研究,只是采用了語料庫中真實的語料,很少涉及定量分析,缺乏說服力。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借助語料庫對漢語單字“詞”進行了探究,旨在揭示其意義延伸中的轉喻機制,為漢語詞意義延伸的認知研究提供啟示。

1 基于語料庫單字“詞”的轉喻意義種類

單字“詞”的原型義在《辭?!分械慕忉屖恰罢Z言結構中的基本單位,能獨立運用,具有聲音、意義和語法功能”。以下例(1)、例(2)*本文所用例句均出自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以下簡稱CCL。中的“詞”即為原型義的用法。

(1)當時出現(xiàn)的“化學”一詞,其含義便是“煉金術”。但隨著煉丹術、煉金術的衰落,人們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

(2)文化的參與者們創(chuàng)造了“黑客”這個詞。黑客們建起了Internet。

例(1)和例(2)中的“詞”分別指代其前面“化學”和“黑客”這兩個語言基本單位,是原型義的用法。除了原型義,單字“詞”還有一些延伸義。為了揭示現(xiàn)實語境中單字“詞”的延伸義,我們以“詞”為關鍵詞在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CCL)中進行檢索,共得到61731條語料。這些語料中既包括“詞”作為單字詞的用法,也有其作為詞素構成多字詞的用法。鑒于本研究僅考察“詞”作為單字詞時的用法,我們使用ICTCLAS2015分詞軟件對這些語料進行切分后進行人工篩選,最終得到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語料20190條。在此基礎上,我們從中隨機抽取了2000條作為本研究的分析對象,并對其中單字“詞”的意義進行手動標示,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單字“詞”的轉喻意義分類

通過對單字“詞”意義進行歸類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轉喻在該詞的詞義延伸過程中發(fā)揮了主要作用,少數(shù)意義延伸涉及隱喻,有關細節(jié)我們將在下文分別進行討論。另外,關于“詞”做人名使用的情況屬于它的特殊用法[如例(3)],本文不作詳述。

(3)記者中午在休息室見到楊耀詞的時候,他的情緒很低落,不想說話,不時地用雙手捂住鼻子,眼淚在捂住鼻子,眼淚在眼圈里打轉。

2 單字“詞”意義延伸中的轉喻機制

從表1中我們可以知道,除原型義外,單字“詞”的12種延伸義中有9種在延伸過程中存在轉喻思維,涉及“整體代部分”“部分代整體”以及“部分代部分”這三種轉喻類型。

2.1“詞”指代“詞形”的縮小轉喻思維

(4)要再加“清晨”來修飾,接著又來個“陽光”,真是疊床架屋,義瘠詞肥。何況“天色剛剛發(fā)亮”“好幾處的荷花無不皆然”,純粹是譯者毫無必要的虛構。

“詞”作為“形”與“義”的結合體,具有形式和意義兩種屬性特征。在口頭表達上,詞的形式表現(xiàn)為語音,而在書面上則表現(xiàn)為文字;詞義即指其表達的概念。例(4)中,“義瘠詞肥”中的“瘠”和“肥”是一對反義詞,暗示“詞肥”與“義瘠”是一種轉折關系。所以“義瘠詞肥”中的“詞”僅指與“義”相對的“形”。用“詞”這一“形義結合體”的整體概念指代作為部分的“形”,體現(xiàn)了整體代替部分的縮小轉喻思維模式。

圖1 “詞”指代“詞形”的縮小轉喻思維

2.2 “詞”代指“概念”的縮小轉喻思維

(5)從我許久以來聽到的、看到的鄭永和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最根本的思想品質就是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和奮斗這兩個詞貫穿他思想的始終。

