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雁青
摘 要:自存在可考證的歷史以來,人類就是一種群居動物,生活在各種類型的群體中。而教育在很大程度就是一種典型的群體行為。本文通過對于群體的研究,試圖以群體智慧形成過程的理論為出發(fā)點,分析群體決策的價值,從而為教育提供有價值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群體心理學 群體智慧 自組織 超個體 群體決策
一、引言
群體心理學的研究應當以古斯塔夫.勒龐發(fā)表的《烏合之眾》一書作為正式科學研究的標志,雖然書中存在諸多非科學的內(nèi)容。對于群體的研究,從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各個角度看,都具有極大的價值,實際上,社會的發(fā)展本質就是解決如何管理、發(fā)展群體及平衡群體與個人關系的問題。從有可考證的歷史以來,人類一直就是群居動物,采取各種形式的族群方式生活在一起。家庭聚在一起形成家族,人群聚在一起形成城鎮(zhèn),商人聚在一起形成集市,學生聚在一起形成班級……到了今天,因特網(wǎng)的興起,進一步把人類的集群方式推向了新的高度:沒有時間限制,沒有地域阻隔,即便是一件小事,一個想法,甚至是一個錯誤,無論是關于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可能形成一個群體。
為了能夠更方便地研究群體特性,勒龐試圖把個體的個性化特征從群體研究中盡可能地剔除出去,強調(diào)因為群體的組成而體現(xiàn)出來的獨特群體特征,并使用一些極端的例證來論證研究的正確性。書中認為:“群體不具有智慧,一旦一個人融入群體,個性便會被湮沒,成為群體思想的犧牲品。”雖然這樣的結論存在諸多問題,但在那個年代和當時的研究環(huán)境下,無論他的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成果,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新和科學意義。把人的個性化的東西極大簡化,采用機械論的觀點看待群體中的個人,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為相當多的研究者所采用,并視為真理?;舨妓箤€體的人視作一臺受到外力作用的復雜機器,那么人的自由意志應該置于何種地位呢?霍布斯認為,自由意志根本就不存在。
人類的復雜性導致了群體研究的困難,相當長的時間里,群體研究同自然科學研究的發(fā)展相比,進展緩慢,成果不明顯?;舨妓拐歉惺艿搅丝茖W推理和數(shù)學論證的威力,從而試圖建立一種基于科學推理的政治體系。這些研究對于后來的群體研究仍然具有重大影響,即便需要充分考慮個性特點,也應當是置于群體這個框架之下 ,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簡化后,才具有研究的科學性、客觀性、可驗證性。
除了自我單獨學習之外,多數(shù)教育和培訓活動都屬于典型的社會群體行為。正規(guī)教育包含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每位學生都在班級這個群體之中,各個班級組成學校,進一步形成全部的學生群體。非正規(guī)的群體教育則更早始于幼兒園和各種課外培訓班。社會教育的范疇則更加廣闊,包含各種各樣的單位培訓活動、職業(yè)培訓、健身指導、音樂美術學習等等。除了這些實際社會中的群體,通過網(wǎng)絡組成了更多類型和不同目的的群體。通過微信類工具,班級有班級的群,課程有課程的群,興趣愛好者的群,共享資料的群,等等。既然教育是一種典型的群體活動,而教育質量的提升對于社會發(fā)展非常重要。那么,利用對群體智慧的研究成果,提升教育質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蟻群優(yōu)化
蜜蜂和螞蟻被稱之為“社會性昆蟲”,是因為它們集群在一起的時候,能夠形成復雜的分工合作體系。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遵循一些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幫助它們從群體中獲得昀大的利益,這樣的群體可以稱之為“超個體”。超個體中沒有個人領導者,但是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提升群體的智慧,利用這種智慧,群體可以形成群體決策。超個體不是簡單的個體疊加,而是更加強大,表現(xiàn)出與個人甚至是迥然不同的特征或者能力。簡單過程產(chǎn)生復雜模式的過程稱之為“自組織”,通過自組織則會產(chǎn)生群體智能。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通過理解自組織如何產(chǎn)生群體智能這個過程,將其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從而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班級教學往往是老師主導的過程,從某種角度看,老師就是該學習群體中的中心人物或者主導人物,而自組織則是一個典型的去中心化的過程。
螞蟻為了更快地運送食物回到巢穴,需要尋找食物和巢穴之間的昀短距離??茖W家在螞蟻回巢穴的路上設置障礙,形成一長一短兩條通路。一開始,螞蟻隨意選擇兩條通路,但是幾分鐘后,螞蟻就會發(fā)現(xiàn)較短的通路。螞蟻是如何發(fā)現(xiàn)較短路徑的呢?一開始,不同的螞蟻隨機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在它們行進過程中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選擇路徑較短的螞蟻由于能夠更快地返回,導致該路徑上化學物質的濃度相對較高,因此更多的螞蟻選擇濃度較高的路徑,形成了進一步的濃度強化,昀終,所有的螞蟻都找到了較短路徑。這顯然是由于群體的存在才能產(chǎn)生的一種能力。人類比螞蟻的智慧和能力要高得多,教學中可以參考該類案例設計教學方法以提升質量和效率。利用蟻群優(yōu)化邏輯,普渡大學的羅素艾伯哈特和美國勞動統(tǒng)計局的吉姆設計了粒子群優(yōu)化( PSO)。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同樣可以利用蟻群優(yōu)化來設計教學方法,比如老師給出一個題目,學生們首先寫下自己的答案,然后根據(jù)周圍同學的答案來調(diào)整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可以一直持續(xù)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班級可能找到了一個昀優(yōu)答案,這其實就是正反饋的價值。
三、無形的領導者
