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英
摘 要:課堂是能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場所。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就應把學生置于中心位置,探究活動要圍繞學的進程展開。小學數學教師的智慧在于如何讓原有的教材內容生活化、趣味化,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生的發(fā)展當作教學第一要務的教師才能算做有智慧的教師。
關鍵詞:智慧;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重復,而是師生之間智慧的互動生成與傳遞。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智慧地學是我們老師追求的高境界,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巧用教材、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一、巧用教材的智慧
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藍本。如何根據自己的班級、教學目的為兒童學習數學創(chuàng)設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數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好這些情境,值得我們教師探討。
(一)教材內容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創(chuàng)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體驗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與理解。例如,教學長度單位時,讓學生探究和解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厘米、1米。學生經過檢索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或物體,能快速地說出指甲的長度、一?;ㄉ椎拈L度、課桌面板的厚度等接近1厘米。教室墻面窗臺的高度,教室門的寬度、教學樓陽臺的高度、地磚的邊長、黑板的寬度等接近1米,再讓學生用直尺量一量。這樣,使抽象的“厘米”“米”變成了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也使學生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二)教材內容趣味化
“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學生是否愿意學,是否積極參與、主動投入,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發(fā)展水平之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如,在教學“上、下”時,出示“天線寶寶”頭像圖片,學生發(fā)現(xiàn)只有眼睛、耳朵,沒有鼻子、嘴巴。嘴巴貼在哪個位置呢?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得出眼睛在嘴巴的上面,嘴巴在眼睛的下面,接著進行貼鼻子的活動。
從這里我們看到“天線寶寶”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在“貼”“說”和“改”中認識了“上、下”的位置關系,在老師一次次“出錯”中,誘發(fā)學生不斷思考、改進,進而準確表達三個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提高教學方法有效性的智慧
(一)提問,使課堂有聲有色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彩的提問使課堂生機勃勃,教學有聲有色。
1.課堂提問形式要新穎靈活
課堂提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看書、小組分享、提出問題,以個別回答的方式進行,也可用先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方式進行。
課堂提問是一座橋,搭載著學生的思考、練習、提升。既復習了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分數的意義、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及互化、通分、約分、最簡分數等知識點,又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
2.課堂提問要有吸引力
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且愉快,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比如,“教學圓的認識”,鞏固新知識時運用多媒體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動物王國舉行騎車比賽,小熊的車輪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車輪是圓形的,小象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教師引發(fā)猜想:“誰先到達終點呢?”這樣的提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吸引著孩子并促使他們積極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境之中。
(二)活動,使課堂充滿活力
生活的課堂強調以活動促發(fā)展,主張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盎钇饋怼薄皠悠饋怼钡恼n堂會生動有趣,學生才有可能產生“經驗”與“頓悟”。
1.操作
如:在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提問:“誰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學生雖然經過冥思苦想,但怎么轉化還是一籌莫展。正在這“憤”“悱”之時,教師馬上讓學生用“剪”和“拼”的方法進行學具操作,學生精神振奮,紛紛舉起小手回答。
生: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計算。
生:因為拼成的長方形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生:形狀變了,但它的大小沒有變。
生: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通過操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會數學中轉化的數學思想,經過研究、探索,很快找到了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內在聯(lián)系,并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收到了較好效果。
2.實驗
在教學“克的認識”時,師出示一個小方塊讓學生估計有多重。
師:一個小方塊的重量真的大約是1克嗎?你們怎么知道一個小方塊的重量就是1克?
生:書上告訴我們的。
師:單憑書上的結論學習還不夠,我們要想辦法去驗證,請仔細看。(教師演示實驗方法)
師: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克?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用天平稱出:1克黃豆有幾粒,1克大米有多少粒,1克食鹽大約有多少等,邊實驗邊做好記錄。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說說你對1克的感受。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可用“克”作單位?
這里學生從“數學現(xiàn)實”出發(fā),在教師的幫助下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實驗等手段收集材料,獲得體驗,在實驗中建立“克”的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智慧是自身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點燃兒童生命與智慧的火種。因為創(chuàng)造,智慧才富有生命力;因為生命,智慧才得以滋潤。對“智慧型教師”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在相互碰撞中燃燒成一片火焰,從一個生命傳遞到另一個生命。
參考文獻:
[1]李琴.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05.
[2]孫曉天,胡光銻.數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3]伍新春.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