(6) 春節(jié)出行,很多人都坐過“臨客”(臨時客車)。在鐵路運輸業(yè),“春運”與“臨客”這兩個詞是緊密相連的。

例(5)中“思想的始終”說明“貫穿”這一行為是發(fā)生在思維范疇內,而在思維范疇中運作的必然不是作為形義結合體的詞語“艱苦”和“奮斗”,而是其所指代的概念或詞義。同樣地,例(6)中“‘春運’與‘臨客’這兩個詞是緊密相連的”,顯然相互聯(lián)系的必然不是“春運”和“臨客”這兩個作為形義結合體的詞語,而是這兩個形義結合體所蘊含的詞義或概念。用“詞”指代“詞義”或“概念”,體現(xiàn)了整體代替部分的縮小轉喻操作機制。

圖2 “詞”指代“概念”的縮小轉喻思維

2.3 “詞”指代“語篇”的擴展轉喻思維

表1可見,在單字“詞”的所有意義中,延伸義“話語/語篇”占了總比例的31.35%,為“詞”最主要的延伸義。我們認為在詞的“話語/語篇”義的延伸過程中存在部分代整體轉喻思維。詞是構成話語的基本語義單位,但是話語作為一個格式塔,并不是簡單的詞的集合。Evans(2004:83)認為:“話語的語義并不在單個的詞中,而是詞的互動產(chǎn)生的結果,這種互動根據(jù)一系列推理策略,促成概念層面的整合。”除了語義之外,話語還涉及語境、語用等諸多詞不具備的屬性。所以詞的集合不等同于話語,它僅僅是話語的一個部分。詞與語篇的關系也是如此。語篇由句子構成,句子由詞構成。語篇作為上位概念,具有句法結構、語義銜接等一系列“詞”所沒有的屬性。與話語一樣,語篇也是格式塔整體,語篇大于詞的總和,詞的集合僅僅是語篇的一部分。因此用“詞”這一語篇/話語的部分,代指語篇/話語整體,體現(xiàn)的是部分代整體的轉喻思維。

(7)宋耀如問女兒用了什么招數(shù),宋藹齡笑笑說:“一想到他們會拿出白花花的銀子,我就特別興奮,詞也多了,嘴也溜了。談錢這種事,真來勁兒啊!”

(8)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她給每一位征婚者的征婚詞都各具特色,既充滿朝氣又實在貼切。

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可以推斷例(7)中說話者是在轉述自己與他人的一段話語交際,話語交際具有語境特征、語用意義,而不僅僅是詞的堆積。因此例句中的“詞”指的是“話語”。例(8)中的“詞”用于征婚目的,所以其指代的不是形義結合體的詞語,而是具有語用目的的“語篇”,作為部分的“詞”指代整體“話語”或“語篇”,體現(xiàn)了轉喻思維在意義延伸中的作用。圖示如下:

圖3 “詞”指代“語篇”的擴展轉喻思維

我們發(fā)現(xiàn)其代指某些特定語篇的頻率非常之高,并且具有相對的固定性和規(guī)約性。

(9)水長清生氣道:“他倒性急,叫他等一會兒,沒見我還沒好嗎?都是你們搗亂,我那幾句詞還沒背熟呢?!?/p>

(10) 春玲熱情地迎著來人笑著,親切地說:“水山哥!你唱的歌真有意思,可就是天天唱,詞老不唱全,調子也走了樣。嘻嘻……”

(11) 我讀了你于2月17日在加拿大下院的演說詞,感到很愉快。

(12) 毛澤東主席看完演出后,在應和柳亞子先生的《浣溪沙》一詞中,留下了“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的千古名句。

通過后文“背熟”我們可以推斷出,例(9)中的“詞”是用于表演的臺詞話語。通過“唱的歌”“調子”的提示,我們可以認定例(10)中的“詞”是指“歌詞語篇”。例(11)“演說詞”中的“詞”指代“演講語篇”,在語料中類似的還有“祝酒詞”“答謝詞”“開庭詞”等。例(12)中的“詞”則是代指具有韻文特征的“詞作語篇”。以上這些“臺詞”“歌詞”“演講詞”和“詩詞”都是話語/語篇的特殊形式,因此詞義的延伸過程也是轉喻思維操作的結果。這四種話語/語篇的詞義,占了“話語/語篇”總詞義的53.5%,占了單字“詞”所有義項的19.55%,呈現(xiàn)出了高度的穩(wěn)定性。