米爾格拉姆安排一群人站在康尼狄格州紐黑文市的大街上盯著六樓的一扇窗戶。他發(fā)現(xiàn),在只有一個人盯著窗戶的情況下,會有約 40%的路停下來一同注視。當有兩個人注視時,這一比例上升到 60%。當有五個人時,比例上升為 90%。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無形的領導者”,一般說來,一個群體中如果有 5%的領導者知道目標,則可以有 90%的機會領導群體達成目標,這也有效地解釋了部分蜜蜂發(fā)現(xiàn)蜜源后引導其他蜜蜂達到蜜源處的過程。實驗說明,蜜蜂并不是根據(jù)跳“ 8”字舞來溝通蜜源位置的,多數(shù)蜜蜂是處于無目標飛行狀態(tài),其中部分蜜蜂發(fā)現(xiàn)蜜源后徑直向目標前進,從而帶動了其他無目標飛行的蜜蜂。實際上在我們下火車尋找出站口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并沒有通過看到出站口的標志來選擇方向,更多的時候是跟隨周圍和前面的人,一開始可能會有人走錯了方向,但是很快你就發(fā)現(xiàn)人群形成了有序的人流,幾乎沒有人再走錯方向。
學校教學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班級中有幾個同學參加某種競賽得獎,或者幾個人特別喜歡某個學科,往往會帶動更多的人對其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這種作用往往比老師引導和強調(diào)要有效得多。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跟隨效應,體現(xiàn)了“無形的領導者”這一群體現(xiàn)象。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群體現(xiàn)象進行引導,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引導這些無形的領導者,利用實際的組織活動和網(wǎng)絡上的虛擬群體來將自己的學生納入到一個群體中來,讓這些無形的領導者帶動更多的同學提升學習質量和水平。
四、群體決策的價值
一個群體進行決策時往往受到群體領袖式人物的引導,多數(shù)人可能選擇不去決策而直接聽從群體領袖的決策,這往往是群體領袖通過各種手段或者習慣性的培養(yǎng)而導致的結果。實驗證實,在幾乎所有情況下,如果每個人獲得了獨立思考和決斷權力后,利用群體決策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更加貼近正確的判斷。
多數(shù)情況下,群體可以采用兩種方法獲得決策,多數(shù)表決制或者計算平均值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哪種方法要取決于具體的問題。多數(shù)表決制在現(xiàn)實社會中應用廣泛,上至選舉總統(tǒng),下到選舉班長,都是這種模式。這種方式不一定得到昀優(yōu)解,但往往能得到較優(yōu)解,同時帶來群體穩(wěn)定等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在教育中,選舉班干部、三好學生等往往采用這種模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感,但是對于課程學習方面這種方式往往不容易采用。實際上有很多教學內(nèi)容是可以采取這種方法的,比如音樂課上要練習哪一首歌曲,語文課上要共同分享的哪一本課外讀物,數(shù)學課上大家感興趣的某種奧數(shù)專題等等。該方法基于參與感往往會帶來后續(xù)的學習興趣這一可能性。對于第二種方法的多個實例可以參考作家詹姆斯.索羅維基的《群體的智慧》一書。第二種方法很容易設計教學題目,比如讓所有的學生用同一把尺子量課桌的長度,把這些長度加和后平均,結果往往優(yōu)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個體的測量結果。該方法基于個體誤差能夠有效抵消這一原理。
現(xiàn)在培訓中流行的“世界咖啡”方法實際就是一種群體決策方法,參與者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里面,這里面沒有老師,沒有權威,只有一個引導者或者說是組織者,幫助參與者正常開展討論和決策活動。參與者分成多個小組,就一個討論議題,每個小組都提出問題,并試圖找出解決方法。然后這些小組的人員開始互換,參考前面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甚至徹底改變解決方法,直到一個約定的時刻結束?!笆澜缈Х取蓖軌驇碜尨蠹页泽@的結果,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在充分參考不同認知的情況下,經(jīng)過不斷的優(yōu)化,結果往往更加接近于昀優(yōu)決策。對于沒有準確答案的決策性問題該方法尤其適用。
五、結論
個體組成群體后,個性化有被抑制的現(xiàn)象,個體間的相互作用使得群體產(chǎn)生了個體所不具有的群體智慧。教育是一種基本且昀為重要的社會活動,很多情況下是一種群體活動,深入研究群體,通過對群體特性的理解,通過適當?shù)姆椒ù碳と后w智慧的產(chǎn)生,提高群體智慧的質量,對于優(yōu)化教育的組織、管理、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內(nèi)容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蟻群優(yōu)化、無形的領導者、群體決策的價值等幾個方面探討了群體智慧的價值,并給出了在教育中如何應用的建議。人的復雜性導致了群體研究的復雜性,后續(xù)的工作要引入更多相關領域學科方面的成果,進一步定性定量研究群體間個體相互作用的機制和新環(huán)境下的群體特性。
參考文獻:
[1](法)古斯塔夫.勒龐,張妤潔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4.
[2]菲利普.鮑爾,暴永寧譯,預知社會-群體行為的內(nèi)在法則[M].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9.
[3]C. Ronald Kube;Eric Bonabeau. Cooperative transport by ants and robots.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0,1/2.
[4]Kennedy J, Eberhart R 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1995.
[5]Bozeman B, Brandstatter H, Davis J A, et al. Group decision making[J].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1982.
[6]詹姆斯 .索羅維基. 群體的智慧[M].中信出版社,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