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平編《周一良全集》(四編10冊)出版
編者按:
周一良先生(1913—2001)是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原籍安徽省建德縣(今東至縣),建德周氏家族是近代中國有名的大家族之一。曾祖父周馥(1837—1921),字玉山,由李鴻章的幕府起家,官至兩江總督和兩廣總督。祖父周學海(1856—1906),字澄之,周馥長子,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授內閣中書,官至浙江候補道,心不在仕途而性喜醫(yī)學,校訂刊刻《周氏醫(yī)學叢書》。父親周叔弢(1891—1984),原名暹,是近代實業(yè)家,“南張(謇),北周(學熙)”之“北周”系統(tǒng)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藏書家,去世前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周先生自幼即生活在這樣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中。
周先生8歲入塾(時已遷居天津),苦讀10年,其課業(yè)仿漢代舊制,以《孝經》《論語》啟蒙,繼之以經史等經典,且按字體的發(fā)展順序小篆、隸書、楷書習書法;自1924年起,隨日本家庭教師習日文4年,自1928年起,從英國家庭教師習英文3年。10年家館,不僅具備了深厚的國學功底,而且打下了扎實的外文基礎。
1930年,周先生赴北平求學,1935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歷史系,次年入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陳寅恪先生指導下專攻魏晉南北朝史。1939年秋,入哈佛大學遠東語言學從葉理綏習日本語言文學,從柯拉克習梵文,同時修習法、德等多種外語。1944年,以《唐代印度來華密宗三僧考》(Tantrism in China)通過答辯,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起任哈佛大學教師。
系統(tǒng)嚴格的家塾訓練,開明而傳統(tǒng)的家庭影響,完整嚴謹?shù)默F(xiàn)代高等教育,中外名師的教誨和熏陶,加之周先生的天資和勤奮,使之具備了治學的堅實基礎及遠見卓識。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周先生毅然返國,1946年秋任燕京大學國文學副教授,次年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49年轉任歷史系教授并兼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后,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并先后兼任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自20世紀30年代起,周先生在中國史、日本史、亞洲史、佛學、敦煌學、中外關系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的大部分論著代表了這一領域的最高水平,有的則開風氣之先。
2001年10月,周先生因病辭世。1998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周一良集》,由先生親自編定,此后,周先生又有多種著作刊出。2012年夏天,高等教育出版社與周先生兒子周啟銳商定,委托趙和平擔任《周一良全集》的編輯工作。趙和平,1948年生,原籍河北完縣(今順平),1978年3月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77級),1979年9月考取同系張廣達、王永興兩先生隋唐史方向研究生,1982年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6年到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敦煌學本書儀研究》(此書1994年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唐五代書儀研究》(與周一良合著)、《敦煌表狀箋啟書儀輯?!贰抖鼗捅尽锤侍募笛芯俊贰囤w和平敦煌書儀研究》等多部,在海內外刊發(fā)學術論文近百篇。自1983年起,在周一良先生指導下,從事敦煌本書儀的研究及中國古代史研究,得到周先生連續(xù)17年的學術指導。1999年,趙和平受命創(chuàng)辦《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擔任主編至退休。退休后,仍然堅持關心本《學報》的運作,繼續(xù)為《學報》的鞏固與發(fā)展而努力。趙和平教授克服各種困難,用3年多的時間將《周一良全集》編定并順利出版,不僅是對學術界的貢獻,也為我校及本《學報》爭得了榮譽。在征得趙先生的同意后,本刊將他撰寫的《〈周一良全集〉編輯說明》及《〈周一良全集〉編后記》全文刊出,第一時間將《周一良全集》的準確內容及相關信息傳遞給學術界,希望引起學術界的關注與興趣。