2.4“詞”指代“語篇風格”的轉喻思維

“詞”指代“話語/語篇風格”和“話語/語篇文字形式”,這兩個詞義的延伸過程涉及部分代部分的轉喻思維。

(13)第二首第二句全借自歐陽永叔,唐人稱灞橋為銷魂橋。此必兩首合讀,其意始全。寢饋于古,久則情、詞皆易落套。能出之自然則已;終不若自鑄新辭。

(14)所謂生為盜跖,死為夷齊,妄言傷正,華詞損實;錢鐘書特為標出,歷舉各代載籍,指陳諛墓碑。

例(13)中“詞皆落俗套”“俗套”表達一種風格。單個的詞無所謂風格,所以“詞皆落俗套”的“詞”指代的是話語/語篇風格。例(14)中的“華詞損實”是指“華麗的語篇風格有損語篇的實質內容”,其中的“詞”也是指代“話語/語篇風格”。風格是話語/語篇的屬性之一,詞語則是構成話語/語篇的基本語義單位。兩者是同一認知域中的兩個相鄰成分,以“詞”指代“話語/語篇風格”是部分指代部分的轉喻操作。

圖4 “詞”指代“語篇風格”的轉喻思維

2.5 “詞”代指“話語/語篇文字內容”的轉喻思維

(15)梁先生在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曾作《水調歌頭》以自律,詞曰:“少兒耽涂抹,想一蹴而通。學后方知非易,十載嘆無從……”

(16)京師從授法者,教師附其耳咒之,詞曰:“請志心歸命禮,奉請龍王三太子、馬朝師、馬繼朝師、天光老師、地光老師、日光老師、月光老師、長棍老師……”

例(15)中,根據(jù)《水調歌頭》這一詞牌名我們可能會認為“詞”代指前面的《水調歌頭》,代指“詞作語篇”,但是“詞曰”的“曰”意為“是”,用于列舉,而且“詞曰”后面列舉的是詞作語篇的文字形式,我們由此推斷“詞曰”中的“詞”代指的不是詞作語篇整體,而是詞作語篇的文字形式。同樣,例(16)中的“詞曰”之后列舉的是“咒”的文字形式,因此與例(15)一樣,“詞”在此處指代的也是語篇的文字形式。文字形式強調的是語篇的外在形式,不涉及語義;而詞則是具有語義屬性的語言單位。兩者雖然不是同一概念,但都是語篇這一認知域的兩個部分,以“詞”代指“話語/語篇文字形式”是以臨近關系為基礎的部分指代部分的轉喻操作。

圖5 “詞”指代“文字形式”的轉喻思維

3 結語

通過對語料中單字“詞”的延伸義進行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12種意義延伸中,轉喻占絕大多數(shù)。從使用頻率上也可以看出顯著的差異,包含轉喻義延伸的例句在2000個語料中有653個(32.65%),隱喻只有70個(占3.5%)。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轉喻在詞義延伸中的重要性也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在包含“詞”轉喻意義用法的653條語料中,部分代整體的轉喻627例,占所有轉喻用法的96.02%,而整體代部分和部分代部分的轉喻僅占3.98%。語料庫中的這種頻率差異體現(xiàn)出了不同詞義在穩(wěn)定性和固化性上的程度差異。詞作、詩歌、臺詞等部分代整體的轉喻模式所延伸出的詞義呈現(xiàn)出高度穩(wěn)定性,而整體代部分和部分帶部分的轉喻模式所延伸出的詞義則穩(wěn)定性程度較低。

Adel, A. 2014. Metonymy in the Semantic Field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WORD [J].JournalofPragmatics(67):72-88.

