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彬
摘 要: 地理“新課標”最基本的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倡導地理實踐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白鲋袑W”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學教育”。本文闡述在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做中學”理念,讓學生動手、動腦,從而構建靈動、高效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 做中學 探究式 地理實踐力
多年來,由于中學地理屬于基礎教育中的“文科”類,再加上部分教師對“做”不夠重視和課時緊張,地理教學更加遠離“做”。地理“新課標”最基本的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倡導地理實踐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做中學”理念開始運用于地理教學中[1]。
“做中學”國家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讓所有學齡前和中、小學階段的兒童有機會親歷探索大自然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1]。近幾年筆者運用“做中學”理念進行地理教學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將自身實踐闡述如下:
1.活動類型靈活多變,注重學生參與、組織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但是,由于考慮學生知識儲存、活動能力、教師能力等因素,因此學生活動目前僅限于教學某些環(huán)節(jié)和公開課。筆者結合本校學生情況積極開展學習活動,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地理綜合能力。
1.1“動眼”,開發(fā)本校的地理教學資源,關注地理。
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地理知識只是泛泛的理論,與生活實際沒有多大關系。要改變學生的認識,就應該讓他們多接觸身邊的地理事物,筆者帶領學生進入學校的地理資源教室,教他們觀察星穹,認識星星的名稱與位置。這樣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相關密切,學習地理是有用的,激發(fā)求知欲。
1.2“動手”,嘗試畫圖、做實驗、模型等,體驗地理。
雖然有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幫助學習認識抽象的地理內容,如地球運動、熱力環(huán)流、風積地貌等,但對學生來說仍是“看得到摸不著”,僅憑想象的畫面,難以形成空間思維的概念。因此,應鼓勵學生動手制作各種地理圖表、實驗、模型等,這樣抽象的地理事物就變得形象直觀。如制作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關系模型的步驟如下:①準備材料:硬紙皮、鐵線、鐵針。②引導學生觀察晝夜分布圖,提出可以用什么形狀代表側視圖中的地球和夜半球;裁出的一個大圓形代表地球側視圖,另裁出半圓并涂上黑色,代表夜半球;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太陽直射點、晝夜分界線(晨昏線)都與什么有關?它可以用什么事物表示?”最終得出可以用鐵線代表太陽光線;最后讓學生想辦法“設計可讓鐵線展示太陽光線與夜半球的關系”?;谶@些引導,在制作過程中學生主動了解知識,自發(fā)探索知識奧秘,互相合作。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在“做”中突破了教學重難點,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情商。
1.3“動口”,開展課前演講、辯論賽、評講試題等,話說地理。
課前演講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短短的十分鐘就可,講的內容可以是介紹某區(qū)域的某種地理現(xiàn)象、環(huán)境問題等,這樣演講者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分準備和思考周全,而聽者也介紹一些知識。老師在這里起著啟發(fā)作用,點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當場或課后完成。例如:2016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過后的第一節(jié)地理課,就讓學生對此事進行演講。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知道臺風的形成過程、預報的地理手段、后果及問題解決。
辯論賽的舉行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活躍學習地理的氣氛,從而進一步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如可以充分利用課本活動或材料進行辯論——“熱帶雨林到底要保護還是要開發(fā)”。
評講試題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某位同學對其他同學的答案進行估評,分析其易錯點;或者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試著把自己分析圖文材料過程、考查的知識點、答案的得出過程展現(xiàn)出來,這樣老師對學生的解讀思路有了清晰的了解,易對癥下藥。通過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1.4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品味地理。
課本知識是有限的。本著配合學校和年段的工作,老師可通過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層面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如可開展“泉州紅樹林現(xiàn)狀調查、分析及建議”研究性學習,不僅促動學生了解紅樹林在泉州分布情況、作用,而且調動學生運用必修3地理規(guī)律解決問題。又如在校本課程《泉州地理》中,提到安溪是鐵觀音茶葉之鄉(xiāng),拋出一個問題:安溪為何適合茶樹的生長?學生試著上網(wǎng)查閱茶樹的生長習性,接著分析安溪的自然環(huán)境,從而解決此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而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活動的實施條件
2.1學校、年段的支持,家長的理解支持,給師生營造輕松的教與學環(huán)境。
2.2教師的狀況?!白鲋袑W”活動的組織與實踐對教師的要求高,即老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地理知識結構,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具有親和力。另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駕馭課堂能力和臨場應變的能力。在活動中,教師不但是一個有著獨特意識的設計師,而且是學生的共同開發(fā)合作伙伴。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活動,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準備,這樣才能發(fā)揮活動的作用,活躍氛圍,在體驗中學生不僅留有深刻的地理印象,而且形成主動學習的方式,從而提高探究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3.活動評價
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筆者經(jīng)常采用以下方式:
3.1問卷調查。
教師可根據(jù)活動的具體情況設計相應的問卷調查表。如課前演講的調查可以從材料的新穎性、完整性、能否吸引聽眾、深刻的地理知識等入手。這樣學生在課堂參與度高,對演講者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提供量化依據(jù)。
3.2展示成果。
學生展示成果,師生共同評價成果,指出其特點和亮點,并提出可提高的地方。輕松的討論氣氛,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3.3建立學生檔案。
學生可以把代表性或者滿意的作品裝入檔案袋中,定期加入新的作品,每到學期末進行匯總。這樣通過縱向比較,發(fā)現(xiàn)進步的閃光點,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韋鈺.十年“做中學”為了說明什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改革之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01.
[2]崔寰.新課程課堂地理活動實施探索.天津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