1997年,時年85歲的周一良先生在他的學生劉雪楓和遼寧教育出版社沈放等人的大力勸說下,將其在這一年之前發(fā)表的學術著作編為五卷本的《周一良集》:第一卷,魏晉南北朝史論;第二卷,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第三卷,佛教史與敦煌學;第四卷,日本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五卷,雜論與雜記;于1998年8月正式出版發(fā)行。此套《周一良集》豎排繁體,精裝,用紙考究,封面設計典雅,特別是每卷前有一良師親自選定的5~6幅彩色照片,甫一面世,即獲得好評。這套《周一良集》,從論著的編排,到照片的選定,均由一良師親自確定,可以說是他“真實意思的表示(借用法律術語)”。
《周一良集》所收論著截止于1997年上半年。此后,鄧懿、周一良合譯之《日本——從史前到現(xiàn)代》于1997年12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良師譯《折焚柴記》于1998年10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畢竟是書生》(增訂本)1998年5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郊叟曝言》于2001年9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除以上專書外,還有若干論文發(fā)表,這些著譯自然無法進入1997年上半年編定的《周一良集》。
2001年10月先師辭世后,他生前編定的《鉆石婚雜憶》于2002年5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由先生哲嗣周啟銳整理的《周一良讀書題記》于2012年12月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由祝總斌教授等整理的讀《世說新語》及二史八書的眉批、側批等也在雜志上刊布;這些論著自然也無法收入《周一良集》。
1997年編《周一良集》時,早期的一些論著也因各種原因而失收,如哈佛博士論文 《Tantrism in China》之英文原稿,1951年發(fā)表的論文《敦煌壁畫與佛經》、《紙與印刷術——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中的54個辭條(約9萬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96年出版的 《History of humanity: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Ⅴ.Ⅲ:From the seventh century B C to the seventh century A D》(Paris)第27章中early Korea和early Japan兩節(jié)等中英文論著,都沒能收入。
2012年夏天,在白化文先生的提議下,高等教育出版社接受了為周一良先生出版 《周一良全集》的建議。于是,在北京大學二院的一間會議室內,有白化文先生、周先生長住北京的第三子周啟銳、高教社編輯王麗和我,共同商定出版全集之事。經家屬代表周啟銳同意,委托由我主編《周一良全集》,負責全書的編輯工作。我們共同商定,全集仍仿《周一良集》體例,分為四編,將能夠搜集到的先師論著全部收入;除上文提及的諸種情況外,將1993年中國文化書院的訪談錄整理稿補入,也將搜集到的與親友書信收入。這樣,全集將在四編的框架內編成10冊,簡目如下:
第一編魏晉南北朝史(含中國史)
第1冊魏晉南北朝史論(加《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54個辭條)
第2冊魏晉南北朝史論
第3冊魏晉南北朝史札記
第二編佛教史與“敦煌學”
第4冊佛教史與“敦煌學”論文(含《唐代密宗》英文原稿及譯稿)
第三編日本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5冊日本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
第6冊《日本》(譯著)和《折焚柴記》(譯著)
第四編自傳、雜著與書信
第7冊《畢竟是書生》、《訪談錄》、《郊叟曝言》
第8冊《鉆石婚雜憶》
第9冊論學雜著與讀書題記
第10冊書信(附色紙)
主編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1.將到目前為止,在各方面支持下搜集到的所有周一良先生文稿,按其內容,以四編10冊對號入座,依序排列。
2.論著發(fā)表時間從20世紀30年代至21世紀的2012年,跨度達80年,所載刊物不同,出版社不同,繁簡橫豎不同,英文、日文與中文版式有別,主編都要擘劃統(tǒng)一;原來刊發(fā)時的一些誤排,誤植及、原作中的失誤,在通讀編排時要盡可能加以糾正。
3.第10冊書信,原則上只收周先生寫給親朋故舊、門生弟子的信札,個別情況下酌收寄給周先生的信,但數(shù)量極少。信的手跡與錄文分別排列,個別手跡因過于模糊不收入書中,還有一些書信,受信者只提供了錄文,所以,錄文的信件總數(shù)多于手跡。
4.先生晚年得到一些日本色紙,遂請同好隨意書寫,權作學術友情紀念,這些書法作品也作為第10冊的一部分收入,但不做釋文。