Evans, V. 2004.TheStructureofTim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Goosens, L. 1999. Metonymic Bridges in Modal Shifts [G]∥ K. Panther & G. Radden (eds.).MetonymyinLanguageandThough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ilpert, M. 2006. Keeping an Eye on the Data: Metonymies and their Patterns [G]∥ A. Stefanowitsch & S. T. Gries (eds.).Corpus-BasedApproachestoMetaphorandMetonymy[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Pauwels, P.1999 Put, Set, Lay and Place: 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to Verbal Meaning [D]. Antwerp: University of Antwerp.

Traugott, E. C. 1988. Pragmatic Strengthening and Grammaticalization [G]∥ S. Axmaker, A. Jaisser & H. Singmaster(eds.).BerkeleyLinguisticsSociety14,ParasessiononGrammaticalization.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Ullmann, S.1964.LanguageandStyle[M].Oxford: Basic Black-well.

陳盈盈. 2014. 基于語料庫的英漢語言中“mouth(口/嘴)”的轉喻對比考察[J]. 現(xiàn)代語文 (2):135-139.

關文玉.2011. 基于語料庫的詞匯轉喻研究[J]. 肇慶學院學報 (4):53-56.

黃碧蓉,于睿.2011. 人體詞語語義轉喻性研究[J]. 外語學刊 (4):19-23.

李瑛,文旭.2006. 從“頭”認知——轉喻、隱喻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研究[J]. 外語教學 (3):1-5.

盧衛(wèi)中. 2010. 詞義演變與理解的轉喻闡釋[J]. 當代外語研究(11):28-31,61.

曲占祥.2007. 隱喻和轉喻在詞義延伸中的作用[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6):30-37.

宋來全,楊忠. 2011. Eye與“眼/目”多義現(xiàn)象的認知對比分析[J] 當代外語研究 (6):13-17,60.

張輝,盧衛(wèi)中. 2010. 認知轉喻[M]. 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

張紹全.2010. 詞義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J]. 外語學刊 (1):31-35.

張紹全,左婭菲娜.2015. 法律詞匯語義演變的方式與認知機制[J]. 外國語文 (1):84-89.

朱俊偉.2012. 基于語料庫“心”的研究[J]. 劍南文學 (3):139-141.

高著浩,男,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碩士,主要從事認知語言學和商務英語研究。

責任編校:蔣勇軍

A Corpus-Based Study of Semantic Extension of the Single-Character Chinese Word “cí”

CHENXianglanGAOZhuhao

Based on the corpus study of the single-character Chinese word “cí”, we found that most items of its semantic extension are founded on metonymy. The “part for whole” metonymic model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extension. Semantic items generated from this model far exceed those generated from the “whole for part” and “part for part” metonymic models in terms of use frequency and conventionalization.

single-character word “cí”; semantic extension; metonymy; corpus

H313

A

1674-6414(2016)05-0066-05

2016-07-2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英漢語法中的高層轉喻機制研究”(11BYY010),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CXTD5-06)階段性成果

陳香蘭,女,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認知語言學、眼動實證研究和商務英語研究。

猜你喜歡
單字指代詞義
Let’s Save Food To Fight Hunger
奧卡姆和布列丹對指代劃分的比較
科學咨詢(2022年19期)2022-11-24 04:23:25
河北大名話單元音韻母、單字調及雙音節(jié)非輕聲詞連調的實驗語音學初探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對仗不宜分解到單字”毋庸置疑——答顧紳先生“四點質疑”
中華詩詞(2016年11期)2016-07-21 14:56:16
鹽城方言單字調聲學實驗研究
“不一而足”話討論
字意與詞義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自然語言中的指代技術的研究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37
精河县| 潍坊市| 石景山区| 铁岭县| 汝南县| 嘉兴市| 稷山县| 平山县| 息烽县| 登封市| 灵寿县| 尤溪县| 望谟县| 永城市| 都兰县| 三河市| 静安区| 兴城市| 苏州市| 望奎县| 丰县| 巴林右旗| 蒙城县| 莱西市| 肃宁县| 普定县| 澄迈县| 新建县| 黑山县| 天柱县| 咸丰县| 凤山市| 平江县| 龙泉市| 内乡县| 沙湾县| 抚州市| 山丹县| 商丘市| 商城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