最后,我要感謝許多機構和個人在編撰《周一良全集》過程中的鼎力相助。周先生的子女及親屬對主編者完全信任,全力支持,盡最大可能提供資料、書信、照片等。北京大學白化文先生向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編《周一良全集》的動議,得到出版社及周先生家屬的同意,他還請與先師“平生情誼師友間”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吳小如先生為全集題簽,為全集增色,遺憾的是今年5月吳先生已駕鶴西去,全集的刊出不及目驗了。白先生的古道熱腸、尊師重道令我銘感至深。先生生前同事、好友宿白先生、田余慶先生及學生榮新江教授為全集獲得出版資助,慨然應允寫專家推薦書;北京大學青年學者陳明同志、葉煒同志,中國人民大學孟憲實同志等或提供資料,或參與全集的審校;復旦大學孟剛同志給編者提供了許多資料及信息;周先生生前好友的親屬及門生弟子,無私無償?shù)靥峁┝藭氖舟E;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慷慨允許刊出所藏周一良書札手跡;這些都是主編需要衷心感謝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對《周一良全集》的編輯出版高度重視,積極申報基金和課題,責任編輯王麗同志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這些都是全集得以順利完成的保障,也是我要特別感謝的。
希望《周一良全集》的面世能夠達到“夙有文章驚海內,終留清白在人間”的目標。
2001年10月23日一良師辭世之后,總想為老師做點什么,寫點什么。從撰寫紀念長文《儒生思想書生本質史家學術——周一良教授的學術生涯》(見本書代前言),到協(xié)助啟銳兄編 《載物集——周一良先生的學術與人生》(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和 《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周一良卷》(東方出版社,2013年1月),重編《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選編《魏晉南北朝史十二講》(中華書局,2010 年7月)等,總是覺得不能盡心,似乎還缺什么。2012年夏天,周啟銳兄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我主編《周一良全集》,我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早就企盼將先師文稿集中整理發(fā)表,既是為老師、為學術界,也為滿足我為老師做點什么的心愿,能再一次和老師進行心靈的溝通,再一次感受老師的治學路徑與人格風范。
從2012年夏天工作啟動,至今已兩年有余。一個缺乏“資源”的退休教授,單打獨斗,承擔這樣艱巨的任務,頗有點兒唐·吉訶德的影子。令人欣慰的是,在編纂過程中,周先生的子女給予我傾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先生的朋友直至他們的子女以及先生的門生弟子也鼎力相助,就是一些對先生關注的好友也盡全力相幫,高等教育出版社責任編輯王麗同志則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和寬容,編輯工作比預想的要順利很多,所以才有這套《周一良全集》面世。
全集的書信是親朋故舊、門生弟子們提供的。為方便讀者使用,作為電腦盲的我,將二百多封信札全部手錄一遍。面對先師的手稿,心潮起伏,思緒難平,老師的音容笑貌、師徒促膝交談的情景常常浮現(xiàn)在腦海中,書信中豐富多彩的論學論事更加深了我對老師的認識和理解。
先師在辭世前21天寫信給在美國治病的胞妹周與良時說:“我進一步想到,人死之后,都不會立刻被人忘記。但是后人記住你多久就大不一樣。像我這種歷史學家,也許三五十年以內還會有人想到,過此就無人問津了。”下文是與自然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文學家的成功作品與歷史學家成就影響時間長短的比較,這里略去(可參看本書此信全文)。這段話恐大可商議。以先師的學術成果論,20世紀40年代在哈佛的博士論文 《唐代的密宗》,距今已70年,仍是研究密宗史、中國佛教史的必讀之作;20世紀80年代初撰成的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已重印多次,可能還要重印下去;20世紀80年代初開創(chuàng)的書儀研究,海內外已不乏繼承者;以常務副主編身份主編的《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的生命力毋庸置疑;頗富爭議的《畢竟是書生》不僅在國內擁有大量讀者,去年更是出版了英文版。這種“世路艱難”下的學術成果,我不敢說傳之久遠的“遠”到底有多遠,但三五十年何足道哉?!不知先生在天之靈以為然否?
這部全集的大部分內容均已刊布過,只有中國文化書院的 《訪談錄》及第10冊書札為第一次公布。在整理、編輯的過程中,一位服膺忠恕之道、滿懷赤子之心、學貫中西、獻身歷史學研究的忠厚長者,將人品與學問、道德與文章完美統(tǒng)一起來的學者,無論今天或將來,其論著必將傳之久遠,因為真善美是人類的終極追求。
最后,真誠感謝在整理、編輯全集的過程中給予全力支持的機構和個人,沒有他們的幫助,這部全集不可能以這樣的面貌順利面世。
2014年10月
2016-03-30
趙和平(1948—),男,教授,E-mail:zchx0527@163.com